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政治》的原文摘录

  • 有证据显示,更具有支配力的大象维持着非常低的睾丸激素水平。这与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在其持续的东非狒狒研究中所做的预言一致。他在研究中发现,在社会稳定时期(例如,支配等级结构中的变化相对较小),最高等级的雄性的睾丸激素水平并不是群内最高的。只有在社会不稳定时期,在等级最高的雄性被废黜后,睾丸激素和等级之间才有明确的关联。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2:02
    —— 引自第56页
  • 对于南非大象的研究也已经证明,年长的雄性的在场起到了控制年轻雄性睾丸激素表现的作用,进而控制了它们的挑衅行为,就像我们在年轻大象泰勒的情况中看到的那样。把它们从身处年长的雄性的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让它们自行其是,年轻的雄性大象会成为捣乱分子,就像少年犯那样。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2:50
    —— 引自第62页
  • 除了激素抑制,还有别的东西在起作用。为了让它们继续成为大象社会中得体的成员,这些年轻的雄性大象需要较为年长的雄性大象提供社会引导和规范。如果进一步考察指导和指导规则,有可能为应对被圈养或重新引入的雄性大象提供宝贵的经验。通过了解非人类社会管控这些致命互动的方式,人类也有可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4:28
    —— 引自第64页
  • 支配在一个社会团体内部的确立和维持既有可能受到团体动态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状况的影响。权力的转移有可能源自一个冒险者出人意料的兴起。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4:59
    —— 引自第70页
  • 们认为,在黑猩猩中,雄性联盟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把冲突降至最低,甚至是为了把团体内其他雄性杀婴的行为降至最低,或者有可能作为一种机制,防止外部雄性团体接近内部的雌性。这些联盟表现为合作或互相吸引的形式。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5:37
    —— 引自第78页
  • 亲善的行为被用来避免冲突或在冲突之后抚慰伙伴,竞争的行为被用来获得、捍卫、维持某种支配地位(也有可能用于支持他们喜爱的体育明星)。促进并维持了健康的结盟的,正是这种喜爱和冒犯之间的相互作用。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5:58
    —— 引自第79页
  • 与特别湿润的2006年相比,在干旱的2005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雄性俱乐部内部的联盟比例都更高。然而,与在湿润年份和干旱年份作为整体被采样的常住群落相比,雄性俱乐部成员间的联盟比例也高得多。这证明,在与谁结盟的问题上,存在一种主动的选择。这也是结成团体的另外一种衡量标准。 在水短缺的时候,雄性大象结成友谊和联盟以避免因饮水而发生冲突。在这一环境中,形成针对其他雄性团体的联盟也许因而有利于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其结果是,雄性大象的社会性会受到环境的重大影响;在干燥的环境中,与别处相比,雄性大象会形成更紧密、更长期的联盟。 因此,要了解驱动一个社会团体的内在结构的潜在机制,就必须了解团体内部的关系动态,以及对这些关系的潜在影响。在描述狒狒、山地大猩猩、黑猩猩等性别混杂的社会的雄性支配等级制度动态上,有详尽的长期数据,但关于雄性大象内部的支配等级制度和结合的证据,已公布的数据则非常少。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6:19
    —— 引自第81页
  • 睾丸激素与和交配有联系的行为相关,例如攻击和社会统治。睾丸激素水平在一年里起伏剧烈,尤其是在季节性繁殖的物种中。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7:54
    —— 引自第112页
  • 就像类人猿那样,大象是高度社会化的长寿动物。它们生活在广大的关系网络中的等级团体里,构成了一种复杂的裂变-聚变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聚散离合是家常便饭。人们认为,生活在这样一种广泛的社会网络中与认知复杂化相互关联,并且极有可能促进了认知复杂化。这种水平的复杂化的标志之一是加工改进工具的能力(考虑到比仅仅制作工作有更高的认知要求)。事实已经证明,大象拥有这种能力。举个例子,一项研究显示,大象使用它们非常强壮、善于抓握的鼻子来加工树枝,以便把它们用作鞭子,达到最佳的驱赶苍蝇的效果。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8:30
    —— 引自第127页
  • 就动物为何形成等级结构的理论而言,这很有意义。当一种线状的等级结构业已形成,维持等级秩序所需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少一些,因为每个个体都知道它的位置在哪儿,于是冲突就被降到了最低程度。当不存在等级结构时(就像在我们的第二个考察季里所展示的那样),所有雄性大象都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这也许是因为它们不知道每个个体在等级结构中的整体地位。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49:13
    —— 引自第144页
  • 我们的长期研究似乎符合那种理论,即:支配等级机构有助于把接触有限的资源引发的冲突降至最低。由于2006年是一个非常湿润的年份,可以喝水的地方很多,接触水源几乎引发不了竞争,因而不太需要有序的社会团体。在这种状况下,由于不存在等级结构,我们目睹了雄性大象之间的更多攻击行为。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50:23
    —— 引自第174页
  • 真实信号也塑造了人类世界。人类使用的信号很多,例如面部表情、化妆、穿着、整容、飙车逞能,但鉴于这些信号往往是有计划的,因而在性质上不能被认为是绝对真实的。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发出真实信号的四种可靠衡量标准,即影响力、模拟性、活动性、一致性。换个说法,所谓影响力,即一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使另外一个人的说话模式与自己的说话模式相协调;所谓模拟性,即在一次谈话中,一个人的点头、微笑行为是否被另外一个人回应;所谓活动性,即提高活动水平,将其作为衡量兴趣和激动的标准;所谓一致性,即避免突然的、步调不均匀的行动,因为那预示着注意力不集中。 (查看原文)
    FACT 2019-10-27 17:51:03
    —— 引自第185页
  • P3 他们在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进行了长期研究显示,家庭最高位置被传给了一个最年长、最聪明的雌性大象,而非传给具有支配性的个体的直系后代。 (查看原文)
    Lucifer 2021-08-01 10:15:46
    —— 引自章节:亲吻戒指
  • 雄性的社交策略种类很多,取决于群落密度、资源竞争、捕食威胁的性质、对保护的需要,以及物种固有的群居性。 (查看原文)
    Lucifer 2021-08-01 10:20:47
    —— 引自章节:结盟和失宠
  • 在一个雌性选择起作用的社会里,雄性取悦雌性的程度会显得不同寻常。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失控选择“现象中看到这种情况。在”失控选择“中,羽毛非常精致的雄性被雌性选中了,导致控制哪些表现型的基因被固定在群体里,以至于那些夸张的特征(角、羽毛、眼里的色彩、精致的教法等)对一个物种造成了伤害,甚至到了有可能导致哪个物种灭绝的程度。 (查看原文)
    Lucifer 2021-08-01 10:23:37
    —— 引自章节:发情即魔鬼
  • 亲缘选择理论可以解释这些行为。它预言,亲缘关系也许会减少一个群体内的攻击行为,而通过减少大豆i的代价或帮助一个亲属获得资源,能够让支持亲属的个体获得简介的适应益处。虽然这看似合乎实际,却有一个问题。 生活在群体里有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亲缘选择理论最近的一个改进版本表示,减少对亲属的攻击性的汇报在价值上有可能被亲属之间争夺资源草约。家雀就是这种情况。它显示,对亲属的攻击和对没有亲缘关系的群落同班的攻击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亲缘关系对改善大豆的成功率或提高等级没有任何帮助。 (查看原文)
    Lucifer 1回复 2021-08-01 10:28:48
    —— 引自章节:“臭味相投”
  • 有一项研究寻求检验婴幼儿如何察觉危险。该研究显示,女孩儿懂得把蛇和蜘蛛的景象和她们周i为那些人的恐惧反应联系起来,男孩儿却不然。 怀疑者说,相较于恐惧反应的先天差异和日后生活中的冒险,那种结果更有可能与女孩儿尤越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有关。 (查看原文)
    Lucifer 2021-08-01 10:33:18
    —— 引自章节:遇刺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