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
译者: 周晓虹 等
出版年: 2008-11
页数: 205
定价: 27.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ISBN: 9787100056564
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书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
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男女青年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些问题去到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
米德以萨摩亚的“反例”得出的结论,使这部初版于1928年的著作成为人类学“文化决定论”学派的一面旗帜,也因此引发了人类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论争。
丛书信息
喜欢读"萨摩亚人的成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萨摩亚人的成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萨摩亚人的成年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萨摩亚人的成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弗洛伊德or马克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弗洛伊德or马克思? 这本书是玛格丽特•米德的早期著作,应该是她的读博士时的论文吧。的确,里面有很棒的东西,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方法论的或是认识论的。为什么会用这么一个奇怪的题目呢,我觉得玛格丽特在研究的重点上很像佛洛依德,她十分地关注萨摩亚人,(当然,... (展开)
當現代文明碰撞薩摩亞
> 更多书评12篇
-
吴丛周 (在沉静的岁月里,一同爱好智慧。)
在有关萨摩亚人的田野调查中,玛格丽特·米德想探索这样一个问题:青春期中普遍出现的亲子矛盾、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个人价值选择的迷茫等等问题,是任何一个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还是仅仅发生在当时的美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共同体之中的?带着这个问题,米德考察了萨摩亚人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集中关注了萨摩亚少女的成年过程。 按照米德的分析,萨摩亚社会中的儿童与成人处在一个结构大致相同的生活世界之中,两者以类似的...2016-07-26 19:40 5人喜欢
在有关萨摩亚人的田野调查中,玛格丽特·米德想探索这样一个问题:青春期中普遍出现的亲子矛盾、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个人价值选择的迷茫等等问题,是任何一个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还是仅仅发生在当时的美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共同体之中的?带着这个问题,米德考察了萨摩亚人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集中关注了萨摩亚少女的成年过程。按照米德的分析,萨摩亚社会中的儿童与成人处在一个结构大致相同的生活世界之中,两者以类似的方式被整合进了社会结构的整体。这种类似的方式就是劳作。和成人一样,儿童也要逐渐承担起其生理条件允许范围内能够履行的责任——从照看更加年幼的小孩,到进入种植园和捕鱼队劳作等等——而这是一种和美国社会儿童学校教育相当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如果说劳作是教育的一极,那舞蹈就是起到补充作用的另一极。米德专用一章来分析舞蹈的作用。舞蹈是萨摩亚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样的场合中,孩子不像劳动中被安排了特定的任务且被命令与指责,而是被鼓励去实现创造性的自我展现,因为这被认为是有助于活跃气氛并增添家长声望的行为。在舞蹈中,原本在肢体或智能上受到一定歧视的小孩,都将这种负面特征转化成了一种正面的特色,从而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在行文中,米德时常流露出这样一个观点:教育者对教育行为、儿童心理和社会结构的看法,对整个教育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米德的转述中,萨摩亚的成人并不认为儿童是一个在生活世界中与之相隔离的群体。在他们希望摒除儿童参与某种活动的时候,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这项活动并不适合儿童的参与,而仅仅是因为儿童太碍手碍脚了,比如说编织草席或进行渔猎。按同一个逻辑,在丧葬、分娩、性交等等场合,只要儿童不被认为“碍事”,成年人也不会刻意地将他们从这个环境中驱逐,也不会为他们的问题做各种童话般的解释。他们并不会刻意营造一个专属于孩童的“纯真”的世界。这个成人与儿童共享的生活世界,就是“户”社会结构。“户”是一种和亲属关系平行存在的、以居住为核心的生活单位。在萨摩亚社会中,儿童教育的两个极点刚好落实在户的运作上:一方面是户内部的压制和规训,即户中的成员都要有一定的劳动责任;另一方面是从户外部提供的释放和张扬,即户际交流中的舞蹈活动。在户的松散生活单位中的最大生活特点,是儿童既没有被过分关注和教育,也没有与其他成员建立强烈的个人关系,因此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自我人格意识。每一个年长者都能够提供帮助和施加规训,“教育-受教育”的关系并没有封闭在亲子之间。正是在这样的比较之下,以“核心家庭”为主的美国的教育凸显出了问题。亲子之间的过强专属关系导致了儿童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和过分信任,不利于其价值观的良好塑造;同时,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美国教育注重对“纯真童年”的营造,对性交、分娩、死亡等场景有着刻意的遮蔽。一旦儿童进入青春期,开始在生理的萌动下接触到更加复杂的社会价值体系,就很容易出现叛逆、崩溃、虚无等等状况。为什么亲子专属关系和“纯真童年”会成为美国教育的问题?米德认为,美国社会是比萨摩亚社会更加“复杂”和“高级”的,而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的多元则是美国社会相较于萨摩亚社会更为“高级”和“复杂”的最重要原因(另一原因是美国有着书写的历史)。如果儿童长期处在一种价值观的规训之下,他可以很好的在萨摩亚这种单一生活方式的社会中生存,却无法在现代美国这样一个奉行价值多元的社会下建立起自我的价值选择。因此,米德在全书最后强调,要“为选择而教育”。在价值多元的社会现状下,父母不能够依然用自己的单一世界观,对下一代进行着单一价值的灌输;相反,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反思选择能力的开导,让他们在繁杂的世界之中找到自己的立身根基。回应 2016-07-26 19:40 -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我们有许多准则,然而我们却依然笃信只有一种准则是正确的。我们向孩子描绘的是一幅战场的情景:每一群人都全副武装,挥戈上阵,坚信只有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每一群体都频频袭击着下一代。我们终于认识到,人类在自己的历史进程中,在目前,正用许多途径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有了这种认识,却不能改变仅仅对一种生活准则加以接受的信仰,那将是不可思议的。 你要好好活,也要允...
2018-10-26 19:05
-
因此 我们的儿童作出了一整套错误的划分:工作、游戏和学习;为大人而工作,为自己而游戏,而学校则是与某种补偿相连的莫名其妙又令人讨厌的东西。...(在萨摩亚)娱乐是人们在工作之余所做的事,一种在不令人生厌的工作结构中填补广袤空间的自然途径。(—请注意,萨摩亚人的悠闲不是努力工作或资本积累的结果,而得自温和的气候、稀少的人口、以及没有巨大的开销)
2018-09-25 16:56
-
我们的生活史充满着这样那样的情形,即后期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某种早期生活中与性或生死有关的感情动荡的经历。 p146 许多关于生与死的片面的零星的概念必然会在那些既无知又无经验的头脑中化脓腐烂,并为今后的不幸态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再则,这些孩子从一个感情太浓郁的领域中吸取经验;一个婴儿的出生年月也许是他们到20岁为止所实际接触到的第一个新的生命。他们的整个态度就取决于这一特殊分娩..
2014-04-03 20:28
我们的生活史充满着这样那样的情形,即后期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某种早期生活中与性或生死有关的感情动荡的经历。 p146 许多关于生与死的片面的零星的概念必然会在那些既无知又无经验的头脑中化脓腐烂,并为今后的不幸态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再则,这些孩子从一个感情太浓郁的领域中吸取经验;一个婴儿的出生年月也许是他们到20岁为止所实际接触到的第一个新的生命。他们的整个态度就取决于这一特殊分娩的偶然侧面。如果新生婴儿会侵占哥哥或姐姐的地位,如果母亲在分娩中去世,如果婴儿是先天畸形,那么,婴儿们的出生就会成为只是令人痛苦和恐怖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只见过一次分娩死亡,而且死者有是自己的母亲,那么,无论他以后见到任何人的死亡,都会唤起他丧母时的悲哀,并对他产生一怔持久的不良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只见过一两次性交,而这一两次性交又恰恰发生在他怀有复杂感情的亲属之间,那么,这种窥视的经历也许会导致无数错误的假设。回应 2014-04-03 20:28
-
我们的生活史充满着这样那样的情形,即后期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某种早期生活中与性或生死有关的感情动荡的经历。 p146 许多关于生与死的片面的零星的概念必然会在那些既无知又无经验的头脑中化脓腐烂,并为今后的不幸态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再则,这些孩子从一个感情太浓郁的领域中吸取经验;一个婴儿的出生年月也许是他们到20岁为止所实际接触到的第一个新的生命。他们的整个态度就取决于这一特殊分娩..
2014-04-03 20:28
我们的生活史充满着这样那样的情形,即后期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某种早期生活中与性或生死有关的感情动荡的经历。 p146 许多关于生与死的片面的零星的概念必然会在那些既无知又无经验的头脑中化脓腐烂,并为今后的不幸态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再则,这些孩子从一个感情太浓郁的领域中吸取经验;一个婴儿的出生年月也许是他们到20岁为止所实际接触到的第一个新的生命。他们的整个态度就取决于这一特殊分娩的偶然侧面。如果新生婴儿会侵占哥哥或姐姐的地位,如果母亲在分娩中去世,如果婴儿是先天畸形,那么,婴儿们的出生就会成为只是令人痛苦和恐怖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只见过一次分娩死亡,而且死者有是自己的母亲,那么,无论他以后见到任何人的死亡,都会唤起他丧母时的悲哀,并对他产生一怔持久的不良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只见过一两次性交,而这一两次性交又恰恰发生在他怀有复杂感情的亲属之间,那么,这种窥视的经历也许会导致无数错误的假设。回应 2014-04-03 20:28
-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我们有许多准则,然而我们却依然笃信只有一种准则是正确的。我们向孩子描绘的是一幅战场的情景:每一群人都全副武装,挥戈上阵,坚信只有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每一群体都频频袭击着下一代。我们终于认识到,人类在自己的历史进程中,在目前,正用许多途径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有了这种认识,却不能改变仅仅对一种生活准则加以接受的信仰,那将是不可思议的。 你要好好活,也要允...
2018-10-26 19:05
-
因此 我们的儿童作出了一整套错误的划分:工作、游戏和学习;为大人而工作,为自己而游戏,而学校则是与某种补偿相连的莫名其妙又令人讨厌的东西。...(在萨摩亚)娱乐是人们在工作之余所做的事,一种在不令人生厌的工作结构中填补广袤空间的自然途径。(—请注意,萨摩亚人的悠闲不是努力工作或资本积累的结果,而得自温和的气候、稀少的人口、以及没有巨大的开销)
2018-09-25 16:56
-
吴丛周 (在沉静的岁月里,一同爱好智慧。)
在有关萨摩亚人的田野调查中,玛格丽特·米德想探索这样一个问题:青春期中普遍出现的亲子矛盾、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个人价值选择的迷茫等等问题,是任何一个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还是仅仅发生在当时的美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共同体之中的?带着这个问题,米德考察了萨摩亚人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集中关注了萨摩亚少女的成年过程。 按照米德的分析,萨摩亚社会中的儿童与成人处在一个结构大致相同的生活世界之中,两者以类似的...2016-07-26 19:40 5人喜欢
在有关萨摩亚人的田野调查中,玛格丽特·米德想探索这样一个问题:青春期中普遍出现的亲子矛盾、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个人价值选择的迷茫等等问题,是任何一个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还是仅仅发生在当时的美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共同体之中的?带着这个问题,米德考察了萨摩亚人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集中关注了萨摩亚少女的成年过程。按照米德的分析,萨摩亚社会中的儿童与成人处在一个结构大致相同的生活世界之中,两者以类似的方式被整合进了社会结构的整体。这种类似的方式就是劳作。和成人一样,儿童也要逐渐承担起其生理条件允许范围内能够履行的责任——从照看更加年幼的小孩,到进入种植园和捕鱼队劳作等等——而这是一种和美国社会儿童学校教育相当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如果说劳作是教育的一极,那舞蹈就是起到补充作用的另一极。米德专用一章来分析舞蹈的作用。舞蹈是萨摩亚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样的场合中,孩子不像劳动中被安排了特定的任务且被命令与指责,而是被鼓励去实现创造性的自我展现,因为这被认为是有助于活跃气氛并增添家长声望的行为。在舞蹈中,原本在肢体或智能上受到一定歧视的小孩,都将这种负面特征转化成了一种正面的特色,从而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在行文中,米德时常流露出这样一个观点:教育者对教育行为、儿童心理和社会结构的看法,对整个教育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米德的转述中,萨摩亚的成人并不认为儿童是一个在生活世界中与之相隔离的群体。在他们希望摒除儿童参与某种活动的时候,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这项活动并不适合儿童的参与,而仅仅是因为儿童太碍手碍脚了,比如说编织草席或进行渔猎。按同一个逻辑,在丧葬、分娩、性交等等场合,只要儿童不被认为“碍事”,成年人也不会刻意地将他们从这个环境中驱逐,也不会为他们的问题做各种童话般的解释。他们并不会刻意营造一个专属于孩童的“纯真”的世界。这个成人与儿童共享的生活世界,就是“户”社会结构。“户”是一种和亲属关系平行存在的、以居住为核心的生活单位。在萨摩亚社会中,儿童教育的两个极点刚好落实在户的运作上:一方面是户内部的压制和规训,即户中的成员都要有一定的劳动责任;另一方面是从户外部提供的释放和张扬,即户际交流中的舞蹈活动。在户的松散生活单位中的最大生活特点,是儿童既没有被过分关注和教育,也没有与其他成员建立强烈的个人关系,因此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自我人格意识。每一个年长者都能够提供帮助和施加规训,“教育-受教育”的关系并没有封闭在亲子之间。正是在这样的比较之下,以“核心家庭”为主的美国的教育凸显出了问题。亲子之间的过强专属关系导致了儿童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和过分信任,不利于其价值观的良好塑造;同时,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美国教育注重对“纯真童年”的营造,对性交、分娩、死亡等场景有着刻意的遮蔽。一旦儿童进入青春期,开始在生理的萌动下接触到更加复杂的社会价值体系,就很容易出现叛逆、崩溃、虚无等等状况。为什么亲子专属关系和“纯真童年”会成为美国教育的问题?米德认为,美国社会是比萨摩亚社会更加“复杂”和“高级”的,而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的多元则是美国社会相较于萨摩亚社会更为“高级”和“复杂”的最重要原因(另一原因是美国有着书写的历史)。如果儿童长期处在一种价值观的规训之下,他可以很好的在萨摩亚这种单一生活方式的社会中生存,却无法在现代美国这样一个奉行价值多元的社会下建立起自我的价值选择。因此,米德在全书最后强调,要“为选择而教育”。在价值多元的社会现状下,父母不能够依然用自己的单一世界观,对下一代进行着单一价值的灌输;相反,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反思选择能力的开导,让他们在繁杂的世界之中找到自己的立身根基。回应 2016-07-26 19:40 -
我们的生活史充满着这样那样的情形,即后期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某种早期生活中与性或生死有关的感情动荡的经历。 p146 许多关于生与死的片面的零星的概念必然会在那些既无知又无经验的头脑中化脓腐烂,并为今后的不幸态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再则,这些孩子从一个感情太浓郁的领域中吸取经验;一个婴儿的出生年月也许是他们到20岁为止所实际接触到的第一个新的生命。他们的整个态度就取决于这一特殊分娩..
2014-04-03 20:28
我们的生活史充满着这样那样的情形,即后期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某种早期生活中与性或生死有关的感情动荡的经历。 p146 许多关于生与死的片面的零星的概念必然会在那些既无知又无经验的头脑中化脓腐烂,并为今后的不幸态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再则,这些孩子从一个感情太浓郁的领域中吸取经验;一个婴儿的出生年月也许是他们到20岁为止所实际接触到的第一个新的生命。他们的整个态度就取决于这一特殊分娩的偶然侧面。如果新生婴儿会侵占哥哥或姐姐的地位,如果母亲在分娩中去世,如果婴儿是先天畸形,那么,婴儿们的出生就会成为只是令人痛苦和恐怖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只见过一次分娩死亡,而且死者有是自己的母亲,那么,无论他以后见到任何人的死亡,都会唤起他丧母时的悲哀,并对他产生一怔持久的不良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只见过一两次性交,而这一两次性交又恰恰发生在他怀有复杂感情的亲属之间,那么,这种窥视的经历也许会导致无数错误的假设。回应 2014-04-03 20:28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版 2001-03-01 / 25人读过 / 有售
- 商务印书馆版 2010-10 / 173人读过 / 有售
- 浙江人民出版社版 1988 / 143人读过
- 遠流出版公司版 1990-1-16 / 3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类学著作 (王荣欣)
- 20世纪思想史里的重要书目 (无心)
- 世纪之书:20世纪最重要的175本书 (东方快车)
- 人类学读书目录 (他山之石)
- 民俗学(包括文化史、博物馆学、社会人类学) (南池子)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萨摩亚人的成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已注销] 2009-01-15
人類學建議基本閱讀書目。
1 有用 Sophia 2017-11-13
“米德和本尼迪克特,以及许多著名的人类学家都不会把东西写得让人不知所云。他们往往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米德的行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范例,它会使很多人感到惊讶:原来社会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也能这么写!”喜欢商务印书馆这一套的序✨
1 有用 穿裘皮的Lilith 2013-07-02
心理问题是文化建构的结果
1 有用 李耳朵 2011-12-18
关问我萨摩亚人在哪,我告诉她说是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波利尼西亚、美的尼西亚、亚美尼西亚三大群岛,你懂吧,高中地理受荼毒太深了··脱口而出!!
6 有用 南池子 2011-10-25
如果不是后期发现米德研究的方法和调查取样的对象有问题,这一本书恐怕还是难以被忽视。(性观念的成熟)【德里克·弗里曼的《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与《人类学诗学》的某篇】
0 有用 几又士口 2019-02-14
2019.1.28——2019.2.14
0 有用 没有名字的樵夫 2019-02-13
一段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公案,以丑陋告终。
0 有用 Tantalucia 2019-01-30
文化决定论之所以饱受诟病,与其说它否定了观察对象的主体意识,不如说是观察家们畏惧自己富于想象力的头脑惨遭扼杀。
0 有用 [已注销] 2018-12-31
萨摩亚文化与美国现代文化的不同点在于:一是萨摩亚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们大多没有危机或压抑,也没有人患精神病,“姑娘们的头脑不因任何冲突所烦恼,不因任何哲理所迷茫,也不因任何不着边际的雄心大志所忧心忡忡”,原因在于当地简单松散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当地人缺乏专门化情感。这与现代社会中强调宗教、伦理、道德等的约束截然不同。既然没有强烈的感情撞击,也就不会有强烈的心理折磨,但同时是否也丧失了对生活的热忱呢?二是... 萨摩亚文化与美国现代文化的不同点在于:一是萨摩亚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们大多没有危机或压抑,也没有人患精神病,“姑娘们的头脑不因任何冲突所烦恼,不因任何哲理所迷茫,也不因任何不着边际的雄心大志所忧心忡忡”,原因在于当地简单松散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当地人缺乏专门化情感。这与现代社会中强调宗教、伦理、道德等的约束截然不同。既然没有强烈的感情撞击,也就不会有强烈的心理折磨,但同时是否也丧失了对生活的热忱呢?二是在性的态度以及对孩子进行生死知识的教育方式上。在萨摩亚文明中,生死与性关系都是生活中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就跟吃饭一样正常。在教育这个问题上这本书或许可以有一点启发。 (展开)
0 有用 Just Sosa 2018-12-26
我觉得这种第三人称又小说式的写作方式我不是很喜欢呐,不过最后两章对于教育模式的比较和讨论还是让人看得很过瘾的,毕竟谁不喜欢自由,哈哈。 另一个小小的惊讶,在将近一百年前写的书上看到今天自己生活的世界,不得不说,其实社会发展也没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