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的书评 (165)

文泽尔 2019-05-06 18:47:24

末法的温床——卡夫卡《审判》译后记

“末法”通常是作为佛教术语来使用,指佛法衰退后,宗教上乱象丛生的漫长时期。原本是有着严格用度要求的词语,连年限长短都有明确界定的。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一切词语的边界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解释,甚至完全按自己希望阐明的观念来定义“末法”,也成...  (展开)
打枪的王阿姨 2019-12-02 19:13:53

当 代 社 畜 代 言 人 卡 夫 卡

据说,每个人的身边都至少有一个用“卡夫卡”当过网名或者QQ签名的朋友。 那些曾化名为卡夫卡的小年轻不一定真的读过卡夫卡,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卡夫卡和我们的渊源远比一个名字更深——他堪称当代社畜的精神代言人。 正如诗人奥登所言:“卡夫卡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  (展开)
斯塔夫罗金 2019-10-25 00:02:27

理性梳理的尝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到卡夫卡,基本上人人都会想到“荒诞”“非理性”“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这一类概括。“荒诞”是最常被提到的标签。确实,“荒诞”也是卡夫卡小说里面最容易明确感受到的事物了,能引起我们共鸣的片段在《审判》中随处可见,当K陷入尴尬的局面或者看到不可思议的场面时,我们难...  (展开)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02-20 12:50:49

卡夫卡《审判》:阻碍人们认识真理的,是我们内心的牢笼丨景凯旋读经典⑨

有天早晨,银行高管约瑟夫·K还躺在床上,两个陌生人突然闯进房间,宣布他遭到逮捕,然后就坐在桌子边大吃大喝他的早点。根据勃罗德的传记,在卡夫卡给朋友们朗读《审判》的第一章时,大家都笑起来,而他本人笑得“特别厉害”。看过卡夫卡忧郁神情照片的人,大概很难想象卡夫卡...  (展开)
大路 2019-04-30 01:41:20

孤堡中的卡夫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电影《卡夫卡》的结尾,杰瑞米·艾恩斯饰演的卡夫卡在写一封信。他已经患病,咳嗽的时候手绢上是一团血。 那封信中,他写道,“我一直相信,知道真相要好过懵懂地活着。现在我要弄清楚,过去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我不能否认我是周围世界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有多么不同,也不能否...  (展开)
林陌汐 2022-09-01 14:31:43

书评-《审判》-站在生活的审判台,剩下的不止一片大海!

序 作者:卡夫卡,主要作品《城堡》、《变形记》。188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殷实的犹太人家庭。 因为酷爱文学,与追逐名利的父亲格格不入,不得不争取经济独立的他,白天谋生,夜晚写作。对作品要求近乎苛刻的他,从不轻易发表,生前只发表过四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就有这本《审判...  (展开)
文郁 2021-06-06 19:22:21

逃不掉的自我审判

把存在的内疚写得最生动有力的,莫过于卡夫卡。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个体拒绝承认和面对存在的内疚是一个不断出现的主题。《审判》一书开篇就写道:“必然有人恶意中伤约瑟夫,因为他没有做任何错事,却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被逮捕。”约瑟夫被要求认罪,他却宣称:“我完全无罪。”...  (展开)
阿芙洛狄忒 2020-04-23 20:07:05

《审判》——法律之门的三重困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絮絮叨叨练习作文) 1914年7月11日,卡夫卡在柏林酒店的一个房间里经受了一场由女友菲利斯,格雷特,菲利斯的两位姐妹,组成的地下审判。在一番激烈的控诉后,他们将卡夫卡彻底抛弃,7月28日,奥地利发布宣战通告,战争与犹太人身份的双重恐怖,笼罩在卡夫卡头顶,历时半年,孤...  (展开)
和善且坚定 2022-09-12 00:21:26

初探卡夫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约瑟夫·K30岁生日的早上,理应准时到达的早餐迟迟不来,不请自来的是自己被逮捕的困境。在一个未婚女士的房间里,两个低等的看守、三个粗鄙的银行人员就可以宣判K被逮捕的命运。没有公职人员的标识、没有正式的程序、也没有罪名与罪证,却可以把一个银行精英卷入一次次徒劳...  (展开)
族长的秋天 2021-09-06 00:49:18

审判

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一群奇怪的执法人员,设在居民楼顶层的法庭,阁楼上的法官办公室,银行杂物间的受贿惩罚,大教堂里牧师讲的法律与乡下人的故事。从翻开小说的第一页开始,就一直想知道K到底被指控了什么罪名,直到小说的最后K被执行了死刑,小说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过K的案件...  (展开)
若莱 2020-02-12 17:45:54

谎言被当作了世界秩序的基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K莫名奇妙的陷入了一场审判,莫名其妙的。 而自从审判开始,他就没有办法去选择接受审判或是拒绝审判,此次此刻,他早已身陷审判之中,不得不去反击求胜。 在初次调查的集会室,他说:“在我身上所发生的事情,显然只是个例,然而却是某种特定程序的象...  (展开)
浮青 2023-04-28 23:15:35

噩夢

整本書充斥著一種慢條斯理的恐怖和怪誕,要不然是k精神錯亂,要不然是這個世界本身就詭異至極,或者其實兩者扭曲著重疊在一起。莫名其妙的罪行和審判,難以尋覓的法庭,壓抑憋悶的辦事處,雜物間鬼魅般突然出現的打手和看守,難以捉摸的幽靈一般的律師,還有無處不在的目光,感...  (展开)
鸽足轻轻 2023-02-19 01:04:54

渴望蓝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我读的第三部卡夫卡所写的小说,变形记,城堡,到这本审判。怎么说呢,读这本小说时,和之前读卡夫卡的作品,有相同的感觉,冗长,无趣,几乎没有故事性,但是它很特别,在你读的昏昏欲睡时突然会有一条鞭子抽打你,哦,原来他有这个隐喻,原来卡夫卡塑造的看似傻傻的,憨...  (展开)
法莉妲丝 2023-01-19 11:24:13

关于k

看了三分之一,目前是洗衣妇、大学生、k的第一次冲突。 1,k找不到审讯委员会但以兰茨木匠的住址来询问,最后却也被审讯委员会认了出来。可笑的虚荣心就是这样被暴露又折磨。 2,k在审讯过程表达了对法律体系的不满,但没有人回应,于是他又将自己带入某一身份,引发更多人的共...  (展开)
十六 2021-11-30 20:45:16

你若为鸟 万物为笼

卡夫卡的长篇对初读者来说确有难度,提前做些心理准备,或许有帮助。 接受荒诞的基本设定——包括但不限于怪诞的人物形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吊诡的行为逻辑。 适当降低主观能动性——卡夫卡脑回路清奇,读他的作品仿佛是在聆听一个人的呓语,因此若以惯常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便很...  (展开)
颜筱 2021-11-08 04:17:20

人格分裂患者的主人格被次人格杀死的故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简介以为审判会是1984那种描述渺小的个体如何被强大的集权机构逐渐击垮的故事,看完之后感觉完全无关。虽然极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读的太粗略了理解有误,但自己目前唯一能接受的解释就是主角有精神病。可以理解为自己被自己的另一个人格干掉;或者是自己的某个意识被潜意识干掉...  (展开)
微信用户 2024-04-15 13:12:21

《审判》共读心得

很开心我们的读书群共读活动已经逐步成型,大家的参与程度也很高,可能是在一次一次的磨合和尝试中,我们找到了更加适合共读的作品和更加舒适的共读方式,期待未来大家更多的参与。 这次共读的书是卡夫卡的《审判》,篇幅不长,故事性强,因此这次共读读书会大家也聊的津津有味...  (展开)
absolute 2024-04-12 10:32:43

法∶利益的表象

‘‘像一条狗,仿佛耻辱于他身故之后,尚可苟且偷生’’ 法之下∶人民利益 人民利益决定了法,法引导人民发展,人民精进法律。而一个集体(本书故事背景),之所以被称作迂腐保守,实际是法律天平的倾斜-即‘’集体引导个体,个体精进集体‘’的平衡-其一旦被打破,必然滋生腐败...  (展开)
好吃的山药同学 2024-02-17 20:52:27

“K是很可怜,可是难道K就没有一点点错吗?”——审判就是我们一次次地自以为崇高,并装作崇高的样子。

这本书已经看完一段时间了。今天在qu站看见一个妓女发的猫meme视频,妓女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日常——厌恶欧金金、顾客的无理要求、心累的工作过程。可想而知,评论区出现了神奇的事情,那就是人们开始对妓女、批判妓女的人、同情妓女的人分别展开了审判。 什么,你是妓女?你又蠢...  (展开)
但海 2024-01-08 02:09:37

Kafka与K.的审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肯定的。因为,在这天早上,他被捕了” 卡夫卡式开篇犹如一记直拳,直接把我们揍进泥潭和困境。我应当如何证明我是清白的?每一次举证都像是对罪行的承认。 整篇故事其实很碎片化,能确定和以知的是,这本书的开头和结尾是确定的,其他的章节可以随便排...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共165条)

订阅审判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