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的原文摘录

  • 对曾经真实地感知到的某个客体的那些痕迹性记忆,不仅包括对该客体的感觉方面的记录,如颜色、形状或声音,而且包括对动作调节的记录,这些动作调节必然伴随着感觉信号的收集;另外,这些记忆还包含着对该客体的必然的情绪反应的记录。因此,当我们回忆一个客体的时候,当我们允许这些痕迹把它们内隐的信息变成外显的时候,我们提取的不仅是感觉数据,而且还有相应的运动和情绪数据。当我们回忆一个客体的时候,我们回忆的不仅是一个实际客体的感觉特点,而且是有机体对该客体的过去反应。 (查看原文)
    江皓 4赞 2012-07-15 15:46:05
    —— 引自第124页
  • 我把情绪的确实,从背景情绪上升至更高水平的情绪,看作是受到损害的重要的身体调节机制的标志。核心意识在功能上接近于这些受到损伤的机制,和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和它们一起受到了损伤。在情绪加工过程与扩展意识之间并没有这种密切的功能关系。正如第七章所提到的,那就是为什么扩展意识受到损伤并不伴随着情绪损伤的原因。 (查看原文)
    江皓 1赞 2012-07-15 16:13:32
    —— 引自第77页
  • studying consciousness was simply not the thing to do before you made tenure, and even after you did it was looked upon with suspicion (查看原文)
    . 2013-01-04 01:11:03
    —— 引自第7页
  • 任何面临死亡的人都将明确地知道我指的是什么,或许是因为,死亡的这种不可逆性将我们的思想敏锐地集中在一种不朽的标准上,即人类应该有思想的生活。但是,我们不应该让死亡使任何人都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生活应该足以使我们要求人类的心灵要尊重其尊严和境界,而且,几乎自相矛盾的是,要敏感地对待其脆弱性。 (查看原文)
    江皓 1赞 2011-09-04 19:19:50
    —— 引自第21页
  • 在大多数情况下,隐藏不是把资源集中在我们的内部状态上,而把资源集中在将世界上的问题描绘出来的那些表象上,或者集中在那些问题的前提上,或者集中在对它们的解决方法和可能的后果所作的选择上,或许这是更有利的。但是,这种观点的歪曲与在我们心灵中所适用的东西有关,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倾向于阻止我们感受到我们称为自我的这个东西的起源和本性。但是,当把这个面纱揭开,达到人类心灵所能理解的程度时,我相信,我们就能在个体生命的表征中感受到我们称为自我的这个结构的起源。 (查看原文)
    江皓 1赞 2011-09-04 19:41:11
    —— 引自第23页
  • 有人曾告诉我,感受发生在情绪之后这种观点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即使对情绪进行压抑可能仍会产生感受。但是,除了对面部表情进行部分的压抑是可以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训练我们的情绪,却不能完全地压抑住它们,我们所具有的内在感受就是我们没能成功地压抑情绪的证据 (查看原文)
    江皓 1回复 1赞 2011-09-05 13:01:23
    —— 引自第39页
  • 扩展的意识是理智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不能在拓展意识中检索这种知识,那么,他怎么能够在如此广泛的知识范围内有理智地做出各种行为呢? 拓展的意识也不同于工作记忆——尽管工作记忆在扩展意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工具性作用。扩展的意识依赖于在心灵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那些多种多样的神经模式的保持,这些神经模式描述的就是自传式自我;而工作记忆就是在心灵中长时间地保持表象的能力,从而使这些表象能够得到理智的操作。 (查看原文)
    江皓 2012-07-15 14:58:03
    —— 引自第156页
  • 一个有机体在以前就具备这种能力,能够表征一个稳定不变的原始自我,表征在其身体本身以及在它身上发生的大量的事情,那些额外的装置使这种认识活动能够在这个有机体身上发生。在这里并没有把小矮人包括在内,也没有任何无限的或有限的退行。在意识的小矮人认识者这种表达方式中,要求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活动的代理人来解释所发生的事情;这个作为神经和心理认识者的小矮人,必须要比它所为之服务的脑和心灵知道更多的东西。但是,当然,接着就会出现另一个作为认识者的小矮人,它知道的比前一个小矮人更多,我们就这样不停地走下去。 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讯问任何代理人,任何认识者。答案会随时提供给有机体,它是原始自我所表征的,是以非言语叙述的形式放在它面前的,这种叙述在以后就可以用语言进行转换。这种解释是在对它提出的任何要求之前提出来的。 (查看原文)
    江皓 2012-07-15 15:23:23
    —— 引自第148页
  • 有机体自己是怎样受有机体对某一客体的加工活动影响的?当脑的表征装置对这个问题作出一种有表象的、非言语的说明时,以及当这个过程提升了这个成为原因的课题的表象,从而把它明确地放置在一个空间和时间的背景关系中时,核心意识便产生了。 这个假设涵括了两个组成机制:对客体与有机体关系所做的有表象的、非言语的说明——这是认识活动中自我感的源泉——以及对某一客体表象的提升。 (查看原文)
    江皓 4回复 2012-07-15 15:40:28
    —— 引自第131页
  • 有些信号是直接通过神经通路运送的,并且显示在内脏(如心脏、血管、皮肤)或肌肉的状态。其他信号是在血流中传递过来的,是通过对荷尔蒙,或葡萄糖,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缩,或者通过血液的PH水平而被传递过来的。这些信号被许多神经感受装置所“解读”,这些装置根据它们的“解读”标准的定位点二作出不同的反应。 (查看原文)
    江皓 2012-07-15 15:55:43
    —— 引自第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