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每页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基本都有四五篇,信息量非常大。可能由于这本是写给外国人的书,又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有一些表述比较奇怪
作者对诺依曼复杂性理论的理解以及以此为本对中国情感-思维风格的认知理解有点惊艳(当然,互为阴阳)。本土心理学不是“民族主义心理学”的绝佳研究范例。
本书从哲学,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把中国人的情感用理论模型提炼出来,着实不易,而且如韩布新老师序言所说,本书对于中国知识界身份认同危机是一剂良药。中国人的情感模式基于道家提倡的以己、世界为整体的元认知,而不是西方的线性认知。在心理学上前者更能发展健康的自我,而后者的过度发展会制造投射与不实。作者对儒家的理解深度也让人眼目一新:儒家对社会大同的“和”的理念,是基于内仁外礼,且内重于外,而不是国人刻板印象中仅仅强调严苛的等级制度。当然作者也发现了劣质“和”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损害。儒家所塑造的亲密式“撒娇”,塑造了中国人孩童式的健康情感模式,对中国人感恩之情的产生有重要影响。此外,道家所提倡的隐匿与风流则保护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与个体性。佛家基于顿悟的空性,为中国人提供了足够的心理空间和超越俗世的高思维。
还是比较形而上学,概念很多。 为了找资料一天看完,比较有趣的是这本书把文化定在国人对情绪情感的论述。
学术专著。 太牛啦,完全被吸引住,拿起来就放不下。 学术专著理解不到百分之一,不妨碍感受到智识上的愉悦。 “品味自己的心情能够建构理想心灵世界”(p281) “隐士只乐与少数人物来往”(p247)
有几章非常喜欢,总体读下来的感觉是作者真的很爱中国和诗词,而且爱到有点看不见中国人的缺点那种……
感觉不幸拿到一本博士论文,很内容很丰富但作者过度使用学术范式而非通俗语言来表达,读起来很累。
以心理学的角度阐释最熟悉的自己,中国人,对“疼爱”、“撒娇”的解读非常有趣,值得细读~
不加约束的引用,让人眼花缭乱的理论拼接,读起来有种民科的味道!
一本佳作,了解东西方文化心理学差异的必读之书。
用来背单词真好~
内容比较具有学术思考的深度,但是对于真实的生活在处境下的我,读起来觉得还是欠一些火候,也许这就是做学问与烟火气的差距
对文化特征给了比较合理但略显粗粝的定位与描绘,引用文献和中国典籍很多,但不太容易去找具体的出处。有些地方就表述来说有点别扭。
将融入中国人呼吸的日常系统理论的归类与论述。谨慎定义“文化”:“体验当下”的种种风格,重点在于生活经验;对“和”的结构进行剖析:多重性&多元性,高维&动态;由儒家思想引申至集体主义的讨论;结合道家思想说明中国人关系中的亲密性。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旁征博引,更像是一本论文集,逻辑清晰,好读,但也不容易读。
真的很中国 混沌状
学术作品,引用丰富,阐述简洁,适合学术人按图索骥,不适合普通读者欣赏。
啃了很久的一本书,关于文化心理学非常非常详细且受用的文献综述。要哪天我也能有这样的文献量和文字功底就能发C刊了555
读完完全沉浸在作者深入文化心理的研究,值得读了又读。非常棒的一本书。
退
“《中国人的情感》 立足于丰富的本土心理学理论,从多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深层剖析,以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与西方在认知、情绪/情感风格上的心理差异。本书作者从文化理性、关系、对称性与“和”的概念出发,将东方与西方文化作为互为镜像的心灵世界进行对照式探讨。在传统的西方心理学中,各种情绪被认为是相互独立、割裂的,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如何调控情绪;而作者通过引用并解析儒释道哲学典籍,提出了中国本土的文化心理学观点,即中国人的情感之建构是内隐的、整体性的。本书将带领读者对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情感(亲密、孤寂)和鲜有人探讨的情感(共鸣、撒娇),甚至更高广泛的概念(自由、创造力和爱)产生全新的理解。”
> 中国人的情感
3 有用 Karl 2020-04-13 16:16:41
每页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基本都有四五篇,信息量非常大。可能由于这本是写给外国人的书,又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有一些表述比较奇怪
2 有用 y 2021-12-14 21:12:58
作者对诺依曼复杂性理论的理解以及以此为本对中国情感-思维风格的认知理解有点惊艳(当然,互为阴阳)。本土心理学不是“民族主义心理学”的绝佳研究范例。
1 有用 猫生小子 2022-12-26 20:19:01 湖北
本书从哲学,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把中国人的情感用理论模型提炼出来,着实不易,而且如韩布新老师序言所说,本书对于中国知识界身份认同危机是一剂良药。中国人的情感模式基于道家提倡的以己、世界为整体的元认知,而不是西方的线性认知。在心理学上前者更能发展健康的自我,而后者的过度发展会制造投射与不实。作者对儒家的理解深度也让人眼目一新:儒家对社会大同的“和”的理念,是基于内仁外礼,且内重于外,而不是国人刻板印象中仅仅强调严苛的等级制度。当然作者也发现了劣质“和”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损害。儒家所塑造的亲密式“撒娇”,塑造了中国人孩童式的健康情感模式,对中国人感恩之情的产生有重要影响。此外,道家所提倡的隐匿与风流则保护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与个体性。佛家基于顿悟的空性,为中国人提供了足够的心理空间和超越俗世的高思维。
1 有用 杲朹 2023-10-30 19:38:12 福建
还是比较形而上学,概念很多。 为了找资料一天看完,比较有趣的是这本书把文化定在国人对情绪情感的论述。
1 有用 yaohao 2023-10-13 23:46:55 广西
学术专著。 太牛啦,完全被吸引住,拿起来就放不下。 学术专著理解不到百分之一,不妨碍感受到智识上的愉悦。 “品味自己的心情能够建构理想心灵世界”(p281) “隐士只乐与少数人物来往”(p247)
1 有用 cissy 2023-09-27 21:57:13 上海
有几章非常喜欢,总体读下来的感觉是作者真的很爱中国和诗词,而且爱到有点看不见中国人的缺点那种……
1 有用 杨柚喜 2023-11-23 22:30:44 浙江
感觉不幸拿到一本博士论文,很内容很丰富但作者过度使用学术范式而非通俗语言来表达,读起来很累。
1 有用 Au 2020-11-06 18:57:09
以心理学的角度阐释最熟悉的自己,中国人,对“疼爱”、“撒娇”的解读非常有趣,值得细读~
2 有用 塑料皮孩 2020-06-07 13:26:58
不加约束的引用,让人眼花缭乱的理论拼接,读起来有种民科的味道!
3 有用 Dr. Chen 2021-12-21 16:05:02
一本佳作,了解东西方文化心理学差异的必读之书。
0 有用 木 2023-12-12 16:22:32 河南
用来背单词真好~
0 有用 祢我 一路走来 2022-06-03 08:58:27
内容比较具有学术思考的深度,但是对于真实的生活在处境下的我,读起来觉得还是欠一些火候,也许这就是做学问与烟火气的差距
0 有用 做个理杏仁 2023-02-21 11:58:53 北京
对文化特征给了比较合理但略显粗粝的定位与描绘,引用文献和中国典籍很多,但不太容易去找具体的出处。有些地方就表述来说有点别扭。
0 有用 考拉在窗后 2023-06-25 08:34:41 广东
将融入中国人呼吸的日常系统理论的归类与论述。谨慎定义“文化”:“体验当下”的种种风格,重点在于生活经验;对“和”的结构进行剖析:多重性&多元性,高维&动态;由儒家思想引申至集体主义的讨论;结合道家思想说明中国人关系中的亲密性。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旁征博引,更像是一本论文集,逻辑清晰,好读,但也不容易读。
0 有用 CrazyCat 2024-03-09 23:57:43 湖南
真的很中国 混沌状
0 有用 冬至 2024-11-07 16:57:34 上海
学术作品,引用丰富,阐述简洁,适合学术人按图索骥,不适合普通读者欣赏。
2 有用 Chestnut 2020-07-17 09:37:26
啃了很久的一本书,关于文化心理学非常非常详细且受用的文献综述。要哪天我也能有这样的文献量和文字功底就能发C刊了555
0 有用 zsq777 2020-02-25 10:06:51
读完完全沉浸在作者深入文化心理的研究,值得读了又读。非常棒的一本书。
0 有用 BW 2021-01-25 12:19:51
退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21-05-28 19:47:32
“《中国人的情感》 立足于丰富的本土心理学理论,从多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深层剖析,以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与西方在认知、情绪/情感风格上的心理差异。本书作者从文化理性、关系、对称性与“和”的概念出发,将东方与西方文化作为互为镜像的心灵世界进行对照式探讨。在传统的西方心理学中,各种情绪被认为是相互独立、割裂的,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如何调控情绪;而作者通过引用并解析儒释道哲学典籍,提出了中国本土的文化心理学观点,即中国人的情感之建构是内隐的、整体性的。本书将带领读者对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情感(亲密、孤寂)和鲜有人探讨的情感(共鸣、撒娇),甚至更高广泛的概念(自由、创造力和爱)产生全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