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一本温润的书

卓舒 2009-02-18 13:51:18

《日本人与中国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想了想,“温润”一词蛮适合概括自己的编后感。一本比较日本人与中国人的集子,一本聚焦中日国民性情的随笔,缘何能令人感到温润?

这本中日文化比较的随笔集成书于1971年,那年,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该书成为日本的年度畅销书。当时,对于中国这个“天命”中的邻居,对于日本应该如何与中国相处,日本人是怀着好奇与期待之心希翼了解的。陈舜臣,这位经历了中日两种文化的作家,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并觉得一种文化里的人要想了解另一种文化里的人,光看对方还不够,还需通过与对方的比较来认识对方。这正如老舍先生曾说过的“生在某一种文化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它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因此,陈舜臣希望通过一本书来让日本人与中国人同时跳出彼此的那池水,好好看看对方的模样。成书的那年,中国还处于“文革”时期,国之外,不凡带着有些偏执、武断的情绪之人对国之内的境况进行评点,而陈舜臣并没有陷入这种臆断之中,他深知,由误解所造成的不解在于观看对方所持的心态。因此,他没有因为自己身处日本而有所偏袒,也没有因为自己身居海外而有所忘却,而是以他一而贯之的世界主义视野来平心静气地进行中日国民在文化与性格方面的比较。

此种平心静气的比较散见于烟囱、盆景、食物、榻榻米等平日信手捏来的生活细微中,也散见于对历史事件、人物、风俗的评析与赏鉴里。“日本人与中国人”,这个话题虽大,但陈舜臣善于化大为小,书中没有政论式的据理力争,也没有教科书式的教条,有的只是将反映两国国民文化性格差异的细处娓娓道来。静下来,把流于形式的狂热外套脱下来,能读出温润之感。

特别想点出陈舜臣以下关于此书的所谈所感,其中,透着理性与诚意。

“认识到自己并不了解对方,比以为自己了解对方而实际上却误解对方,要好上很多倍。”

“日本和中国之间还存在着历史认识的差距,它成为彼此之间的巨大隔阂。造成历史认识差距的原因可能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在减少,所以我将阻碍日本和中国相互理解的原因写出来,这种写作是极为重要的,我要以遗书的形式留下来。”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林嘉
2009-03-04 23:24:25 林嘉

中午翻了一点很不错..有机会一定好好侃侃!!!

赞
>

> 我来回应

> 去日本人与中国人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从洗脸说本书的个别牵强附会(meme punk)

(转)译者随笔(卓舒)

重复的地方太多了(哲学猫)

土豆网上陈舜臣的ppt视频(卓舒)

专访陈舜臣(转载《华商报》2009年3月)(卓舒)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