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灭绝》的原文摘录

  •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世代时间长、后代(如植物的种子、动物的幼崽)数量少、种群数量小,都会严重影响生物快速进化的潜力。总体而言,我们看到的事例无法说明大多数生物能够以足够快的进化速率抵消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确实,从第二章到第五章,大量事实说明快速进化并不普遍。当物种适宜栖息地逐渐向高海拔或者两极方向迁移,那些“落后”的种群(位于低海拔或者接近赤道的区域)往往只能逐渐消亡。它们没能及时适应新的环境,只好局部灭绝。与之类似,很多受光周期控制物候的物种并没有展现出瓶草蚊的快速进化能力。珊瑚是另一个例子,目前广泛存在的白化问题说明珊瑚没有进化出对温暖海水的适应性(这可能是因为珊瑚的世代时间较长,有的超过30年)。 (查看原文)
    叉叉小箭猪 2025-02-27 10:30:14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唯动能止
  • 第二个抗辩是关于科学发表的本质。那些提交给科学期刊的研究论文要想获得发表,至少得能够告诉我们点新东西。没有创新性,原稿很可能被驳回。一封拒信会发给沮丧的作者,说:尽管本研究具有科学性,但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样一来,在论述气候变化影响的论文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可以预期,发表类似论文的难度越来越大,发表相反的结果却更容易。还有什么能比公然质疑气候变化更有创新性?当然,我不是说现在更容易发表反驳气候变化的研究,而是说“赞同气候变化的论文更容易发表”这个观点是可能的。 (查看原文)
    叉叉小箭猪 2025-03-08 17:35:19
    —— 引自章节:第九章 狼来了吗?
  • 借助迅速发展的、强大的实验室技术,生物学家能查看标本之间的遗传差异,帮助鉴别新物种。然而,许多在野外使用的技术仍然很原始。像拉克斯沃斯这样经验丰富的两爬专家如何抓住快速移动的叶尾壁虎?答案:在拇指和食指间撑开橡皮筋,弹向不走运的壁虎。如果你的准头足够好——我敢说你的弹弓技术要足够好——动物会被震昏过去,让你有足够的时间抓住它,提取DNA样品。或者,有时间把它保存到标本罐里。 (查看原文)
    叉叉小箭猪 2025-03-14 18:28:37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山坡上的两爬
  • 与欧洲和北美的观测结果相比,中国东部夏季结束的推迟幅度要更加明显。若想弄清原因,我们需要考虑该地区独特的气候状况。在这里没有必要详细介绍中国的气候系统,说明一点就够了: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热量存储差异,导致中国形成独特的气候,最明显的特征是每年一度的季风雨。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温度记录显示,十二月到次年三月这几个月变得更暖,而四月到六月变得更冷。陈效逑及其同事得出结论:晚冬和早春变暖,导致生长季节开始得早(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类似);而晚春和初夏变冷,延缓了生长季节的结束。这很可能是因为在较冷的条件下,生物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生命周期。 (查看原文)
    叉叉小箭猪 2025-03-15 04:49:50
    —— 引自章节:第三章 直抵地球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