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的原文摘录

  • 海明威在《钟为谁鸣》里说过这个意思: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以为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但这个想法我觉得陌生,我就盼着别人倒霉。五十多年前,有个德国的新教牧师说:起初,他们抓共产党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后来,他们抓犹太人,我不说话,因为我是亚利安人;后来他们抓天主教徒,我不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人能为我说话了。众所周知,这里不是纳粹德国,我也不是新教牧师。所以,这些话我也不想记住。 (查看原文)
    undefined 1回复 27赞 2012-04-28 21:08:47
    —— 引自章节:从Internet说起
  • 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不值得做,某个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觉得他不值得一交,某种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会以为它不值得一过。罗素先生曾言,对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我同意他的意见,不加检点的生活,属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一种,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查看原文)
    夏青朴 14赞 2012-04-10 22:50:17
    —— 引自第125页
  • 在1979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卡尔维诺说:“对于像我这样不会被心理学情感分析和内省所吸引的作家来说,他们开阔的视野绝对不比那些以雕琢人物个性、探索人类灵魂的作家的视野差。我感兴趣的是人类陷入的混乱、复杂的关系,在错综复杂形态各异中有待被发现的人物形象。所以我知道,尽管我不会不遗余力地、无孔不人地挖掘人性,但我肯定脱离不了人类这个话题。” (查看原文)
    瘦竹 7赞 2023-08-13 19:04:49
    —— 引自章节:小说的艺术
  • 直到现在,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政治漫画的国家。于是,幽默在这个国家就成了高深莫测的学问。 (查看原文)
    Karide 5赞 2012-05-10 20:09:15
    —— 引自第62页
  • 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查看原文)
    Eureka 5赞 2012-05-11 13:05:32
    —— 引自第126页
  • 君子不與人爭,就要受氣,舉例來說,我乘地鐵時排隊購票,總有些不三不四的人到前面加塞。說實在的,我有很多話要說:我排隊,爲什麽你不排隊?你忙,難道我就沒有事?但是礙於君子的規範,講不出口來。話憋在肚子里,難免要生氣。又是氣不過,就嚷嚷幾句:排隊,排隊啊。這種表達方式不夠清晰,人家也不知是在說他。正確的方式是:指住加塞者的鼻子,口齒清楚地說到:先生,大家都在排隊,請你也排隊。但這樣一來,就陷入與人爭論的境地,肯定不是君子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赞 2012-07-19 14:40:06
    —— 引自第179页
  • 我赞成对生活空间加以压缩,只要压不到我;但压来压去,结果却出乎我的想象。海明威在《钟为谁鸣》里说过这个意思: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以为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查看原文)
    Rae酱 3赞 2012-02-13 14:08:22
    —— 引自第56页
  • 罗素先生曾说,他赞成人人平等。但很遗憾的是,事实远不是这样。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异。这就提示说,由知识的差异可以产生权利。 p 71 现在可以说,孔孟程朱我都读过了。虽然没有很钻进去,但我也怕钻进去就爬不出来。如果说,这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年,实在太过分了。我们知道,旧时的读书人都能把四书五经背的烂熟,随便点出两个字就能知道它在书中什么地方。这种钻研精神虽然可佩,这种做法却十足是神经病。显然,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 p108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有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到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p146 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来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查看原文)
    夏天的样子 4赞 2013-02-04 14:37:28
    —— 引自第50页
  • 这种噩梦会在文学上表现出来。这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这是因为,中国人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在生活中感到烦躁时,就带有最深刻的虚无感。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明清的笔记小说,张爱玲的小说也带有这种味道:有忧伤,无愤怒;有绝望,无仇恨;看上去像个临死的人写的。我初次读张爱玲,是在美国,觉得她怪怪的。回到中国看当代中青年作家的作品,都是这么股味。这时才想到,也许不是别人怪,是我怪。 所谓幽闭类型的小说,有这么个特征:那就是把囚笼和噩梦当做一切来写。或者当媳妇,被人烦;或者当婆婆,去烦人;或者自怨自艾;或者顾影自怜;总之,是在不幸之中品来品去。 (查看原文)
    麝明 Musk Ming 1赞 2020-05-02 01:36:53
    —— 引自章节:关于幽闭型小说
  • 我对信念的看法是:人活在世上,自会形成信念。对我本人来说,学习自然科学,阅读文学作品,看人文科学的书籍,乃至旅行、恋爱,无不有助于形成我的信念,构造我的价值观。一种学问、一本书,假如不对我的价值观发生作用(估不论其大小,我要求他是有作用的),就不值得一学,不值得一看。 (查看原文)
    分成两半的籽蕨 3赞 2021-01-24 19:06:17
    —— 引自章节:文化篇
  • 在文学艺术及其他的人文领域之内,国人的确是在使用一种双重标准,那就是对外国人的作品,用艺术或科学的标准来审评;而对中国人的作品,则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评。这种想法的背后,是把国外人当成另一个物种,这样对他们的成就就能客观的评价;对本国人则当作同种,只有主观的评价,因此我们的文化事业最主要的内容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他的界限;此种界限为大家所认同,谁敢越界就要被群起而攻之。 (查看原文)
    分成两半的籽蕨 3赞 2021-01-24 19:19:15
    —— 引自章节:跳出手掌心
  • 作为作者,我知道怎么把作品写得格调极高,但是不肯写。对于一件愚蠢的事情,你只能唱唱反调。 (查看原文)
    瘦竹 2赞 2023-08-09 19:33:14
    —— 引自章节:关于格调
  • 文学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拜的想象力。 (查看原文)
    瘦竹 3赞 2023-08-09 21:24:54
    —— 引自章节:关于幽闭型小说
  • 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查看原文)
    Eureka 2赞 2012-05-11 13:02:55
    —— 引自第16页
  • 海明威在《钟为谁鸣》里说过这个意思: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以为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查看原文)
    桃子姑娘 2赞 2012-11-25 13:59:57
    —— 引自第56页
  • 说真的,我喜欢你的热情,你可以温暖我。我很讨厌我自己不温不凉的思虑过度,也许我是个坏人,不过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会变好呢。 (查看原文)
    卡门梗 1回复 2赞 2013-06-13 11:45:14
    —— 引自第198页
  • 布鲁克纳音乐的春风是好的,不入我这俗人的驴耳 (查看原文)
    stella 2赞 2014-09-23 20:29:20
    —— 引自第8页
  • 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作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这件事有点两重性,其一是别人把你当作人还是东西,是你尊严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还是东西,也是你的尊严所在。挤火车和上公共厕所时,人只被当身体来看待。这里既有其一的成分,也有其二的成分,而且归根结底,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说来也奇怪,中华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就是没有个人的位置。一个人不在单位里、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算是一块肉。这种算法当然是有问题。我的算法是:一个人独处荒岛而且谁也不代表,就像鲁滨逊那样,也有尊严,可以很好地活着。这就是说,个人是尊严的基本单位。知道了这一点,火车上太挤了之后,我就不会再挤进去而且浑然无觉。 (查看原文)
    momo 1赞 2016-10-29 00:08:02
    —— 引自章节:个人尊严
  •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一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 (查看原文)
    小花 2赞 2017-04-13 20:27:15
    —— 引自章节:序
  • 某一天成为节日或者纪念日都是有原因的,我和别人一样对此不敢有分毫的不敬。六月一号是小朋友的节日。到了这一天电视台就不需费心安排节目,只管把平日没人看的儿童题材影片弄上去演。有些影片质量很次,有些则是过时的黑白片。大人看了不满意,编导可以说,今天是儿童节,为了孩子,您就忍着点吧。小孩不满意,则可以说:叔叔阿姨们特地给你安排了节目,亲爱的小朋友,你不要给脸不要脸哪。 (查看原文)
    arancia 1回复 1赞 2020-01-10 11:44:12
    —— 引自章节:电视与电脑病毒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51 5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