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第一本福柯的书,读完后对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产生了强烈的怀疑。疯癫所具有的文化意涵以及人们对待疯人方式的变化,都揭示了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中对非理性从驱逐到圈养和规训的实践,人们通过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和维持自己神智的健全。疯癫在理性面前逐渐保持沉默,因为它已经丧失了过去那种能够与理性进行抗争和对话的可能性,它接受了自己应当被理性及其代言人规训和审判的命运,西方文明的进程就是理性对非理性全面胜利的历程,只有少部分天才疯子才能在理性的历史叙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除此之外疯癫已经不再能够成为艺术作品和世界沟通的媒介。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疯癫体验注定要被社会所排斥?仅仅是因为疯人干扰了日益精密的社会运行秩序吗?还是说对世界进行分类和清洗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可见福柯诸多思想的源头,知识考古学的分析法来展开哲学思考,确有利于打破总体观念,从筛漏部分寻得另外一种已说出东西的历史。疯癫与理性并非一开始就是对立的,两者之间的分裂根植于诸多不连贯的社会行为,敬畏、暧昧、驱逐、禁闭直至威权下的「包容」,疯癫的境况伴随着理性王国的壮大而失去存在空间,从经济性质的社会防范措施不连贯的孤立异化疯癫(构建其与禁闭的本质性联系),理性在持续驱逐非理性,并以社会行为层面的手术将疯癫置于非存在物(虚无)的位置,新理性崛起之后又以资本主义方式的父权荫蔽统治疯癫。社会手术扩大化疯癫的性质极危险,规训与惩罚呼之欲出。唯有疯癫最后的栖息地,艺术作品那「险恶」的最后一瞬,让理性世界意识到其壮大所带来的罪孽,但其合理性从一开始就值得怀疑,心象与梦的真伪,永会是个大的哲学命题。
重读疯癫与文明又有不同的体验。西方文明的本源是去探求人本身存在一种超越个人的客观的理性,这种理性能够指导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且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因此,有理性的人便是对个体最高的褒奖。理性无从界定,那么界定非理性变成另一种方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疯癫是上帝赋予的不可知的知识;在古典时期,疯癫与道德想联系,故而通过禁闭和肉体归训能够将疯癫隔离开来;在现代,疯癫与疾病联系起来,医生和精神分析师掌握了话语霸权,不可言说之物便成了疯癫的代名词。疯癫与文明类似,都不是生而有之的实体概念,而都是社会和历史构建的产物。不过福柯以界定非理性和不正常来界定和批判理性,却还是在理性这个大框里面打转。
我读了但好像又没读… however依然感受到智识之美。
可能我偏传统,对福柯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有所保留。福柯自己也拿不出足够证据证明愚人船确曾存在,或者他根本就不想证明。关于历史真实这个范畴及引发的各种问题,亟待重新研究。
现实为我阅读这本著作提供了最丰富的注解。
感觉这本书本身就是在一个点上的意义无限繁衍,烧脑而晦涩的长句简直就像炫耀智商的旗杆。我真的佩服能从这本书里面获得阅读快感的人,感觉这些人的知识和概念范围已经远超普通人,再见,福柯。
受最近无差别杀戮影响,又看了一遍本书,第五章“疯癫诸相”与第七章“大恐惧”很有启发。忧郁症与躁狂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种疾病常常相互转化,忧郁倾向发展严重时就会变成狂乱。看完,感觉我们这个丛林好像在大量制造忧郁症患者,并让其自生自灭,如现今这样,有部分会转化为躁狂症患者。
或许我会永远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午后
给我的感觉是过分的分析了自己,这种过度关注让人觉得不自在,同时也并不觉得有多必要。
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虽然一些部分读来十分艰涩(尤其是讲激情与谵妄的部分),但总体还是能得其要领。 福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类似于“禁闭”的社会隔离机制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福柯在书中勾勒出了从麻风病医院、“愚人船”到禁闭所的基本脉络;二是古典时期人们对疯癫机理的种种认识,以及治疗的种种方法(这一部分没大看懂);三是论述从禁闭所到精神病院,疯癫如何摆脱人们对非理性的强制禁闭,精神病院又是不动声色地树立对禁闭的理性权威的——这一过程看似是对疯癫的人道解放,其实伴随着的是新的形式的规训。 总的来说,疯癫成为社会问题的过程,是一部文艺复兴以来理性崛起的历史。人们对待疯癫问题的探索,其实也是一部理性规训非理性的历史。从这一点上看,相比许多纯粹思辨的哲学著作,福柯这本书确实是长于历史分析的。
福柯真的是太棒了~从15世纪的愚人船开始,疯癫是神秘且带有上帝旨意的自由的,理性与疯癫共存,到17 18世纪理性压制疯癫,进入大禁闭时期,所有非理性连同疯癫作为丑闻被关进王权 宗教 法院的权力医院里。19世纪以后,理性与疯癫彻底二元对立,理性借以人性 道德的幌子规训 惩罚疯癫,形成了一套家庭权威制模式的精神病院。福柯有点儿民粹,警惕王权。眼光和思想总是进入了偏僻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方面。疯癫既然是被统治者污名化的,那么如何区别正常疯癫和污名化的疯癫,以及,亚文化及反文化是否可以被视作当代社会的污名化疯癫,值得思考。
“它们不可分割的时候,正是它们尚不存在的时刻” “疯人比死人更早地消除了死亡的威胁” “疯癫的根本语言是理性语言” “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引进科学,而是引进一种人格。这种人格力量只是借用了科学的面具,至多是用科学来为自己辩护。”
现已加入“读了好像又没有读过一样”套餐。
批注得破破烂烂的,最后告诉我福柯支支吾吾。我在白页写了句“你能给我答案吗?”,最后福柯只是把我引向了更多的问题,更多的不解,比如疑惑于那时的“医学家”,他们就像如今的编剧,不同的是他们能在真人身上施展自己的巫术魔法。
并不是哲学著作,更像是社会学研究。有助于道德的瓦解
彼之身躯,化学容器; 汝之癫狂,恐惧以偿。 尘世至尊,唯理性者。 迷途谵妄,矛盾自救, 吉尔庄园,陶然世外。 制服疯癫,自然状态。 麻疯肆虐,医学持道。 沉迷书斋,亦复癫狂。 死生继替,疯人院陨。
疯癫是提前到场的死亡
这个是真牛逼,一个概念直接钻到社会运作,意识行为支撑的价值倾向。这样综合的,深入的讨论疯癫,无疑是用边缘的文化历史来剖开其中一条前往真相的道路。
是因为读的是节译本吗,阅读体验并不佳。
> 疯癫与文明
211 有用 摇滚脑花 2020-12-18 19:23:39
第一本福柯的书,读完后对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产生了强烈的怀疑。疯癫所具有的文化意涵以及人们对待疯人方式的变化,都揭示了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中对非理性从驱逐到圈养和规训的实践,人们通过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和维持自己神智的健全。疯癫在理性面前逐渐保持沉默,因为它已经丧失了过去那种能够与理性进行抗争和对话的可能性,它接受了自己应当被理性及其代言人规训和审判的命运,西方文明的进程就是理性对非理性全面胜利的历程,只有少部分天才疯子才能在理性的历史叙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除此之外疯癫已经不再能够成为艺术作品和世界沟通的媒介。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疯癫体验注定要被社会所排斥?仅仅是因为疯人干扰了日益精密的社会运行秩序吗?还是说对世界进行分类和清洗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163 有用 安德烈大叔 2020-07-30 11:04:56
可见福柯诸多思想的源头,知识考古学的分析法来展开哲学思考,确有利于打破总体观念,从筛漏部分寻得另外一种已说出东西的历史。疯癫与理性并非一开始就是对立的,两者之间的分裂根植于诸多不连贯的社会行为,敬畏、暧昧、驱逐、禁闭直至威权下的「包容」,疯癫的境况伴随着理性王国的壮大而失去存在空间,从经济性质的社会防范措施不连贯的孤立异化疯癫(构建其与禁闭的本质性联系),理性在持续驱逐非理性,并以社会行为层面的手术将疯癫置于非存在物(虚无)的位置,新理性崛起之后又以资本主义方式的父权荫蔽统治疯癫。社会手术扩大化疯癫的性质极危险,规训与惩罚呼之欲出。唯有疯癫最后的栖息地,艺术作品那「险恶」的最后一瞬,让理性世界意识到其壮大所带来的罪孽,但其合理性从一开始就值得怀疑,心象与梦的真伪,永会是个大的哲学命题。
130 有用 啦啦啦 2019-10-07 18:47:56
重读疯癫与文明又有不同的体验。西方文明的本源是去探求人本身存在一种超越个人的客观的理性,这种理性能够指导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且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因此,有理性的人便是对个体最高的褒奖。理性无从界定,那么界定非理性变成另一种方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疯癫是上帝赋予的不可知的知识;在古典时期,疯癫与道德想联系,故而通过禁闭和肉体归训能够将疯癫隔离开来;在现代,疯癫与疾病联系起来,医生和精神分析师掌握了话语霸权,不可言说之物便成了疯癫的代名词。疯癫与文明类似,都不是生而有之的实体概念,而都是社会和历史构建的产物。不过福柯以界定非理性和不正常来界定和批判理性,却还是在理性这个大框里面打转。
52 有用 冰有几种 2021-08-07 16:41:33
我读了但好像又没读… however依然感受到智识之美。
56 有用 麟甫 2019-05-29 14:19:26
可能我偏传统,对福柯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有所保留。福柯自己也拿不出足够证据证明愚人船确曾存在,或者他根本就不想证明。关于历史真实这个范畴及引发的各种问题,亟待重新研究。
15 有用 mumudancing 2022-05-22 12:10:54
现实为我阅读这本著作提供了最丰富的注解。
8 有用 Shawn 2024-05-14 08:17:14 河南
感觉这本书本身就是在一个点上的意义无限繁衍,烧脑而晦涩的长句简直就像炫耀智商的旗杆。我真的佩服能从这本书里面获得阅读快感的人,感觉这些人的知识和概念范围已经远超普通人,再见,福柯。
7 有用 洛兹尼茶 2024-11-23 08:11:27 江苏
受最近无差别杀戮影响,又看了一遍本书,第五章“疯癫诸相”与第七章“大恐惧”很有启发。忧郁症与躁狂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种疾病常常相互转化,忧郁倾向发展严重时就会变成狂乱。看完,感觉我们这个丛林好像在大量制造忧郁症患者,并让其自生自灭,如现今这样,有部分会转化为躁狂症患者。
7 有用 科尔曼船上睡觉 2024-08-29 00:56:25 浙江
或许我会永远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午后
13 有用 41 2021-02-10 15:30:41
给我的感觉是过分的分析了自己,这种过度关注让人觉得不自在,同时也并不觉得有多必要。
7 有用 避秦者言 2021-04-07 17:35:02
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虽然一些部分读来十分艰涩(尤其是讲激情与谵妄的部分),但总体还是能得其要领。 福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类似于“禁闭”的社会隔离机制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福柯在书中勾勒出了从麻风病医院、“愚人船”到禁闭所的基本脉络;二是古典时期人们对疯癫机理的种种认识,以及治疗的种种方法(这一部分没大看懂);三是论述从禁闭所到精神病院,疯癫如何摆脱人们对非理性的强制禁闭,精神病院又是不动声色地树立对禁闭的理性权威的——这一过程看似是对疯癫的人道解放,其实伴随着的是新的形式的规训。 总的来说,疯癫成为社会问题的过程,是一部文艺复兴以来理性崛起的历史。人们对待疯癫问题的探索,其实也是一部理性规训非理性的历史。从这一点上看,相比许多纯粹思辨的哲学著作,福柯这本书确实是长于历史分析的。
15 有用 縱我不往 2020-12-30 00:16:29
福柯真的是太棒了~从15世纪的愚人船开始,疯癫是神秘且带有上帝旨意的自由的,理性与疯癫共存,到17 18世纪理性压制疯癫,进入大禁闭时期,所有非理性连同疯癫作为丑闻被关进王权 宗教 法院的权力医院里。19世纪以后,理性与疯癫彻底二元对立,理性借以人性 道德的幌子规训 惩罚疯癫,形成了一套家庭权威制模式的精神病院。福柯有点儿民粹,警惕王权。眼光和思想总是进入了偏僻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方面。疯癫既然是被统治者污名化的,那么如何区别正常疯癫和污名化的疯癫,以及,亚文化及反文化是否可以被视作当代社会的污名化疯癫,值得思考。
21 有用 SeaHoney 2019-09-03 00:15:07
“它们不可分割的时候,正是它们尚不存在的时刻” “疯人比死人更早地消除了死亡的威胁” “疯癫的根本语言是理性语言” “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引进科学,而是引进一种人格。这种人格力量只是借用了科学的面具,至多是用科学来为自己辩护。”
3 有用 什么东东桑 2024-09-12 21:44:13 阿联酋
现已加入“读了好像又没有读过一样”套餐。
3 有用 uua6 2021-04-07 17:05:38
批注得破破烂烂的,最后告诉我福柯支支吾吾。我在白页写了句“你能给我答案吗?”,最后福柯只是把我引向了更多的问题,更多的不解,比如疑惑于那时的“医学家”,他们就像如今的编剧,不同的是他们能在真人身上施展自己的巫术魔法。
12 有用 灰色幽默 2021-04-02 15:52:26
并不是哲学著作,更像是社会学研究。有助于道德的瓦解
10 有用 蒜鸟君🐤 2019-11-05 13:25:18
彼之身躯,化学容器; 汝之癫狂,恐惧以偿。 尘世至尊,唯理性者。 迷途谵妄,矛盾自救, 吉尔庄园,陶然世外。 制服疯癫,自然状态。 麻疯肆虐,医学持道。 沉迷书斋,亦复癫狂。 死生继替,疯人院陨。
7 有用 努力先生 2019-07-23 12:34:55
疯癫是提前到场的死亡
12 有用 盐囚 2020-01-14 20:33:43
这个是真牛逼,一个概念直接钻到社会运作,意识行为支撑的价值倾向。这样综合的,深入的讨论疯癫,无疑是用边缘的文化历史来剖开其中一条前往真相的道路。
11 有用 噠噠噠 2020-03-31 00:37:35
是因为读的是节译本吗,阅读体验并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