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笔录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 安提戈涅 2012-02-04 22:23:17

    威尔逊形容瓦莱里的比喻如是:“一首诗就像一个沉重的砝码,诗人必须小心翼翼地把它搬到屋顶上去,而读者则像过路的人,突如其来被诗人推下来的重物所震撼,承受一种完整的美学效果。”在读《诉讼笔录》的过程中,我多次被勒克莱齐奥的修辞所砸伤……初出茅庐的小辈怎样摆脱法国文坛世代积累的影响之焦虑?唯新唯尖。抛开令人“负伤”的修辞,当《诉讼笔录》试图接续贝克特等待上帝与否的问题时,就令人读出了太多刻意的模仿借鉴——仅书名与正文的不关联性已能联想到《秃头歌女》,形式上潜伏着前人重重叠叠的技术,对都市文明、现代工业乃至人性困境的批判也没有玩出新花样。文本寓言的过度诠释也许正落入作者的圈套——他却不能如乔伊斯一般开出一本诠释对照大纲来。当我今晚开始读《流浪的星星》时,方觉贴近了大师。

  • 16 Rottwitz 2015-02-25 22:21:07

    实在太喜欢太喜欢勒克莱齐奥的早期风格了:恣意的发散型叙事,各类文体的拼贴,疯癫的故事情节,语言断片速记,还有那些蛮荒的隐喻——砾石般的牙齿,海葵般的嘴巴,钟一样赤裸的天空——让人过目不忘。勒克莱齐奥对感知的高度重视和对文明传统的反叛正是其作品最强大的地方,后期的小说再也没能发出这种辉芒。

  • 8 cen 2009-09-21 11:50:02

    让贾木许拍这个片子吧~

  • 1 交易者卓远 2011-01-13 08:38:09

    越复杂越使人难堪,现代人那么精明又能得到多少快乐。毕竟,快乐是件简单的事情,把快乐都弄得那么复杂,岂不是自我折磨

  • 1 吉永雪 2012-06-17 18:51:31

    果然是一本惊世骇俗的书。

  • 2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6-07-08 14:14:49

    这本书要列入私人最爱的

  • 3 阿Gin波尔迪 2011-06-02 20:56:30

    典型的法国式吃饱了撑的哲学探索

  • 4 庄常飞 2010-10-08 21:45:10

    文笔极度没有美感虽然可能是翻译的错,但立意矫情低浅,头脑混乱刻意就是作者的不对了,尤其反感欧洲人居高临下的创作态度。

  • 0 小水 2009-03-04 10:33:42

    好是好的,只是超出我的能力,或者说路数不和

  • 0 恶鸟 2012-07-23 09:30:40

    作者的习作,逃之书和偶遇更好点

  • 1 袁牧 2009-02-14 20:23:25

    他试图摆脱语言叙述的一切羁绊,对感觉产生、延续及消退的进行逼真的还原,原始精神对现代伦理、物质、文明的报复。有着极端理智和反常行为的圣者,被困于房间,失去说话的能力和权利。所以还是不要太理智的好。

  • 0 朴九月 2012-06-18 07:32:38

    给封面加一星吧

  • 1 AEIOU 2010-02-28 20:37:14

    大部分章节都很不错,但整部小说则不知所云。

  • 4 里的隐 2023-08-04 13:04:39 北京

    亚当之于老鼠,恰如生活之于亚当。它们等在那,就等着被你发现。快来发现我,因为我漂漂亮亮,因为我结结实实,我满怀温柔与你对视,就等着你先出拳。果然,你想教训我,给我点颜色看看,可我看到的颜色,唯有你眼中渐渐浓郁的白。尽管我碎了骨头,皮开肉绽,我仍会在自由的空气中渐渐熟透,芳香四溢,因为那是我的颜色,与众不同的白。

  • 1 Rebecca 2009-05-31 00:00:27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小说并不好读。。。通篇象征主义,喜欢传统小说叙事手法的我读得比较吃力。汉语译文很美,我猜原文也会很美,无奈我不懂法语。法语也许是我研究生阶段的二外吧。

  • 0 严杰夫 2009-01-07 20:31:13

    法国版狂人日记

  • 0 淡島百景 2013-10-11 09:36:04

    寫得不如張大錘,也不如西尾維新。啊,一個狗。

  • 0 俞晓之 2009-10-08 22:29:39

    图书馆读的。封面很可爱。开启一种新的写作手法。想读原版。很多隐喻很多种阐释手法,亚当是个巧妙的人。

  • 1 海鹰 2008-12-13 11:10:15

    一部反现代文明的新小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