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陈氏认为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作品是在战国士文化与南楚巫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中创作出来的。《楚辞》中仅《离骚》一篇为屈原所作,《离骚》是屈原所从事的一次长时间的巫术过程的记述,其他作品乃屈原弟子模仿其师之作。该书第150页云:“这种时代士风告诉我们,不能以战国士林周游列国的普遍现象来类比屈原,甚至也不能以楚人离开楚国的事实来与屈原对比。因为屈原就是屈原,屈原有屈原的个性,即使痛苦至极甚至去死... 陈氏认为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作品是在战国士文化与南楚巫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中创作出来的。《楚辞》中仅《离骚》一篇为屈原所作,《离骚》是屈原所从事的一次长时间的巫术过程的记述,其他作品乃屈原弟子模仿其师之作。该书第150页云:“这种时代士风告诉我们,不能以战国士林周游列国的普遍现象来类比屈原,甚至也不能以楚人离开楚国的事实来与屈原对比。因为屈原就是屈原,屈原有屈原的个性,即使痛苦至极甚至去死也不离开楚国一步,这就是屈原在对待乡国问题上的创新求异,这就是屈原的独特个性。”这段话透露出作者在利用士文化、巫文化以及作家个性解释屈原思想时立场之游移。士文化与巫文化在屈原身上是如何调和折中的,作者没有给出答案。 (展开)
> 2人读过
> 2人想读
订阅关于楚辞与中国文化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王观旂 2021-06-13 10:01:39
陈氏认为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作品是在战国士文化与南楚巫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中创作出来的。《楚辞》中仅《离骚》一篇为屈原所作,《离骚》是屈原所从事的一次长时间的巫术过程的记述,其他作品乃屈原弟子模仿其师之作。该书第150页云:“这种时代士风告诉我们,不能以战国士林周游列国的普遍现象来类比屈原,甚至也不能以楚人离开楚国的事实来与屈原对比。因为屈原就是屈原,屈原有屈原的个性,即使痛苦至极甚至去死... 陈氏认为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作品是在战国士文化与南楚巫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中创作出来的。《楚辞》中仅《离骚》一篇为屈原所作,《离骚》是屈原所从事的一次长时间的巫术过程的记述,其他作品乃屈原弟子模仿其师之作。该书第150页云:“这种时代士风告诉我们,不能以战国士林周游列国的普遍现象来类比屈原,甚至也不能以楚人离开楚国的事实来与屈原对比。因为屈原就是屈原,屈原有屈原的个性,即使痛苦至极甚至去死也不离开楚国一步,这就是屈原在对待乡国问题上的创新求异,这就是屈原的独特个性。”这段话透露出作者在利用士文化、巫文化以及作家个性解释屈原思想时立场之游移。士文化与巫文化在屈原身上是如何调和折中的,作者没有给出答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