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 修订版后记
-------------
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陈永贵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国的试验》,1993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转眼六年过去,我又读到了一些权威性的新出版物,譬如原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原新华社驻大寨记者冯东书先生的《“文盲宰相”陈永贵》,等等。我发现本书第一版对陈永贵和一些事件的描写有不准确的地方,更有不充分的地方。这次有机会修订,也了却了我的一件心事。这个修订本的增删修改大大小小有五六十处,以字数计,大约在两万字左右。每改动一处,我都感到离历史的真实近了一步。但是我仍然不敢宣称我写下的东西毫不失真。特别是关于陈永贵文革期间在中央活动的情况,我所依据的材料零零碎碎,几乎毫无相互印证的余地。如果有一天,有关档案材料开放了,如果那时候还有机会再版,我相信这本书还可以离历史的真实更近一...
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 修订版后记
-------------
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陈永贵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国的试验》,1993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转眼六年过去,我又读到了一些权威性的新出版物,譬如原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原新华社驻大寨记者冯东书先生的《“文盲宰相”陈永贵》,等等。我发现本书第一版对陈永贵和一些事件的描写有不准确的地方,更有不充分的地方。这次有机会修订,也了却了我的一件心事。这个修订本的增删修改大大小小有五六十处,以字数计,大约在两万字左右。每改动一处,我都感到离历史的真实近了一步。但是我仍然不敢宣称我写下的东西毫不失真。特别是关于陈永贵文革期间在中央活动的情况,我所依据的材料零零碎碎,几乎毫无相互印证的余地。如果有一天,有关档案材料开放了,如果那时候还有机会再版,我相信这本书还可以离历史的真实更近一些。
我当过插队知青,在山区农村当过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带领和督促社员们学过大寨。我当时很认真,但我失败了。因此,共和国的这段历史也是我个人心中的一块“病”。我的这种经历也许能帮助我理解历史,也许会妨碍我认识历史。无论如何,这种影响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注定是抹不掉的,并且会在本书的关注角度、侧重、选材、观点和笔调之中体现出来。我尽力超越这种局限,但我首先应该老老实实地把这一点告诉读者。
大概在1975年,北京农展馆举办农业学大寨的展览,我去看了。当时看到的主体内容,现在已全无记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出门时见到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放得很大,那是一群大寨农民拿着书本从夜校中走出的景象。照片上的八九位农民咧嘴笑着,头上系着白毛巾,似乎穿着黑棉袄,背后是夜校的灯火。图片说明的大意是:大寨社员白天下地生产,夜晚上夜校学习政治,过着幸福的生活。我当时心中大动,一种很悲哀的感觉从心底翻卷上来。大寨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大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在这张照片上看到的是我自己和我们这代人的未来。那张照片中间的一位农民好象已入老年,我似乎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生命尽头的真相。我站在照片前边想,难道人的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吗?白天下地生产,晚上读报纸学文件?这就是我们奋斗终生所要争取的幸福生活吗?我不敢往下想。
我看到过无数关于大寨的照片,读到过无数关于大寨的介绍,这些信息或者模糊淡忘了,或者合乎逻辑地整理编排起来。惟有这幅二十多年前看见的照片,异常清晰地印在我的心底,不理会任何逻辑地闪烁着。
吴思
1999年1月31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 · · · · · ·
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农民日报》,先后任总编室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记者。1993年,出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桥》杂志社副社长兼中文版主编。1996年底至今,在《炎黄春秋》杂志,任执行主编,副社长。 著有:《陈永贵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国的试验》、《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隐蔽的秩序》等作品,在国内引起广泛影响。
原文摘录 · · · · · ·
-
第一部 走向中南海 “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是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段话,正式宣告高度强调精神力量、极端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和粮食生产的中国农村发展大寨模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从此就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翻来覆去地认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说法,说来说去总是合乎中央的最新精神,这种做法陈永贵叫做翻锅底,炒冷饭。这恐怕是陈永贵进取心太盛造成的弊病。 中国共产党人褒奖劳动能手反映了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民富国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新体制。在这种新体制里,一位劳动能手可能发不了财,但是他可以成为一位知名人士。世道毕竟是不同了。 而毛ZD认为最重要的条件在人的心里,在于亿万农民群众所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他断定土改之后农民有这种积极性,对此若不及时利用,等到农民不那么穷了,新富农大批出现了,这种千载难逢的历史良机就要错过。那时再让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将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任务。 1978年,也就是陈永贵在中央真正掌权的最后一年,农民每卖一百元农产品就要被无偿剥夺25.5元。因此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向国家卖粮,更不赞成统购政策。不过中共中央也没办法,当时主管此事的陈Yun形容说,他是挑着一担火药,一头闹不好农民要暴动,另一头闹不好全国市场波动物价大乱。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决定统购统销剥夺农民。这也是中国实现工业化,搞“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后来的情况也正如陈Yun所料,1958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自杀的报道并不罕见。 毛ZD主席选择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路,大跃进的路,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爆发的路。的确,中国人民有着奔向美好生活的强烈热情,也有着对毛主席共产党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页
喜欢读"陈永贵沉浮中南海"的人也喜欢 · · · · · ·
陈永贵沉浮中南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没事看看书 (开卷有益)
第一部 走向中南海 “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是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段话,正式宣告高度强调精神力量、极端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和粮食生产的中国农村发展大寨模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从此就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翻来覆去地认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说法,说来说...2019-05-14 15:31:42 1人喜欢
第一部 走向中南海 “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是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段话,正式宣告高度强调精神力量、极端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和粮食生产的中国农村发展大寨模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从此就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翻来覆去地认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说法,说来说去总是合乎中央的最新精神,这种做法陈永贵叫做翻锅底,炒冷饭。这恐怕是陈永贵进取心太盛造成的弊病。 中国共产党人褒奖劳动能手反映了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民富国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新体制。在这种新体制里,一位劳动能手可能发不了财,但是他可以成为一位知名人士。世道毕竟是不同了。 而毛ZD认为最重要的条件在人的心里,在于亿万农民群众所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他断定土改之后农民有这种积极性,对此若不及时利用,等到农民不那么穷了,新富农大批出现了,这种千载难逢的历史良机就要错过。那时再让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将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任务。 1978年,也就是陈永贵在中央真正掌权的最后一年,农民每卖一百元农产品就要被无偿剥夺25.5元。因此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向国家卖粮,更不赞成统购政策。不过中共中央也没办法,当时主管此事的陈Yun形容说,他是挑着一担火药,一头闹不好农民要暴动,另一头闹不好全国市场波动物价大乱。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决定统购统销剥夺农民。这也是中国实现工业化,搞“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后来的情况也正如陈Yun所料,1958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自杀的报道并不罕见。 毛ZD主席选择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路,大跃进的路,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爆发的路。的确,中国人民有着奔向美好生活的强烈热情,也有着对毛主席共产党的真诚信任。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加上各级干部和大小报纸的推波助澜,群众的积极性爆发出来了,这种纯洁的热情和种种不那么纯洁的热情交织在一起迅速膨胀,最终失去了控制,走向了反面。 《人民日报》曾经很有道理地发问: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同是一颗太阳照,同是一个党领导,大寨做得到,你们为什么做不到? 陈永贵不谋私利。毛ZD把谋私利与修正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变质联系起来,把干部不谋私利与中国的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联系起来。在这个意义上,陈永贵的名字初上毛ZD的案头,就碰着了革命领袖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此时(1963)的陈永贵又表现出了鼓动农民的天才。大寨遭灾后收到全国各地的许多慰问信,陈永贵每天带上一封,地头休息时就给社员念这些“鼓舞士气的宝贝”,让每天农民都感到他们是处于全中国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之下,这股力量也烧得社员们坐立不安。 毛ZD又问陶鲁笳:“陈永贵识不识字呀”陶鲁笳答道:“不识字。这些年扫盲,还能看报纸,是个大老粗。”毛ZD道:“看来不可轻视大老粗呀。” 这一段时期(1964.3)毛ZD很留心识字不识字的问题,40天前,毛在春节谈话中曾聊了一通历史人物,说历代的状元很少有出色的,当了进士翰林也尽是不成功的,他说:“明朝搞得好的只有明太祖、明成祖两个皇帝,一个不知字,一个亦识字不多。以后到嘉靖。知识分子当政,反而不成了。国家就管不好。” 共和国的农业部长(1964.廖鲁言)直接向大寨提出要求,这本身就意味着大寨进入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关系。它与数十万普普通通的中国村庄再也不一样了,它有了独特的地位、独特的责任、独特的动力。有几个村庄能像这个样板村一样在最高层的期待和帮助下发展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寨被赋予了代表性,同时也就失去了代表性。大寨今后的成功未必能证明大寨模式在全国几十万个村庄的必然成功。 第二部 夺权 掌权 这套奖惩制度瞄准的是人的自尊的、荣誉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它们在昔阳的高度有效性再次证明劳动者不是简单的只能对物质刺激做出反应的经济动物。这一点正是毛主席主张的,利用政治思想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独特战略的基本依据之一,即:“人是有一点精神的”。 陈永贵如此清廉,确实大有“勤务员”之风,看起来与“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李自成相去甚远。不过,在清廉勤俭的作风之下,昔阳社会政治关系的深层结构却朝着皇权式的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制变动。陈永贵的个人权威日益变得不容反驳甚至不容争辩。 胡Yaobang当时读到张木生的论文,评论道:“讲的有道理”论文的影响越来越大,就有人向更高层反映,写了内参。周总理看了,批了一段话,大意是知识青年自己探讨一些问题,不要简单地当成反革命来对待。凭着这一句话,张木生安全了三年。 第三部 参政山西 可是派性这东西,一旦形成,便获得了自身的生命力和动力,起因和观点反而无足轻重了。不管表面上的观点和口号有什么区别,它实际上已经成了关系到一群活生生的人的地位、利益、前程乃至生死存亡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第四部 中南海生涯 毛ZD在江Qing的来信上批示:“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 虽然陈永贵在全国各地跑,导出参观视察,但是在前呼后拥之中,他看到的基本是他想看的,听到的基本是他想听的。不同的意见很难传到他的耳朵里。耳闻目睹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他证明他绝对正确。实际上,陈永贵本人对中国农村的理解很受昔阳和大寨一时一地的经验的限制,他对中国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理解也受到他本人那种志向高、不爱小的特色的过滤,因此在他眼中,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绝对灵验,大寨和昔阳的道路又宽又广,似乎是天下归心的大道,包含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在讲这番话的时候(1977),陈永贵表现出了对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惊人的无知,他也在观点和主张上走到了距离中国农民的心愿和乡情最遥远的那一点。简单化的阶级分析和教条加上自负,把一个地道的庄稼汉糟蹋成了这副模样,他头上的那顶农民代表的桂冠恐怕也戴不了多久了。 前仆后继,如涌如潮,只为了躲一个穷。事实上,在大多数地方,大寨模式与贫穷是联在一块的,因为它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磨洋工。 第五部 下台前后 (1979)沉默了一会儿,陈永贵望着连着天的梯田和庄稼,悠悠地说道:“赶我死了,就埋我在这儿。观了咱大寨,也观了昔阳”。贾承栓不知说啥是好。静默中,只听得背后那片苍苍的松柏林在虎头山顶散发着永无休止的风声。 但是,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地把任何先进典型都看作是群众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产物。历史已经证明,人为地树立先进典型,最终没有不失败的。先进典型,同其他事物一样,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对于先进典型,我们当然要努力从政治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指导,尽可能使其避免失去先进性以至垮台,但是当它们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致不再继续成为先进典型的时候,就不应当人为地去“保”,更不允许滥用职权,动用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支撑所谓“先进典型”的门面,甚至弄虚作假,欺骗上级,欺骗舆论。那种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宣传和介绍先进典型,一定要说真话,不要讲假话。那种只让人看几个事先安排好的点,只讲甚至夸大先进一面,隐瞒落后一面的做法,是很错误的。这类误人害己的事,已经很多,今后务必要引为鉴戒。 ——《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1980) 引自 1 回应 2019-05-14 15:31:42 -
百韬网刘琅 (百韬网络公司电影和创业故事)
我没看过《老农民》,也没有兴趣评论与之相关的农村改革课题。我所记得的农民形象,来自从小读过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只可惜路遥早死,不能告诉我们孙少安到了90年代是否已经成了大资本家,而孙少平是否已经下岗。幸而还有赵本山,为我们续写了90年代中国农民的故事。今年的春晚,应该看不到赵本山了吧,还真觉得有点可惜。老赵确实有点低俗,就拿他的《乡村爱情故事》来说,剧中人物,贪吃、贪财、好占小便宜,心胸狭窄,...2021-02-28 11:43:45
我没看过《老农民》,也没有兴趣评论与之相关的农村改革课题。我所记得的农民形象,来自从小读过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只可惜路遥早死,不能告诉我们孙少安到了90年代是否已经成了大资本家,而孙少平是否已经下岗。幸而还有赵本山,为我们续写了90年代中国农民的故事。今年的春晚,应该看不到赵本山了吧,还真觉得有点可惜。老赵确实有点低俗,就拿他的《乡村爱情故事》来说,剧中人物,贪吃、贪财、好占小便宜,心胸狭窄,素质低下,没一个招人喜欢。像村代理主任刘能到人家去吃顿饭,最后连馒头都要背回来。特别是剧中人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明目张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可是,谁说老赵的低俗,跟他生长的土地受到了污染没有关系呢?想想看,仅仅是没有参加一次座谈会,就引发了多少流言啊?
不管怎么样说,老赵及其刘能们多多少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农民的代表,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跟另一位农民代表的巨大差异。这位代表的名字也是我们熟知的:陈永贵。
我们可能不赞同陈永贵的信仰,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不但带头参加劳动,还一边劳动一边做工作,与社员谈心,与干部商谈工作。晚上收工回家后,陈永贵就走家串户地做工作。晚上吃饭时,他端着碗饭,上面放几块咸菜,蹲在自家或别人家屋前,边吃饭边与别人谈工作,做思想工作,饭吃完了,工作也做完了。他对自己和家属要求很严格,在分配等个人利益方面,他总是先人后己,总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他自己和家人,从来不多吃多占,都是与社员一样劳动、一样记工分。
在《陈永贵:一位普通农民 的成长传奇》记录了陈永贵的与众不同最早体现在他创办“老少组”的事情上。那是发生在日本刚刚投降,昔阳县已经成为解放区,共产党号召解放区的农民办互助组时的事情。当时,大寨已经办了一个互助组,称为“好汉组”,主要由一些土地多而且好,有大牲畜,家里有壮劳力,条件比较好的农户组成。由于陈永贵在昔阳解放后家庭条件也很好(他家夫妻俩只有一个孩子,陈永贵是壮劳力,有十几亩好地,一头牛),因此,“好汉组”也把陈永贵算上一个。但在这时,没有被“好汉组”吸收的一些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大牲畜的农民找到了陈永贵,向他讨办法。陈永贵当即下决心,由他带领这些条件差的农民组成一个“老少组”。陈永贵自然成了这个“老少组”的带头人。“老少组”建立起来后,陈永贵带领大家艰苦奋斗,终于赢得了丰收,当年粮食亩产量达到150斤,超过了“好汉组”。通过这件事情,陈永贵的硬汉形象在大寨树立起来了,也有了更大的吸引人的魅力。第二年,又有许多农户加入到“老少组”。
一年春天,干旱降临大寨,在陈永贵带领下,大寨凡是参加陈永贵的互助组的农户,都种上了地。但是,那些单干户却犯了难,他们不光种不上地,连起码的生产资料也备不齐。“好汉组”也不景气,没有种上地。已经成为大寨第一大互助组的“老少组”的人开始嘲笑起单干户和“好汉组”了。他们认为,这些人不听陈永贵的话,他们现在这个样子,陈永贵也会嘲笑他们的。可是,出乎他们意料,陈永贵却召开互助组会议,做出这样一个提议:帮助他们种地。陈永贵提出这个意见后,会场炸开了锅,说,谁让他们搞单干了。陈永贵最终还是说服了大家。于是,在“老少组”的帮助下,大寨全体农户都种上了地,当年都获得了好收成。而陈永贵领导的“老少组”产量最高,每亩地产粮500斤。
见此情形,当时的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从心里佩服陈永贵的领导和组织才能,把自己担任的职务让给陈永贵当。陈永贵一开始也不太理解他的心情,还以为贾进才是怕党支部在他家里开会多,舍不得耗掉的许多灯油,上边来人在他家吃饭,自己吃了亏。陈永贵表示,开会自己可以出灯油,上边来人可以轮流在党员家吃饭。贾进才再三解释,陈永贵才理解他的一片真心。为了让陈永贵当上支部书记,贾进才会上说,会下也说,终于把大家说服了。
陈永贵当上大寨党支部书记后,贾进才在陈永贵领导下一直踏踏实实地苦干,成为陈永贵的坚决支持者之一。后来陈永贵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时,毛泽东也知道了贾进才“让贤”这件事情,给予贾进才很高评价,说他是大贤人,大哲人,是个不简单的人物。毛泽东也对陈永贵说过这样的话:“有贾进才让贤,才使你露峥嵘。”现在的人们很难理解当年贾进才的做法,但经历过那个年代火热生活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确实有一大批像陈永贵贾进才这样的一心为工作的好党员。
当时毛还写过一句诗--“六亿神州尽舜尧”,典型地反映了他这种思想。舜和尧是远古传说中有大德的贤人,他却要让六亿中国人都成为舜和尧。看起来匪夷所思,然而,陈永贵贾进才不就是舜和尧这样的圣贤吗?在毛泽东看来,消灭物质的私只算革了一半命,只有把精神中的私也消灭,革命才能算成功。毛把以社会为规模的全面塑造“新人”提上日程,并且成为一场依靠人民全力推行的大革命。这是毛为马克思主义增添的至为关键的一环--对实现共产主义,仅仅进行社会革命是不够的,必须还要造就新人,通向共产主义的链条才会从逻辑上完整和贯通。否则,纵然建设起“流着奶和蜜”的共产主义天堂,也会为人的无限的欲望所炸毁。象牙山有没有被刘能们炸毁,谁也说不上来。至于老赵会不会被他的种种作为炸毁,就请大家拭目以待吧。(本文出自百韬网,转载请注明)
回应 2021-02-28 11:43:45
-
没事看看书 (开卷有益)
第一部 走向中南海 “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是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段话,正式宣告高度强调精神力量、极端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和粮食生产的中国农村发展大寨模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从此就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翻来覆去地认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说法,说来说...2019-05-14 15:31:42 1人喜欢
第一部 走向中南海 “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是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段话,正式宣告高度强调精神力量、极端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和粮食生产的中国农村发展大寨模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从此就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翻来覆去地认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说法,说来说去总是合乎中央的最新精神,这种做法陈永贵叫做翻锅底,炒冷饭。这恐怕是陈永贵进取心太盛造成的弊病。 中国共产党人褒奖劳动能手反映了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民富国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新体制。在这种新体制里,一位劳动能手可能发不了财,但是他可以成为一位知名人士。世道毕竟是不同了。 而毛ZD认为最重要的条件在人的心里,在于亿万农民群众所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他断定土改之后农民有这种积极性,对此若不及时利用,等到农民不那么穷了,新富农大批出现了,这种千载难逢的历史良机就要错过。那时再让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将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任务。 1978年,也就是陈永贵在中央真正掌权的最后一年,农民每卖一百元农产品就要被无偿剥夺25.5元。因此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向国家卖粮,更不赞成统购政策。不过中共中央也没办法,当时主管此事的陈Yun形容说,他是挑着一担火药,一头闹不好农民要暴动,另一头闹不好全国市场波动物价大乱。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决定统购统销剥夺农民。这也是中国实现工业化,搞“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后来的情况也正如陈Yun所料,1958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自杀的报道并不罕见。 毛ZD主席选择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路,大跃进的路,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爆发的路。的确,中国人民有着奔向美好生活的强烈热情,也有着对毛主席共产党的真诚信任。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加上各级干部和大小报纸的推波助澜,群众的积极性爆发出来了,这种纯洁的热情和种种不那么纯洁的热情交织在一起迅速膨胀,最终失去了控制,走向了反面。 《人民日报》曾经很有道理地发问: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同是一颗太阳照,同是一个党领导,大寨做得到,你们为什么做不到? 陈永贵不谋私利。毛ZD把谋私利与修正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变质联系起来,把干部不谋私利与中国的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联系起来。在这个意义上,陈永贵的名字初上毛ZD的案头,就碰着了革命领袖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此时(1963)的陈永贵又表现出了鼓动农民的天才。大寨遭灾后收到全国各地的许多慰问信,陈永贵每天带上一封,地头休息时就给社员念这些“鼓舞士气的宝贝”,让每天农民都感到他们是处于全中国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之下,这股力量也烧得社员们坐立不安。 毛ZD又问陶鲁笳:“陈永贵识不识字呀”陶鲁笳答道:“不识字。这些年扫盲,还能看报纸,是个大老粗。”毛ZD道:“看来不可轻视大老粗呀。” 这一段时期(1964.3)毛ZD很留心识字不识字的问题,40天前,毛在春节谈话中曾聊了一通历史人物,说历代的状元很少有出色的,当了进士翰林也尽是不成功的,他说:“明朝搞得好的只有明太祖、明成祖两个皇帝,一个不知字,一个亦识字不多。以后到嘉靖。知识分子当政,反而不成了。国家就管不好。” 共和国的农业部长(1964.廖鲁言)直接向大寨提出要求,这本身就意味着大寨进入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关系。它与数十万普普通通的中国村庄再也不一样了,它有了独特的地位、独特的责任、独特的动力。有几个村庄能像这个样板村一样在最高层的期待和帮助下发展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寨被赋予了代表性,同时也就失去了代表性。大寨今后的成功未必能证明大寨模式在全国几十万个村庄的必然成功。 第二部 夺权 掌权 这套奖惩制度瞄准的是人的自尊的、荣誉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它们在昔阳的高度有效性再次证明劳动者不是简单的只能对物质刺激做出反应的经济动物。这一点正是毛主席主张的,利用政治思想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独特战略的基本依据之一,即:“人是有一点精神的”。 陈永贵如此清廉,确实大有“勤务员”之风,看起来与“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李自成相去甚远。不过,在清廉勤俭的作风之下,昔阳社会政治关系的深层结构却朝着皇权式的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制变动。陈永贵的个人权威日益变得不容反驳甚至不容争辩。 胡Yaobang当时读到张木生的论文,评论道:“讲的有道理”论文的影响越来越大,就有人向更高层反映,写了内参。周总理看了,批了一段话,大意是知识青年自己探讨一些问题,不要简单地当成反革命来对待。凭着这一句话,张木生安全了三年。 第三部 参政山西 可是派性这东西,一旦形成,便获得了自身的生命力和动力,起因和观点反而无足轻重了。不管表面上的观点和口号有什么区别,它实际上已经成了关系到一群活生生的人的地位、利益、前程乃至生死存亡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第四部 中南海生涯 毛ZD在江Qing的来信上批示:“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 虽然陈永贵在全国各地跑,导出参观视察,但是在前呼后拥之中,他看到的基本是他想看的,听到的基本是他想听的。不同的意见很难传到他的耳朵里。耳闻目睹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他证明他绝对正确。实际上,陈永贵本人对中国农村的理解很受昔阳和大寨一时一地的经验的限制,他对中国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理解也受到他本人那种志向高、不爱小的特色的过滤,因此在他眼中,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绝对灵验,大寨和昔阳的道路又宽又广,似乎是天下归心的大道,包含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在讲这番话的时候(1977),陈永贵表现出了对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惊人的无知,他也在观点和主张上走到了距离中国农民的心愿和乡情最遥远的那一点。简单化的阶级分析和教条加上自负,把一个地道的庄稼汉糟蹋成了这副模样,他头上的那顶农民代表的桂冠恐怕也戴不了多久了。 前仆后继,如涌如潮,只为了躲一个穷。事实上,在大多数地方,大寨模式与贫穷是联在一块的,因为它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磨洋工。 第五部 下台前后 (1979)沉默了一会儿,陈永贵望着连着天的梯田和庄稼,悠悠地说道:“赶我死了,就埋我在这儿。观了咱大寨,也观了昔阳”。贾承栓不知说啥是好。静默中,只听得背后那片苍苍的松柏林在虎头山顶散发着永无休止的风声。 但是,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地把任何先进典型都看作是群众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产物。历史已经证明,人为地树立先进典型,最终没有不失败的。先进典型,同其他事物一样,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对于先进典型,我们当然要努力从政治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指导,尽可能使其避免失去先进性以至垮台,但是当它们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致不再继续成为先进典型的时候,就不应当人为地去“保”,更不允许滥用职权,动用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支撑所谓“先进典型”的门面,甚至弄虚作假,欺骗上级,欺骗舆论。那种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宣传和介绍先进典型,一定要说真话,不要讲假话。那种只让人看几个事先安排好的点,只讲甚至夸大先进一面,隐瞒落后一面的做法,是很错误的。这类误人害己的事,已经很多,今后务必要引为鉴戒。 ——《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1980) 引自 1 回应 2019-05-14 15:31:42 -
百韬网刘琅 (百韬网络公司电影和创业故事)
我没看过《老农民》,也没有兴趣评论与之相关的农村改革课题。我所记得的农民形象,来自从小读过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只可惜路遥早死,不能告诉我们孙少安到了90年代是否已经成了大资本家,而孙少平是否已经下岗。幸而还有赵本山,为我们续写了90年代中国农民的故事。今年的春晚,应该看不到赵本山了吧,还真觉得有点可惜。老赵确实有点低俗,就拿他的《乡村爱情故事》来说,剧中人物,贪吃、贪财、好占小便宜,心胸狭窄,...2021-02-28 11:43:45
我没看过《老农民》,也没有兴趣评论与之相关的农村改革课题。我所记得的农民形象,来自从小读过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只可惜路遥早死,不能告诉我们孙少安到了90年代是否已经成了大资本家,而孙少平是否已经下岗。幸而还有赵本山,为我们续写了90年代中国农民的故事。今年的春晚,应该看不到赵本山了吧,还真觉得有点可惜。老赵确实有点低俗,就拿他的《乡村爱情故事》来说,剧中人物,贪吃、贪财、好占小便宜,心胸狭窄,素质低下,没一个招人喜欢。像村代理主任刘能到人家去吃顿饭,最后连馒头都要背回来。特别是剧中人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明目张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可是,谁说老赵的低俗,跟他生长的土地受到了污染没有关系呢?想想看,仅仅是没有参加一次座谈会,就引发了多少流言啊?
不管怎么样说,老赵及其刘能们多多少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农民的代表,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跟另一位农民代表的巨大差异。这位代表的名字也是我们熟知的:陈永贵。
我们可能不赞同陈永贵的信仰,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不但带头参加劳动,还一边劳动一边做工作,与社员谈心,与干部商谈工作。晚上收工回家后,陈永贵就走家串户地做工作。晚上吃饭时,他端着碗饭,上面放几块咸菜,蹲在自家或别人家屋前,边吃饭边与别人谈工作,做思想工作,饭吃完了,工作也做完了。他对自己和家属要求很严格,在分配等个人利益方面,他总是先人后己,总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他自己和家人,从来不多吃多占,都是与社员一样劳动、一样记工分。
在《陈永贵:一位普通农民 的成长传奇》记录了陈永贵的与众不同最早体现在他创办“老少组”的事情上。那是发生在日本刚刚投降,昔阳县已经成为解放区,共产党号召解放区的农民办互助组时的事情。当时,大寨已经办了一个互助组,称为“好汉组”,主要由一些土地多而且好,有大牲畜,家里有壮劳力,条件比较好的农户组成。由于陈永贵在昔阳解放后家庭条件也很好(他家夫妻俩只有一个孩子,陈永贵是壮劳力,有十几亩好地,一头牛),因此,“好汉组”也把陈永贵算上一个。但在这时,没有被“好汉组”吸收的一些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大牲畜的农民找到了陈永贵,向他讨办法。陈永贵当即下决心,由他带领这些条件差的农民组成一个“老少组”。陈永贵自然成了这个“老少组”的带头人。“老少组”建立起来后,陈永贵带领大家艰苦奋斗,终于赢得了丰收,当年粮食亩产量达到150斤,超过了“好汉组”。通过这件事情,陈永贵的硬汉形象在大寨树立起来了,也有了更大的吸引人的魅力。第二年,又有许多农户加入到“老少组”。
一年春天,干旱降临大寨,在陈永贵带领下,大寨凡是参加陈永贵的互助组的农户,都种上了地。但是,那些单干户却犯了难,他们不光种不上地,连起码的生产资料也备不齐。“好汉组”也不景气,没有种上地。已经成为大寨第一大互助组的“老少组”的人开始嘲笑起单干户和“好汉组”了。他们认为,这些人不听陈永贵的话,他们现在这个样子,陈永贵也会嘲笑他们的。可是,出乎他们意料,陈永贵却召开互助组会议,做出这样一个提议:帮助他们种地。陈永贵提出这个意见后,会场炸开了锅,说,谁让他们搞单干了。陈永贵最终还是说服了大家。于是,在“老少组”的帮助下,大寨全体农户都种上了地,当年都获得了好收成。而陈永贵领导的“老少组”产量最高,每亩地产粮500斤。
见此情形,当时的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从心里佩服陈永贵的领导和组织才能,把自己担任的职务让给陈永贵当。陈永贵一开始也不太理解他的心情,还以为贾进才是怕党支部在他家里开会多,舍不得耗掉的许多灯油,上边来人在他家吃饭,自己吃了亏。陈永贵表示,开会自己可以出灯油,上边来人可以轮流在党员家吃饭。贾进才再三解释,陈永贵才理解他的一片真心。为了让陈永贵当上支部书记,贾进才会上说,会下也说,终于把大家说服了。
陈永贵当上大寨党支部书记后,贾进才在陈永贵领导下一直踏踏实实地苦干,成为陈永贵的坚决支持者之一。后来陈永贵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时,毛泽东也知道了贾进才“让贤”这件事情,给予贾进才很高评价,说他是大贤人,大哲人,是个不简单的人物。毛泽东也对陈永贵说过这样的话:“有贾进才让贤,才使你露峥嵘。”现在的人们很难理解当年贾进才的做法,但经历过那个年代火热生活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确实有一大批像陈永贵贾进才这样的一心为工作的好党员。
当时毛还写过一句诗--“六亿神州尽舜尧”,典型地反映了他这种思想。舜和尧是远古传说中有大德的贤人,他却要让六亿中国人都成为舜和尧。看起来匪夷所思,然而,陈永贵贾进才不就是舜和尧这样的圣贤吗?在毛泽东看来,消灭物质的私只算革了一半命,只有把精神中的私也消灭,革命才能算成功。毛把以社会为规模的全面塑造“新人”提上日程,并且成为一场依靠人民全力推行的大革命。这是毛为马克思主义增添的至为关键的一环--对实现共产主义,仅仅进行社会革命是不够的,必须还要造就新人,通向共产主义的链条才会从逻辑上完整和贯通。否则,纵然建设起“流着奶和蜜”的共产主义天堂,也会为人的无限的欲望所炸毁。象牙山有没有被刘能们炸毁,谁也说不上来。至于老赵会不会被他的种种作为炸毁,就请大家拭目以待吧。(本文出自百韬网,转载请注明)
回应 2021-02-28 11:43:45
-
百韬网刘琅 (百韬网络公司电影和创业故事)
我没看过《老农民》,也没有兴趣评论与之相关的农村改革课题。我所记得的农民形象,来自从小读过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只可惜路遥早死,不能告诉我们孙少安到了90年代是否已经成了大资本家,而孙少平是否已经下岗。幸而还有赵本山,为我们续写了90年代中国农民的故事。今年的春晚,应该看不到赵本山了吧,还真觉得有点可惜。老赵确实有点低俗,就拿他的《乡村爱情故事》来说,剧中人物,贪吃、贪财、好占小便宜,心胸狭窄,...2021-02-28 11:43:45
我没看过《老农民》,也没有兴趣评论与之相关的农村改革课题。我所记得的农民形象,来自从小读过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只可惜路遥早死,不能告诉我们孙少安到了90年代是否已经成了大资本家,而孙少平是否已经下岗。幸而还有赵本山,为我们续写了90年代中国农民的故事。今年的春晚,应该看不到赵本山了吧,还真觉得有点可惜。老赵确实有点低俗,就拿他的《乡村爱情故事》来说,剧中人物,贪吃、贪财、好占小便宜,心胸狭窄,素质低下,没一个招人喜欢。像村代理主任刘能到人家去吃顿饭,最后连馒头都要背回来。特别是剧中人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明目张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可是,谁说老赵的低俗,跟他生长的土地受到了污染没有关系呢?想想看,仅仅是没有参加一次座谈会,就引发了多少流言啊?
不管怎么样说,老赵及其刘能们多多少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农民的代表,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跟另一位农民代表的巨大差异。这位代表的名字也是我们熟知的:陈永贵。
我们可能不赞同陈永贵的信仰,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不但带头参加劳动,还一边劳动一边做工作,与社员谈心,与干部商谈工作。晚上收工回家后,陈永贵就走家串户地做工作。晚上吃饭时,他端着碗饭,上面放几块咸菜,蹲在自家或别人家屋前,边吃饭边与别人谈工作,做思想工作,饭吃完了,工作也做完了。他对自己和家属要求很严格,在分配等个人利益方面,他总是先人后己,总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他自己和家人,从来不多吃多占,都是与社员一样劳动、一样记工分。
在《陈永贵:一位普通农民 的成长传奇》记录了陈永贵的与众不同最早体现在他创办“老少组”的事情上。那是发生在日本刚刚投降,昔阳县已经成为解放区,共产党号召解放区的农民办互助组时的事情。当时,大寨已经办了一个互助组,称为“好汉组”,主要由一些土地多而且好,有大牲畜,家里有壮劳力,条件比较好的农户组成。由于陈永贵在昔阳解放后家庭条件也很好(他家夫妻俩只有一个孩子,陈永贵是壮劳力,有十几亩好地,一头牛),因此,“好汉组”也把陈永贵算上一个。但在这时,没有被“好汉组”吸收的一些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大牲畜的农民找到了陈永贵,向他讨办法。陈永贵当即下决心,由他带领这些条件差的农民组成一个“老少组”。陈永贵自然成了这个“老少组”的带头人。“老少组”建立起来后,陈永贵带领大家艰苦奋斗,终于赢得了丰收,当年粮食亩产量达到150斤,超过了“好汉组”。通过这件事情,陈永贵的硬汉形象在大寨树立起来了,也有了更大的吸引人的魅力。第二年,又有许多农户加入到“老少组”。
一年春天,干旱降临大寨,在陈永贵带领下,大寨凡是参加陈永贵的互助组的农户,都种上了地。但是,那些单干户却犯了难,他们不光种不上地,连起码的生产资料也备不齐。“好汉组”也不景气,没有种上地。已经成为大寨第一大互助组的“老少组”的人开始嘲笑起单干户和“好汉组”了。他们认为,这些人不听陈永贵的话,他们现在这个样子,陈永贵也会嘲笑他们的。可是,出乎他们意料,陈永贵却召开互助组会议,做出这样一个提议:帮助他们种地。陈永贵提出这个意见后,会场炸开了锅,说,谁让他们搞单干了。陈永贵最终还是说服了大家。于是,在“老少组”的帮助下,大寨全体农户都种上了地,当年都获得了好收成。而陈永贵领导的“老少组”产量最高,每亩地产粮500斤。
见此情形,当时的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从心里佩服陈永贵的领导和组织才能,把自己担任的职务让给陈永贵当。陈永贵一开始也不太理解他的心情,还以为贾进才是怕党支部在他家里开会多,舍不得耗掉的许多灯油,上边来人在他家吃饭,自己吃了亏。陈永贵表示,开会自己可以出灯油,上边来人可以轮流在党员家吃饭。贾进才再三解释,陈永贵才理解他的一片真心。为了让陈永贵当上支部书记,贾进才会上说,会下也说,终于把大家说服了。
陈永贵当上大寨党支部书记后,贾进才在陈永贵领导下一直踏踏实实地苦干,成为陈永贵的坚决支持者之一。后来陈永贵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时,毛泽东也知道了贾进才“让贤”这件事情,给予贾进才很高评价,说他是大贤人,大哲人,是个不简单的人物。毛泽东也对陈永贵说过这样的话:“有贾进才让贤,才使你露峥嵘。”现在的人们很难理解当年贾进才的做法,但经历过那个年代火热生活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确实有一大批像陈永贵贾进才这样的一心为工作的好党员。
当时毛还写过一句诗--“六亿神州尽舜尧”,典型地反映了他这种思想。舜和尧是远古传说中有大德的贤人,他却要让六亿中国人都成为舜和尧。看起来匪夷所思,然而,陈永贵贾进才不就是舜和尧这样的圣贤吗?在毛泽东看来,消灭物质的私只算革了一半命,只有把精神中的私也消灭,革命才能算成功。毛把以社会为规模的全面塑造“新人”提上日程,并且成为一场依靠人民全力推行的大革命。这是毛为马克思主义增添的至为关键的一环--对实现共产主义,仅仅进行社会革命是不够的,必须还要造就新人,通向共产主义的链条才会从逻辑上完整和贯通。否则,纵然建设起“流着奶和蜜”的共产主义天堂,也会为人的无限的欲望所炸毁。象牙山有没有被刘能们炸毁,谁也说不上来。至于老赵会不会被他的种种作为炸毁,就请大家拭目以待吧。(本文出自百韬网,转载请注明)
回应 2021-02-28 11:43:45 -
没事看看书 (开卷有益)
第一部 走向中南海 “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是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段话,正式宣告高度强调精神力量、极端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和粮食生产的中国农村发展大寨模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从此就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翻来覆去地认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说法,说来说...2019-05-14 15:31:42 1人喜欢
第一部 走向中南海 “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是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段话,正式宣告高度强调精神力量、极端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和粮食生产的中国农村发展大寨模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从此就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翻来覆去地认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说法,说来说去总是合乎中央的最新精神,这种做法陈永贵叫做翻锅底,炒冷饭。这恐怕是陈永贵进取心太盛造成的弊病。 中国共产党人褒奖劳动能手反映了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民富国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新体制。在这种新体制里,一位劳动能手可能发不了财,但是他可以成为一位知名人士。世道毕竟是不同了。 而毛ZD认为最重要的条件在人的心里,在于亿万农民群众所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他断定土改之后农民有这种积极性,对此若不及时利用,等到农民不那么穷了,新富农大批出现了,这种千载难逢的历史良机就要错过。那时再让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将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任务。 1978年,也就是陈永贵在中央真正掌权的最后一年,农民每卖一百元农产品就要被无偿剥夺25.5元。因此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向国家卖粮,更不赞成统购政策。不过中共中央也没办法,当时主管此事的陈Yun形容说,他是挑着一担火药,一头闹不好农民要暴动,另一头闹不好全国市场波动物价大乱。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决定统购统销剥夺农民。这也是中国实现工业化,搞“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后来的情况也正如陈Yun所料,1958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自杀的报道并不罕见。 毛ZD主席选择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路,大跃进的路,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爆发的路。的确,中国人民有着奔向美好生活的强烈热情,也有着对毛主席共产党的真诚信任。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加上各级干部和大小报纸的推波助澜,群众的积极性爆发出来了,这种纯洁的热情和种种不那么纯洁的热情交织在一起迅速膨胀,最终失去了控制,走向了反面。 《人民日报》曾经很有道理地发问: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同是一颗太阳照,同是一个党领导,大寨做得到,你们为什么做不到? 陈永贵不谋私利。毛ZD把谋私利与修正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变质联系起来,把干部不谋私利与中国的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联系起来。在这个意义上,陈永贵的名字初上毛ZD的案头,就碰着了革命领袖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此时(1963)的陈永贵又表现出了鼓动农民的天才。大寨遭灾后收到全国各地的许多慰问信,陈永贵每天带上一封,地头休息时就给社员念这些“鼓舞士气的宝贝”,让每天农民都感到他们是处于全中国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之下,这股力量也烧得社员们坐立不安。 毛ZD又问陶鲁笳:“陈永贵识不识字呀”陶鲁笳答道:“不识字。这些年扫盲,还能看报纸,是个大老粗。”毛ZD道:“看来不可轻视大老粗呀。” 这一段时期(1964.3)毛ZD很留心识字不识字的问题,40天前,毛在春节谈话中曾聊了一通历史人物,说历代的状元很少有出色的,当了进士翰林也尽是不成功的,他说:“明朝搞得好的只有明太祖、明成祖两个皇帝,一个不知字,一个亦识字不多。以后到嘉靖。知识分子当政,反而不成了。国家就管不好。” 共和国的农业部长(1964.廖鲁言)直接向大寨提出要求,这本身就意味着大寨进入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关系。它与数十万普普通通的中国村庄再也不一样了,它有了独特的地位、独特的责任、独特的动力。有几个村庄能像这个样板村一样在最高层的期待和帮助下发展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寨被赋予了代表性,同时也就失去了代表性。大寨今后的成功未必能证明大寨模式在全国几十万个村庄的必然成功。 第二部 夺权 掌权 这套奖惩制度瞄准的是人的自尊的、荣誉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它们在昔阳的高度有效性再次证明劳动者不是简单的只能对物质刺激做出反应的经济动物。这一点正是毛主席主张的,利用政治思想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独特战略的基本依据之一,即:“人是有一点精神的”。 陈永贵如此清廉,确实大有“勤务员”之风,看起来与“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李自成相去甚远。不过,在清廉勤俭的作风之下,昔阳社会政治关系的深层结构却朝着皇权式的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制变动。陈永贵的个人权威日益变得不容反驳甚至不容争辩。 胡Yaobang当时读到张木生的论文,评论道:“讲的有道理”论文的影响越来越大,就有人向更高层反映,写了内参。周总理看了,批了一段话,大意是知识青年自己探讨一些问题,不要简单地当成反革命来对待。凭着这一句话,张木生安全了三年。 第三部 参政山西 可是派性这东西,一旦形成,便获得了自身的生命力和动力,起因和观点反而无足轻重了。不管表面上的观点和口号有什么区别,它实际上已经成了关系到一群活生生的人的地位、利益、前程乃至生死存亡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第四部 中南海生涯 毛ZD在江Qing的来信上批示:“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 虽然陈永贵在全国各地跑,导出参观视察,但是在前呼后拥之中,他看到的基本是他想看的,听到的基本是他想听的。不同的意见很难传到他的耳朵里。耳闻目睹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他证明他绝对正确。实际上,陈永贵本人对中国农村的理解很受昔阳和大寨一时一地的经验的限制,他对中国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理解也受到他本人那种志向高、不爱小的特色的过滤,因此在他眼中,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绝对灵验,大寨和昔阳的道路又宽又广,似乎是天下归心的大道,包含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在讲这番话的时候(1977),陈永贵表现出了对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惊人的无知,他也在观点和主张上走到了距离中国农民的心愿和乡情最遥远的那一点。简单化的阶级分析和教条加上自负,把一个地道的庄稼汉糟蹋成了这副模样,他头上的那顶农民代表的桂冠恐怕也戴不了多久了。 前仆后继,如涌如潮,只为了躲一个穷。事实上,在大多数地方,大寨模式与贫穷是联在一块的,因为它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磨洋工。 第五部 下台前后 (1979)沉默了一会儿,陈永贵望着连着天的梯田和庄稼,悠悠地说道:“赶我死了,就埋我在这儿。观了咱大寨,也观了昔阳”。贾承栓不知说啥是好。静默中,只听得背后那片苍苍的松柏林在虎头山顶散发着永无休止的风声。 但是,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地把任何先进典型都看作是群众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产物。历史已经证明,人为地树立先进典型,最终没有不失败的。先进典型,同其他事物一样,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对于先进典型,我们当然要努力从政治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指导,尽可能使其避免失去先进性以至垮台,但是当它们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致不再继续成为先进典型的时候,就不应当人为地去“保”,更不允许滥用职权,动用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支撑所谓“先进典型”的门面,甚至弄虚作假,欺骗上级,欺骗舆论。那种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宣传和介绍先进典型,一定要说真话,不要讲假话。那种只让人看几个事先安排好的点,只讲甚至夸大先进一面,隐瞒落后一面的做法,是很错误的。这类误人害己的事,已经很多,今后务必要引为鉴戒。 ——《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1980) 引自 1 回应 2019-05-14 15:31:42
论坛 · · · · · ·
该书网络版很多,可下载阅读 | 来自novich | 6 回应 | 2021-12-28 20:19:54 |
司法上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陈永贵名誉权案小议 | 来自novich | 4 回应 | 2012-08-27 12:41:1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時代國際 (2010)7.8分 41人读过
-
天地圖書 (1993)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喜欢以及正在找的书 (刘向南)
- X BOOK (CYde小橙子🍊)
- 中国近现当代史——回忆录、日记、资料汇编2 (历史系败类)
- 理想国2011--政治社会类 (Kinki)
- 立人核心书目——在场的思想者 (Felista)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陈永贵沉浮中南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德鲁 2019-12-25 23:30:07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0 有用 没事看看书 2019-05-14 15:31:39
陈永贵的传记,笔力是深厚的,但部分段落又有些结论先行的味道。
0 有用 where 2010-01-16 14:35:22
曾经能借老师的读完,真是幸运
0 有用 Acer 2022-07-07 22:11:06
一朵小浪花
0 有用 苏霍壹 2019-01-07 22:38:38
不错,好书。j权,派xing。早就想读这本吴思写的书了。
0 有用 粥入川 2022-07-27 16:21:27
时也,命也。
0 有用 林樾同学 2022-07-21 19:30:59
人性被扭曲
0 有用 Acer 2022-07-07 22:11:06
一朵小浪花
0 有用 来自四川的猫猫 2022-04-30 20:35:53
社会越是标榜什么越缺少什么
0 有用 usless 2022-02-24 19:26:56
精彩,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