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高效方法,是训练思考、使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宝典。金字塔原理能将零散的观点有序组织起来,化繁为简,适合所有需要精进思考、分析、表达能力的读者。
深入思考:建立金字塔思维,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找到问题的关键,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单。
解决问题:从基本事实切入直击要点,制定严谨合理的解决方案,突破瓶颈。
项目管理:明确目标,制定行动计划,根据MECE原则合理分配任务,不重叠、无遗漏。
清晰表达:陈述项目、演讲、讨论时,清晰呈现自己的观点,说服听众,与上级、同事、客户迅速建立共识,高效沟通。
轻松写作: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利益点,写出重点突出、条理鲜明的策划方案、分析报告、精彩文案和PPT,让人过目不忘。
作者简介 · · · · · ·
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肯锡公司首位女咨询顾问。传授金字塔原理多年,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人士写作商务文章、复杂报告和演示文稿,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经久不衰,广受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数次再版,常年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前茅。
目录 · · · · · ·
前言 5
第 1 篇 表达的逻辑
第 1 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15
归类分组,构建金字塔式思维结构 16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20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24
第 2 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29
纵向关系 30
横向关系 34
序言的结构 36
第 3 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39
自上而下法 40
自下而上法 46
初学者注意事项 52
第 4 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56
序言的故事结构 56
序言的常见模式 78
序言的常见模式—以咨询为例 88
第 5 章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92
演绎推理 94
归纳推理 104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107
第 2 篇 思考的逻辑
第 6 章 应用逻辑顺序 115
时间顺序 118
结构顺序 124
程度顺序 136
第 7 章 概括各组思想 144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145
说明采取行动的结果/目标 150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169
第 3 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 8 章
界定问题 184
界定问题的框架 185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191
发掘读者的疑问 196
开始写序言 198
实战案例 203
第 9 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206
从信息资料入手 207
设计诊断框架 209
使用诊断框架 219
建立逻辑树 224
是非问题分析 232
第 4 篇 演示的逻辑
第 10 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242
突出显示文章的结构 243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256
第 11 章
在 PPT 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265
设计文字幻灯片 267
设计图表幻灯片 272
故事梗概 275
第 12 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279
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 281
把图像转化成文字 284
附录 1 在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289
附录 2 序言结构范例 297
附录 3 本书要点汇总 320
参考文献 32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第一篇:写作的逻辑 文章条理不清很多时候与写作风格(即遣词造句的方式)无关,却同文章的结构,也就是句子的组织顺序有关(不管句子本身写得是好是坏)。如果某人写出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因为其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发生了矛盾。 在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从金字塔的最顶部开始,沿各个分支下展开。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该表述产生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层上的思想将对此做出回答。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读者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 第一章: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基本上,大脑会认为一同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关系,并且会将这些事情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当大脑发现其需要处理的项目数量增加到4个或5个以上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 但是仅仅以逻辑的方式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 控制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惟一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条理清楚的书面文书应当具有金字塔结构,并且不断“自上而下”地向读者传递信息。 第二章: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纵向:疑问/回答式对话:确定某一层次上的思想组必须表达哪种信息(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提出的疑问) 横向:演绎或归纳逻辑: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是否以符合逻辑的形式表达了这种信息 序言结构:开头应向读者说明“情境”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情境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情称为“冲突”,使读者提出你的文章中将要回答的疑问。 第三章: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法 准备讨论的主题——准备回答的关于这个主题的问题(文章针对的对象希望文章写完后能够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金字塔原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金字塔原理"的人也喜欢 · · · · · ·
金字塔原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53 条 )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正在改变国人的写作习惯
-
金字塔原理可以全面应用于写作、演讲、PPT、咨询项目、项目管理等场景,是写作逻辑,思维逻辑,演示逻辑的底层思维逻辑。 1.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2.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
2021-02-18 08:44:51 27人喜欢
金字塔原理可以全面应用于写作、演讲、PPT、咨询项目、项目管理等场景,是写作逻辑,思维逻辑,演示逻辑的底层思维逻辑。
1.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2.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3.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 4.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1、提出主题思想;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初学者注意事项:1、一定要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2、序言 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5、序言仅涉及读着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6.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排在一起。 7.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四种可能的逻辑顺序: 1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 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 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4 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8.判断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有差距。 界定问题的框架: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 9.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就是已经听过的故事。先向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全篇的思想。 10.归纳法更容易被人理解。人们的倾向是按照思维发展的顺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思维发展的顺序通常都是演绎的顺序。但是,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并不一定要以演绎的顺序表达出来。 11.演绎推理步骤:阐述已存在的某种情况,阐述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案。先说明行动,后说明原因,因为要采取哪些行动才是读者最关心的。 12.自上而下地构建金字塔结构通常容易一些,因为你开始思考的是你最容易确定的事情,即文章的主题,以及读者对该主题的了解情况。但是,你还不能现在就坐下来开始写序言。你应当先利用序言的结构,将头脑中的观点、论点、想法逐个梳理出来。 13.对受众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概括总结得出,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 14.你可以很容易地使受众理解用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使受众对表达者的观点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下一层次上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通过不断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受众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全部思想。 15.人类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用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思想。人类弄清楚自己思想所需要用的结构也是金字塔结构。因此,作者或讲话者在强制自己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后发现,准确把握自己的思想,有助于自己写出条理清晰、意义明确的文章。 16.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17.因为你总是要不断地对思想进行归类和概括,直到没有可与之关联的思想可以继续概括,因此,你写的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必定只支持一个思想,即概括了所有各组思想的单一思想。 18.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19.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演讲者、培训讲师)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20.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演绎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程度顺序。
回应 2021-02-18 08:44:51 -
1.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2.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3.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 (1回应)
2020-12-28 08:33:22 15人喜欢
1.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2.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3.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
4.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1、提出主题思想;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初学者注意事项:1、一定要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2、序言 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5、序言仅涉及读着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6.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排在一起。
7.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四种可能的逻辑顺序: 1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 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 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4 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8.判断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有差距。 界定问题的框架: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
9.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就是已经听过的故事。先向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全篇的思想。
10.归纳法更容易被人理解。人们的倾向是按照思维发展的顺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思维发展的顺序通常都是演绎的顺序。但是,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并不一定要以演绎的顺序表达出来。
11.演绎推理步骤:阐述已存在的某种情况,阐述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案。先说明行动,后说明原因,因为要采取哪些行动才是读者最关心的。
12.自上而下地构建金字塔结构通常容易一些,因为你开始思考的是你最容易确定的事情,即文章的主题,以及读者对该主题的了解情况。但是,你还不能现在就坐下来开始写序言。你应当先利用序言的结构,将头脑中的观点、论点、想法逐个梳理出来。
13.对受众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概括总结得出,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
14.你可以很容易地使受众理解用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使受众对表达者的观点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下一层次上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通过不断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受众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全部思想。
15.人类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用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思想。人类弄清楚自己思想所需要用的结构也是金字塔结构。因此,作者或讲话者在强制自己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后发现,准确把握自己的思想,有助于自己写出条理清晰、意义明确的文章。
16.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17.因为你总是要不断地对思想进行归类和概括,直到没有可与之关联的思想可以继续概括,因此,你写的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必定只支持一个思想,即概括了所有各组思想的单一思想。
18.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19.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演讲者、培训讲师)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20.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演绎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程度顺序。
1回应 2020-12-28 08:33:22 -
最近遇到了表达的问题,简单表述:相同的想法,有的人说来可以打120分,有的人说出来只能打60分,于是想找本书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法? 在豆瓣搜关键词,找到《金字塔原理》,看评分不错就在某鱼下单了,结果看完之后,并没有找到表达的方法,却学到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金字塔原理] 书中提到了解决问题的序列分析法(共5步): 1. 是否有问题 2. 问题在哪里 3. 为什么存在 4. 我们能做什么(潜在的解决方案) 5. 我们应该做什...
2020-12-06 17:36:29 6人喜欢
最近遇到了表达的问题,简单表述:相同的想法,有的人说来可以打120分,有的人说出来只能打60分,于是想找本书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法?
在豆瓣搜关键词,找到《金字塔原理》,看评分不错就在某鱼下单了,结果看完之后,并没有找到表达的方法,却学到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书中提到了解决问题的序列分析法(共5步):
1. 是否有问题
2. 问题在哪里
3. 为什么存在
4. 我们能做什么(潜在的解决方案)
5. 我们应该做什么(从根上解决问题)
前三步是界定问题,后两步是结构化解决问题;方法很简单,很多时候也是按照这种方法做的,但可能并没有完整的遵循,只是用了其中的几步,当别人提了问题,我们可能直接跳转到第四步,所以还是需要日后勤加练习,解决问题要逻辑闭环,各方面都要考虑全乎!
书中还提到一个词:视觉思维,个人的理解就是将事情的结构可视化,然后从中分析解决问题。拿特斯拉的中控系统中的车辆控制和设置举例,它对应的结构就是特斯拉的整车EE架构,有了这张架构图,你就可以快速的分析和车控相关的问题啦。在我们学习任何新的事物,都要先找结构,比如产品调研,你要先了解产品内部的业务结构和流程,非产品外部的人和产品的交互和界面。
整本书概括起来,讲了三种推理方法:
1. 演绎推理:情况 + 规则 → 结果,即我们可以推理预测后面事情的发生
2. 归纳推理:情况 + 结果 → 规则,即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找到背后的规则,这个在产品调研中经常用到
3. 外展推理:结果 + 规则 → 情况,这个在我们分析Bug的时候遇到该方法,比如客户遇到数字钥匙无法激活,我们需要推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金字塔原理》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建立起对应的概念,方便我们在后面遇到各种问题对号入座,快速的找到解决方案!
感谢阅读!
回应 2020-12-06 17:36:29
-
2022年6月24日 区图书馆 冰雹 大脑会自动地分类归组,总结概括。并无时无刻地寻找文字或者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举了两组例子很神奇,确实想出一些二者之间的组合之后,就可以完全地记住了。 2022年6月25日 区图书馆 天气晴 没看啥 2022年6月26日 区图书馆 天气阴 看到第三个章节的时候,感觉稀里糊涂的。直到看到第四章的名字,理解才明朗了一些。 作者整本书也是用金字塔原理去写的。第一章节作者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和一些...
2022-06-26 15:54:04
2022年6月24日 区图书馆 冰雹
大脑会自动地分类归组,总结概括。并无时无刻地寻找文字或者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举了两组例子很神奇,确实想出一些二者之间的组合之后,就可以完全地记住了。
2022年6月25日 区图书馆 天气晴
没看啥
2022年6月26日 区图书馆 天气阴
看到第三个章节的时候,感觉稀里糊涂的。直到看到第四章的名字,理解才明朗了一些。
作者整本书也是用金字塔原理去写的。第一章节作者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和一些情景去展现金字塔原理在表述中的作用。第二章简单介绍金字塔的结构,对结构的统领思想上进行表述。第三章,也就是开始让我感到困惑的一章,它就像是手机里面的百度地图进行双指放大之后的第二章。这一章节更加落实地演示金字塔原理的运用,也举了一些例子进行说明。并不十分好懂,好在作者后面还会有更加具体的拆分以及说明。
第一章,作者将金字塔原理的思想浓缩为“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好不好”,也引出了经典的“自上而下表述,结论先行。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这一章节就像是作战方针一样,是统领思想,是对整个原理的核心进行简洁、概括地描述。
第二章,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文章纵向和横向结构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要求和分类都是什么。纵向上,上一层结构是下一层结构的内容总结,句子的上一层结构是段落,段落的上一层结构是章节,章节的上一层结构是整本书的思想。所以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些都会在上一层级进行体现。
横向上,要使得内容同属于一个逻辑范畴之内,并要进行一定的排序。同一逻辑范畴的含义就是,这些内容,可以用某个中心词/句子进行概括。而排序,则分为演绎性思想和归纳性思想。演绎思想举例:我喜欢白色的动物。兔子是白色的。推理:我喜欢兔子。归纳思想举例:笼子里面有兔子、小鸡、小鸭子、小狗。兔子是动物。小鸡是动物。等等。推理:兔子里面都是动物。
第三章,作者开始将金字塔的纵横结构应用于整个文章段落的重排。(这个地方我感觉像是高手教小白画马,属实没有看懂。)这一章更加详细地解释了纵向和横向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具体地运用到文章当中。作者主要从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这两种写作手法进行具体阐述。这里面对具体文章结构进行实操改进,我属实没怎么看懂,这里就不进一步地展开说明了。可以注意这一章节引出的一些名词:序言、背景、冲突等。
2022年6月27日 家里小桌子 想到论文 出了一身冷汗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这一章先是说明了序言的结构都包含些什么,再用大量的例子去展示说明这样的结构再序言撰写上面的应用,这些例子中大部分都是商业案例,我读起来有一些吃力。
序言主要是涵盖四个部分,分别是: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以及答案(answer)。这四个部分在序言中通常并不会完全按照标准的叙事结构进行排布的,作者也介绍了不同排布方式,会使得突出重点不同,比如是想要显示问题的严重性(冲突-背景-答案 ),或是带来信心(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举例:
背景:人们认为使用X会得到Y。
冲突:使用X只有少部分人得到了Y。
疑问: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得到了Y。
回答:它们使用了A+B+Y。 从而引发新的疑问:使用这些工具如何得到了Y,引发关键句要点。
这一章节主要在于理解,在了解了序言的组成后,通过阅读例子来去感受到整个序言的构成,以及这四个要素是如何交织排布形成文字的。
回应 2022-06-26 15:54:04 -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表述必须具备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演绎性论述: 1.所有的人都会死。 2.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3.因此苏格拉...
2022-05-31 20:10:57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表述必须具备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演绎性论述: 1.所有的人都会死。 2.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3.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性论述: 1.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2.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3.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思想组织方式: 1。自上而下(初学者先尝试此方法):(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2。自下而上:(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回应 2022-05-31 20:10:57 -
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引发疑问并回答)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2022-05-21 12:22:25
-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一般会怎么解决呢? 比如上班总迟到,我们就会让自己早起一点;总是忘东西,我们就可能会在前一天晚上,就把明天出门要带的东西,提前放到包里;这是我们的解决方案。 但有时你会发现,明明已经有了方案,自己也照着方案去做了,可是还是会迟到,还是会忘东西。这些解决方案好像不怎么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怎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了我们想事情的逻辑推理方式上。 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
2022-05-15 21:38:32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一般会怎么解决呢?
比如上班总迟到,我们就会让自己早起一点;总是忘东西,我们就可能会在前一天晚上,就把明天出门要带的东西,提前放到包里;这是我们的解决方案。
但有时你会发现,明明已经有了方案,自己也照着方案去做了,可是还是会迟到,还是会忘东西。这些解决方案好像不怎么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怎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了我们想事情的逻辑推理方式上。
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作者芭芭拉.明托给了我们两种逻辑推理的方式: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就是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最后引导出结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比如“上班总迟到”,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来找原因就是:是因为晚上睡的晚,导致了早上起不来,所以要制定一个早睡计划。
这样推理完了,就会发现问题其实在没有早睡,和早起没什么关系,那么我们的解决方案,其实应该是“制定一个早睡计划”,而不是早点起床。
再比如“丢三落四”,是因为过于依赖记忆力,没有写清单的习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让自己养成随时列清单的习惯。把自己第二天需要的东西,或者想要的东西随手记在清单上,出门前对着清单整理好要带的东西,这样就会减少丢三落四的问题发生了。
归纳推理就是通过概括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性,进行总结归纳,给出结论的方式。比如上午小王在整理会议室,小李在派发资料,上司通知八点集合,那么我们归纳推理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上午八点要开会。
作者告诉我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比起来,会相对难一些,因为需要我们具备两个技能,一个是正确提取主题的技能,这其实有点像我们都玩过的连连看游戏,游戏页面有很多的卡片,但能连在一起的就是其中的两张卡片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们,把它们联系起来。
另一个是忽视不同主题内容的技能,这和我们玩过的另一个“找茬游戏”有点像,找到这张图片里不一样的地方,把它们排除在外就好。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案不能解决问题,是因为最开始的逻辑推理没有做好。可以试试《金字塔原理》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信我们都会为自己遇到的问题,找到一个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回应 2022-05-15 21:38:32
-
2022年6月24日 区图书馆 冰雹 大脑会自动地分类归组,总结概括。并无时无刻地寻找文字或者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举了两组例子很神奇,确实想出一些二者之间的组合之后,就可以完全地记住了。 2022年6月25日 区图书馆 天气晴 没看啥 2022年6月26日 区图书馆 天气阴 看到第三个章节的时候,感觉稀里糊涂的。直到看到第四章的名字,理解才明朗了一些。 作者整本书也是用金字塔原理去写的。第一章节作者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和一些...
2022-06-26 15:54:04
2022年6月24日 区图书馆 冰雹
大脑会自动地分类归组,总结概括。并无时无刻地寻找文字或者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举了两组例子很神奇,确实想出一些二者之间的组合之后,就可以完全地记住了。
2022年6月25日 区图书馆 天气晴
没看啥
2022年6月26日 区图书馆 天气阴
看到第三个章节的时候,感觉稀里糊涂的。直到看到第四章的名字,理解才明朗了一些。
作者整本书也是用金字塔原理去写的。第一章节作者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和一些情景去展现金字塔原理在表述中的作用。第二章简单介绍金字塔的结构,对结构的统领思想上进行表述。第三章,也就是开始让我感到困惑的一章,它就像是手机里面的百度地图进行双指放大之后的第二章。这一章节更加落实地演示金字塔原理的运用,也举了一些例子进行说明。并不十分好懂,好在作者后面还会有更加具体的拆分以及说明。
第一章,作者将金字塔原理的思想浓缩为“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好不好”,也引出了经典的“自上而下表述,结论先行。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这一章节就像是作战方针一样,是统领思想,是对整个原理的核心进行简洁、概括地描述。
第二章,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文章纵向和横向结构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要求和分类都是什么。纵向上,上一层结构是下一层结构的内容总结,句子的上一层结构是段落,段落的上一层结构是章节,章节的上一层结构是整本书的思想。所以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些都会在上一层级进行体现。
横向上,要使得内容同属于一个逻辑范畴之内,并要进行一定的排序。同一逻辑范畴的含义就是,这些内容,可以用某个中心词/句子进行概括。而排序,则分为演绎性思想和归纳性思想。演绎思想举例:我喜欢白色的动物。兔子是白色的。推理:我喜欢兔子。归纳思想举例:笼子里面有兔子、小鸡、小鸭子、小狗。兔子是动物。小鸡是动物。等等。推理:兔子里面都是动物。
第三章,作者开始将金字塔的纵横结构应用于整个文章段落的重排。(这个地方我感觉像是高手教小白画马,属实没有看懂。)这一章更加详细地解释了纵向和横向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具体地运用到文章当中。作者主要从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这两种写作手法进行具体阐述。这里面对具体文章结构进行实操改进,我属实没怎么看懂,这里就不进一步地展开说明了。可以注意这一章节引出的一些名词:序言、背景、冲突等。
2022年6月27日 家里小桌子 想到论文 出了一身冷汗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这一章先是说明了序言的结构都包含些什么,再用大量的例子去展示说明这样的结构再序言撰写上面的应用,这些例子中大部分都是商业案例,我读起来有一些吃力。
序言主要是涵盖四个部分,分别是: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以及答案(answer)。这四个部分在序言中通常并不会完全按照标准的叙事结构进行排布的,作者也介绍了不同排布方式,会使得突出重点不同,比如是想要显示问题的严重性(冲突-背景-答案 ),或是带来信心(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举例:
背景:人们认为使用X会得到Y。
冲突:使用X只有少部分人得到了Y。
疑问: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得到了Y。
回答:它们使用了A+B+Y。 从而引发新的疑问:使用这些工具如何得到了Y,引发关键句要点。
这一章节主要在于理解,在了解了序言的组成后,通过阅读例子来去感受到整个序言的构成,以及这四个要素是如何交织排布形成文字的。
回应 2022-06-26 15:54:04 -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表述必须具备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演绎性论述: 1.所有的人都会死。 2.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3.因此苏格拉...
2022-05-31 20:10:57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表述必须具备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演绎性论述: 1.所有的人都会死。 2.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3.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性论述: 1.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2.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3.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思想组织方式: 1。自上而下(初学者先尝试此方法):(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2。自下而上:(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回应 2022-05-31 20:10:57 -
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引发疑问并回答)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2022-05-21 12:22:25
-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一般会怎么解决呢? 比如上班总迟到,我们就会让自己早起一点;总是忘东西,我们就可能会在前一天晚上,就把明天出门要带的东西,提前放到包里;这是我们的解决方案。 但有时你会发现,明明已经有了方案,自己也照着方案去做了,可是还是会迟到,还是会忘东西。这些解决方案好像不怎么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怎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了我们想事情的逻辑推理方式上。 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
2022-05-15 21:38:32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一般会怎么解决呢?
比如上班总迟到,我们就会让自己早起一点;总是忘东西,我们就可能会在前一天晚上,就把明天出门要带的东西,提前放到包里;这是我们的解决方案。
但有时你会发现,明明已经有了方案,自己也照着方案去做了,可是还是会迟到,还是会忘东西。这些解决方案好像不怎么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怎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了我们想事情的逻辑推理方式上。
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作者芭芭拉.明托给了我们两种逻辑推理的方式: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就是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最后引导出结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比如“上班总迟到”,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来找原因就是:是因为晚上睡的晚,导致了早上起不来,所以要制定一个早睡计划。
这样推理完了,就会发现问题其实在没有早睡,和早起没什么关系,那么我们的解决方案,其实应该是“制定一个早睡计划”,而不是早点起床。
再比如“丢三落四”,是因为过于依赖记忆力,没有写清单的习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让自己养成随时列清单的习惯。把自己第二天需要的东西,或者想要的东西随手记在清单上,出门前对着清单整理好要带的东西,这样就会减少丢三落四的问题发生了。
归纳推理就是通过概括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性,进行总结归纳,给出结论的方式。比如上午小王在整理会议室,小李在派发资料,上司通知八点集合,那么我们归纳推理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上午八点要开会。
作者告诉我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比起来,会相对难一些,因为需要我们具备两个技能,一个是正确提取主题的技能,这其实有点像我们都玩过的连连看游戏,游戏页面有很多的卡片,但能连在一起的就是其中的两张卡片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们,把它们联系起来。
另一个是忽视不同主题内容的技能,这和我们玩过的另一个“找茬游戏”有点像,找到这张图片里不一样的地方,把它们排除在外就好。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案不能解决问题,是因为最开始的逻辑推理没有做好。可以试试《金字塔原理》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信我们都会为自己遇到的问题,找到一个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回应 2022-05-15 21:38:32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低至5元,每满69减2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2)8.1分 9386人读过
-
Minto International (1996)8.7分 98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10)8.0分 5746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13)7.7分 321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打工人变强书单-8组鹅推荐 (豆友)
- 北京地铁书单(豆列) (向北向北)
- 书槽叁 (彭土曹)
- 用户体验 (小钢刀)
- 【产品经理】我推荐的产品经理入门书 (Helen,Huang)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金字塔原理的评论:
feed: rss 2.0
37 有用 Rachel 2021-02-04 22:33:12
一本讲逻辑的书居然写的没什么逻辑还枯燥无味,劝退
13 有用 chaos一路向北 2020-08-30 21:52:35
每个职场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原理表达,因为这是最高效的让对方理解你的方式。 如果公司的每个人都能够学习这种逻辑表达方式,我想这个公司的沟通效率会变得非常之高。 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书,我已经看了两遍,但是还是需要不断的温习反思、实践,吸收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16 有用 风安 2020-10-23 12:19:03
大概可以总结如下。 逻辑不对的三种情况: 1. 有依据没有结论:吵架; 2. 有结论没有依据:微博造谣贴; 3. 依据和结论没有关联:大部分。 如何使事情变得有清晰逻辑: 1. 先总后分:结论先行,以下统上,依据要支撑观点; 2. 分类划分:分类划分,要穷尽的分组,同层分组; 3. 概括总结; 4. 逻辑递进:时间顺序,结构顺序(总分内外),重要性顺序。 生动表达: 展示,类比,配图。 b站... 大概可以总结如下。 逻辑不对的三种情况: 1. 有依据没有结论:吵架; 2. 有结论没有依据:微博造谣贴; 3. 依据和结论没有关联:大部分。 如何使事情变得有清晰逻辑: 1. 先总后分:结论先行,以下统上,依据要支撑观点; 2. 分类划分:分类划分,要穷尽的分组,同层分组; 3. 概括总结; 4. 逻辑递进:时间顺序,结构顺序(总分内外),重要性顺序。 生动表达: 展示,类比,配图。 b站有个很不错的总结视频。 (展开)
6 有用 memory 2020-12-02 17:35:21
花不到一分钟读了书评算自己读过了dog 介绍问题使用SCQA 论证使用MECE 就金字塔思想这几个字就值五星
17 有用 小瑶 2020-04-28 23:29:22
5.28更新,今天要交几张走过场的表格,意外的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的用金字塔原理,开心。——4.28 收到的建议:1.用金字塔原理,重要的事情开头,由上而下 2.凑也要凑够三点,不然不太好 3.找到能肯定别人的地方,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所以就看了这本小小书好久,不觉得有废话,干货有点干是真的:序言讲故事scqa法则,情况讨论mece,最躺枪的是不要写“没有思想性的句子”。。废话大王我本人有被冒犯到,... 5.28更新,今天要交几张走过场的表格,意外的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的用金字塔原理,开心。——4.28 收到的建议:1.用金字塔原理,重要的事情开头,由上而下 2.凑也要凑够三点,不然不太好 3.找到能肯定别人的地方,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所以就看了这本小小书好久,不觉得有废话,干货有点干是真的:序言讲故事scqa法则,情况讨论mece,最躺枪的是不要写“没有思想性的句子”。。废话大王我本人有被冒犯到,当然写豆瓣是自娱自乐,下次写别的一定要好好组织。顺便最后一章教怎么展示,答辩的时候做ppt用得上~看完了之后再去看姐姐给我写的邮件,果然非常麦肯锡的方式,我也要加油油。 (展开)
0 有用 寻觅 2022-06-28 18:39:22
结论先行,自上而下引导读者提出疑问给出回答,自下而上整理论点归纳。选择性吸纳知识。一开始的理论很好,例子过于偏咨询了,通用性不强。只能说,感受一般,写了个皮毛。实操没底。
0 有用 chipperkexin 2022-06-28 12:17:01
2017年高中同学离开北京留了一堆他的宝贝书给我,其中就有这本赫赫有名的金字塔原理。几次搬家都没有扔掉,工作中也时常听领导同事说起,因为最近面试多次受挫才翻开这本书。书里讲得我都理解和认同,但结果还是不如意。那就是我不理解。
0 有用 lovepinker 2022-06-28 00:40:49
我找的这版 排版看的人难受
0 有用 Regina 2022-06-27 12:35:24
中心思想一句就能概括,写作和表达:论点➕论据,演绎or归纳。案例太多太杂没有系统性并不能很好帮助理解,或许是翻译的问题,总之中文看起来一点不生动。
0 有用 藤野树 2022-06-26 16:47:44
我的逻辑性说明还是有一点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