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德语文学为现代中国输送了一批强有力的文化符码,这些符码无可避免地卷入了中国现代作家的主体命运之中。本书描述了一系列神话性的德语作家和现代中国作家的主体间关系,探讨这种符号交换和互戏在现代中国文学主体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回答与之相牵连的有关现代性发生的问题。在方法论上,本书遵循以符号学为基础的新实证主义路线,以最切实的话语事实为依据,以语用学规则及其所体现的意识形式为考察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范劲,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师从于著名胡适专家易竹贤教授。2001年4月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联合培养奖学金赴德留学,师从波鸿大学德语系的著名德国文学史家、歌德专家Martin Bollacher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德文化、文学关系以及后现代理论。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译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 范劲 德语文学
终于看完了……还是挺有启发的,影响的符号化应该是影响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向吧。实证+互文性+符号学
枯燥有味
> 5人在读
> 19人读过
> 113人想读
订阅关于德语文学符码和现代中国作家的自我问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Lhaha 2008-11-04 20:02:01
比较文学 范劲 德语文学
0 有用 逸飞 2015-03-01 20:23:36
终于看完了……还是挺有启发的,影响的符号化应该是影响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向吧。实证+互文性+符号学
0 有用 biubiubiu 2015-12-21 23:16:24
枯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