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对于一个封闭多年、人口众多的计划经济国家,当它重新走市场化道路、加入全球化秩序时,积压多年的后发潜力在初始时期必然会快速发挥,经济会迅猛增长。这种太快、相对轻松的增长,往往带来非理性亢奋,让人得出错误结论。
~~~~~~~~~~~~~~~~~~~~~~~~~~~~~~~~~~~~~~~~
中国的故事是:在不进行实质性政治改革的情况下,凭借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重点发展其制造业、建筑业等“重型”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对新闻媒体和法治环境的依赖度低,所以到目前为止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还可以成功。然而,这一“重型”发展模式是不能持久的,今天的中国经济现实实际上已在挑战这一模式。
仅靠工薪的增长来增加个人收入,虽然能多少使大家共同富裕,但在经济快速增长时,那些不持有任何经营性产权的人无法靠产权的增值而提高收入。结果,收入差距可能难免越来越大。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弥补众多家...
对于一个封闭多年、人口众多的计划经济国家,当它重新走市场化道路、加入全球化秩序时,积压多年的后发潜力在初始时期必然会快速发挥,经济会迅猛增长。这种太快、相对轻松的增长,往往带来非理性亢奋,让人得出错误结论。
~~~~~~~~~~~~~~~~~~~~~~~~~~~~~~~~~~~~~~~~
中国的故事是:在不进行实质性政治改革的情况下,凭借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重点发展其制造业、建筑业等“重型”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对新闻媒体和法治环境的依赖度低,所以到目前为止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还可以成功。然而,这一“重型”发展模式是不能持久的,今天的中国经济现实实际上已在挑战这一模式。
仅靠工薪的增长来增加个人收入,虽然能多少使大家共同富裕,但在经济快速增长时,那些不持有任何经营性产权的人无法靠产权的增值而提高收入。结果,收入差距可能难免越来越大。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弥补众多家庭因规模化生产与规模化销售而失去的一般性创业机会(中等收入机会)呢?股份的证券化交易是缓和贫富悬殊的一种方式,给中产阶级在收入上有“与时俱进”的机会。这样一来,尽管工薪阶层不直接经营企业,但他们也能以股东身份分享创业与企业增长的好处。
对于任何社会,多数人有从事“小本生意”的致富机会而且这种致富机会人人平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培育并维持一个足够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或“中产阶级”的必要条件。一旦中产阶级占多数,社会稳定就会是自然的事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志武
1962年出生于湖南株洲茶陵县,1983年获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前身)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进入威斯康辛大学任助理教授,1995年获聘为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1996年担任终身教授。1998年创办Value Engine(价值引擎)公司,2001年与两个合伙人创办了Zebra对冲基金公司。
目前为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长江商学院访问教授。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评出的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
陈志武
1962年出生于湖南株洲茶陵县,1983年获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前身)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进入威斯康辛大学任助理教授,1995年获聘为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1996年担任终身教授。1998年创办Value Engine(价值引擎)公司,2001年与两个合伙人创办了Zebra对冲基金公司。
目前为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长江商学院访问教授。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评出的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
"非理性亢奋"试读 · · · · · ·
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来得很快,似乎也来得容易。试想,打开国门、放开私人创业的手脚,还给老百姓投资、生产、定价、运输和销售的权利,就可以带来这么快的增长,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能得到这么快、这么大的提升,这让人自然要问:为什么这种政策不早几年、早几十年推出,非得等到经历1958年后的大饥荒、“文革”十年浩劫之后才做呢?——这么简单的政策举措就能带来这么大的效果..
喜欢读"非理性亢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非理性亢奋"的人也喜欢 · · · · · ·
非理性亢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社会和市场都是越开放越光明

中国经济腾飞的历史机遇和问题
> 更多书评 13篇
-
赵龙 (发现更大的世界)
第一、当被报道的对象是公众人物(包括行政人员和其他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时,法律应向媒体言论权倾斜; 第二、当报道的内容涉及公众利益时,媒体言论权应限于名誉权; 第三、当报道评论的对象是一般公民或者内容无关公众利益(如私事)时,名誉权应限于媒体言论权; 第四、当报道的对象是法人时,媒体言论权应优先于法人的名誉权。2012-06-20 22:58:24
-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便开始了大西洋贸易。英国到1600年左右才加入海洋贸易,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海洋贸易改变了英国和整个西欧。 海洋贸易不仅为报纸等大众传媒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经济学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英国在16世纪末加入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后,1622年伦敦便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伦敦报】。 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已经相当大,国内经济结构也发生...
2011-11-26 11:28:39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便开始了大西洋贸易。英国到1600年左右才加入海洋贸易,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海洋贸易改变了英国和整个西欧。 海洋贸易不仅为报纸等大众传媒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经济学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英国在16世纪末加入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后,1622年伦敦便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伦敦报】。 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已经相当大,国内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700年时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56%、22%、22%,到1820年,这些产业的比例为37%、33%、30%。英国的中产阶级形成。 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海洋贸易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商业与经济问题,给英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渴望能有更清晰的理论框架帮助他们理清繁杂的社会现实。 就在那个时期,财经报刊第一次成为经济理念的辩论平台。 亚当斯密、李嘉图就是从那时崭露头角的。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经典名著【国富论】首先起源于财经报刊的大众化经济论争,李嘉图的价值论也是先以书信的形式刊登在当时的【纪事晨报】上,随后在181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穆勒以及麦考洛克等也是由财经记者转变而成当时著名的“公众经济学家”。 1803年【爱丁堡评论】,1843年【经济学人】。 直到1882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和1888年英国的【金融时报】创立,以大众媒体为平台的经济研究和理念传播才告一段落,从那时开始财经报刊转向以新闻和金融信息为主,经济学则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象牙塔。 1890年,英国皇家经济学会成立 1895年伦敦经济学院创立 1903年剑桥大学经济学系创办 1886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季刊】 1890年英国的【经济学学报】发刊 标志着经济学已经成熟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到二次大战时,美国成为经济学的学术中心。战后,数理逻辑逐步由美国经济学家引入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方法,并开始出现数理和计量实证两类主要证实经济理念的研究方法,使经济学向科学靠近。
回应 2011-11-26 11:28:39
-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便开始了大西洋贸易。英国到1600年左右才加入海洋贸易,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海洋贸易改变了英国和整个西欧。 海洋贸易不仅为报纸等大众传媒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经济学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英国在16世纪末加入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后,1622年伦敦便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伦敦报】。 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已经相当大,国内经济结构也发生...
2011-11-26 11:28:39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便开始了大西洋贸易。英国到1600年左右才加入海洋贸易,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海洋贸易改变了英国和整个西欧。 海洋贸易不仅为报纸等大众传媒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经济学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英国在16世纪末加入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后,1622年伦敦便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伦敦报】。 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已经相当大,国内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700年时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56%、22%、22%,到1820年,这些产业的比例为37%、33%、30%。英国的中产阶级形成。 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海洋贸易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商业与经济问题,给英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渴望能有更清晰的理论框架帮助他们理清繁杂的社会现实。 就在那个时期,财经报刊第一次成为经济理念的辩论平台。 亚当斯密、李嘉图就是从那时崭露头角的。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经典名著【国富论】首先起源于财经报刊的大众化经济论争,李嘉图的价值论也是先以书信的形式刊登在当时的【纪事晨报】上,随后在181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穆勒以及麦考洛克等也是由财经记者转变而成当时著名的“公众经济学家”。 1803年【爱丁堡评论】,1843年【经济学人】。 直到1882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和1888年英国的【金融时报】创立,以大众媒体为平台的经济研究和理念传播才告一段落,从那时开始财经报刊转向以新闻和金融信息为主,经济学则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象牙塔。 1890年,英国皇家经济学会成立 1895年伦敦经济学院创立 1903年剑桥大学经济学系创办 1886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季刊】 1890年英国的【经济学学报】发刊 标志着经济学已经成熟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到二次大战时,美国成为经济学的学术中心。战后,数理逻辑逐步由美国经济学家引入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方法,并开始出现数理和计量实证两类主要证实经济理念的研究方法,使经济学向科学靠近。
回应 2011-11-26 11:28:39
-
赵龙 (发现更大的世界)
第一、当被报道的对象是公众人物(包括行政人员和其他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时,法律应向媒体言论权倾斜; 第二、当报道的内容涉及公众利益时,媒体言论权应限于名誉权; 第三、当报道评论的对象是一般公民或者内容无关公众利益(如私事)时,名誉权应限于媒体言论权; 第四、当报道的对象是法人时,媒体言论权应优先于法人的名誉权。2012-06-20 22:58:24
-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便开始了大西洋贸易。英国到1600年左右才加入海洋贸易,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海洋贸易改变了英国和整个西欧。 海洋贸易不仅为报纸等大众传媒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经济学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英国在16世纪末加入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后,1622年伦敦便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伦敦报】。 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已经相当大,国内经济结构也发生...
2011-11-26 11:28:39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便开始了大西洋贸易。英国到1600年左右才加入海洋贸易,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海洋贸易改变了英国和整个西欧。 海洋贸易不仅为报纸等大众传媒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经济学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英国在16世纪末加入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后,1622年伦敦便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伦敦报】。 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已经相当大,国内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700年时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56%、22%、22%,到1820年,这些产业的比例为37%、33%、30%。英国的中产阶级形成。 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海洋贸易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商业与经济问题,给英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渴望能有更清晰的理论框架帮助他们理清繁杂的社会现实。 就在那个时期,财经报刊第一次成为经济理念的辩论平台。 亚当斯密、李嘉图就是从那时崭露头角的。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经典名著【国富论】首先起源于财经报刊的大众化经济论争,李嘉图的价值论也是先以书信的形式刊登在当时的【纪事晨报】上,随后在181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穆勒以及麦考洛克等也是由财经记者转变而成当时著名的“公众经济学家”。 1803年【爱丁堡评论】,1843年【经济学人】。 直到1882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和1888年英国的【金融时报】创立,以大众媒体为平台的经济研究和理念传播才告一段落,从那时开始财经报刊转向以新闻和金融信息为主,经济学则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象牙塔。 1890年,英国皇家经济学会成立 1895年伦敦经济学院创立 1903年剑桥大学经济学系创办 1886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季刊】 1890年英国的【经济学学报】发刊 标志着经济学已经成熟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到二次大战时,美国成为经济学的学术中心。战后,数理逻辑逐步由美国经济学家引入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方法,并开始出现数理和计量实证两类主要证实经济理念的研究方法,使经济学向科学靠近。
回应 2011-11-26 11:28:39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幸运我读过 (jiaon)
- 金融&投资 (rink)
- 商经阅读史 (jiaon)
- 坐拥书城之已购书目备忘(2009) (严杰夫)
- 蓝狮子02-08年出版书籍 (mico)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非理性亢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秦川不知 2015-08-17 00:49:33
读陈志武的书总让人觉得做金融学术研究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1 有用 踏雪轻歌 2009-05-18 09:39:30
作者不了解中国国情
0 有用 赵龙 2012-06-21 14:50:58
思路清晰,论证有据。这帮“干货”博士真的很厉害。
1 有用 pansin 2009-10-14 13:24:59
陈志武的书一般可称为经济小品文散文集,虽然凑成一个主题,也是事后的梳理,不是纲举目张,因此难免统一性欠佳,虽然如此,仍不失为一本好书。本书关于媒体言论自由对非实体性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应该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影响国内决策系统,想必会对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有裨益。法律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观念和郎咸平相同,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得出相同结论,促人深思,促当位者警醒。
0 有用 旧居 2009-11-06 22:07:51
陈先生的经济理论很怪异,而且扯得也较远。不过对于认识内幕交易和集体诉讼很有帮助。
0 有用 W 2021-09-28 04:06:11
4+ 通识,有一些有趣的案例,让我一个学经济的也有所思有所得。关于大盘和基金经理收益率的讨论,媒体/公众监管的讨论很有价值。同时感叹中国从78年人均338美元到现在1w+挺厉害。
0 有用 若源_Emma 2021-09-21 18:00:01
投资中的行为金融学
0 有用 三点五 2021-09-05 16:02:04
21年9月5日,第二部分。28岁拿到耶鲁博士,怎么做到的?
0 有用 春暖花开 2021-03-23 11:43:37
强烈推荐。理由:1.真。作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独到而有勇气。2.透。通俗的语言描述复杂的经济现象。3.宽。知识面丰富,股市、媒体、法律与财富的关注,涵盖面非常丰富。 这本书打开了我经济学的大门,我将沿着陈志武先生的脚步,走进经济学的世界。
1 有用 希望 2020-05-29 13:02:15
门槛有些高,文章也有些碎片化,不太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