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
译者: 冯克利
出版年: 2008-05-01
页数: 514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
ISBN: 978750046926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的第十六种,也是本丛书第二次选译米瑟斯的著作。
书中具体包括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孤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民族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具体形式、作为社会进化因素的冲突、作为禁欲主义产物的社会主义等内容。
作为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并且是所谓“继门格尔和庞巴维克奥地利学派的第三代领袖,”他和他的学派“对20世纪西方经济学学术影响是无与伦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套展现西方现代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的丛书选择米瑟斯及其著作也是很自然的事。《社会主义》一书有关“社会主义”的涵义比我们通常的理解要宽泛的多。本书前奏的论文《社会主义共同体的价值计算》发表于1920年,本书出版于1922年,正是苏维埃俄国结束战时共产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年多之后。本书的写作应该正值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而当时,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把计划经济...
本书是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的第十六种,也是本丛书第二次选译米瑟斯的著作。
书中具体包括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孤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民族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具体形式、作为社会进化因素的冲突、作为禁欲主义产物的社会主义等内容。
作为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并且是所谓“继门格尔和庞巴维克奥地利学派的第三代领袖,”他和他的学派“对20世纪西方经济学学术影响是无与伦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套展现西方现代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的丛书选择米瑟斯及其著作也是很自然的事。《社会主义》一书有关“社会主义”的涵义比我们通常的理解要宽泛的多。本书前奏的论文《社会主义共同体的价值计算》发表于1920年,本书出版于1922年,正是苏维埃俄国结束战时共产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年多之后。本书的写作应该正值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而当时,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把计划经济理解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今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提出,以及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使我们在实践上早已走出自己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创新。
社会主义的创作者
· · · · · ·
-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知名的经济学家,现代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主要影响人,也是促长古典自由主义复苏的学者。他还被誉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院长”。他的理论也影响了之后的经济学家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穆瑞·罗斯巴德等人。(据维基百科)
目录 · · · · · ·
序
英文第二版前言
英译本译者说明
德文第二版前言
导言
一 社会主义思想的成功
二 对社会主义的科学分析
三 社会主义问题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一卷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一章 所有权
一 所有权的性质
二 暴力和契约
三 暴力论和契约论
四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五 财产演化理论
第二章 社会主义
一 国家和经济行为
二 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基本权利”
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三章 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
一 暴力政策和契约政策
二 民主的社会功能
三 平等的理想
四 民主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
五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
第四章 社会秩序和家庭
一 社会主义与两性问题
二 暴力时代的男人和妇女
三 契约观念影响下的婚姻
四 婚姻生活中的问题
五 性自由
六 卖淫
第二卷 社会主义经济学
第一部分 孤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
第五章 经济行为的性质
一 论“经济活动”概念受到的批评
二 理性行为
三 经济核算
四 资本主义经济
五 狭义的“经济”概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生产组织
一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核算
三 近年来的社会主义学说和经济核算问题
四 作为经济核算问题之出路的人造市场
五 利润和生产
六 总产值和净产值
第七章 收入分配
一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配的性质
二 社会红利
三 分配原则
四 分配的过程
五 分配的成本
第八章 静态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社会
一 静态的条件
二 劳动的负效用与劳动的满足
三 “劳动的乐趣”
四 劳动激励
五 劳动生产率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的地位
一 选贤任能与职业选择
二 艺术、文学、科学和出版业
三 个人自由
第十章 动态条件下的社会主义
一 动态因素的性质
二 人口变化
三 需求的变化
四 资本量的变化
五 社会主义经济的变化因素
六 投机
七 股份公司和社会主义经济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不可行
一 变动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问题
二 解决的尝试
三 资本主义是唯一出路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社会的对外关系
第十二章 民族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空间范围
二 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三 自由主义和国界问题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移民问题
一 移民与各国条件的差异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离趋势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和对外交易
一 自给自足与社会主义
……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和准社会主义的具体形式
第三卷 所谓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第一部分 社会的进化
第二部分 资本集中与作为社会主义准备联合体的垄断的形成
第四卷 作为道德命令的社会主义
第五卷 破坏主义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社会主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社会主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我们站在可能吞噬我们文明的悬崖边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第二遍,还会精读第三遍、第四遍。 米塞斯是20世纪的先知,他不断呼吁: 常有人说,对干涉主义的所有科学研究都是无用功,因为除了少数受过科学思维训练的人,没有人能够理解它们。据说,大众一向缺乏理解力。对大众来说干涉主义口号娓娓动听,人们强烈渴望干... (展开)>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这么多年真的不了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 来自马虎了 | 6 回应 | 2023-12-31 16:09:47 |
王建民何许人也? | 来自Gemini Du | 11 回应 | 2021-01-03 14:20:52 |
米瑟斯写于40年代,附在最后的“跋”计划出来的混... | 来自高里·卡布列夫 | 1 回应 | 2018-08-16 16:10:0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Liberty Classics (1981)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8)8.9分 229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8.9分 76人读过
-
Liberty Fund Inc. (201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 1632年至今古典自由主义历史年表:著作 (abcdxjs)
- 复旦【政治学研究与方法】网站推荐书目 (小舟)
- 金融博物馆书院2012年1-3月推荐书单 (金融博物馆书院)
- 刘苏里历年推荐书目(2006-2012) (Altynbekov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社会主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Irreversus 2012-12-17 15:40:34
很好。但纯粹的“实证主义”是不行的。
4 有用 蓮 2021-05-03 16:47:34
就让社会主义保持它美丽的幻想,留在所有理想主义者的心中吧。
8 有用 北无海飞鸥 2018-11-23 11:01:32
主义不是武器,只是面具!
53 有用 刀巾 2011-06-02 07:00:35
亲自己一下,终于看完了。在这本写于九十年前的书中,米瑟斯并未使用太多具体材料,凭借着自己的思考和洞察力,完成了一个无比庞大而又极其细致的系统批判,读来深感震撼。他在书中预测的悲惨场景,在东方一个神奇的国度一一变成了现实,中国近九十年的残酷历史与书中内容有着惊人的契合。无尽的苦难,由我们的祖辈和父辈黯然承受,并绵延不绝,至今仍缠绕在我们周围。这本书的翻译出版,已经预示着某种转变,而这个观念决战的过程... 亲自己一下,终于看完了。在这本写于九十年前的书中,米瑟斯并未使用太多具体材料,凭借着自己的思考和洞察力,完成了一个无比庞大而又极其细致的系统批判,读来深感震撼。他在书中预测的悲惨场景,在东方一个神奇的国度一一变成了现实,中国近九十年的残酷历史与书中内容有着惊人的契合。无尽的苦难,由我们的祖辈和父辈黯然承受,并绵延不绝,至今仍缠绕在我们周围。这本书的翻译出版,已经预示着某种转变,而这个观念决战的过程,呼唤着吾辈学人的思想、意志和行动。 (展开)
13 有用 GentryHuang 2020-11-23 16:42:55
1921年出版,至今读来仍震耳发聩,Mises简直是地球上两大red国之先知,精准预言中其种种后来灾难性的社会变迁。全书文采飞扬,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逻辑清晰且说服力极强(当然有一大原因是大多数是驳斥性的文字),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证明了Socialism采取的是一种无法进行经济核算的方式,事实上它只能对资本品总体上消耗而非再增产,从而它是一种败家子意义上的加速主义和破坏主义。后10章开始... 1921年出版,至今读来仍震耳发聩,Mises简直是地球上两大red国之先知,精准预言中其种种后来灾难性的社会变迁。全书文采飞扬,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逻辑清晰且说服力极强(当然有一大原因是大多数是驳斥性的文字),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证明了Socialism采取的是一种无法进行经济核算的方式,事实上它只能对资本品总体上消耗而非再增产,从而它是一种败家子意义上的加速主义和破坏主义。后10章开始进入复读机模式,对前文观点进行反复强调。值得警惕的是本书在驳斥Socialism的同时加入了许多为Capitalism的辩护,昏头昏脑的人在看完精彩的驳斥后容易依惯性把这些辩护也顺便当成正确的一并吸收,但是事实上这些辩护的缺陷一点也不比Marxist的少——大萧条已经狠狠地打了它一巴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