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桑标 等
出版年: 2008-11
页数: 990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心理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
ISBN: 978720807991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非常有影响的发展心理学教材,2005年出版第5版,涵盖了六大部分共17章内容,涉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发展的生理与环境基础、从婴儿到始成年期(emerging adulthood)各个不同人生发展阶段,全方位展示了个体身体成长、认知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各个层面。全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富有可读性,不但充分反映了发展心理学的传统知识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读者呈现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进展。
丛书总序
译序
第一部分 儿童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第一章 历史、理论与研究策略
第二部分 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 生物和环境基础
第三章 胎儿的发育
第四章 分娩和新生儿
第三部分 婴儿和学步期:头两年
第五章 婴儿和学步期的身体发展
第六章 婴儿和学步期的认知发展
第七章 婴儿和学步期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第四部分 儿童早期:两岁到六...
本书是非常有影响的发展心理学教材,2005年出版第5版,涵盖了六大部分共17章内容,涉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发展的生理与环境基础、从婴儿到始成年期(emerging adulthood)各个不同人生发展阶段,全方位展示了个体身体成长、认知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各个层面。全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富有可读性,不但充分反映了发展心理学的传统知识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读者呈现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进展。
丛书总序
译序
第一部分 儿童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第一章 历史、理论与研究策略
第二部分 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 生物和环境基础
第三章 胎儿的发育
第四章 分娩和新生儿
第三部分 婴儿和学步期:头两年
第五章 婴儿和学步期的身体发展
第六章 婴儿和学步期的认知发展
第七章 婴儿和学步期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第四部分 儿童早期:两岁到六岁
第八章 儿童早期的身体发展
第九章 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
第十章 儿童早期的情绪与社会发展
第五部分 儿童中期:六岁到十一岁
第十一章 儿童中期的身体发展
第十二章 儿童中期的认知发展
第十三章 儿童中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第六部分 青春期:向成年转变
第十四章 青少年的生理发展
第十五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第十六章 青少年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第十七章 始成年期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但并不是所有与同伴交往少的学前儿童都存在社交焦虑。相反,他们喜欢Vandenberg, 1983 自己玩游戏,而且他们的单独活动是积极的,并富有建设性。当教师向儿童呈现艺术材料、书本、迷宫和建筑玩具的时候,他们会鼓励儿童的这种单独行为。花大量时间在这些活动上的儿童,并不是不能适应环境,相反,他们很聪明,当他们与同伴玩要时就表现出社交技能的行为。 正如第九章提到过的,角色扮演游戏在学前期会变得很普遍。这种高级的合作游戏对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在联合性假装游戏中,学前儿童会演示另一个儿童的假装情感,并对其作出反应。在扮演医生或假装在一个大森林里寻找怪物的过程中,他们还会去探究与把握对害怕引发体验的控制。通过这些游戏,他们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别人的感觉并进行自我调整( Smith2003)。最后,为了创造并掌握复杂的情节,学前儿童必须通过协商和妥协去解决纷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章 儿童早期的情绪与社会发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
> 更多书评 2篇
-
二姐育儿育己 (书评:童书、育儿书!)
对孩子来说,游戏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比如,假装游戏,也叫过家家、角色扮演。 从拿着一个玩具电话喊喂喂喂,到几个小伙伴分角色扮演,都属于假装游戏的范畴,年龄跨度从一两岁到八九岁。 假装游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提高孩子的心智能力,包括持续注意、记忆、逻辑推理、语言和读写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反映自己想法和观点采择的能力。 ★★★ 成人可以为孩子的假装游戏,提供一些支持。 比如,给孩...2020-11-09 06:27:01
对孩子来说,游戏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比如,假装游戏,也叫过家家、角色扮演。 从拿着一个玩具电话喊喂喂喂,到几个小伙伴分角色扮演,都属于假装游戏的范畴,年龄跨度从一两岁到八九岁。 假装游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提高孩子的心智能力,包括持续注意、记忆、逻辑推理、语言和读写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反映自己想法和观点采择的能力。 ★★★ 成人可以为孩子的假装游戏,提供一些支持。 比如,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 提供多样的材料。 自己做事时带孩子一起,孩子会把这些经验加入自己的假装游戏中。 可以帮助或跟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但要以孩子为主导,直接指导和控制,会降低孩子在假装游戏中的创造力和快乐。 (图片@艺术家了没 )
回应 2020-11-09 06:27:01 -
二姐育儿育己 (书评:童书、育儿书!)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早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比如看到野外死亡的昆虫动物,经历过宠物的死亡,家里亲人的去世。 在孩子问到死亡的话题时,家长的应对原则,大体需保持坦率和给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提前教给孩子有关人体的生理知识,知道人体是怎么工作的孩子,比不知道的孩子,更能理解死亡。 ★★★ 家长若用模糊或误导性的解释跟孩子谈论死亡时,会加深孩子的恐惧...2020-11-08 07:27:40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早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比如看到野外死亡的昆虫动物,经历过宠物的死亡,家里亲人的去世。 在孩子问到死亡的话题时,家长的应对原则,大体需保持坦率和给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提前教给孩子有关人体的生理知识,知道人体是怎么工作的孩子,比不知道的孩子,更能理解死亡。 ★★★ 家长若用模糊或误导性的解释跟孩子谈论死亡时,会加深孩子的恐惧。 比如,一个9岁孩子的妈妈死于癌症,但爸爸只简单说“妈妈病了,有一次,这个孩子感冒了,他非常害怕,觉得自己快死了,因为他也病了。 ★★★ 在孩子问到“我会死吗?你会死吗?”,家长可以真实的回答,但需要利用孩子对时间的理解来进行安慰。 有一次女儿问到我这个问题,我说“等我死的时候,你都是老太太啦,到时候,你除了有爸爸妈妈,还会有自己的老公、孩子,说不定,你也是奶奶或者外婆了。”,女儿本来还很担心,听到她以后当奶奶/外婆,一下子笑了。 ★★★ 此外,死亡观念,也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比如德鲁士和穆斯林人强调人可以再生。基督徒认为人死后可以上天堂。信奉佛的人,认为灵魂可以永存,可以转世。 这些家长在跟孩子谈论死亡时,传达的信息也会不一样。 我个人是相信,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意识,身体只是意识的载体,等人死后,意识会回到它的本源。 每次这样想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有力量,有种安全感。 (冬季的颜色 艺术家Jeremy Sams ——生命是一个循环,凋零的只是枝叶和花果,扎根土壤的生命力,一直存在。)
回应 2020-11-08 07:27:40 -
二姐育儿育己 (书评:童书、育儿书!)
⭕ 男孩在需要力量和能力的活动中存在优势,女孩在需要好的平衡和精细运动中存在优势。 🚥 这种差异部分是遗传,更多是社会习惯造成的。 如,要求男孩活跃,女孩安静。 给男孩买各种运动玩具。给女孩买装扮、画画、手工类的玩具。 家长,尤其是爸爸,也更习惯跟儿子玩比较激烈的游戏,跟女儿玩更安静的游戏。 (作者:磯﨑菜那 )2020-11-02 07:05:58
-
二姐育儿育己 (书评:童书、育儿书!)
对孩子来说,游戏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比如,假装游戏,也叫过家家、角色扮演。 从拿着一个玩具电话喊喂喂喂,到几个小伙伴分角色扮演,都属于假装游戏的范畴,年龄跨度从一两岁到八九岁。 假装游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提高孩子的心智能力,包括持续注意、记忆、逻辑推理、语言和读写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反映自己想法和观点采择的能力。 ★★★ 成人可以为孩子的假装游戏,提供一些支持。 比如,给孩...2020-11-09 06:27:01
对孩子来说,游戏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比如,假装游戏,也叫过家家、角色扮演。 从拿着一个玩具电话喊喂喂喂,到几个小伙伴分角色扮演,都属于假装游戏的范畴,年龄跨度从一两岁到八九岁。 假装游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提高孩子的心智能力,包括持续注意、记忆、逻辑推理、语言和读写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反映自己想法和观点采择的能力。 ★★★ 成人可以为孩子的假装游戏,提供一些支持。 比如,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 提供多样的材料。 自己做事时带孩子一起,孩子会把这些经验加入自己的假装游戏中。 可以帮助或跟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但要以孩子为主导,直接指导和控制,会降低孩子在假装游戏中的创造力和快乐。 (图片@艺术家了没 )
回应 2020-11-09 06:27:01 -
二姐育儿育己 (书评:童书、育儿书!)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早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比如看到野外死亡的昆虫动物,经历过宠物的死亡,家里亲人的去世。 在孩子问到死亡的话题时,家长的应对原则,大体需保持坦率和给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提前教给孩子有关人体的生理知识,知道人体是怎么工作的孩子,比不知道的孩子,更能理解死亡。 ★★★ 家长若用模糊或误导性的解释跟孩子谈论死亡时,会加深孩子的恐惧...2020-11-08 07:27:40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早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比如看到野外死亡的昆虫动物,经历过宠物的死亡,家里亲人的去世。 在孩子问到死亡的话题时,家长的应对原则,大体需保持坦率和给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提前教给孩子有关人体的生理知识,知道人体是怎么工作的孩子,比不知道的孩子,更能理解死亡。 ★★★ 家长若用模糊或误导性的解释跟孩子谈论死亡时,会加深孩子的恐惧。 比如,一个9岁孩子的妈妈死于癌症,但爸爸只简单说“妈妈病了,有一次,这个孩子感冒了,他非常害怕,觉得自己快死了,因为他也病了。 ★★★ 在孩子问到“我会死吗?你会死吗?”,家长可以真实的回答,但需要利用孩子对时间的理解来进行安慰。 有一次女儿问到我这个问题,我说“等我死的时候,你都是老太太啦,到时候,你除了有爸爸妈妈,还会有自己的老公、孩子,说不定,你也是奶奶或者外婆了。”,女儿本来还很担心,听到她以后当奶奶/外婆,一下子笑了。 ★★★ 此外,死亡观念,也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比如德鲁士和穆斯林人强调人可以再生。基督徒认为人死后可以上天堂。信奉佛的人,认为灵魂可以永存,可以转世。 这些家长在跟孩子谈论死亡时,传达的信息也会不一样。 我个人是相信,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意识,身体只是意识的载体,等人死后,意识会回到它的本源。 每次这样想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有力量,有种安全感。 (冬季的颜色 艺术家Jeremy Sams ——生命是一个循环,凋零的只是枝叶和花果,扎根土壤的生命力,一直存在。)
回应 2020-11-08 07:27:40 -
二姐育儿育己 (书评:童书、育儿书!)
⭕ 男孩在需要力量和能力的活动中存在优势,女孩在需要好的平衡和精细运动中存在优势。 🚥 这种差异部分是遗传,更多是社会习惯造成的。 如,要求男孩活跃,女孩安静。 给男孩买各种运动玩具。给女孩买装扮、画画、手工类的玩具。 家长,尤其是爸爸,也更习惯跟儿子玩比较激烈的游戏,跟女儿玩更安静的游戏。 (作者:磯﨑菜那 )2020-11-02 07:05:58
-
二姐育儿育己 (书评:童书、育儿书!)
对孩子来说,游戏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比如,假装游戏,也叫过家家、角色扮演。 从拿着一个玩具电话喊喂喂喂,到几个小伙伴分角色扮演,都属于假装游戏的范畴,年龄跨度从一两岁到八九岁。 假装游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提高孩子的心智能力,包括持续注意、记忆、逻辑推理、语言和读写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反映自己想法和观点采择的能力。 ★★★ 成人可以为孩子的假装游戏,提供一些支持。 比如,给孩...2020-11-09 06:27:01
对孩子来说,游戏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比如,假装游戏,也叫过家家、角色扮演。 从拿着一个玩具电话喊喂喂喂,到几个小伙伴分角色扮演,都属于假装游戏的范畴,年龄跨度从一两岁到八九岁。 假装游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提高孩子的心智能力,包括持续注意、记忆、逻辑推理、语言和读写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反映自己想法和观点采择的能力。 ★★★ 成人可以为孩子的假装游戏,提供一些支持。 比如,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 提供多样的材料。 自己做事时带孩子一起,孩子会把这些经验加入自己的假装游戏中。 可以帮助或跟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但要以孩子为主导,直接指导和控制,会降低孩子在假装游戏中的创造力和快乐。 (图片@艺术家了没 )
回应 2020-11-09 06:27:01 -
二姐育儿育己 (书评:童书、育儿书!)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早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比如看到野外死亡的昆虫动物,经历过宠物的死亡,家里亲人的去世。 在孩子问到死亡的话题时,家长的应对原则,大体需保持坦率和给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提前教给孩子有关人体的生理知识,知道人体是怎么工作的孩子,比不知道的孩子,更能理解死亡。 ★★★ 家长若用模糊或误导性的解释跟孩子谈论死亡时,会加深孩子的恐惧...2020-11-08 07:27:40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早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比如看到野外死亡的昆虫动物,经历过宠物的死亡,家里亲人的去世。 在孩子问到死亡的话题时,家长的应对原则,大体需保持坦率和给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提前教给孩子有关人体的生理知识,知道人体是怎么工作的孩子,比不知道的孩子,更能理解死亡。 ★★★ 家长若用模糊或误导性的解释跟孩子谈论死亡时,会加深孩子的恐惧。 比如,一个9岁孩子的妈妈死于癌症,但爸爸只简单说“妈妈病了,有一次,这个孩子感冒了,他非常害怕,觉得自己快死了,因为他也病了。 ★★★ 在孩子问到“我会死吗?你会死吗?”,家长可以真实的回答,但需要利用孩子对时间的理解来进行安慰。 有一次女儿问到我这个问题,我说“等我死的时候,你都是老太太啦,到时候,你除了有爸爸妈妈,还会有自己的老公、孩子,说不定,你也是奶奶或者外婆了。”,女儿本来还很担心,听到她以后当奶奶/外婆,一下子笑了。 ★★★ 此外,死亡观念,也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比如德鲁士和穆斯林人强调人可以再生。基督徒认为人死后可以上天堂。信奉佛的人,认为灵魂可以永存,可以转世。 这些家长在跟孩子谈论死亡时,传达的信息也会不一样。 我个人是相信,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意识,身体只是意识的载体,等人死后,意识会回到它的本源。 每次这样想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有力量,有种安全感。 (冬季的颜色 艺术家Jeremy Sams ——生命是一个循环,凋零的只是枝叶和花果,扎根土壤的生命力,一直存在。)
回应 2020-11-08 07:27:40 -
二姐育儿育己 (书评:童书、育儿书!)
⭕ 男孩在需要力量和能力的活动中存在优势,女孩在需要好的平衡和精细运动中存在优势。 🚥 这种差异部分是遗传,更多是社会习惯造成的。 如,要求男孩活跃,女孩安静。 给男孩买各种运动玩具。给女孩买装扮、画画、手工类的玩具。 家长,尤其是爸爸,也更习惯跟儿子玩比较激烈的游戏,跟女儿玩更安静的游戏。 (作者:磯﨑菜那 )2020-11-02 07:05:58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8.0分 17人读过
-
每满100-50
-
Allyn & Bacon (200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适合家长看的育儿书籍 (六月·MythJune)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为做父母而学习 (布莱特)
- 儿童教养推荐图书 (刘建鸿)
- 2010-2018年度积极教养沙龙书单 (刘建鸿)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Renaissance 2012-02-21 14:51:16
影印版刚出时买了一本,断断续续没有读完,此译本翻译不错,一气呵成
0 有用 暖暖 2012-10-04 18:42:50
只求以后豆娘不会给我推荐育儿的书= =
1 有用 蘑菇精 2017-09-29 06:03:23
很全面
0 有用 花也应休 2018-12-28 15:00:46
所有的发展心理学读起来都像小半本医学书吗?
0 有用 忧郁的汤姆 2011-12-25 19:45:53
发展心理学
0 有用 六米一 2021-03-07 10:18:03
抛开被教材支配的恐惧,等我以后生小孩之前得再读一遍。
0 有用 v 2021-02-20 22:15:34
真的是本大砖…是教材啊!!拿到它的时候我傻了T.T很全面很细致,但我真的坚持不下去…看了前面讲怀孕分娩婴儿的几章,跟读的其他著作的理念基本没有出入,所以我还是去读畅销书吧…
2 有用 格物的格 2021-01-03 11:32:08
补标,和《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大量内容都是重复的,二者读其一即可。
0 有用 sunrobin 2020-06-22 09:07:59
终于看完了,从孩子出生断断续续看到现在。非常翔实,做父母,你未必能做对什么,还请别做错什么。
0 有用 在鼓里 2020-03-15 18:06:10
其实第四版的排版和节奏更清晰一些。翻译问题也比较影响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