《相亲以后》刺激另类阅读快感
文/余聪
要是有人问我,80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我肯定要说,你先去读读《相亲以后》。
一本30多万字的书,花两天时间读完,再花一天时间前前后后翻一遍,总觉得想要说的东西太多了。要不是自己成天读些报纸,看点娱乐八卦类的消息,估计光这本书涉及到的八卦消息就能让我头晕。
在这里,先随便放几条爱拉囡囡擅长的描写方式,看看不一样的快感——
“女人是最容易发狂的生物,一旦陷进某种情绪,就很难再拔出来,所以才会有杨丽娟那样的疯狂粉丝。”
“网上说男人边打飞机边性幻想时,得到的快感比跟一个真实女人做更高。在某种意义下,女人也是同样道理。”
“天哪,这是走得什么朋克路线?!加上眼睛边上那两个大黑团,简直就像走赵半狄大叔那场熊猫时装秀里的芙蓉姐姐。”
“男人用陈冠希式的微笑扫过来,然后起身去厨房倒了两杯水进来。”
书中类似这样的文字很多,要不是铺天盖地的猎取信息,要不是熟悉各大媒体娱乐八卦的头条,恐怕在理解上就有点难度了。
杨丽娟的疯狂,三言两语怎能说清楚?而一句“网上说”和“打飞机”更是将一个写作者或读者的阅览量及大众化程度描述得一览无余,很多人可能熟悉网络是怎么回事,但并不一定明白“打飞机”是怎么个事情了。要是不知道赵半狄,那芙蓉姐姐一定要知道吧?或者,一个叫陈冠希的家伙!
我在这里只是简要地罗列了四句类似的句子,它们有着很大的共同点,如同80后感兴趣的话题一样:
首先,它们是娱乐八卦的头条。要是一个人平时只拘泥于小打小闹地看看报纸的副刊,发发属于闷骚的文字,估计读这些内容时就要动动脑筋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次,它们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取向。按说谁也没见过陈冠希的微笑,但作者这么一写,很多人就会尽可能地在大脑里搜索“艳照门”事件中的那些照片,读者要发挥到什么程度,这就要看你联想的程度,就像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我X”一样,这个“X”各地方言不同,表达内容也不尽相同。这里“陈冠希的微笑”不像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画在纸上,至于要发挥到什么程度,完全看读者的“道行”了。
最后,作者的文字紧扣时代旋律。要是过了若干年,没有人知道杨丽娟是谁了,但在当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位疯狂的粉丝,这位因为追星而追掉自己父亲性命的粉丝……一声叹息。作者将这么一位疯狂的粉丝跟大众女人相比,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读完这些不得不笑的文字后,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再看看作者可以挑战阅读快感的话语。
女人小气怎么说?一般情况下,她们会与化妆品的价格来盘算,来对比,可是作者却用法国五日游来比较。一方面,这样的比喻衬托了时下80后的价值观,再一方面,也能让读者更轻松地了解作者的生活。
这样的小比喻在文中有很多,比如“实在不行就去荷兰做安乐死算了”“这一定比德国火车还准点”……
这种在国际间“大跨度”的描写方式有“寓教于乐”的功效,如果算不上“教”,那就是“寓读于乐”吧!
千人千面千心,每一个读者对文字的欣赏高度不一样,读后的评判程度也大有不同。不论怎么说,作者将自己海外生活的背景与驾轻就熟的写作技巧轻松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对读者来说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享受之余,让人不得不感叹作者灵动的文字。
另外,作者能老练地把职场中的生存法则跟当下最热门的电影、电视剧或国际时事结合起来,并善于将“我爸说”“我妈说了”等这些传统观念不露痕迹地穿插到80后的思想中去,让复杂的道理在她的描述下变得浅显易懂,让利益在上的人际关系像清晰的脉络一样很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写法,让人读着很舒服,也容易理解。
比如,她在分析文小培和四个手下的角逐时,就引用了美国总统小布什连任的事情。一番分析后,文小培觉得,小布什虽然是众多媒体开涮的对象,但他不比他那些高智商的属下差劲到哪儿去——切尼、鲍威尔、伦斯菲、赖斯们再厉害,再聪明,无非也是小布什的智囊团,最后坐在那把交椅上的,还不是小布什?
作者在结合文小培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小布什当年的实际情况,左右前后一分析,最后得出这样一个让读者意犹未尽的反问:“他身边的几位高人哪个不比他更聪明更具备总统相,可是为什么当选总统的人却是他呢?”
职场生存的道理、“剩女”待嫁的道理、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大小道理构成了整个一本书,也就是文小培相亲以后所有故事的骨架血肉。而作者通过这些大众熟悉的现实中著名的事件,很老道地将它们“据为己有”,并让读者读出滋味,读出乐趣!
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可以给文字赋予这样一种有血有肉的灵动。
《相亲以后》刺激另类阅读快感
|
作者的文字是干脆利落.也很见解独到.难得的好文.
好文.
在这里又看到聪哥了哈
呵呵,楼上是谁呢?
太喜欢她的灵动的文字了,都不舍得读完,自己觉得前半部分写的很好。让我好久没那么内心开心了!!!
最近这类型的题材很多,不算非常新颖但也不叫人失望。但是书看到一半没有了还真是不爽~~·
现在买一本便宜了呢:)
我看第三遍了~~
准备去下来看看。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