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散文的笔记(22)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冷漠演繹法

    面對藝術品,最危險的事情便是一定要對它做出評判。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不公,我們這個老成的、時刻準備做評判的時代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在大自然面前,如果不去想它是一件被創造、被製造的東西,還有人能感到自己與被觀看對象之間的簡單的“看”的關係。 西方彷彿在一個瞬間就歷經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革命與王權帝國,在這些沉暮一般的轉折期中,它的美如同焰火一樣疾昇,猛的綻放開來——西方已經度過了好幾個世紀,而旁邊...

    2018-07-08 13:16:03   1人喜欢

  • 胡游

    如果你的过程里有一些是病态的,你要想一想,病就是一种方法,有机体用以从生疏的事物中解放出来;所以我们只须让它生病,使它有整个的病发作,因为这才是进步。

    2023-01-13 21:08:44

  • 胡游

    “而现在,这白色的阁楼是生活,早晨,若朝那一直敞开的窗走去,便能见到世界。可以见到一直长个不停的大树,还有小鸟,它们飞起的时候,巨大的树枝都晃动起来,仿佛有阵风在那动物身上,而在树干中的是寂静。”

    2022-12-17 10:20:52

  • 冷漠演繹法

    當我不得不與這個業已完蛋的、不現實的、和什麼都毫不相干的、不會變老的女人見面,我就覺得自己從小就被她驅趕,我內心深深地恐懼,害怕自己在年復一年的奔波後還離她不夠遠,害怕在自己心中的某個地方還依然會有波動,它們是她那已枯萎的神情的另一半,是她隨身攜帶的記憶碎片,所以,她那心不在焉的虔誠、頑固的信仰,尤其是她所依賴的那些扭曲變形的精神叫我感到恐懼,她自己就像一件空空洞洞的衣裳一樣掛在它們上面,又醜...

    2018-07-10 12:01:17

  • 冷漠演繹法

    藝術乃是萬物的朦朧願望。惶惶然的話一心想訴諸於詩,鄙陋的景賦形於圖,有毛病的人在其中變美。這使得:藝術將他為他的表現而選擇的事物從許多偶然的、習俗的關係中加以突出,使其孤立,並將這些孤立者置於一種簡單的、純粹的聯繫中。 藝術乃是萬物的朦朧願望。它們想要成為我們的所有祕密的圖像。朦朧,但被他的才智所折服,一如他的心靈映出的許多張歌唱著的臉孔。 這是藝術家所聽到的呼喚:事物的願望是想成為他的語言。藝...

    2018-07-08 12:30:48

  • 冷漠演繹法

    關於古希臘的繪畫。 一切都是舞台,在人沒有登台用他身體上快樂或悲哀的動作充實這場面的時候,它是空虛的。一切在等待人,人來到什麼地方,一切就都退後,把空地讓給他。 基督教的藝術失去了這種同身體的關係,並沒有因而真實地接近山水;人和物在基督教的藝術中像是字母一般,它們組成有一個句首花體字母的漫長而描繪工妍的文句。 人畫山水時,並不意味著是“山水”,卻是他自己;山水成為人的情感的寄託、人的歡悅、素樸與虔...

    2018-07-08 11:59:11

  • 冷漠演繹法

    原來靜止是不存在的,即使在死亡裡也是沒有的;因為衰落也是運動,死者在衰落的過程中仍然是從屬於生命的。自然界只有運動;藝術若是想對生活做出認真可信的解釋,它就不能把那種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的靜止作為它的理想。 一個藝術物體在孤獨中消磨著它的時光。這就是規則,不成文的規則,它活在歷代的雕塑作品當中。羅丹認識了它。物體的特點就是對自身的全神貫注⋯⋯它的周圍環境必須存在與它自己身上。 羅丹在那些裸體雕像...

    2018-07-02 21:51:30

  • But

    孩子受的奴役是沉重可怕的。他们尚未出世,这奴役就已开始了,直至他们终于长大成人、为人父母,这也就是说,他们又成了下一代的压迫者。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说,无论是好的或不好的父母,好的或者不好的学校,他们在孩子面前都是理亏的。他们完全错看了孩子,从错误的前提,即成人的前提出发,他们自以为比孩子优越,殊不知最高尚的人曾竭力要做到在特定的时刻同孩子一样,和他们平等相处。 如果读一读所有伟人的生平...

    2018-05-31 18:32:41

  • But

    阳春,没有哪一个词像这个词一样在被人使用和滥用时完全丧失色彩。它心甘情愿地顺从于所有蹩脚的诗人与票友,出现在他们的诗句里,显得比那缓慢、庄重的“春”好用得多。而诗人的,我指的是真正的诗人的特征恰恰是:使可怜而疲惫的词汇焕然一新,使它们恢复处子之身,年轻而丰饶。

    2018-05-31 18:32:01

<前页 1 2 3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里尔克散文

>里尔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