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向左,焦虑向右 短评

热门
  • 0 至隐隐于书 2022-02-14 23:35:56

    虽然是精神分析的专业论著,仍推荐将为人母和已为人母的女性读这本书。当今社会对母亲角色的期望非常高。女性在怀孕分娩和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往往面临巨大的生理社会和心理压力。但做母亲总是没那么容易。母亲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母亲们的矛盾心理的主要原因。即母性和社会讳言的母亲阴暗心理的一面相冲突。这种矛盾心理又是母亲们产生焦虑和内疚的原因。意识到自己的矛盾心理,接受自己的感觉,而且这种接受不会导致自己不配做母亲的痛苦,能够更平静地和自己和解,养育孩子的焦虑可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 0 2022-09-27 13:10:22 浙江

    三星半。给自己的心理学。可能是心理案例,所以出现的人物都比较偏激。挺想看这个阶段的女性心理分析和一些引导,不过目前看来还是分析为主,没有看到想看的内容。另外,因为用了大量文学作品来作为分析案例,被安利了一些小说倒是,感觉挺像小说人物心理分析的书评了。

  • 0 LIU_小可 2022-08-10 09:35:31

    虽然切入角度新颖,但像是在读文学作品赏析…… 相比于文学故事还是更期待临床案例~ 嗯 更适合大众阅读吧

  • 0 又来西厢房 2024-10-04 18:52:23 广东

    临床案例少了些,但讨论的话题还是值得琢磨琢磨的,“母爱”这一基本具备明确的道德属性及要求的情感,也该关注一下她的其他的可能性,尽管这并不让人好受,但不代表会带来坏结果。

  • 0 幢幢魔影 2023-11-05 16:16:17 广东

    虽然中文书名令人抓马,但是内容还是不错的,最好不要再推荐母亲们阅读了,父亲们也要了解了解枕边人生孩子以来经历了什么。

  • 1 止定静安虑得 2022-03-30 09:25:39

    母性矛盾的心理是正常的,所有的焦虑,内疚,攻击性,控制欲都能追根溯源到母亲自己的早期经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创伤经历,以及人类心智感知未知事物的能力。本书创意性地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多本体现亲子关系矛盾的文学作品,结合作者的生活实践得出一些较为个人的主观看法。看的过程中,我也不自觉地代入了身边朋友的家庭情况,有人初为人母却已经显露出曾经被自己母亲内化的教育方式,有些经历了早期亲密关系的中断,在生活中面临许多困境从而导致现在对生育产生恐惧,掐灭了天然的生殖和女性的欲望。作者从程度由浅到深地描述了母性矛盾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但是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似乎还欠缺一些更为详细的细节,只描述了现象,而没有指出原因发展的过程,使得论述看起来有点简单粗暴,难以理解,而结论自然也得出得较为简单。

  • 1 清藤 2020-11-13 13:10:42

    十分推荐给妈妈们,特别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焦虑不已时。 作为一个有着想当完美妈妈执念而不自知的人,这本书看着看着,几乎每两页都有触动到我的地方。过往十来年在当妈妈的过程,那些令我不知所措、厌恶的情绪啊,那些在咨询室里流过的泪啊,仿佛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被一次次看到,一次次有人轻拍你臂膀轻声说“没关系,这很正常……那不是你的错”。那些因孩子而起的所有纠葛与拉扯,是你怀着对孩子深深的爱前行而做的挣扎。 一个人越是充分地理解自己母亲的身份和状态,就越能接受自己的局限和限制,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而不会苛刻或过高要求自己,从而成为一名让自己和孩子都满意的母亲。 每当我对内心的情感看得清晰一点,再清晰一点时,也是我对自己更了解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接纳,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

  • 0 Sakura 2025-02-25 16:28:24 四川

    与其说是心理分析案例合集不如说是文学作品分析合集(虽然这个角度挺新鲜了)。和玛丽雪莱一直对不上电波,不过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背景分析(包括论当年的天气历史记录的)倒是多多少少看了一点,本书中提到的观点虽然不是作者本人第一次提出,不过也算是第一次见闻。总的来说,在纯精神分析的前提下,母亲心理的焦虑和阴暗面基本都源自道德要求和自身潜意识需求的冲突。不过作者在开篇就提及的自己能够接触的患者类别也算是一种概念上的“阶级壁垒”。PS:关于当下11区典型的子女“害怕”母亲的刻板印象,其实可算是共生吸血的一种类别。

  • 0 Cindy 2025-04-27 07:48:24 陕西

    结合文学完成了对母性的分析,就是文学类说明有点太过多,好多名字和文学内容有点对不起来了,也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本身原著问题。不过对我们的启示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要将自己完美化,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不要求做100分母亲,有问题时要及时求助,而不是进行极度内耗,最终导致了产后抑郁这样的悲剧产生,可以一读,但是不是很推荐,了解其中主要观点即可。

  • 0 ALA 2022-07-11 23:49:32

    母性中的矛盾心理来源于母亲需要和孩子需要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心理会使她们焦虑内疚。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母亲会想尽力修复和孩子的关系,却无形中压抑了自己的心理需求。除了心理干预,大概破解极端矛盾心理的最好方式是,接纳自己的不完整,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唉。

  • 0 散装养花小迷糊 2024-06-28 00:52:12 广东

    可能我没做妈妈,悟得不够深

  • 0 away 2025-03-20 06:57:22 江苏

    看到母亲身份的另一面,是和母亲和解的第一步。任何事情都有矛盾的两面,但一些事情常常被包装得好像只有好的一面。母亲“坏”的一面只是母亲在保护自己的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坏”也是“好”。

  • 0 2019-04-11 10:49:42

    母性矛盾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