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功夫熊猫小碗熊 2016-02-29 13:40:31

    知识社群学不止关注文本呈现范式方法转向和中西交互,更关注生产范式的知识社群形成(社会地位、经济背景)与联结形式(地方书院、图书出版、共同认定经典和当代著作等)。2001年新修版有个有趣角度:艾氏新修版序言谈到老版面临许多批评与误解,如理学朴学(或哲学与文字学)截然二分的不妥,英文词新儒学引发此词在17世纪(理学心学vs道学等)与20世纪(新亚书院的新儒学)意思的混淆并提出命名新方案(新儒学最好专指新亚一路),宗教vs教化对英语学者理解儒学与儒者群体的影响等,并大方承认当时英语圈儒学研究远逊日本,此似亦体现北美东亚研究作品潜藏前提:它们对话的知识社群首先是英语学者群,其次是当时被认为研究中国更透的学者群(如日本),最外反而是在地学者社群。艾氏自己对此认识清楚,也奇妙地与本书知识社群研究呼应。

  • 0 陆秋槎 2012-02-18 10:54:14

    专业英语什么的……

  • 0 耕石 2014-02-08 22:09:55

    《何处是江南》以及《权力的毛细管作用》多多少少算是对这本书的回应/批判性继承?

  • 0 費來德後花園 2016-01-31 06:36:48

    重读加星。虽然有不足,但是在那个年代把这个框架做成这样真是很不容易了。

  • 0 clio 2023-11-01 08:31:09 美国

    咱就是说某些人对外国学者别太宽容了谢谢。

  • 0 gabriel.weng1 2020-11-05 14:37:40

    还是原版读起来顺……

  • 0 蕺水 2019-05-21 08:46:55

    清代考证学史必读书。

  • 0 Gillian 2017-02-28 07:14:09

    清代尤其是18世紀學術轉變的內部動因及整個學術機制的變革。很必讀的作品,看完感覺很多繪畫史上的轉變都好理解多了。

  • 0 Мишка 2020-11-20 19:41:17

    如果具体分一二章节专谈考证方法会更好。

  • 0 Monica 2019-01-15 04:58:16

    从未想过魏源康有为等人与考证派千丝万缕的联系。抛开所有学术话语,只有一种感想,那时的人们想象这个世界的方式与今天是多么不同啊。而一旦进了窠臼,就难跳出了。

  • 0 朝山暮寺 2015-03-01 19:07:53

    精细,专业,大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