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橡實文化
副标题: 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
原作名: Coping With Your Difficult Older Parent : A Guide for Stressed-Out Children
译者: 劉慧玉
出版年: 2018-5-17
页数: 304
定价: NT$ 380.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9001526
内容简介 · · · · · ·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一覽6種「老後難相處」的父母類型
★zui健康的陪伴心態,zui務實的應對建議
★美國專業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創辦人,經典著作
聽聽這些父母說的話,你是否覺得熟悉?
「你有空做這做那,為什麼就是沒空關心我?」
「忙到沒時間接電話,我要你這種女兒幹嘛?」
「我為你付出一切,zui後換得了什麼?」
「你要送我去安養中心,我乾脆去死算了!」
「你爸丟下我先走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聽聽這些子女的心聲,你是否心有同感?
「每次只要電話一響,我超怕又是我媽,指責我又做錯了什麼事。」
「每次想出國度假時,我媽就會『剛好』生病。」
「我媽成天跑醫院、換醫生,不料卻是愈看愈糟。」
「我爸年紀越大越固執,看誰都不順眼,什麼都要...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一覽6種「老後難相處」的父母類型
★zui健康的陪伴心態,zui務實的應對建議
★美國專業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創辦人,經典著作
聽聽這些父母說的話,你是否覺得熟悉?
「你有空做這做那,為什麼就是沒空關心我?」
「忙到沒時間接電話,我要你這種女兒幹嘛?」
「我為你付出一切,zui後換得了什麼?」
「你要送我去安養中心,我乾脆去死算了!」
「你爸丟下我先走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聽聽這些子女的心聲,你是否心有同感?
「每次只要電話一響,我超怕又是我媽,指責我又做錯了什麼事。」
「每次想出國度假時,我媽就會『剛好』生病。」
「我媽成天跑醫院、換醫生,不料卻是愈看愈糟。」
「我爸年紀越大越固執,看誰都不順眼,什麼都要他說了算。」
「父母老後變得性格負面,我好怕自己也受影響變得負面。」
「面對難搞的家人,再多的SOP都不一定有用。有時候,你的家人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解決。這本書則是替這份『理解』提供了一個起點。」——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依賴型父母】
無法忍受獨處,希望兒女能時刻相伴、隨傳隨到
緊緊依附兒女,凡事皆靠其打理
要與子女分離時,立刻表現出身體不適或明顯不安
無法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凡事都仰賴子女幫忙定奪
【潑冷水型父母】
言語負面,滿腔怨言,覺得全天下人都對不起他
對別人極度挑剔,自己卻承受不了別人的責難
不講理,總要別人先讓步
疑神疑鬼,充滿戒心,有時到了偏執的地步
【自戀型父母】
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無法理解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一下自認高人一等,一下又覺得矮人一截
對他人的需求無感,卻自以為寬厚慷慨
嫉妒別人的生活,見不得別人好
【控制型父母】
利用內疚感等情緒勒索的手法操縱子女
生活方式不容挑戰,無論是一般瑣事或重要的價值觀
若子女的回應不如預期,馬上展開報復行動
樂於激起子女的無助感,實際上是反映出自己內在的無力感
【自毀型父母】
曾有酒精或藥物成癮、飲食失調等問題
曾有自殺傾向,或威脅有此打算
曾有某些強迫行為,像是賭博、不停清洗身體等
不配合醫療,不遵守飲食限制或不肯服藥
【恐懼型父母】
杞人憂天,容易恐慌,擔心個不停
一天到晚覺得身體不適,也許是真的,也許是想像
有許多莫名的恐懼,害怕人群、細菌等
拒絕面對現實,不敢看醫生、害怕住進醫院就再也出不來
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來都難相處,到了老年變本加厲;也可能因為疾病或喪偶,到了老年才變得難相處、難溝通。不論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須理解到:父母老後只會格外抗拒改變,因為那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
根據美國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的統計,前來尋求專業照護諮商的成年子女當中,為難相處父母感到焦慮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子女的壓力來源,不只是照顧父母所需的體力負荷,還有面對父母一再非理性行為的心力交瘁。許多子女,即便很早就離家獨立生活,與父母保持距離,但是當父母年老體衰,他們不得不重新回頭面對這段關係。
本書填補了老年照護研究的一塊空缺。談照護的優秀著作已有很多,但深入探討父母麻煩行為的書籍卻付之闕如。探討人格障礙的書籍也汗牛充棟,但多半從治療患者出發,至於旁人該如何協助則幾乎少有著墨,更遑論直接以老年人口為主題,因為有人格障礙的老年人很少會主動尋求治療。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子女,必須了解問題並不在單一方面。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問題行為上,而忽略了彼此的互動關係,便很難走出困境。本書的功用之一,是讓你看到這令人痛苦的親子關係,可以透過應對心態及溝通模式的調整而獲得改善。也希望藉由此書,讓為人子女者,能更加理解父母難相處背後的掙扎與痛苦。
專家推薦
方孝鼎/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依瑩/臺中市副市長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陳穎叡/臺北仁濟院社服室主任、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陳正芬/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孫健忠/臺北大學和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
張美珠/財團法人臺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總幹事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楊培珊/臺大社工系教授兼系主任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列)
【評量表:父母的難相處程度有多高?】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葛瑞絲 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 肯恩(Barbara Kane)
兩人皆為資歷逾三十年的臨床社工師。一九八二年時,共同在美國馬里蘭州貝賽斯達(Bethesda)創立「暮光服務網」(Aging Network Services)——一個全國性之照護網路,旨在協助個別家屬對家中長者的關懷照顧,並解決親人散居各地所帶來之種種問題。兩人共同著有《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一書。
暮光服務網網址:www.agingnetworkservices.com
譯者簡介
劉慧玉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MBA,曾任職市場行銷研究顧問公司包括:英商Kantar Worldpanel及美商A.C.Nielsen。譯作包括:《航向成功企業的55種商業模式》、《無體行銷》、《死亡手術室》、《六頂思考帽》、《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等數十本。
目录 · · · · · ·
*1章 依賴型父母
你不是*和父母相處時深感絕望的人
對父母的要求設定界限
改變回應父母的方式
為自己爭取喘息的空間
慣性依賴與父母早年的經歷有關
依賴也可能晚年才出現
引發晚年依賴的原因
創造你和父母的雙贏
*2章 潑冷水型父母(上)
當父母只願意愛自己理想中的子女時
同理父母的處境
如何替難纏的父母找到合適的看護
*3章 潑冷水型父母(下)
別強迫父母遷就你
與父母相處的品質,在精不在多
評估風險程度,為父母作zui好的安排
當你束手無策時,請*三方協助
為何老人家抗拒改變?
面對什麼都不滿意的父母,先別急著動怒
面對處處疑心的父母,先別急著說理
父母性格大變,背後必有原因
父母的內心承受著孤寂
*4章 自戀型父母
自戀者的典型舉止
避免自戀型父母對你需索無度
如何適當地婉拒想來同住的父母
降低對自我中心父母的期待
父母渴望得到關注乃是出於恐懼
不必逃跑,也毋需放棄
*5章 控制型父母
成年子女不再被父母控制的方法
讓父母覺得自己依然有價值
挑剔背後的控制欲
回應控制狂的四個妙招
操控是掩飾內心不安的障眼法
用乞憐擺佈子女
成年子女應重拾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讓自己脫離受害者的角色
若父母有自省能力,不妨試著跟他們講理
*6章 自毀型父母
透過寫信,幫助父母重新振作的技巧
尋求專家的介入
足以摧毀老年人生命的慢性自殺
善用醫療資源,陪伴父母擊退憂鬱心魔
別獨自承擔,你也需要別人的幫忙
*7章 恐懼型父母
家有終日惶惶不安的母親
放下對抗,了解父母的恐懼所為何來
精神科醫師的評估和治療
認可並正視父母的痛苦
早年的創傷易成為恐懼之源
父母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受害者
成年子女毋需背負對父母的愧疚感
*8章 陪父母面對老年課題:失落、哀痛和悼念
以正面的態度接受失落
晚年所面臨的失落
一位不知如何發洩哀痛的老太太
引導父母找到情緒的出口
若父母無法停止悲傷
當父母以替代品來逃避悲傷
創傷後遺症對老年的影響
你做不到的,專業治療可以幫忙
讓父母在晚年有機會與過去和解
*9章 陪自己優雅快樂地變老
意識到自己步上母親後塵的女兒
轉變態度,抽離父母的制約
父母很難改變,但你可以選擇和他們不同的路
當令你受盡煎熬的父母告別人世
照顧好未來的自己
【附錄】人格障礙簡介
人格障礙的類型
分離理論
虐待理論
【案例索引】
案例1:指望兒子隨傳隨到的碧
案例2:一聽到兒子要離開就生病的蘿絲
案例3:氣女兒要她搬家的艾絲特
案例4:因動手術而變得依賴的希維亞
案例5:喪妻後變得封閉的法蘭克
案例6:讓孩子很難去愛她的瑪麗
案例7:對愛孫反目的貝蒂
案例8:不斷逼走看護的伊莉莎白
案例9:寧可獨居也不肯住進安養中心的艾喜
案例10:不隨母親情緒起舞的女兒
案例11:依賴又挑剔的雷夫
案例12:驕傲得拒絕幫助的葛爾
案例13:說要幫忙,卻總是讓人侍候的凱特
案例14:不順己意便跟女兒斷絕關係的控制型母親
案例15:以控制別人來烘托自己的養老院女王
案例16:自憐自艾的母親
案例17:縱情吃喝和菸酒的安娜貝爾
案例18:被憂鬱吞噬了老年生命的莎美
案例19:因憂鬱而失去生存意志的父親
案例20:成天疑心自己生病的瑪麗安
案例21:因為恐慌而把子女逼瘋的母親
案例22:用樂觀面對失去的賽門
案例23:幫助母親走出喪偶之痛的女兒
案例24:妻子過世便無法自處的索爾
案例25:一輩子無法自己做決定的雨果
· · · · · · (收起)
喜欢读"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的人也喜欢 · · · · · ·
- 成为有能的自己 8.9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0 条 )
“子女在等父母道歉,父母却在等子女感恩。”可如果等不到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多少子女终其一生都在等父母的道歉,而父母一辈子却在等孩子的一声道谢。” 这话说得真实又戳心,原生家庭的伤痛,引起太多人的共鸣。然而,这句话只提出了问题,激发宣泄情绪,却没有给出一个答案—— 究竟应该谁先开口?还是彼此一直等下去? 1 最近看到一本书,名叫《如果... (展开)如何与年老后的父母相处,使他们优雅快乐的老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父母年老后,是否觉得他们越来越不可理喻?是否觉得他们给自己带来的除了麻烦还是麻烦?前事未了,后事又起,如此不停奔波,渐感力不从心,天长日久,怨恨满胸溢。再加上他们行动缓慢、说东忘西,听,耳朵不好,看,眼睛不好,做,哪哪都不好,真可谓被人嫌弃到了极点。但是又... (展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与父母正确的相处之道
和父母相处越来越难,面对老去的父母,我们该怎么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王铮亮一首《时间都去哪了》,唱哭了无数人。 父母为子女的付出,是所有文字和歌曲都无法表达的... (展开)6类父母晚年很难相处,我看到了爸妈的影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时候觉得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长大后开始觉得父母平凡如常人,结婚生子尤其是父母年老以后,突然发现自己很难与他们就某些事情达成共识,甚至很难和平相处。 仔细想想,当你开始发现自己和父母难相处的时候,他们身上是否有以下行为: 无法忍受独处、总是提出无理要求极端...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7.7分 469人读过
-
Harpercollins (199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家庭治疗学习书单 ((●--●))
- 【电子书】架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棋子 2019-10-03 12:19:16
想在这本书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人可能要失望了,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是开始学着理解父母,了解历史(文革)对他们的影响,他/她的无理责备,指使或依赖等一系列难缠表现的成因,都可能是源于恐惧,害怕孤寂,担心失去。这样的理解,唤起了自己的同情心,处理相处问题时的态度会随之转变,自己的转变,也换了父母的转变。想起庙里高僧解疑答惑时,总爱说先改变自己,或是先做好自己。Ps:遇到种植问题,逻辑也是一样的,先理解再... 想在这本书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人可能要失望了,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是开始学着理解父母,了解历史(文革)对他们的影响,他/她的无理责备,指使或依赖等一系列难缠表现的成因,都可能是源于恐惧,害怕孤寂,担心失去。这样的理解,唤起了自己的同情心,处理相处问题时的态度会随之转变,自己的转变,也换了父母的转变。想起庙里高僧解疑答惑时,总爱说先改变自己,或是先做好自己。Ps:遇到种植问题,逻辑也是一样的,先理解再处理。 (展开)
4 有用 我突然 2022-01-30 15:49:44
凡事顺着敷衍和摒弃负罪感这两招大概管点用。本书的例子中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且不与父母同住,能用的社会服务工具大把抓,简直像在炫富。中国难相处老人还有两大特色在人家那儿不是问题:极度吝啬但豪掷保健品,重男轻女造成女儿心理失衡倍加痛苦。
0 有用 R. 2021-10-24 17:41:29
这本书我买不到简体字版本,于是花了一百多买的繁体字版本,《自恋型父母》那一部分,比较适合我爸妈,其他部分目前对我丝毫没有帮助,但是书写的十分细腻中肯,感兴趣(尤其50岁以上的人)可以一读。
0 有用 暮鱼晨岫 2021-11-09 01:20:23
繁体字看起来有点累
0 有用 自由划行 2022-09-22 11:06:16 上海
认命,体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