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這是一本收錄了三十篇記憶文字的集子,內容很集中,都是對「七十年代」的追憶和回顧。對很多人來說,那一段歲月雖然不過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時間不算很長,可是感覺上,已經是屬於上個世紀的一個非常遙遠的年代了。在那些年代裏究竟發生了些甚麼事,有如影像早已漫漶不清的老照片,只留下了一點依稀的影子,難以辨認,也難以追尋。但是,我們相信,凡是讀過此書的讀者都會發現,原來那一段生活和歷史並沒有在忘卻的深淵裏淹沒,它們竟然在這本書的一篇篇的文字裏復活,栩栩如生,鮮活如昨。
七十年代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北島,原名趙振開,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於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一直擔任主編至今。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歐美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家,現住美國加州。其作品被譯成三十種文字,並獲得多種國際文學獎。出版作品有《在天涯》、《失敗之書》。
李陀,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研究員,《今天》特約編輯。與黃子平合編《中國小說》年選(共四冊)、主編《中國尋根小說選》、《中國實驗小說選》、《中國新寫實小說選》分別在香港和台灣出版、主編《大眾文化研究譯叢》及《當代大眾文化批評叢書》、與陳燕谷共同主編理論刊物《視界》。
目录 · · · · · ·
李陀 序言
徐冰 愚昧作为一种养料
北岛 断章
徐浩渊 诗样年华
陈丹青 幸亏年轻——回想七十年代
朱伟 下乡第一年
高默波 起程——一个农村孩子关于七十年代的记忆
张郎郎 宁静的地平线
阿城 听敌台
王安忆 魏庄
朱正琳 让思想冲破牢笼——我的七十年代三段论
鲍昆 黎明前的跃动——我看到的七十年代
阿坚 我在“四五事件”前后
李零 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
唐晓峰 难忘的1971
赵越胜 骊歌清酒忆旧时——记七十年代我的一个朋友
严力 阳光与暴风雨的回忆
黄子平 七十年代日常语言学
蔡翔 七十年代:末代回忆
范迁 “黑画”风波
邓刚 我曾经是山狼海贼
阎连科 我的那年代
许成钢 探讨、整肃与命运
陈建华 梦想与回忆
王小妮 七十年代记忆片断
唐晓渡 1976:初恋败絮
宝嘉 鹪鹩巢于这一枝
翟永明 青春无奈
柏桦 始于1979——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欢乐
李大兴 明暗交错的时光
韩少功 漫长的假期
· · · · · · (收起)
徐冰 愚昧作为一种养料
北岛 断章
徐浩渊 诗样年华
陈丹青 幸亏年轻——回想七十年代
朱伟 下乡第一年
高默波 起程——一个农村孩子关于七十年代的记忆
张郎郎 宁静的地平线
阿城 听敌台
王安忆 魏庄
朱正琳 让思想冲破牢笼——我的七十年代三段论
鲍昆 黎明前的跃动——我看到的七十年代
阿坚 我在“四五事件”前后
李零 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
唐晓峰 难忘的1971
赵越胜 骊歌清酒忆旧时——记七十年代我的一个朋友
严力 阳光与暴风雨的回忆
黄子平 七十年代日常语言学
蔡翔 七十年代:末代回忆
范迁 “黑画”风波
邓刚 我曾经是山狼海贼
阎连科 我的那年代
许成钢 探讨、整肃与命运
陈建华 梦想与回忆
王小妮 七十年代记忆片断
唐晓渡 1976:初恋败絮
宝嘉 鹪鹩巢于这一枝
翟永明 青春无奈
柏桦 始于1979——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欢乐
李大兴 明暗交错的时光
韩少功 漫长的假期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事情还可能是这样:在一个没有因特网、电视机、国标舞、游戏卡、MP3、夜总会、麻将桌以及世界杯足球赛的时代,在全国人民着装一片灰蓝的单调与沉闷之中,读书如果不是改变现实的唯一曙光,至少也是很多人最好的逃避,最好的取暖处,最好的精神梦乡。生活之痛只有在读书与思维的醉态下才能缓解。何以解忧唯有文章,是之谓也。因此,一个物质匮乏的社会,或者说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反而最可能产生精神渴求;而一个机会密集、利益汹涌以及享乐场所环伺的时代扑来之时,真理的镇痛效应和制幻效应是否会如期减退?醉汉们是否应该及时地清醒还俗? 一代失学者的漫长假期早已结束了。文革远退到三十多年前。文明似乎日益尊贵、强盛、优雅、丰饶、金光灿烂。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其实是越来越难一一如果这些书同文凭和实利无关。一颗颗灵魂在舒适而惬意地入睡,不需刺耳声音的惊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韩少功 漫长的假期 -
三五上年纪的人在废墟间踯躅,显然是老住户,看去与我同龄,那么七十年代正当年轻,就近上学玩耍,及长,务工务农,八十年代成家立业,直到拆迁。平庸的悲剧悲喜莫辨,被驱逐的补偿是他们远在郊外的新公寓。三十多年前当我们爬上屋顶伫立风中,猖狂而茫然,谁曾想连绵弄堂万瓦鳞毗,有一天会成废墟,更不曾想老来有住进公寓的命————— 煤气、冰箱、彩电、冷热水、抽水马桶,七十年代的民居完全没有这些,因为没有,事事理所当然:洗刷年夜饭后的油腻锅碗,用冰凉的水;冬日清晨抖瑟瑟升燃煤球炉,看炉火逐渐变蓝;挨家挨户的马桶等候粪车时,娘姨们和车夫打情骂俏……很久很久没用双手自己洗衣,一件件穿过竹竿,晾出去。移居纽约的母亲至今不肯放弃手洗的积习,只不必与邻里等候同一个水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陈丹青 幸亏年轻——回想七十年代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七十年代(共2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七十年代》续集》
。
喜欢读"七十年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七十年代"的人也喜欢 · · · · · ·
七十年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8 条 )


横亘在六十年代和80年代之间的尴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就像书中P8页所言,六十年代和80年代都是“疾风暴雨”和“翻天覆地”的,七十年代注定很尴尬……但是,这帮人正是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的主力,看看各种高管和高官,不是吗? 这帮人似乎在书中诉苦,他们也上山下乡,家中遭到抄家围剿,读禁书,写诗,搞各种艺术,研究各类科学,参... (展开)论坛 · · · · · ·
下载:北岛、李陀主编的《七十年代》(牛津大学出... | 来自见色起义 | 86 回应 | 2025-06-13 10:45:55 |
出一本 | 来自薛定谔的小老鼠 | 1 回应 | 2025-03-07 08:34:57 |
收一本繁体,有的私信 | 来自子安 | 2024-03-04 23:08:57 | |
收一套全新 | 来自🍀👑周杰Andy🍞🇨🇳 | 4 回应 | 2023-12-01 21:13:1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8.6分 7064人读过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黄集伟的一架好书 (饥饿艺术家)
- 要赶在我的30岁之前读完的书,管它生吞还是活剥 (灰)
- 灰的书架(供伪读书人进行资源共享) (灰)
- 好书收集 (feitian)
- 开卷有益——开卷八分钟@2009 (苏杉)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七十年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38 有用 jeosude 2009-08-26 03:50:46
一定要去看徐冰和陈丹青的那篇啊
1 有用 芍药使者 2009-11-21 20:50:44
往日的苦难,成为今天的动力之源
2 有用 Lumos 2010-03-17 09:10:20
我终于终于终于 把这本书看掉了。。港版的繁体字就是舒服。
1 有用 板凳探长 2024-11-26 23:20:44 浙江
历史在发生的地方消失了。关于七十年代的叙述有太多,但归根总是要么灾难要么理想,这样一部集子里,一个个成长于七十年代的人的笔下,这个时代却显得无尽矛盾,有人说得郁郁沉重,有人说得阳光灿烂,但再次归根便是难忘,几乎是人生的烙印。有意思的是,书中作者们的同时代人如今已经全盘上位成为rulers,对于这十年多年某些方面的变化,不论是钱理群还是任剑涛都曾做过预言,而且成真了。曾经活跃的知识分子们和今天的阿爷... 历史在发生的地方消失了。关于七十年代的叙述有太多,但归根总是要么灾难要么理想,这样一部集子里,一个个成长于七十年代的人的笔下,这个时代却显得无尽矛盾,有人说得郁郁沉重,有人说得阳光灿烂,但再次归根便是难忘,几乎是人生的烙印。有意思的是,书中作者们的同时代人如今已经全盘上位成为rulers,对于这十年多年某些方面的变化,不论是钱理群还是任剑涛都曾做过预言,而且成真了。曾经活跃的知识分子们和今天的阿爷们本都是七十年代的孩子,却产生这样的分野,近乎决裂。其实答案可以在书中各作者笔下不同的叙述里找到,换句话说,他们都是那位走向神坛的人留下的遗产和埋下的雷,今天的一切令人困惑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当年的那颗雷爆了。 (展开)
2 有用 Patrick/小白 2011-07-26 11:28:41
质量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