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乡纪程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Booking2023 2016-03-30 20:16:32

    瞿秋白的纯粹性在书里体现的很明显,作为左翼文学代表作,这本书更像一个老派文人的社会观察,事实上,其语言古朴之美也有别于其他左翼作品。

  • 5 延陵堂 2012-12-11 22:49:48

    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接受了新潮的马克思主义,卷入了复杂的政治漩涡,度过了纠结的一生,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终于明白了。不得不说,瞿秋白是个纯粹的人。

  • 0 传奇小队长 2022-01-03 18:54:02

    很多地方看不懂……

  • 0 镐瓮里 2011-07-11 18:01:19

    跟重要的是,路上秋白的彷徨和理想。 个人纪实应该是我喜欢的原因

  • 0 水色 2011-11-16 09:08:30

    此书倒是很一般,唯一的亮点是竟然发现了那会国外的华工会还是挺有实力的,现在反而差很多,虽然国家貌似强大了。

  • 0 2021-03-31 14:18:29

    开头很有那种灰色的意境。后面怎么感觉过于絮叨,而且有种叙事不清的感觉。一多半,弃。

  • 1 宣宁铁骑 2021-12-10 13:58:28

    国内残破的民生;东北进击的日本,退败的旧俄;西伯利亚挨饿且怀疑的俄国人和华工,腐败的官僚阶层。

  • 0 雁字回时 2021-12-11 21:36:22

    原来这就叫左翼文学 印象最深的是极寒的北国和漫长艰辛的旅程,还有一些热血澎湃充满希望的豪言壮语

  • 0 木夕卩 2021-10-16 20:29:45

    如瞿秋白所言,纪程不单单是游记,也是思想的记录。从非饿乡到饿乡,当时的中国尽管积贫积弱,但俄国(或者叫苏联)却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布尔什维克党的初步成功,面临着内忧外患,东部和西部并不完全统一。这样的记载让我们看到现代中国不一样的面孔。

  • 0 Quadrophenia 2023-12-23 20:22:55 湖南

    读辽海出版社2009.3月版

  • 0 伊豆的舞男 2024-01-24 00:23:05 江苏

    哈尔滨和远东

  • 0 水木七 2022-06-17 23:33:16

    文笔如其人,是个谦谦君子,但是不足以力挽狂澜。

  • 0 Machiavellicn 2022-06-05 23:48:11

    五星力荐。一本游记或者小说,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就是主人公“为钱所困”,他的收入、支出、消费水平、亲戚朋友的经济情况,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瞿秋白在这本书里详细记录了他在国内和1921年前后苏俄的收支、各种消费、周围人的经济,亲戚都在抱怨谋生艰难,布尔什维克新统治下俄国人的艰难、短缺和饥饿。此书是认识当时中俄两国真实情况的最佳读物之一。瞿后来投身革命也有个人经济情况的因素,这其实是个普遍现象,当年中国的中学毕业生毕业后无处谋生,毛、周都在混社会,找不到正当职业。

  • 0 代彼皋苏 2023-07-07 02:25:05 重庆

    我知道:乌沉沉甘食美衣的所在——是黑甜乡;红艳艳光明鲜丽的所在——是你们罚疯子住的地方,这就当然是冰天雪窖饥寒交迫的去处(却还不十分酷虐),我且叫他“饿乡”。

  • 0 蕉下鹿 2023-11-06 23:26:37 新加坡

    My guy

  • 0 瞄一瞄中了 2022-12-31 23:48:06 安徽

    饿乡,俄乡。用半白半文的文风诗兴般地描述自己从济南到北京,奉天,哈尔滨,赤塔,托木斯克直到“赤都”莫斯科的过程。同时描绘了五四后中国的思想迷茫,正是出于这种迷茫才促使瞿秋白前往遥远的苏维埃俄国寻求真理。

  • 0 草莓 2023-04-25 23:03:42 上海

    第三遍了,真的很难懂

  • 0 啕啕小丸子 2013-12-15 21:05:55

    对于左翼文学什么的,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刚写了一篇论文来说重评的问题,还为它辩护,但真心喜欢不起来。

  • 0 破竹 2021-03-14 01:45:33

    不得不承认 他是个认清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 0 soloye 2024-03-27 15:40:25 江西

    “人生的小小目的,原是为社会谋福利;对于全人类的问题,我是个永远的悲观者,不相信他会有圆满解决。”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瞿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悲观态度。“我此次到饿乡去,所采的都是缤纷的花,所歌的都是稠密的情;小小的花,可以见绚烂的世界,刹那的情,可以见浩荡的乾坤。”这些文字充满了诗意和激情,展现了瞿对苏俄社会的向往和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待。即便当时的俄满目疮痍,社会主义改造下干部都吃不饱饭,即将启动的新经济政策又给当时完全依靠政府供应食宿的旅俄团带来生计的危机。对瞿而言,他的朝圣,更像是对旧俄文艺天然的好感和倾慕。瞿的忧郁和悲观气质,在所有的文字中都显露无疑,他也并没有写成实证客观的《俄国现代史》。具体参与到历史情境中,一切都不似事后的“历史书写”,“现实”并不总在现实之中。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