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让最深沉的痛,写最温柔的诗。
_
史铁生 毕淑敏 陆晓娅 曾奇峰 联袂推荐
_
其实,死,不过是活着的时候的一种想法。谁想它想得发抖了,谁就输了,谁想它想得坦然镇定了,谁就赢了......要是你先就对它说"不",固执地对它说"不",你不仅一无所得,反而会焦躁不安、恐惧倍加,终生受它的伤害。其实所有的困境,包括死,都是借助于你自己的这种恐慌来伤害你的。
——史铁生
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本书为75岁高龄的心理治疗大师亚隆医生,面对日益迫近的自身死亡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和真情告白,饱含对生命的达观和眷恋。字里行间中的勇敢与博爱,睿智与从容,对所有珍惜生活又勤于探索的人们来说,都是宝贵箴言。
——毕淑敏
决不枯燥,决不深奥,决不做作,让你欲罢不能,让你泪流满面,让你豁然开朗,让你会心大笑——亚隆就有这样的本事,带着温暖和智慧,让你和他共同直面死...
让最深沉的痛,写最温柔的诗。
_
史铁生 毕淑敏 陆晓娅 曾奇峰 联袂推荐
_
其实,死,不过是活着的时候的一种想法。谁想它想得发抖了,谁就输了,谁想它想得坦然镇定了,谁就赢了......要是你先就对它说"不",固执地对它说"不",你不仅一无所得,反而会焦躁不安、恐惧倍加,终生受它的伤害。其实所有的困境,包括死,都是借助于你自己的这种恐慌来伤害你的。
——史铁生
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本书为75岁高龄的心理治疗大师亚隆医生,面对日益迫近的自身死亡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和真情告白,饱含对生命的达观和眷恋。字里行间中的勇敢与博爱,睿智与从容,对所有珍惜生活又勤于探索的人们来说,都是宝贵箴言。
——毕淑敏
决不枯燥,决不深奥,决不做作,让你欲罢不能,让你泪流满面,让你豁然开朗,让你会心大笑——亚隆就有这样的本事,带着温暖和智慧,让你和他共同直面死亡。你可以不接受他的邀请,但一旦打开《直视骄阳》,走上对死亡的探索之旅,你就会得到启迪、陪伴和治疗——既然没有人能改变必死的命运,就也没有人不存在死亡的焦虑。对死亡的恐惧如影随形,一直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和它握手,因为向死而生教会我们活出意义,活在当下。
——陆晓娅
生命的终点在明确而坚定地等候着,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空内追求无限:无限地扩大对生命的感受。愚人在死亡面前变得混乱,智者在死亡面前会更加清醒。亚隆站在生命的巅峰向我们讲述关于死亡的一切。读他的文字,不会增加我们的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我们活着的清晰度。实际上这已经足够了,因为我们都不喜欢永生中的无聊,而喜欢短暂中的精彩。
——曾奇峰
直视骄阳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Irvin D. Yalom,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心理治疗界公认的大师、纽约时报畅销小说家,著有《爱情刽子手》、《当尼采哭泣》等畅销心理小说,以及《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日益亲近》等心理治疗经典。
作者以七十五岁高龄探讨人们心中普遍存在却又被长期否认和压抑的死亡恐惧。书中除二十三个实际案例和许多文学名著、电影作品中的例子以外,作者还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对内心的死亡恐惧进行了自我表露和深刻剖析,非常难得。
全书论述深入浅出,切中肯綮,书中介绍的应对死亡恐惧的各种观念生动具体,易懂易行。面对死亡的战栗经作者笔锋描过,顿时融为拂面春风,令读者不仅在文字上感受愉悦,在心灵上更是豁然开朗:“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目录 · · · · · ·
第二章 识别死亡焦虑
第三章 觉醒体验
第四章 观念的力量
第五章 通过关系克服死亡恐惧
第六章 死亡意识:我的回忆录
第七章 给心理治疗师的意见:如何治疗死亡焦虑
后记
读者指南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两种孤独: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孤独;一种是存在的孤独。前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那是一种与他人隔绝的痛苦,这种孤独通常与害怕亲密、担心被拒绝、感觉害羞或是不值得被爱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每个人所熟知。 日常生活中的孤独以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方面,身体健康的人趋向于躲开那些濒死之人,另一方面,濒死之人也被骗进那份孤立之中。他们拥抱沉寂,唯恐把所爱之人拉入他们那个可怕而消沉的世界。一个没有任何身体疾病却陷入死亡焦虑中的人可以体会到同样的感觉。 这种孤独毫无疑问伴随着恐惧,正如威廉·詹姆士在一个世纪前所写的: “如果可能的话,没有什么惩罚比让一个人脱离社会,被所有人完全忽略更加残酷了。” 第二种孤独,即存在的孤独更加深刻,它来自于每个人与他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道鸿沟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被扔到这个世界上独自存在、独自离开,另一方面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只有自己才完全理解的世界里。 存在孤独意味着死亡不仅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丧失,而且包括你个人丰富、神奇、详尽、独一无二的心理世界的丧失,这个世界在其他任何人的头脑中都无法复制。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以不同的方式体验着人际孤独(即日常生活中的孤独感),而存在孤独在生命的早期比较少见,一个人只有在老了,临近死亡了才会强烈地感受到。在那时候,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世界最终会消失,意识到没有人可以一路陪伴我们走到阴沉的死亡之路的尽头。正如一首古老的圣歌提醒我们的那样:“你只能独自走过那孤独的山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3页 -
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觉和想法越多,对方也就越容易分享他们的。自我暴露在亲密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人际联结是通过双方持续自我揭示的互动过程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人选择了首先敞开自己的内心,分享一些非常私密的话题,也就让自己承担了一些风险。另一个人可以通过也分享自己的一些私密话题来超越两人之间的鸿沟,这样他们就通过彼此螺旋式的自我揭示主见亲密起来。如果那位先敞开自己、承担风险的人没有得到另一个人的回应,这段关系的前景则会变得黯淡。 在大多数亲密关系中,你越能做真实的自己、敞开自己,你的朋友关系也就越能深入长久。在这种关系中,所有的话语,所有不同形式的慰藉,以及所有的观念都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直视骄阳"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直视骄阳"的人也喜欢 · · · · · ·
直视骄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2 条 )


《直视骄阳》:直面死亡,方可体悟生命之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若不是经历了一大变故,欧文·亚隆这本心理学著作《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很可能到现在还被我遗忘在书架上,成为我装点门面的一个道具。 在父亲确诊肺癌晚期之后,我的世界突然昏暗了下来。之前从未认真思考过的东西——死亡,就这么突如其来降临在自己身边。郁郁寡欢,... (展开)论坛 · · · · · ·
生命的意义 | 来自isjun | 2019-04-26 00:57:13 | |
让我有勇气热烈拥抱最后的结局—leo鉴书(14 | 来自leo张大志 | 2012-02-12 15:19:14 | |
亚隆是谁? | 来自渝郁·Shian_cn | 2 回应 | 2011-07-08 09:06:38 |
生命的意义 | 来自HAOREN | 2010-08-01 22:50:20 | |
对话欧文·亚隆----团体治疗在中国 | 来自党浩恩 | 2010-02-10 16:29:53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8.7分 2337人读过
-
Jossey-Bass (2008)8.5分 69人读过
-
心靈工坊 (2009年05月27日)8.7分 17人读过
-
little brown (2011)7.7分 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心理学书籍 (可乐)
- 以心灵成长为主 (laoshan)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荒岛图书馆议员2009阅读之选 (長良川)
- 自如书系【心理视角】 (一合)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直视骄阳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we are 2011-05-15 22:49:14
蛮好。波动影响可以用在咨询里。
24 有用 meiya 2013-06-01 10:38:06
随着27周岁生日的临近,对生重病和衰老的恐惧开始增加。亚龙这本书给我非常大的安慰,讲存在,讲生活的意义,讲衰老,讲死亡,一点也不枯燥,由一个又一个故事组成。“唯有面对死亡之时,一个人的自我才真正诞生”。学习如何好好活着也就是学习如何死去,同样,学习如何死去也就是学习如何好好活着。
1 有用 眼睛 2010-01-12 09:43:36
终于在地铁里把这书干掉了
1 有用 funny_vee 2018-02-28 22:34:01
时间分分秒秒的逝去何尝不是死亡? 一天又一天,重复同样的生活,直到永远,谁还怕死呀?每天死一次都腻了恨不能早死早解脱。 时时刻刻找不同的乐趣,享受生命的欢娱,即便死在此刻也无憾吧。
1 有用 carrie柔光 2015-10-24 23:15:04
像是被老亚隆牵着手走了一趟幽谷。存在之意义与孤独的问题依旧灼人,但“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翻译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