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很多种功能,传道授业,打发时间,促进消费,垫锅底等等。环保的宣言越喊越烈,书就越出越多。作为读者既是掌有主动的购买权,却只能被动的接受所购买的内容。我们边挑边看,边看边骂,边骂边恨。好了,以上观点与本书无关,纯属作为“第一人”的私房话而已。
就像在豆瓣,一本书可以有360种读法和观点。于是所有书籍对于一种功能也有360种表达方式。,对于这本书,我认为是一本“很有诚意”的书。虽然对于他的出发点是以“自驾游”“上海出发”为轴心,而损失了一些看封面识书的读者。这部分不够商业化的操作,或许能证明更多诚意?因为不成熟?我是视觉动物,因此经常反复纠结于书内的排版,图太多唾弃凑数,字太大鄙夷灌水,纸太差则不予置评。于是这本书在“美学”的角度是非常令人欣慰。
内容,应是紧凑浓缩的,点点俱到,但没有过分的灌水以及强加的注脚,个人非常喜欢在每个景点的前言,文而不酸,说一点古论一点今,提问式的字句,让人更容易接受。它有不错的可读性。只是可惜整体的定位或者读者的购买需求而言,它更多时候应该是一本工具书。这种表达和需求的错位,就有些令人可惜,但也值得珍惜。
书内有留白的备注栏,当然这不是什么新的创意了,但是附送了一支笔,而且和包装整合在一起,有书就有笔。嗯,又一诚意。让人颔首的是精华版赠送了一桶铅笔,好吧,多啃笔头就是。把所有去过的城市勾起来,并回忆当时的记忆,意义写上。过后翻翻,有点意思。不过,我是明信片狂,为何书内没有附赠呢?
与“驾”无关的话
|
书内附赠了一个放大镜,你找找。。。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