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提醒所有書友, 但凡衝著"梁啟超著"四字而來的, 莫入. 揭開內頁才發現此四字下還多了一行"译者: 雾满拦江". 使叉你譯. 想不到我一把年紀, 還會上這種當.
且看原文序: 序 例 一、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然夹叙夹议,其例实创自太史公,史记:《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皆是也。后人短于史识,不敢学之耳。著者不敏,窃附斯义。 一、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恨时日太促,行箧中无一书可供考证,其中记述误谬之处,知所不免。补而正之,愿以异日。 一、平吴之役,载湘军事迹颇多,似涉枝蔓;但淮军与湘军,其关系极繁杂;不如此不足以见当时之形势,读者谅之。 一、中东和约,中俄密约,义和团和约,皆载其全文。因李鸿章事迹之原因结果,与此等公文关系者甚多,故不辞拖沓,尽录入之。 一、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故书中多为解免之言,颇有与俗论异同者,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不然,何取乎祸梨枣也!英名相格林威尔尝呵某画工曰 Paint me as I am 言,勿失吾真相也。吾著此书,自信不至为格林威尔所呵。合肥有知,必当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既望 著者自记 原文見此: http://bbs.tiexue.net/post_2665835_1.html 這個總設計師, 蓋"解譯"自下文: 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李之死,于中国全局有关系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此又吾之所敢断言也。抑吾冀夫外国人之所论非其真也。使其真也,则以吾中国之大,而惟一李鸿章是赖,中国其尚有瘳耶? "譯"成"改革總設計師",乃主觀詮釋. 尤其是梁啟超亦有謂:"彼李鸿章固非能造时势者也,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义理所困,而不能自拔。" 可見梁啟超其實不屑其見, 更遑論以維新先鋒之身份,反尊頭號保皇政敵為"改革總設計師", 於理不合. 不過這個總設計師, 是否有取義於總舵手之嫌, 我不好評論.
呵呵,同上之
幸好没买,我担心的倒是梁启超做传时李鸿章死不久,没有个几十年沉淀一下,结合时局发展重新审视一下,能写的客观公正全面吗?再说梁启超还是个维新派,保皇党。。。视角又会怎么样? 看过的说说,梁启超的做的传如何?
好吧, 原本一本百頁不到的小書用無離頭白話文充大頭鬼充到288頁, 我也不好說甚麼了. 願樓上閱讀愉快.
> 去李鸿章传的论坛
书(🌑)
问(晋城小郭)
经典还可以这么毁(胡不喜²⁰²⁵ ™)
一代宗师点评政敌(河右)
从现在看从前(莫德)
且看原文序:
序 例
一、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然夹叙夹议,其例实创自太史公,史记:《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皆是也。后人短于史识,不敢学之耳。著者不敏,窃附斯义。
一、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恨时日太促,行箧中无一书可供考证,其中记述误谬之处,知所不免。补而正之,愿以异日。
一、平吴之役,载湘军事迹颇多,似涉枝蔓;但淮军与湘军,其关系极繁杂;不如此不足以见当时之形势,读者谅之。
一、中东和约,中俄密约,义和团和约,皆载其全文。因李鸿章事迹之原因结果,与此等公文关系者甚多,故不辞拖沓,尽录入之。
一、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故书中多为解免之言,颇有与俗论异同者,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不然,何取乎祸梨枣也!英名相格林威尔尝呵某画工曰 Paint me as I am 言,勿失吾真相也。吾著此书,自信不至为格林威尔所呵。合肥有知,必当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既望 著者自记
原文見此: http://bbs.tiexue.net/post_2665835_1.html
這個總設計師, 蓋"解譯"自下文:
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李之死,于中国全局有关系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此又吾之所敢断言也。抑吾冀夫外国人之所论非其真也。使其真也,则以吾中国之大,而惟一李鸿章是赖,中国其尚有瘳耶?
"譯"成"改革總設計師",乃主觀詮釋. 尤其是梁啟超亦有謂:"彼李鸿章固非能造时势者也,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义理所困,而不能自拔。" 可見梁啟超其實不屑其見, 更遑論以維新先鋒之身份,反尊頭號保皇政敵為"改革總設計師", 於理不合.
不過這個總設計師, 是否有取義於總舵手之嫌, 我不好評論.
呵呵,同上之
幸好没买,我担心的倒是梁启超做传时李鸿章死不久,没有个几十年沉淀一下,结合时局发展重新审视一下,能写的客观公正全面吗?再说梁启超还是个维新派,保皇党。。。视角又会怎么样?
看过的说说,梁启超的做的传如何?
好吧, 原本一本百頁不到的小書用無離頭白話文充大頭鬼充到288頁, 我也不好說甚麼了. 願樓上閱讀愉快.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