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大历史》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书以短短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一改以往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不以史料堆砌为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欧美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结构框架。《中国大历史》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中国大历史》中文简体字版自1997年面世以来,十来年里二十余次刊行而不衰。作为一部成功的历史学著作,其读者面早已不限于史学界;作为华裔学者中比较突出的法国年鉴派...
《中国大历史》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书以短短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一改以往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不以史料堆砌为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欧美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结构框架。《中国大历史》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中国大历史》中文简体字版自1997年面世以来,十来年里二十余次刊行而不衰。作为一部成功的历史学著作,其读者面早已不限于史学界;作为华裔学者中比较突出的法国年鉴派学术代表人物,黄仁宇极善于从历史的细微末节入手,而又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找寻更为准确的历史时代特征,此即大历史观。他强调将人物与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且不放过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那些本来被史学界研究得很深的人物得以以新面孔再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 · · · · ·
黄仁宇,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目录 · · · · · ·
第一章 西安与黄土地带
第二章 亚圣与始皇
第三章 土壤、风向和雨量
第四章 兵马俑的幕后
第五章 第一帝国:树立楷模
第六章 名士成为军阀
第七章 长期分裂的局面
第八章 历史向侧面进出
第九章 统一的途径
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第十一章 北宋:大胆的试验
第十二章 西湖与南宋
第十三章 蒙古人的插曲
第十四章 明朝: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的国家
第十五章 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第十六章 满洲人的作为
第十七章 1800年: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
第十八章 从鸦片战争到自强运动
第十九章 百日维新、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
第二十章 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十一章 台湾、香港与澳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而纷扰的战国能为秦所统一,无疑的,它们也是幕后的重要功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此外另有一种气象上的因素也促成中央集权的 发展。虽说在某一地各年的雨量可以相差极大,但是 全中国的平均雨量却有定型。这现象不难解释,带着 湿气的热风,愈吹入内地,被蒸发的程度也愈为增高。 而且沿海下雨就已减少了空中的湿气。此中值得注意 的是所谓“15英寸等雨线”。这线从中国东北向西南, 当中的一段与长城大致符合,更西而南则使青海与西 藏和中国本部分隔。这等雨线之东南,平均每年至少 15英 寸 的 雨量 是 常 态,符 合 拉铁 摩 尔 (Owen Lattimore)所说,“中原农业茂盛,人口繁殖”。提 及线之西及北,他则说:“几千英里内人类全然不事 农桑,他们不直接的倚赖土地上的植物为生,而在他中国大历史 们自己及植物之间加入一种机械作用。” 中国的农民和塞外的牧人连亘了两千年的斗争 纪录,回顾起来,欣喜的成分少,仇恨的成分多。尤 其是气候不利的时候,马背上的剽窃者就不由自主地 打算袭取种田人,后者通常有半年的积蓄。零星的侵 略可能扩大为战事,防守者则企图报复,有时也全面 出击以图先发制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中国大历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大历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大历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大历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6 条 )





结构决定论下的“黄仁宇模型”

-
历史学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能成为一种思维的方法。 当旅游者乘火车或者汽车前往临潼县参观骊山及华清池时,应先注意四周黄褐色的泥土,这种泥土与美国田纳西州一带耕地的土壤相似,它是中国历史开展中的重要因素 当初期农作物受东亚大陆的土壤和气候影响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因素就开始与当地居民结下不解之缘。 中国文化为亚洲大陆的产物,美国文化则离不开大西洋的传统,此中有一个深刻的差异。
2019-04-21 22:20 2人喜欢
-
lance (慢慢熟悉)
1、中国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国家,是一个农村社会大集体,故在19世纪之前走不出或改革或民主或资本之路。(王安石变法失败、张居正变法后期失败、百日维新失败) 2、中国是一只大型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为文士官僚,下面为亿万农民。 3、中国皇帝一直以道德为约束管理国家,无法自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系统。当然皇帝们也无意去改变中国大集体。2015-03-18 16:53 1人喜欢
-
23310126 (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翌年又有所谓“坑儒”之事。秦始皇在一般文学之臣以外,也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士,在当日眼光看,这类人物也算是半吊子的科学家。当中两人由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始皇性情躁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始皇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物迄未寻获,可是被捕者有四百六十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术。最后这四百多人全部被活埋。 一家之言,但...2013-08-20 22:19 1人喜欢
-
历史学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能成为一种思维的方法。 当旅游者乘火车或者汽车前往临潼县参观骊山及华清池时,应先注意四周黄褐色的泥土,这种泥土与美国田纳西州一带耕地的土壤相似,它是中国历史开展中的重要因素 当初期农作物受东亚大陆的土壤和气候影响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因素就开始与当地居民结下不解之缘。 中国文化为亚洲大陆的产物,美国文化则离不开大西洋的传统,此中有一个深刻的差异。
2019-04-21 22:20 2人喜欢
-
Delicious Drop (哦)
1.明代税收章程一方面包括着一种中央体制,一方面又顾及地方实况,内中有永久法则,亦有临时条款,总之即不明白区分,而系囫囵的套入,所以外表全国一致,实际当中则万别千差。因为如此,全朝代避免整体的改组而能支持276年。但是如此之中央管制产生一种负面作用:此体系不鼓励各地发展其特长,而制造一种人为的平衡。这种作用,是好是坏与我们今日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有关。所以历史学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思维的方法。 2...2019-06-06 15:37
1.明代税收章程一方面包括着一种中央体制,一方面又顾及地方实况,内中有永久法则,亦有临时条款,总之即不明白区分,而系囫囵的套入,所以外表全国一致,实际当中则万别千差。因为如此,全朝代避免整体的改组而能支持276年。但是如此之中央管制产生一种负面作用:此体系不鼓励各地发展其特长,而制造一种人为的平衡。这种作用,是好是坏与我们今日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有关。所以历史学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思维的方法。
2.《资治通鉴》的英译为comprehensive mirror for aid in government,再直译回来即是“用以资助于行政的一面完全的镜子”,这当然不放弃传统道德的立场,而司马光本人就卷入了王安石改革中的漩涡,他的观念免不了一个历史的“应当如是”演进的偏见,而不及于我们亟欲知道“何以如是”展开的因果关系。
回应 2019-06-06 15:37 -
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 即使在中国境内,文化的起源也不是一元的,从东北到珠江流域,都可找到文化起源的遗迹。 不管它(中国文化)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中国文化受地理条件的因果关系极深。 周发源于西安附近,……(它)给中国的影响远超过东部平原的商。这地区自中古至近代并非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更不是最容易接近的地区。西安总揽这地带注定要在中国历史里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原文开始> 中国文化为亚洲大陆...
2013-07-04 12:11
-
虽说有如此大刀阔斧而不合实际的观念,周公很多的创设还是可以在事实上证明,而且下及纤细之处。其中奥妙不难解释:他所有组织国家的方案着重在至美至善,符合自然法规( natural law)虽说迁就融通之处所在必有,其下级则务必先竭心尽力做到理想上的境界,同时上级也不时向下级施加压力。及至最后真是力不从心只好任其不了了之。中国政治思想家受官僚主义影响,经常重视形式,超过实质,可算其来有自了。年久月深,当初技术上...
2020-04-23 00:05
虽说有如此大刀阔斧而不合实际的观念,周公很多的创设还是可以在事实上证明,而且下及纤细之处。其中奥妙不难解释:他所有组织国家的方案着重在至美至善,符合自然法规( natural law)虽说迁就融通之处所在必有,其下级则务必先竭心尽力做到理想上的境界,同时上级也不时向下级施加压力。及至最后真是力不从心只好任其不了了之。中国政治思想家受官僚主义影响,经常重视形式,超过实质,可算其来有自了。年久月深,当初技术上的需要,日后也就被认为是自然法规之一部。 引自 第二章 亚圣与始皇 井田制度”是“间架性设计”的代表。间架性设计是来自标准化的要求,这种方式影响此后三千年的中国政治。它意味着国家和社会结构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的,同时也导致上层设计的形式远比下层运作的实质更为重要的统治习惯。 引自 第二章 亚圣与始皇 回应 2020-04-23 00:05 -
Delicious Drop (哦)
1.明代税收章程一方面包括着一种中央体制,一方面又顾及地方实况,内中有永久法则,亦有临时条款,总之即不明白区分,而系囫囵的套入,所以外表全国一致,实际当中则万别千差。因为如此,全朝代避免整体的改组而能支持276年。但是如此之中央管制产生一种负面作用:此体系不鼓励各地发展其特长,而制造一种人为的平衡。这种作用,是好是坏与我们今日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有关。所以历史学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思维的方法。 2...2019-06-06 15:37
1.明代税收章程一方面包括着一种中央体制,一方面又顾及地方实况,内中有永久法则,亦有临时条款,总之即不明白区分,而系囫囵的套入,所以外表全国一致,实际当中则万别千差。因为如此,全朝代避免整体的改组而能支持276年。但是如此之中央管制产生一种负面作用:此体系不鼓励各地发展其特长,而制造一种人为的平衡。这种作用,是好是坏与我们今日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有关。所以历史学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思维的方法。
2.《资治通鉴》的英译为comprehensive mirror for aid in government,再直译回来即是“用以资助于行政的一面完全的镜子”,这当然不放弃传统道德的立场,而司马光本人就卷入了王安石改革中的漩涡,他的观念免不了一个历史的“应当如是”演进的偏见,而不及于我们亟欲知道“何以如是”展开的因果关系。
回应 2019-06-06 15:37 -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黄土、雨量和黄河 以 黄河枯水期泥沙淤塞河床造成自然灾害的方式联系起来,也因此与政治紧密相连。 “《孟子》一书中提及亚圣与他年齿稍幼的两个哲学家意见不合。 杨朱主张各人循着自己的私利观行事,若以道德激劝,强人违反自己的意志行事,只有增加混乱,所以他说虽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他的逻辑认为每个...
2019-04-27 10:11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黄土、雨量和黄河 以 黄河枯水期泥沙淤塞河床造成自然灾害的方式联系起来,也因此与政治紧密相连。
“《孟子》一书中提及亚圣与他年齿稍幼的两个哲学家意见不合。
杨朱主张各人循着自己的私利观行事,若以道德激劝,强人违反自己的意志行事,只有增加混乱,所以他说虽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他的逻辑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按照自己的趋向,去接近欢乐,避免苦楚,这和近来西方时尚之“占有性的个人主义( ossessive individualism)非常接近。
和他观点相反的是墨翟,墨子强调上天命令每一个人不分畛域又不待仪节约束地去兼爱他人。既有如此的强追性存在,则任何要求也不算过分。在行动上,墨翟和他的门徒冒着性命的危险,企图避免当时的兼并战争。
孟子对两人都没有好话可说。他指斥杨朱之纵容个人的私利观,等于承认君主为不需要。另一方面墨子之兼爱,等于否定父亲的特殊地位。他以绝对的态度丝毫不通融地警告着:“无父无君,禽兽也。”
“上文不过指出,任何值得提及的事体在中国展开,通常都是以极大规模的方式展开。中国历史上戏剧性和出人意料的地方,当然也离不开这种特性,如果当中有任何差池与过失,通常也是非同小可的差池和过失。”
回应 2019-04-27 10:11 -
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以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 孟子出生于山东之邹(邹县),在西安之东约七百英里。 商人尚鬼,大小事项都有特殊的祖宗作崇。这种万物有灵的信念自周而中断,代之则为周代的祖先崇拜。(从万物有灵到人类独尊) 传统上东周又被分为两个阶段。可是两段之间,并不衔接。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代”。如此称...
2019-04-22 22:07
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以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
孟子出生于山东之邹(邹县),在西安之东约七百英里。
商人尚鬼,大小事项都有特殊的祖宗作崇。这种万物有灵的信念自周而中断,代之则为周代的祖先崇拜。(从万物有灵到人类独尊)
传统上东周又被分为两个阶段。可是两段之间,并不衔接。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代”。如此称呼,纯系根据两部历史书籍而来。《春秋》是鲁国的史书,以春去秋来的方式记载前一阶段的重要事迹。《战国策》是一部不具作者姓名的著作,片段叙述秦统一之前约一百八十二年各国间的军事与外交,两书各有独到精彩之处。(之前没有注意过春秋和战国这种叫法的来因)
在东周的五百五十年内,战争的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春秋时代军队人数少,战斗不出一日,交战时保持骑士风度。交战者按仪节行事使战斗艺术化,符合封建时代的道德标准。一到战国时代, 这样文明的作风已荡然无存,强国已有今日欧洲各国的疆域规模。
(战争艺术化,设想一下,不去比拼参战人的数量,而是约定以国内最强百人的胜负来定战争胜负,让暴力的人有合法的途经施展或者说是释放暴力,一城易主不妨碍百姓安宁的生活。毕竟百姓的流血是与谁都无意义的牺牲。全程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进行记录,决斗完毕将影像公之于世界)想太多还是
回应 2019-04-22 22:0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8.2分 32533人读过
-
M. E. Sharpe (1996)8.7分 2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8.2分 412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聯經 (1993年11月01日)8.2分 23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大历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tmdbbc 2011-06-30
“我认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这句话出自作者的自序,是作者上世纪80年代的言论,现在看来依然适用。
1 有用 山口家的兔田 2012-09-15
当用一个宏观架构来看待整一个历史时,过往读来的满腔无奈有稍稍减弱些,历史有着它的因果必然性。ps:一定要尽早攒够旅费去西安游玩一次!
2 有用 [已注销] 2015-05-07
哎呀!历史的框架。细枝末节自有人为了学位添砖加瓦。
0 有用 moviejunkie 2011-03-21
难道是我的盗版错别字太多?这中文写得。。。比英文艰涩难懂多了
0 有用 昵称 2013-10-22
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我很喜欢,至少是第三次读。Macro-history,介个词当是黄先生首创的。俺脚着非专业治史者,有必要知道杨贵妃是68kg么?有必要为一歌妓柳如是写80余万字么?俺是将历史当小说看,当年鉴看。如当科学看,等哆啦A梦时光机造出来再说吧,只是那时又有蝴蝶效应之虞。
0 有用 王绵绵 2021-01-21
作者的主观感受多 当是多一种说法看看也不错
0 有用 某不科学的那那 2021-01-16
适合我这种没文化又想听八卦的
0 有用 Dr. W 2020-08-29
不如红本 薄薄一本贯通古今把厚写薄也实则不易
0 有用 扶桑若叶 2020-08-02
不知道是黄先生写的时候就这样,还是编辑问题,语句不太好读,还出现了几个错别字……
0 有用 drxurunze 2020-07-10
Macro-history 包括细节但不仅仅局限于细节 写了很多英雄人物 但却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 很好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