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之怒》的原文摘录

  • 倒也无须苛责古人。当时生活在元朝疆域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没出过国、留过洋,既没有今日的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可资利用,也不能便利地在线搜索百度、谷歌、维基百科等等,更没有什么人甘愿舍弃“四书五经”中的“黄金屋”“颜如玉”,专门搜集国外的情报资料。直到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黄遵宪在《日本国志・叙》中还在批评: 以余观日本士夫,类能读中国之书,考中国之事,而中国士夫,好谈古义,足己自封,于外事不屑措意。无论泰西,即日本与我仅隔一衣带水,击柝相闻,朝发可以夕至,亦视之若海外三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若邹衍之谈九州,一似六合之外,荒诞不足议论也者,可不谓狭隘欤! (查看原文)
    松亭君 3赞 2020-05-27 20:30:04
    —— 引自章节:第二章蒙古帝国的野心与黄金之国日本/ 024
  • 和他的前辈一样,忽必烈清楚地知道,他必须继续坚持领土扩张的政策。因此,他的军事机器一直保持着临战状态。在蒙古人眼中,作为统治者,他的成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够为他的帝国增加多少财富、人口和疆域。同样,汉人的思想观念认为,一个好君主的贤德及其国度的荣耀会吸引外国人来朝,并服膺于华夏文明。为了提高他作为蒙古人和汉人世界统治者的权威性,忽必烈必须采取一种果断的、进取性的甚至进攻性的对外政策。此外,对忽必烈夺取汗位的质疑,也迫使他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平息对他统治权力的任何疑问。既然他曾受到自己亲兄弟的挑战,那么肯定还会有人质疑他是否有资格担当蒙古帝国的统治者。对他来说,堵塞质疑之口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把更多版图纳入蒙古的政治控制之下。 (查看原文)
    月瓦戈医生 1回复 2赞 2021-02-03 18:10:13
    —— 引自章节:三、“合法性欠缺综合征”/ 032
  • 蒙哥绝对是忽必烈崛起的头号劲敌。“钩考”过后,双方面上一团和气。然而,既然已经撕破了面皮,即使还顾虑手足之情没有公然兵戎相见,忽必烈和蒙哥,以及围绕在这两兄弟周围的各种势力,也必然要有摊牌的一天。 (查看原文)
    nightcrawler 2023-12-31 11:53:40
    —— 引自章节:三、意外的崛起/ 013
  • 游牧民族为什么打仗? 首先是为了从定居农业社会获取必要的经济资源,维持本来不太稳定的游牧经济。 其次,也是为了从这种掠夺中收获作为战士的乐趣。 除“蒙古帝国意识形态”外,还有一个深层动机,促使忽必烈出兵日本,我们称之为“合法化饥渴”或者“合法性欠缺综合征”。这是几乎困扰忽必烈一生的顽疾。 新生的忽必烈王朝最大的两个软肋,就是“得国不正”和“推行汉法等于背离草原传统”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史·高智耀传》 (查看原文)
    nightcrawler 2023-12-31 14:07: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蒙古帝国的野心与黄金之国日本/ 024
  • 此岛君主宫上有一伟大奇迹……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复次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有红鹧鸪甚多而其味甚美。亦饶有宝石、珍珠,珠色如蔷薇,甚美而价甚巨,珠大而圆,与白珠之价等重。忽必烈汗闻此岛广有财富,谋取之。 马可·波罗肯定未到过日本,并且他进入元代中国是1275年(至元十二年),也就是战争开打以后。不过,他的这段描述,大概得自当时亚欧大陆商贸圈中广泛流传的对日本物产的模糊印象。我们将之看作当时欧亚大陆(包括元朝)对岛国日本的想象,大抵不致错谬过甚。 黄金和珍珠,这两样可是蒙古帝国内最受追捧的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奢侈消费品。 (查看原文)
    nightcrawler 2023-12-31 14:07: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蒙古帝国的野心与黄金之国日本/ 024
  • 读史者看到这里,不禁要感慨,一场太平洋战争下来,美国涌现了多少在日本研究领域开风气之先的“日本通”,包括国人熟悉的写《菊与刀》的本尼迪克特。而元世祖与日本两次大战,死伤十几万人,居然未能换来同时代绝大多数人对于日本的一点新认识,怪哉,怪哉! 以余观日本士夫,类能读中国之书,考中国之事,而中国士夫,好谈古义,足己自封,于外事不屑措意。无论泰西,即日本与我仅隔一衣带水,击柝相闻,朝发可以夕至,亦视之若海外三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若邹衍之谈九州,一似六合之外,荒诞不足议论也者,可不谓狭隘欤! (查看原文)
    nightcrawler 2023-12-31 14:07: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蒙古帝国的野心与黄金之国日本/ 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