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现代性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yuriko 2021-08-09 23:45:59

    从同音异译字到引入每个专题、富有现场感的小故事再到“揭秘”式的观点提出,作者编织文字之巧妙构成了一本特别有趣易读亦耐读的学术之作。(佩服她的语言能力。

  • 2 不知用何名🍊 2021-12-13 15:28:14

    作为一个对理论不是很感冒的人,我承认我在面对shame代性、线代性,以及各种谐音梗的爆炸式使用感到一阵阵晕眩和战栗。本书核心观点“绉折”意指概念、历史、风潮的不断翻。对于理论痴迷的读者可以试着读一下。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偏理论而轻材料分析。

  • 7 邝海炎 2021-10-22 12:52:03

    作者对时尚很敏锐,可惜中了“后现代术语之蛊”,败坏胃口,自毁长城。

  • 0 沈烨1902 2021-12-22 23:38:31

    实不相瞒没读懂😭

  • 0 毛茸茸强制废人 2021-11-20 23:46:31

    词术太精巧时髦了,反而不便于理解(至少对我是这样)。张小虹的文章读第一篇觉得惊艳有新意,读得多了也就腻味了,刺激眼球和味蕾的创新菜吃太多反而觉得有点折磨肠胃,怀念一些朴素扎实不那么张牙舞爪的写法……

  • 3 百器徒然 2021-11-04 10:21:35

    左手本雅明,右手德勒兹,张小虹拿着趁手的理论分析起时尚来如砍瓜切菜,林则徐的裤子、鲁迅的“小脚”、阿Q的辫子、衣服的染料……都是线索脉络,从中钩沉出中国时尚现代性的诸多问题,破除二元对立的思考,在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男性/女性之外,撬开一丝缝隙,读完收获很大。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人始终在努力地进行身体的去政治化,这些努力并非全然泾渭分明,而是在黑白之间有着暧昧的灰色,“中国‘时尚现代性’百年来纠结在西风东渐、中体西用、全盘西化、文化传承上的诸多问题依旧未解,即便在‘大国崛起’的当下,还是以不可预期的‘身体一服饰’征候,无预警召唤着近现代中国历史创伤与文化记忆的断裂论述。”另外就是陷入一种理论的迷思,有术语泛滥的嫌疑,谐音梗太多了,这在脱口秀里是要扣钱的。

  • 0 一条安达鲁黛狗 2022-01-21 13:36:44

    磕磕绊绊地读完啦,全书是以本雅明的“爆破”与德勒兹的“绉折”理论介入历史,将历史事件从质量化的个体变为绉折,缠足、剪辫、旗袍等种种衣着时尚均能看做连续翻折后产生的强度差异,从而达到新/旧,中/西的贴挤,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以民族国家叙事和父权叙事为主导的线形史观。阴丹士林一章印象最为深刻,受益颇多。

  • 0 Nelly.L 2022-10-07 14:28:56 浙江

    主题是很有趣的,用服饰潮流作为一种heuristic device去理解中国的现代性焦虑对我很有启发,但我真的对重理论轻史料分析的写作路数无感(作者发明了许多谐音梗在我看来毫无必要…)。

  • 0 Artemis 2022-04-12 15:12:57

    切入口很有趣!以“shame代性”来说明现代耻感足以让我感到惊艳,对阿q“辫”与“变”的分析也是新的角度。有些谐音梗过于牵强,作者沉迷于建立自己的“折学”方法论,导致有些part显得过于漂浮(sigh,但还是很喜欢耶

  • 0 qiqi mao 2022-08-31 18:27:26 上海

    皱折,辨证如鱼得水

  • 0 Lpure 2022-07-23 10:58:29

    如果能将这个话题换种语言方式成书就再好不过啦

  • 0 shichalo 2023-05-16 22:30:40 四川

    文学训练与文化研究学者的文笔果然眩目,第一次读到这种中文文风,学术书籍玩起文字游戏,显出一份潇洒和从容,创见不断,前两章有些过度游戏,后面几张结合史料理论浓度刚好。

  • 0 ofelia11 2023-10-28 15:24:27 上海

    用西方哲学理论方法分析中华晚清至民国之时尚风潮,阐述何为“时尚现代性”,学术有见地,文章有水平,有理有据有趣!

  • 0 太平脯 2023-01-04 22:23:39 广东

    不是我想象的内容

  • 0 悟迟老人 2023-01-07 16:27:00 上海

    很多部分很有趣,视角也很新颖,对旗袍和“毛发”的部分印象深刻;但作为一个历史学人,通篇理论非我所长,总体来说读得很累

  • 0 溪山 2023-05-14 17:55:29 浙江

    被低估了,真的挺有趣的

  • 0 长久唯一 2024-04-14 17:31:55 北京

    看完一阵阵感叹作者的写作功底 得饱览诗书到何种程度才能将文字和理论表述得如此游刃有余啊

  • 0 布鲁鱼 2023-04-13 17:36:31 湖北

    读完一瞬间觉得自己伤到了,好绕好难读,有些东西似乎可以讲得更简单、更清楚,所以也就可以看出我没有完全读懂。但这种从谐音的角度来联想,从“皱折”一词来反复关联,从一种染料来穿破服饰现代性的思考方式依旧值得我学习。还有史料找得真的很精准...(希望之后多配点图好多地方真的该有图

  • 0 彼黍离离 2021-08-29 19:55:07

    材料与理论结合得真好,张老师真擅长谐音梗。哈哈哈。

  • 0 郑能亮 2021-08-24 14:17:35

    用“音”作为奇异点串起同种语言空间内 /不同语言空间内的“义”,实在巧妙。文本“皱折”展开过程的轻快感,就像在看那个时期的当代时尚杂志。无论是三坑•xx风+抖音反映的新潮流,还是手机争端到棉花与国潮的运动,都可以和书中的材料联系起来,摆脱既定视角,从未曾设想的角度观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