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废集》的原文摘录

  • 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尺度。 (查看原文)
    紫姐姐 2回复 20赞 2012-11-21 21:50:24
    —— 引自第232页
  • 现在学校可怕的是学生层面,学生被学生会操纵,你是里面的人,你拿奖学金也优先,什么都优先。学生也被权力化,年纪青青,接受的都是权力教育,事事认同权力,以后出来到社会,国家就交给这样的学生。 (查看原文)
    紫姐姐 2回复 15赞 2012-10-10 18:33:15
    —— 引自第17页
  • 现在人太世故、懦弱,好死不如赖活,没什么信仰,活着顶要紧。 中国人不会喜欢纪念这样的人,中国人会很主动避开太真实的人物 最要紧是“义无再辱”这句话,现在知识分子不会讲这句话了,接受侮辱、习惯侮辱、自取其辱,早已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专业,娴熟得很。 (查看原文)
    sisyphealone 10赞 2012-03-30 08:32:43
    —— 引自章节:访谈杂录6
  • 如今我们经已停靠岸边,快乐地喘息:新世纪以来,本土体制、境外机构,以各自的“政治正确”与文化阳谋,合纵连贯,成功覆盖了所有可能的空间。年轻人的选择与回报无疑远远多于三十年前,前提是抵押自己的天性。标准模式,任君挑选:考试,入党,或者交钱。游戏规则,则是体制内外的关系学与经济学,交相奏效,统称利益学。 (查看原文)
    豆腐仔 5赞 2012-02-28 09:53:31
    —— 引自第209页
  • 讯息不等于眼界。 (查看原文)
    Turbulence 4赞 2012-10-06 11:32:36
    —— 引自第195页
  • 请老知青们不要忘记:亿万农民远比知青更悲惨、更凄苦、更无告。知青被历史赋予一种荒谬的身份,但没有人会"纪念"农民,并给予格外的同情或尊重---知青与农民的曾经"结合"、终于离弃,这不该只是知青一代的记忆,同时,也是农民的记忆 (查看原文)
    scarllet 3赞 2012-09-01 09:29:40
    —— 引自第132页
  • 在中国,你太真实,你做异端,没有好下场。你要面对两个强权,就是政府和人民,非常难。你根本不可能做法斯宾德。你问我,我的回答是,我尽可能不虚伪,但我狡猾,用软办法,不要硬办法。 (查看原文)
    紫姐姐 2赞 2012-11-01 11:19:24
    —— 引自第165页
  • 这五六十年,全社会发展出一整套语言,煽情、造作、夸张、空洞,打开电视,几乎每个节目主持都用这种语言说话,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这样说话,即便说的是真人真事、真挚的感情,语言却是空洞、夸张、造作、煽情,而且大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们是从丧失了语言开始,丧失了传统、丧失了天性。 (查看原文)
    sHIRO🩶 2赞 2014-06-13 17:50:39
    —— 引自第102页
  • 魯迅借她这条性命告诉大家,中国的许多场革命何其虚枉,中国的亿万百姓何其昏昧,多少烈士以为一死之后,可以唤醒大众,可是后来几十年,上百年—— 容我说句残忍的话——成千上万的烈士真是白白死掉,他们以为自己的血可以免除民族的罪孽,结果我们的种种罪孽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历,今天社会上许许多多悲惨离奇、卑鄙无耻的事,在秋瑾和鲁迅的时代,不但没有,而且说给他们听,他们根本听不懂。 可是民众不仅不想到感念烈士,而且多数早给忘了。鲁迅在二三十年代的几篇杂文中就写道,民国人早已忘了建立民国的黄花岗七十ニ烈士,现在大家看看,什么七十ニ烈土,什么秋瑾姑娘,包括《药》这样的小说,包括小说中揭示的道理,多少人记得?多少人在乎?这就是鲁迅的小说的厉害——在中国,你为大家死,你死了也白死,而鲁迅呢,我看是写了也白写,他的书写的残酷,犹如血迹,是让人看了害怕而厌恶,赶紧清洗掉,弄得不像出过血才好。 所谓“事功”,大约是指某人为社会、为国家做成什么事情,可是我用这个词,意思是我们怎样看待一位文学家,怎样看待一件毫无用处的文学作品。现在对鲁迅的许多非议,其中一条就是说鲁迅只管批评,没有正面的建议。这话很好听,仿佛很正确,也是今天经常听见的漂亮话,说是许多知识分子只知道批评,不做实——没错。鲁迅不会建造青藏铁路、不会弄个卫星升天,也不可能发明一项手机功能,或者给诸位找份工作,加点工资,教你怎样升官发财…… 中国这一百多年关于物质的事功,何止千万。诸位今天大学毕业,如果以为多少万年薪,弄个公寓,买辆好车,便是人生的大幸福,大目的,那真是别去读什么鲁迅与胡适,不如痛快赚钱,或者赶紧做官,任期内闹点政绩,拆几条马路,圈几块地皮,撵走居民,盖几座高楼,那才是伟大的事功啊! (查看原文)
    懒人一个 2赞 2020-02-08 14:48:00
    —— 引自章节:民国的文人
  • 有趣的是,当我画毛泽东指令的一切时,毛主席活着,知道所有艺术家被他扣押,做着他想要大家做的事;而我画着董其昌的画册,董其昌一点不知道,正像董其昌为他之前数百年的古典画家当“公共秘书”和“集体代言人”时,五代的荆关董巨、北宋的刘李马夏、元代的黄倪吴王,也一点不知道一一大家想想看:毛主席在他活着时,也只有在他活着时,才能统治文化、控制艺术,他死去了,他的扣留与控制迅速失效。九十年代以来,他的脸仍旧经常出现在当代画家的画布上,但不再是以他指令的方式,而是以每个艺术家自己的方式,或者说,以他最不高兴看见的西洋人的方式,即“政治波普”之类。 (查看原文)
    懒人一个 2赞 2020-02-12 11:48:44
    —— 引自章节:从毛泽东到董其昌
  • 几代中国人的图油画,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胃口和消化系统。许多初到国外看博物馆的画家对我说:没什么了不起么!好在哪儿呢?对此我也无话可说。 中国画也一样。看饱了二十世纪的所谓新国画,我发现许多中国画画家对古代经典…… …… 但我不打算说服谁。 (查看原文)
    肠斯偷萝卜斯基 1赞 2012-09-14 13:24:25
    —— 引自第196页
  • 发生了,还要让它往前走,不要一发生就论对错,不要这么快给事情做一个是非判断。 (查看原文)
    Turbulence 1赞 2012-09-15 13:31:50
    —— 引自第27页
  • 法国是萨特上电视,英国是约翰·伯格上电视,为什么呢?因为法国英国的电视观众在那个水准。 (查看原文)
    紫姐姐 2012-10-10 18:42:11
    —— 引自第22页
  • 中国的事情要让它发生。发生了,还要让它往前走,不要一发生就论对错,不要这么快给一个事情作是非判断。 (查看原文)
    紫姐姐 1赞 2012-10-10 19:05:19
    —— 引自第27页
  • 我想法斯宾德也是创作狂,像吸毒一样。凡是有大爱的人,特别不现实。中国也应该有这样的“个人”,只要给他一点点空间,他就拼命弄作品。但中国鼓励你不要特别,中国的一切是鼓励你跟大家一样。 (查看原文)
    1赞 2012-12-30 11:26:28
    —— 引自第165页
  • 问:有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大师之后,写实绘画是难以超越前人,绘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答:我不知道绘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这场展览开幕那天,我正在大画布上开手临摹委拉斯凯兹的《宫娥》。我这样一点没有意义,只是喜欢。 (查看原文)
    1赞 2012-12-30 11:29:38
    —— 引自第197页
  • 在今天的芸芸青年中,在越来越安全而有序的当代艺术中,倔强的,难以制服的种性非但不合时宜,且招人讨厌。一个机构林立利益均沾的文艺界,一个逐渐丧失“在野”空间的权力市场。不必铲除野草,土壤经已流失,一切正在被制定、被划分、被培植。历史为此付出多少代价,这可能真是来之不易的好时光,充满希望,然而糟糕透顶。 (查看原文)
    1赞 2012-12-30 11:32:28
    —— 引自第211页
  • 然而长期被政权神化、非人化、政治化,鲁迅反而被过度简化,鲁迅资料中丰富翔实的日常细节,后人视而不见,绝大部分人谈起他,就是好斗、多疑、不宽容。语文教科书长期强迫学生阅读鲁迅,成功地使一代代年轻人厌烦他,疏远他,今日的文艺中青年多半不愿了解他,因为怎样看待鲁迅早已被强行规定,以致几代人对威权的厌烦、冷漠和敷衍,也变成对鲁迅的厌烦、冷漠和敷衍。敷衍一位历史人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简化他,给他一个脸谱,很不幸,鲁迅正是一个早已被简化的脸谱。 (查看原文)
    bramarasole 1赞 2013-01-15 15:46:25
    —— 引自第95页
  • 可能我猜错了 一位令我心生爱慕的西藏歌女也没找对答案 她太美了 圣玛利亚和藏教白度母都会嫉妒的 可是她答错了两项“知识考题” 一是 男子剃须标志 一是奥黛丽赫本六十年代主演的电影《蒂梵尼早餐》片段 零分! 不像其它赛手猜题后愧悔不迭的可怜相 这位来自西部高原的民间少女依然表情圣洁 她脆声地说道:“对不起 老师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 (查看原文)
    Shamen Kwong 1赞 2013-11-26 13:47:29
    —— 引自第41页
  • 中央电视台那部《大国强起》你看了么?对中国人的大国情结你怎么看? 陈:自卑情结。自卑太久了,总想出人头地,让世界承认。看你怎么理解“大国”,如果算面积、人口,当然是大国。可是英国日本、徳国,面积多小,人口也少,人家是大国呀。 (查看原文)
    懒人一个 1赞 2020-02-07 18:35:47
    —— 引自章节:访谈杂录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