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 短评

热门 最新
  • 1905 文泽尔 2019-04-11 18:46:05

    二十年前刚开始学德语时 有三件事是最想做的 其一是读原版的格林童话全集 其二是读原版的卡夫卡全集 其三是读原版的浮士德 时光荏苒 而今这三件事里所涉的文字 我竟已译出了一大半 余下的一小半也在持续推进中了 就算总共需要二十五年吧——放在漫长的时间里或许不足为奇 放在我渺小的一生当中 简直堪称奇迹

  • 305 三月的叶子 2020-04-26 18:18:41

    人最大的耻辱是对体制的默认,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自我的诬告。

  • 232 大路 2019-04-21 13:01:39

    读过文泽尔翻译的新版审判,感觉特别好。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是干净,简洁,干脆,读感很强。能感觉出译者付出的心力。卡夫卡的世界在这个新译本中完全保真呈现出来了,从头到尾如同在一个黑白,严肃,荒诞的梦境里面穿行。译者在后记里描述卡夫卡描写的是一个末法时代的世界,一定要亲自读,结合现在社会的种种彼端,你会感同身受。

  • 183 rphelio 2019-05-05 15:24:13

    文泽尔老师这个译本最好的地方,是最大程度上忠于原文,而且很好读懂。二外德语的我还特地摸出一本德语原版的审判对了下句子,结果每句话语序差不多都是对应的。卡夫卡的这些原文每句话都特别长,真是很难做到这点的。五一放假火车上读了这本,觉得自己竟然第一次读懂了卡夫卡的书,骄傲。

  • 148 时间之葬 2019-05-10 21:26:11

    梦境般的荒诞离奇之下,是这个世界处处可见的无意识行为——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做许多事,却从来不曾了解更不曾思考过这些事背后的逻辑和动因。正如同书中那场从头至尾就莫须有的审判,因为被加诸于身,然后便紧紧缠绕自己惶惶不可终日,每个人看上去都和审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也都和审判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与影响。在这个体系当中,是一套永无休止的循环诡辩。PS:适合把它拍成电影的导演,依我看不是威尔斯,而是布努埃尔

  • 73 是一个好演员 2020-04-16 19:12:53

    我觉得每个年轻人都可以去读一读卡夫卡,卡夫卡=银行职员=K.=等于被这个政府社会机构束住手脚的每一个体制内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体制的工具和大脑,是固化体制机构的一份子。卡夫卡或许想表达,就算清醒如K.也无法避免成为体制内压迫和被压迫的那个对象,人类社会精英如此用心良苦的避免边缘化,想要挤入公务员的行列,到底失去和得到了什么。/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会做的第一件事是再见外公一面,告诉他我最敬爱他。第二件事就是再读一读《变形计》,因为在卡夫卡的世界里,青年总是在腐朽的现实世界中被孤立再被同化,他告诉青年世间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人类最高文明代表的政府是这个世界的污点,而人类毁灭不过是世界恢复健康的方式。

  • 35 Natsume 2019-04-10 22:59:21

    都说卡夫卡难读,其实一旦进入他的语境,就会发现他的语言逻辑非常清晰利落。特别是第7章,是全书的集大成者,也是逻辑最为严密的部分,当然也是对译者挑战最大的一章。所以在看文大的译稿时,真的非常惊喜,译文清晰流畅,当时是一口气读下去的,越到后面越是享受,完全忘记要校稿的事。所以这样来来回回重校了好多遍。嗯,每次都忍不住感叹,译者真厉害呀,卡夫卡真是个天才怎么夸都不够的!!!

  • 34 打枪的王阿姨 2019-04-16 14:10:49

    这段时间996 ICU很火,当某些大人物说这是社畜的“福报”时,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读《变形记》时感受到的荒诞感。 而在《审判》里,这份荒诞感继续升级。卡夫卡给了主人公K一份“无罪之罪”,所有人都在好奇K的罪名究竟是什么,但读到后面你会发现,罪名根本不重要,K在生活中所受到的限制,和各种各样莫须有的审判才是作者要表达的。 而我们也如K一般,不得不接受着居高临下的审判,活在糟糕压抑的空气里。 另,吹爆这版封面设计,很喜欢了。

  • 25 drunkdoggy 2019-05-13 15:47:55

    翻译很好滴呈现了卡夫卡的电子噩梦文风,相信译者是下了一番功夫尽可能去还原原意的,另外也很喜欢这个封面

  • 23 欢乐分裂 2020-01-16 15:06:56

    4.5;由长期浸淫于办公体制&官僚系统的法学博士卡夫卡写就这场漫长「诉讼」,真是发自肺腑的陈诉。边读边回想奥逊·威尔斯的同名电影,不得不说是一次完美的改编(虽然电影较文字繁复花哨许多),极为风格化的影像加深梦魇感;而文字具有德语特有的干冷硬平(后记中所说“千人一面”太对了),语言密度不亚于普鲁斯特,非常接近梦境属性的虚无荒诞,从一个噩梦场景迅速滑到另一个,无需情理与逻辑(然其内在/外象的「真实性」其实高度统一),每个人都被安置到这个庞大的(司法)机构中与之莫不有关联,并保持着微妙平衡,“谎言被当做世界秩序的基石”,在等待审判的日子里享受虚假的自由。人类被投掷到这个巨大荒原的无力挣脱感,第九章关于看门人与等待进入法律大门的男人可视为全书核心——“这道大门专为你而设”。

  • 33 猫奴十二年 2019-04-26 01:08:29

    城堡过后,卡夫卡又让我体会到了一次噩梦的滋味。荒诞的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让人无处藏身,从倍感荒谬到怀疑自身,再到心里崩溃直至自愿受刑,每一步都是不可思议,但每一步却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卡夫卡找到了人类社会的症结所在,将其剖析得淋漓尽致。只要法律存在,就不会有无罪之人

  • 33 尴尬洛夫司机 2019-05-23 12:26:02

    我依然记得在大学期间第一次阅读此书的感觉,一个人怎么就忽然间就成了犯人,他又怎么从荒谬感一步步滑倒自我怀疑,再到内心崩溃直至自愿受刑法,当我读完这一切时候我感觉到这只是小说的一种叙述手法,直至多年以后,我才真正知道,原来小说就是对现实最好的预言。

  • 25 懒残僧 2020-12-24 10:30:33

    K无疑有精神分裂,法庭就是精神病院,而审判只是在诊断他是不是一个正常人。这在我看到叔叔劝K去乡下疗养时就确信了,根据面相判定有罪无罪也是识别精神病的方法。K有很典型的精神分裂特征,见到女人就妄想对方爱上自己,见到有人聚在一起就觉得密谋捉弄自己,往往认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破坏了他心中对抗阴谋的整个大局。俗话说“神经病的感觉是相互的”,当某人的视角中别人都是疯子的时候,可能疯的只是他自己,这好比《寒蝉鸣泣之时》中的雏见泽症候群。法的门前也很简单,这扇跨不过去的门是精神病患者独有的,代表正常,别人眼中根本没有这道门,所以可以自由出入。成功解构了卡夫卡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初读的那种感觉,有的作品果然是读不懂的时候才最好。至于后人这么多高深莫测的解析,让我想起“鉴定专家痛饮百年老酒后发现是尿液”的新闻。

  • 14 義人青立 2019-09-14 06:49:36

    每一扇门背后都可能是法院,每一个人都是法院的一部分;审判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逐渐给出的,到最终的审判日,根本没有完全无辜的人;对话和情节都像无尽头的螺旋楼梯,像噩梦中奔跑着下楼但楼层却一直显示着“15”。七月在布拉格的卡夫卡博物馆看到一排排黑色的档案箱,视频里打字盖章的动作不断重复,甚至卡夫卡居住了很久的布拉格本身也是一个enigmatic town,兜兜转转但是走不出去。以及终于在离家前看完了第100本,也算给自己长途飞行前一点形式主义的虚荣快乐。

  • 11 伊夏 2019-07-20 13:30:23

    昨晚看了道长说《城堡》,赶紧把延宕许久的这一本拿出来看。文大的译笔真好,译后记也兼顾背景知识和开放空间。卡夫卡是适合成熟读者的作家,如文泽尔所说,太年轻时去读,真的是一头雾水,甚至可能误入歧途(这半句我加的)。如果说终于能够从他的作品中发现后续那些作家向其致敬的意义,倒不如说我们仍旧应该重读与重读(多音字)这璀璨一代的作品,以获得更接近一手哲思的可能。

  • 7 HUIRUO 2019-05-09 10:37:27

    最近读过的最难的一本,翻译帮了大忙,通读无障碍,感受卡夫卡怪诞奇异的小说写法。

  • 15 劈头士》睁木 2019-08-19 22:37:39

    已购。越来越觉得卡夫卡太独特,俗了说,真的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学都学不了。《审判》里充满了冷、硬、繁复的黑线条,还有绝望,有时候又能在对话中读出夸张的滑稽。K.在法院,在画家处,在律师家,这几段每次都能让我读到压抑不堪。。。。另外,此译本好极了。

  • 7 不识字的小说家 2020-06-26 20:06:44

    审得莫名其妙,判得不明不白,法律的大门永远只为你打开,你却到死都游走在法律的大门外

  • 14 sky liu 2020-07-16 12:34:30

    每次读完卡夫卡都精疲力尽,文本的繁复不断地在试图激怒读者。卡夫卡小说中的女性,如弗丽达与莱妮几乎都是K的帮手,而男性的登场总伴随着暴力,或是如打手一样的施暴者,或是受虐者如商人。女性往往服从于男性的暴力,作为暴力与K的中介。

  • 9 虫虫 2021-10-28 22:52:50

    语言的信息密度大到让人应接不暇,末章对法的门前的解读恰恰印证了卡夫卡的多义和不可阐释性,这跟卡夫卡的精确和纯粹并不矛盾,正是要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借用译者的一句话评价:真实的卡夫卡是纯粹到令人绝望的,真正的《审判》是只属于孤独者的自白。这个译本确实流畅,虽然流畅不是评价翻译的标准,唯一的瑕疵可能就是没有收录未完成的章节和手稿部分。“谎言被当作了世界秩序的基石/我就是被这样一群人审判的/终归是要反抗的/有过错的是整个官僚系统,有过错的,是那些高阶官员/他当真可以毫无顾虑地依靠自己的理性来对抗这场审判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