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Modernization: Protest and Change
译者: 张旅平等
出版年: 1988年4月
页数: 186页
定价: 1.80
ISBN: 978730000223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化社会的主要特征和问题。并着重介绍、比较、分析了现代化过程的失败与成功的状况。
作者简介 · · · · · ·
S.N.艾森斯塔特(1923-),享有国际声誉的以色列社会学家,新功能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现为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系荣休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帝国的政治体制》(1963)、《现代化:社会的分析和分层》(1966)、《政治社会学》(1970)、《社会的分析和分层》(1971)、《传统·变迁·现代性》(1970)、《革命与社会转变:文明的比较研究》(1978)等等。
喜欢读"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的人也喜欢 · · · · · ·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Azuloscura (莫干山的风)
1. 现代化第二阶段的社会特征: 拉美国家缺乏内聚力—— 拉美社会没能创造新的有效的共同认同的象征。 2. 结构变迁与结构的二元性 社会结构的二元性: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农村与都市基本隔离。 拉美社会内部的“内部殖民化”:较为现代化但又软弱无力的寡头中心,使其外围处于一种在政治和经济上不断被剥夺和依附于中心的状态之中。 2. 精英的组成与结构的二元性 两种精英:传统的寡头精英,加上一些军人和大工商业者;平...2021-03-24 14:56:17
1. 现代化第二阶段的社会特征:
拉美国家缺乏内聚力——
拉美社会没能创造新的有效的共同认同的象征。
2. 结构变迁与结构的二元性
社会结构的二元性: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农村与都市基本隔离。
拉美社会内部的“内部殖民化”:较为现代化但又软弱无力的寡头中心,使其外围处于一种在政治和经济上不断被剥夺和依附于中心的状态之中。
2. 精英的组成与结构的二元性
两种精英:传统的寡头精英,加上一些军人和大工商业者;平民主义的精英。
3. 结构的二元性与崩溃
拉美各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新中心的软弱性,即国家认可的共同象征和普遍公认的政治博弈规则的相对软弱性,以及内聚力和统治精英的相对缺乏。
革命政权分为两种——
民族主义政权:墨西哥和土耳其
共产主义政权:苏联和中国
这些革命政权的国家与拉美的区别在于,在这些国家中形成了倾向于现代化并较有内聚力的精英,他们能够使有效且有弹性的现代中心定形。
回应 2021-03-24 14:56:17 -
Azuloscura (莫干山的风)
1.社会的变迁、解体和结构脱节 2.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3. 青年问题模式的变化: 两大表现—青年的社会问题,即都市中的贫民窟、帮会等;学生运动和青年组织的产生。 4. 结构变迁与抗拒取向 5. 社会抗拒的主题: (1)依据某些非传统价值,来寻求社会秩序、社会公正和中心及统治集团合法化的原则。 (2)以整个新兴的市民社会、政治和文化共同体的性质为核心,尤其专注于寻求各种社会群体所能获得的个人与集体认同的新象征。 (3...2021-03-23 21:24:08
1.社会的变迁、解体和结构脱节
2.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3. 青年问题模式的变化:
两大表现—青年的社会问题,即都市中的贫民窟、帮会等;学生运动和青年组织的产生。
4. 结构变迁与抗拒取向
5. 社会抗拒的主题:
(1)依据某些非传统价值,来寻求社会秩序、社会公正和中心及统治集团合法化的原则。
(2)以整个新兴的市民社会、政治和文化共同体的性质为核心,尤其专注于寻求各种社会群体所能获得的个人与集体认同的新象征。
(3)在专门化和分化的框架内如何获得人与文化的创造性、个人的尊严和真纯的人际关系。“异化”问题。
围绕着这些抗拒的主题,产生了两种取向:
右派:依附于与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旧秩序相关的群体,根源于一种被排斥在现存地位和价值之外,而又丧失了原有社会地位的感受,且要求维护和恢复传统秩序和价值。
左派:遵循了有利于所谓被剥削了有利地位或充分参与权的群体或阶级的分配原则,与社会结构变迁相适应。
6. 文化抗拒的主题:
趋势之一,是精英对所谓文化传统和标准侵蚀的抗拒,以及试图通过维护各种传统和“封闭”的精英价值和精英圈来抵御既无原则又有侵蚀性的“大众”文化消费的发展。
两种取向:传统主义的保守方向或原教旨主义方向;平民主义。
回应 2021-03-23 21:24:08 -
Azuloscura (莫干山的风)
1.背景: 在西欧,现代化发韧于有着兴盛的都市的封建或专制国家; 在东欧,现代化社会来自高度独裁而低等都市化的国家与社会; 在拉美,较为支离破碎的现代结构出自寡头政治的殖民征服社会; 在日本,现代化过程起源于一个略具独特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中国,现代化是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帝制即“文士—官僚”制度崩溃后形成的; 在大多数亚洲和非洲社会,现代化过程始于殖民体系之内。其中一部分尤其是在亚洲以原...2021-03-23 15:21:40
1.背景:
在西欧,现代化发韧于有着兴盛的都市的封建或专制国家;
在东欧,现代化社会来自高度独裁而低等都市化的国家与社会;
在拉美,较为支离破碎的现代结构出自寡头政治的殖民征服社会;
在日本,现代化过程起源于一个略具独特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中国,现代化是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帝制即“文士—官僚”制度崩溃后形成的;
在大多数亚洲和非洲社会,现代化过程始于殖民体系之内。其中一部分尤其是在亚洲以原有较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社会和完密的文化宗教传统为基础,而另一部分特别是在非洲则主要建立在部落的结构与传统之上。
2. 社会动员与社会分化:
社会动员-社会人口层面的现代化。
角色分化和专门化: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分离,尤其是职业角色与政治角色,以及这些角色与家庭和血缘关系角色的分录。这些角色分离意味着,在一个制度领域内任何一个特定角色的获得并不自动地带来政治和文化领域特定角色的占有。
3. 持续的结构分化与变迁
4. 政治领域
在任何一个现代政治体制中,新问题和新的组织形式趋于不断产生,新群体不断被纳入中央政治的轨道;而且,它们的问题、利益和要求日益冲击中央政治制度,影响对统治者的选择和主要政治象征的塑造与定形,以及各主要政策的抉择和执行。
5. 现代社会的大众协同趋同
民族和民族国家是作为最普遍的、独立自主的新型政治单位和共同的政治、文化认同的焦点而出现的。共同的民族、社会、文化认同的象征不再是传统的,即不再是依据狭隘的部落、传统或身份群体来界定的。虽然新的民族象征通常具有一个明确的地缘对象并往往带有亲缘关系,但它具有更加抽象、神话性、较少传统的特点,而且还囊括了众多类型的次群体。
6. 教育领域:
教育角色和教育组织的日益专门化。
回应 2021-03-23 15:21:40
-
Azuloscura (莫干山的风)
1. 现代化第二阶段的社会特征: 拉美国家缺乏内聚力—— 拉美社会没能创造新的有效的共同认同的象征。 2. 结构变迁与结构的二元性 社会结构的二元性: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农村与都市基本隔离。 拉美社会内部的“内部殖民化”:较为现代化但又软弱无力的寡头中心,使其外围处于一种在政治和经济上不断被剥夺和依附于中心的状态之中。 2. 精英的组成与结构的二元性 两种精英:传统的寡头精英,加上一些军人和大工商业者;平...2021-03-24 14:56:17
1. 现代化第二阶段的社会特征:
拉美国家缺乏内聚力——
拉美社会没能创造新的有效的共同认同的象征。
2. 结构变迁与结构的二元性
社会结构的二元性: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农村与都市基本隔离。
拉美社会内部的“内部殖民化”:较为现代化但又软弱无力的寡头中心,使其外围处于一种在政治和经济上不断被剥夺和依附于中心的状态之中。
2. 精英的组成与结构的二元性
两种精英:传统的寡头精英,加上一些军人和大工商业者;平民主义的精英。
3. 结构的二元性与崩溃
拉美各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新中心的软弱性,即国家认可的共同象征和普遍公认的政治博弈规则的相对软弱性,以及内聚力和统治精英的相对缺乏。
革命政权分为两种——
民族主义政权:墨西哥和土耳其
共产主义政权:苏联和中国
这些革命政权的国家与拉美的区别在于,在这些国家中形成了倾向于现代化并较有内聚力的精英,他们能够使有效且有弹性的现代中心定形。
回应 2021-03-24 14:56:17 -
Azuloscura (莫干山的风)
1.社会的变迁、解体和结构脱节 2.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3. 青年问题模式的变化: 两大表现—青年的社会问题,即都市中的贫民窟、帮会等;学生运动和青年组织的产生。 4. 结构变迁与抗拒取向 5. 社会抗拒的主题: (1)依据某些非传统价值,来寻求社会秩序、社会公正和中心及统治集团合法化的原则。 (2)以整个新兴的市民社会、政治和文化共同体的性质为核心,尤其专注于寻求各种社会群体所能获得的个人与集体认同的新象征。 (3...2021-03-23 21:24:08
1.社会的变迁、解体和结构脱节
2.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3. 青年问题模式的变化:
两大表现—青年的社会问题,即都市中的贫民窟、帮会等;学生运动和青年组织的产生。
4. 结构变迁与抗拒取向
5. 社会抗拒的主题:
(1)依据某些非传统价值,来寻求社会秩序、社会公正和中心及统治集团合法化的原则。
(2)以整个新兴的市民社会、政治和文化共同体的性质为核心,尤其专注于寻求各种社会群体所能获得的个人与集体认同的新象征。
(3)在专门化和分化的框架内如何获得人与文化的创造性、个人的尊严和真纯的人际关系。“异化”问题。
围绕着这些抗拒的主题,产生了两种取向:
右派:依附于与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旧秩序相关的群体,根源于一种被排斥在现存地位和价值之外,而又丧失了原有社会地位的感受,且要求维护和恢复传统秩序和价值。
左派:遵循了有利于所谓被剥削了有利地位或充分参与权的群体或阶级的分配原则,与社会结构变迁相适应。
6. 文化抗拒的主题:
趋势之一,是精英对所谓文化传统和标准侵蚀的抗拒,以及试图通过维护各种传统和“封闭”的精英价值和精英圈来抵御既无原则又有侵蚀性的“大众”文化消费的发展。
两种取向:传统主义的保守方向或原教旨主义方向;平民主义。
回应 2021-03-23 21:24:08 -
Azuloscura (莫干山的风)
1.背景: 在西欧,现代化发韧于有着兴盛的都市的封建或专制国家; 在东欧,现代化社会来自高度独裁而低等都市化的国家与社会; 在拉美,较为支离破碎的现代结构出自寡头政治的殖民征服社会; 在日本,现代化过程起源于一个略具独特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中国,现代化是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帝制即“文士—官僚”制度崩溃后形成的; 在大多数亚洲和非洲社会,现代化过程始于殖民体系之内。其中一部分尤其是在亚洲以原...2021-03-23 15:21:40
1.背景:
在西欧,现代化发韧于有着兴盛的都市的封建或专制国家;
在东欧,现代化社会来自高度独裁而低等都市化的国家与社会;
在拉美,较为支离破碎的现代结构出自寡头政治的殖民征服社会;
在日本,现代化过程起源于一个略具独特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中国,现代化是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帝制即“文士—官僚”制度崩溃后形成的;
在大多数亚洲和非洲社会,现代化过程始于殖民体系之内。其中一部分尤其是在亚洲以原有较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社会和完密的文化宗教传统为基础,而另一部分特别是在非洲则主要建立在部落的结构与传统之上。
2. 社会动员与社会分化:
社会动员-社会人口层面的现代化。
角色分化和专门化: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分离,尤其是职业角色与政治角色,以及这些角色与家庭和血缘关系角色的分录。这些角色分离意味着,在一个制度领域内任何一个特定角色的获得并不自动地带来政治和文化领域特定角色的占有。
3. 持续的结构分化与变迁
4. 政治领域
在任何一个现代政治体制中,新问题和新的组织形式趋于不断产生,新群体不断被纳入中央政治的轨道;而且,它们的问题、利益和要求日益冲击中央政治制度,影响对统治者的选择和主要政治象征的塑造与定形,以及各主要政策的抉择和执行。
5. 现代社会的大众协同趋同
民族和民族国家是作为最普遍的、独立自主的新型政治单位和共同的政治、文化认同的焦点而出现的。共同的民族、社会、文化认同的象征不再是传统的,即不再是依据狭隘的部落、传统或身份群体来界定的。虽然新的民族象征通常具有一个明确的地缘对象并往往带有亲缘关系,但它具有更加抽象、神话性、较少传统的特点,而且还囊括了众多类型的次群体。
6. 教育领域:
教育角色和教育组织的日益专门化。
回应 2021-03-23 15:21:40
-
Azuloscura (莫干山的风)
1. 现代化第二阶段的社会特征: 拉美国家缺乏内聚力—— 拉美社会没能创造新的有效的共同认同的象征。 2. 结构变迁与结构的二元性 社会结构的二元性: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农村与都市基本隔离。 拉美社会内部的“内部殖民化”:较为现代化但又软弱无力的寡头中心,使其外围处于一种在政治和经济上不断被剥夺和依附于中心的状态之中。 2. 精英的组成与结构的二元性 两种精英:传统的寡头精英,加上一些军人和大工商业者;平...2021-03-24 14:56:17
1. 现代化第二阶段的社会特征:
拉美国家缺乏内聚力——
拉美社会没能创造新的有效的共同认同的象征。
2. 结构变迁与结构的二元性
社会结构的二元性: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农村与都市基本隔离。
拉美社会内部的“内部殖民化”:较为现代化但又软弱无力的寡头中心,使其外围处于一种在政治和经济上不断被剥夺和依附于中心的状态之中。
2. 精英的组成与结构的二元性
两种精英:传统的寡头精英,加上一些军人和大工商业者;平民主义的精英。
3. 结构的二元性与崩溃
拉美各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新中心的软弱性,即国家认可的共同象征和普遍公认的政治博弈规则的相对软弱性,以及内聚力和统治精英的相对缺乏。
革命政权分为两种——
民族主义政权:墨西哥和土耳其
共产主义政权:苏联和中国
这些革命政权的国家与拉美的区别在于,在这些国家中形成了倾向于现代化并较有内聚力的精英,他们能够使有效且有弹性的现代中心定形。
回应 2021-03-24 14:56:17 -
Azuloscura (莫干山的风)
1.社会的变迁、解体和结构脱节 2.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3. 青年问题模式的变化: 两大表现—青年的社会问题,即都市中的贫民窟、帮会等;学生运动和青年组织的产生。 4. 结构变迁与抗拒取向 5. 社会抗拒的主题: (1)依据某些非传统价值,来寻求社会秩序、社会公正和中心及统治集团合法化的原则。 (2)以整个新兴的市民社会、政治和文化共同体的性质为核心,尤其专注于寻求各种社会群体所能获得的个人与集体认同的新象征。 (3...2021-03-23 21:24:08
1.社会的变迁、解体和结构脱节
2.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3. 青年问题模式的变化:
两大表现—青年的社会问题,即都市中的贫民窟、帮会等;学生运动和青年组织的产生。
4. 结构变迁与抗拒取向
5. 社会抗拒的主题:
(1)依据某些非传统价值,来寻求社会秩序、社会公正和中心及统治集团合法化的原则。
(2)以整个新兴的市民社会、政治和文化共同体的性质为核心,尤其专注于寻求各种社会群体所能获得的个人与集体认同的新象征。
(3)在专门化和分化的框架内如何获得人与文化的创造性、个人的尊严和真纯的人际关系。“异化”问题。
围绕着这些抗拒的主题,产生了两种取向:
右派:依附于与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旧秩序相关的群体,根源于一种被排斥在现存地位和价值之外,而又丧失了原有社会地位的感受,且要求维护和恢复传统秩序和价值。
左派:遵循了有利于所谓被剥削了有利地位或充分参与权的群体或阶级的分配原则,与社会结构变迁相适应。
6. 文化抗拒的主题:
趋势之一,是精英对所谓文化传统和标准侵蚀的抗拒,以及试图通过维护各种传统和“封闭”的精英价值和精英圈来抵御既无原则又有侵蚀性的“大众”文化消费的发展。
两种取向:传统主义的保守方向或原教旨主义方向;平民主义。
回应 2021-03-23 21:24:08 -
Azuloscura (莫干山的风)
1.背景: 在西欧,现代化发韧于有着兴盛的都市的封建或专制国家; 在东欧,现代化社会来自高度独裁而低等都市化的国家与社会; 在拉美,较为支离破碎的现代结构出自寡头政治的殖民征服社会; 在日本,现代化过程起源于一个略具独特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中国,现代化是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帝制即“文士—官僚”制度崩溃后形成的; 在大多数亚洲和非洲社会,现代化过程始于殖民体系之内。其中一部分尤其是在亚洲以原...2021-03-23 15:21:40
1.背景:
在西欧,现代化发韧于有着兴盛的都市的封建或专制国家;
在东欧,现代化社会来自高度独裁而低等都市化的国家与社会;
在拉美,较为支离破碎的现代结构出自寡头政治的殖民征服社会;
在日本,现代化过程起源于一个略具独特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中国,现代化是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帝制即“文士—官僚”制度崩溃后形成的;
在大多数亚洲和非洲社会,现代化过程始于殖民体系之内。其中一部分尤其是在亚洲以原有较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社会和完密的文化宗教传统为基础,而另一部分特别是在非洲则主要建立在部落的结构与传统之上。
2. 社会动员与社会分化:
社会动员-社会人口层面的现代化。
角色分化和专门化: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分离,尤其是职业角色与政治角色,以及这些角色与家庭和血缘关系角色的分录。这些角色分离意味着,在一个制度领域内任何一个特定角色的获得并不自动地带来政治和文化领域特定角色的占有。
3. 持续的结构分化与变迁
4. 政治领域
在任何一个现代政治体制中,新问题和新的组织形式趋于不断产生,新群体不断被纳入中央政治的轨道;而且,它们的问题、利益和要求日益冲击中央政治制度,影响对统治者的选择和主要政治象征的塑造与定形,以及各主要政策的抉择和执行。
5. 现代社会的大众协同趋同
民族和民族国家是作为最普遍的、独立自主的新型政治单位和共同的政治、文化认同的焦点而出现的。共同的民族、社会、文化认同的象征不再是传统的,即不再是依据狭隘的部落、传统或身份群体来界定的。虽然新的民族象征通常具有一个明确的地缘对象并往往带有亲缘关系,但它具有更加抽象、神话性、较少传统的特点,而且还囊括了众多类型的次群体。
6. 教育领域:
教育角色和教育组织的日益专门化。
回应 2021-03-23 15:21:4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RENTICE HALL INC (1966)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学与政治学 (王荣欣)
- 比较现代化 (lingyun129)
- 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 (王荣欣)
- 历史社会学 (孙雪擎)
- 艾森斯塔德 (小荷)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Sarcophagus 2013-01-21 23:51:18
译者再发现!
0 有用 贝加尔海 2013-12-10 20:10:33
对于1966年的著作来说四星。一部在现在看来基于经验与洞见但远非细致和技巧的全景画;译文有的地方因为刻板而不准确
0 有用 松松小小书屋 2019-03-04 07:11:58
分析了现代化过程的失败与成功,但有硬塞进理论的嫌疑,比较别扭
0 有用 Suiwdr 2018-09-24 18:27:04
好歹是看完了...
0 有用 栖枝丶 2021-04-24 16:13:33
发展社会学
0 有用 栖枝丶 2021-04-24 16:13:33
发展社会学
0 有用 松松小小书屋 2019-03-04 07:11:58
分析了现代化过程的失败与成功,但有硬塞进理论的嫌疑,比较别扭
0 有用 Suiwdr 2018-09-24 18:27:04
好歹是看完了...
0 有用 暮云春树 2018-08-06 17:47:07
我国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现代化呢?
0 有用 w君 2015-11-04 16:26:00
读得好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