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俄国流放制度的溯源之作!
探寻影响现代俄国民族心灵乃至历史未来的流放之地!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丹尼尔·比尔运用19世纪的新闻报道、官方报告和俄国小说,为读者呈现出了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残酷性及其囚犯悲剧性又鼓舞人心的命运。
☆近代俄国史上诸多大人物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 宁都有流放西伯利亚经历,流放制 度如何塑造近代俄罗斯民族的心灵以及影响俄国历史的命运?
☆2017年坎迪尔历史奖大奖作品,入围2017年沃尔夫森历史奖、2017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和2017年朗曼-今日历史图书奖,被评为《泰晤士报》、《旁观者》、《BBC历史》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内容简介
西伯利亚被称为“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从19世纪初到俄国革命,沙皇政权将超过100万名囚犯及其家人流放到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本书生动刻画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进分子、农奴制和村庄政治的受...
俄国流放制度的溯源之作!
探寻影响现代俄国民族心灵乃至历史未来的流放之地!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丹尼尔·比尔运用19世纪的新闻报道、官方报告和俄国小说,为读者呈现出了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残酷性及其囚犯悲剧性又鼓舞人心的命运。
☆近代俄国史上诸多大人物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 宁都有流放西伯利亚经历,流放制 度如何塑造近代俄罗斯民族的心灵以及影响俄国历史的命运?
☆2017年坎迪尔历史奖大奖作品,入围2017年沃尔夫森历史奖、2017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和2017年朗曼-今日历史图书奖,被评为《泰晤士报》、《旁观者》、《BBC历史》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内容简介
西伯利亚被称为“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从19世纪初到俄国革命,沙皇政权将超过100万名囚犯及其家人流放到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本书生动刻画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进分子、农奴制和村庄政治的受害者、追随丈夫和父亲的妻子与孩子的历史,以及逃犯和赏金猎人的历史。
本书启用了俄罗斯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档案馆中大量此前不为人知的一手资料,讲述了沙皇俄国奋力管理其可怕的刑罚殖民地的故事,以及西伯利亚对现代世界的政治力量的重大影响。
⊙媒体&名人推荐
☆表述精湛,扣人心弦……全书生动描述了种种关于罪与罚、赎罪、爱和可怖暴力的惊人与悲伤故事。书中人物包括专制者、杀人者、卖淫者、英雄。这是一部绝妙的佳作。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我们很难去想象这个在沙皇统治时期地狱般的西伯利亚刑罚殖民地。这部历史著作描绘了一幅生动、恐怖的图景……该书极其引人入胜,富于真实事例和逸闻轶事。
——大卫·阿罗诺维奇,《泰晤士报》
☆关于沙皇统治时期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杰出新历史著作……令人信服地将西伯利亚置于19世纪俄国乃至欧洲历史的中心。
——《经济学人》
☆采用了大量资料……这些丰富的材料,造就了这部有着细微细节的历史著作……它把“西伯利亚”这个名字的可怕之处变得如此生动、如此清晰。
——《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简介 · · · · · ·
丹尼尔·比尔(Daniel Beer),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高级讲师。他是《变革中的俄国:人文科学和自由主义现代性的命运,1880—1930年》(Renovating Russia: The Human Sciences and the Fate of Liberal Modernity, 1880–1930)一书的作者。
目录 · · · · · ·
1 流放制度的起源 9
2 界 标 31
3 折断的剑 57
4 涅尔琴斯克的矿山 91
5 民主共和国 115
6 西伯利亚人 150
7 刑罚堡 181
8 “以自由的名义!” 214
9 库库什金将军的军队 244
10 萨哈林岛 271
11 鞭 打 304
12 “失败者要倒霉了!” 330
13 收缩的大陆 366
14 严峻的考验 393
尾声 红色西伯利亚 427
致 谢 432
注 释 434
出版后记 50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达布罗夫斯基还向帝国的广大群众发出了一个信息。波兰起义在俄国社会中释放了一种恐惧情绪,而这个社会现在无法容忍任何对俄国在波兰的行动的批评。1863年4月,当局关闭了由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哥哥米哈伊尔主编的《时代》杂志。起因是该杂志发表了一篇被认为过于同情波兰起义者的文章,作者是斯拉夫派人士尼古拉·斯特拉霍夫。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自由主义观点在“波兰问题”上几乎完全噤声,只敢就反暴动提出最拐弯抹角的批评。总体来说,保守派新闻机构的评论更滔滔不绝。极其保守的米哈伊尔·卡特科夫在保守主义日报《莫斯科新闻》上不断发表反波兰的文章,这些文章影响很大,许多观察者认为,卡特科夫正在刺激俄国政府更加严厉地约束波兰。 达布罗夫斯基从斯德哥尔摩给卡特科夫写了一封轻蔑的公开信,谴责他在俄国新闻界中煽动反波兰的情绪: 你有一段时间确实成功地唤醒了俄国人的野蛮本能和狂热,但你的谎言和欺骗不会长久地取胜。我们的数百位流放者已经向俄国最阴暗的角落传播了对我们的努力和我们的人民的理解。他们在所有地方的出现,都雄辩地抗议了官方和受雇的造谣者散布的谎言,唤醒了俄国人灵魂中的人性本能。 这封信发表在波兰期刊《祖国》和亚历山大·赫尔岑在伦敦出版的自由主义刊物《钟声》上,《钟声》在俄国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赫尔岑的杂志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坚定地支持波兰,提出波兰的斗争也是俄国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 然而,在反波兰非理性情绪的支配下,成批的俄国读者不再订阅 《钟声》;1863年,该杂志的发行量从2500份下降到500份。 随着欧洲的集体良知再次被波兰的命运刺痛,俄国在波兰王国和西部边疆地区的镇压活动的影响逐渐扩散到欧洲各地。致力于波兰事业的团体在伦敦享受了一段短暂但活跃的发展时期,而且英国议会讨论了英国政府对这次暴动的外交反应(但从未讨论过军事回应)。英国新闻界谴责了俄国的行动,并表示自己与波兰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8页 -
自我伤害是一种躲避辛苦劳动的常用手段。……还有一种策略是通过将切碎的马毛插入阴茎上的微小切口来模拟梅毒的症状。脓液足以说服所有人这个罪犯不再适于工作,除了经验最丰富的营地医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死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死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死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 更多书评 50篇
-
冰雪皇后昧拾金 (90后不放心人员)
大型deja vu现场: 达布罗夫斯基还向帝国的广大群众发出了一个信息。波兰起义在俄国社会中释放了一种恐惧情绪,而这个社会现在无法容忍任何对俄国在波兰的行动的批评。1863年4月,当局关闭了由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哥哥米哈伊尔主编的《时代》杂志。起因是该杂志发表了一篇被认为过于同情波兰起义者的文章,作者是斯拉夫派人士尼古拉·斯特拉霍夫。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自由主义观点在“波兰问题”上几乎完全噤声,只敢... (3回应)2019-09-12 21:18 25人喜欢
大型deja vu现场:
达布罗夫斯基还向帝国的广大群众发出了一个信息。波兰起义在俄国社会中释放了一种恐惧情绪,而这个社会现在无法容忍任何对俄国在波兰的行动的批评。1863年4月,当局关闭了由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哥哥米哈伊尔主编的《时代》杂志。起因是该杂志发表了一篇被认为过于同情波兰起义者的文章,作者是斯拉夫派人士尼古拉·斯特拉霍夫。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自由主义观点在“波兰问题”上几乎完全噤声,只敢就反暴动提出最拐弯抹角的批评。总体来说,保守派新闻机构的评论更滔滔不绝。极其保守的米哈伊尔·卡特科夫在保守主义日报《莫斯科新闻》上不断发表反波兰的文章,这些文章影响很大,许多观察者认为,卡特科夫正在刺激俄国政府更加严厉地约束波兰。 达布罗夫斯基从斯德哥尔摩给卡特科夫写了一封轻蔑的公开信,谴责他在俄国新闻界中煽动反波兰的情绪: 你有一段时间确实成功地唤醒了俄国人的野蛮本能和狂热,但你的谎言和欺骗不会长久地取胜。我们的数百位流放者已经向俄国最阴暗的角落传播了对我们的努力和我们的人民的理解。他们在所有地方的出现,都雄辩地抗议了官方和受雇的造谣者散布的谎言,唤醒了俄国人灵魂中的人性本能。 这封信发表在波兰期刊《祖国》和亚历山大·赫尔岑在伦敦出版的自由主义刊物《钟声》上,《钟声》在俄国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赫尔岑的杂志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坚定地支持波兰,提出波兰的斗争也是俄国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 然而,在反波兰非理性情绪的支配下,成批的俄国读者不再订阅 《钟声》;1863年,该杂志的发行量从2500份下降到500份。 随着欧洲的集体良知再次被波兰的命运刺痛,俄国在波兰王国和西部边疆地区的镇压活动的影响逐渐扩散到欧洲各地。致力于波兰事业的团体在伦敦享受了一段短暂但活跃的发展时期,而且英国议会讨论了英国政府对这次暴动的外交反应(但从未讨论过军事回应)。英国新闻界谴责了俄国的行动,并表示自己与波兰起义者团结一致。《泰晤士报》斥责了“野蛮和残忍的行动,认为这些行动是对文明政府的羞辱,令这些行动所在的时代蒙羞”。 引自第228页 PS,“达布罗夫斯基”显然是Dąbrowski,“多姆布罗夫斯基”。
3回应 2019-09-12 21:18 -
汗青堂 (我们划船也不用桨。)
参政院广场起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至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但十二月党人运动十年前就在帝国陆军中开始形成。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在1812年与拿破仑和入侵的法国人作战时认识到了俄国人民。这场战争锻造出了新的兄弟情谊以及军官和他们的部下之间的忠诚。俄国农民(其中很多人是农奴)在战争中表现出,他们能够对祖国忠诚可靠、无私奉献。年轻的贵族曾在战争中和作为他们的合法财产的农奴并肩作战,战后刚返回俄国。 这些贵族...2019-06-04 09:56 3人喜欢
参政院广场起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至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但十二月党人运动十年前就在帝国陆军中开始形成。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在1812年与拿破仑和入侵的法国人作战时认识到了俄国人民。这场战争锻造出了新的兄弟情谊以及军官和他们的部下之间的忠诚。俄国农民(其中很多人是农奴)在战争中表现出,他们能够对祖国忠诚可靠、无私奉献。年轻的贵族曾在战争中和作为他们的合法财产的农奴并肩作战,战后刚返回俄国。 这些贵族就开始努力让自己适应那段振奋人心的战斗经历。对他们来说,农奴制是一个可耻的提醒物,提醒着他们俄国的落后以及受过教育的富裕精英阶层和穷困潦倒的农民阶层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经过1812年的严峻考验的历练,军官们对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忠诚开始高于他们对会沙皇王朝的忠诚。 引自 折断的剑 回应 2019-06-04 09:56
-
汗青堂 (我们划船也不用桨。)
18世纪,伴随着俄国沙皇权力的集中,越来越多的群体成为被流放的对象。 随着国家在18世纪加强中央集权,它不断增加对社会的控制。很多此前无罪的活动(砍伐橡树、采盐、流浪、进入私人土地、乞讨等)变成罪行,并可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 随着农奴制加紧对俄国农民的控制,国家和不愿放弃自由的百姓之间的暴力冲突也出现了。兵败的起义者如果躲过了大屠杀和绞刑架,就会戴着镣铐被送往西伯利亚。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造反,而只... (2回应)2019-05-28 10:45 3人喜欢
18世纪,伴随着俄国沙皇权力的集中,越来越多的群体成为被流放的对象。
随着国家在18世纪加强中央集权,它不断增加对社会的控制。很多此前无罪的活动(砍伐橡树、采盐、流浪、进入私人土地、乞讨等)变成罪行,并可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 随着农奴制加紧对俄国农民的控制,国家和不愿放弃自由的百姓之间的暴力冲突也出现了。兵败的起义者如果躲过了大屠杀和绞刑架,就会戴着镣铐被送往西伯利亚。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造反,而只是想要逃离农奴制和长达25年的兵役,于是他们躲进俄国的乡村。一旦被查出无法出具证件便会被当做农奴和逃兵,从而遭受鞭打和流放。 18世纪后期,俄国第一次出现了思想领域的反对力量。历任沙皇都把宗教当作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壁垒。叶卡捷琳娜大帝流放了成千上万名旧礼仪派成员和乌托邦教派。并且在政治上持批判意见的思想家也开始被流放,因为写作了批判俄罗斯帝国的政治、社会和道德堕落的书籍,作家拉吉舍夫被判流放十年,他可以被视为是后世思想反叛者的先驱。 除此之外,俄国在西伯利亚不断发展的刑罚工厂仍然面临长期的劳动力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试图向帝国各地的一系列社会机构和公共机构授予行政流放的权力。1736年,工厂、矿山和冶炼厂的私人所有者及国有工厂的经理获得了流放“表现不当的工人”的权力。农奴主也可以摆脱那些不顺从、不中用或者仅仅是自己不喜欢的农奴。 但俄国农民并不是专横主人的被动伤害者;他们也把流放制度用作社会控制和净化的工具。农民社区时常和农奴主勾结,对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实行行政流放。摆脱那些给村庄造成经济负担的人符合他们双方的既得利益,但这些人唯一的罪过就是没有工作能力或头脑愚钝。 引自 流放制度的起源 2回应 2019-05-28 10:45 -
汗青堂 (我们划船也不用桨。)
参政院广场起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至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但十二月党人运动十年前就在帝国陆军中开始形成。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在1812年与拿破仑和入侵的法国人作战时认识到了俄国人民。这场战争锻造出了新的兄弟情谊以及军官和他们的部下之间的忠诚。俄国农民(其中很多人是农奴)在战争中表现出,他们能够对祖国忠诚可靠、无私奉献。年轻的贵族曾在战争中和作为他们的合法财产的农奴并肩作战,战后刚返回俄国。 这些贵族...2019-06-04 09:56 3人喜欢
参政院广场起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至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但十二月党人运动十年前就在帝国陆军中开始形成。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在1812年与拿破仑和入侵的法国人作战时认识到了俄国人民。这场战争锻造出了新的兄弟情谊以及军官和他们的部下之间的忠诚。俄国农民(其中很多人是农奴)在战争中表现出,他们能够对祖国忠诚可靠、无私奉献。年轻的贵族曾在战争中和作为他们的合法财产的农奴并肩作战,战后刚返回俄国。 这些贵族就开始努力让自己适应那段振奋人心的战斗经历。对他们来说,农奴制是一个可耻的提醒物,提醒着他们俄国的落后以及受过教育的富裕精英阶层和穷困潦倒的农民阶层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经过1812年的严峻考验的历练,军官们对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忠诚开始高于他们对会沙皇王朝的忠诚。 引自 折断的剑 回应 2019-06-04 09:56 -
谷粕直家 (遼陽月,秣陵砧。)
玛丽亚的父亲则说得更直接。他担心玛丽亚可能不会放弃追随沃尔孔斯基的念头,于是在1月,在玛丽亚在生产后重病时,他写信给这个被监禁的十二月党人:“你曾经称我为父亲,那么就服从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的妻子的心意、她的情感和她对你的依恋:她愿意分担一个罪犯的命运,但她会因此丧命。你不要把她害死!” 那年夏天,玛丽亚仍旧坚持要离开,她的父亲再次恳求沃尔孔斯基:我的朋友,想想她是否可以挺过数月的颠簸;想想那几个...2019-09-29 12:16
玛丽亚的父亲则说得更直接。他担心玛丽亚可能不会放弃追随沃尔孔斯基的念头,于是在1月,在玛丽亚在生产后重病时,他写信给这个被监禁的十二月党人:“你曾经称我为父亲,那么就服从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的妻子的心意、她的情感和她对你的依恋:她愿意分担一个罪犯的命运,但她会因此丧命。你不要把她害死!”
那年夏天,玛丽亚仍旧坚持要离开,她的父亲再次恳求沃尔孔斯基:我的朋友,想想她是否可以挺过数月的颠簸;想想那几个月是否足以让你的幼子死去;想想她能为你带来什么帮助,又能给幼子带来什么帮助!想想吧,她会放弃自己的显赫地位,你们所生的所有孩子也将没有显赫地位。我的朋友,你的内心一定会告诉你,你应该亲自写信给她,告诉她不要跟你走。但是谢尔盖并没有劝他的妻子和他们的孩子待在一起,玛丽亚的决心仍不动摇。她的决定最终令她和父亲关系不和:“父亲和我沉默着分别;他向我送上祝福,然后一言不发地走了。我看着他,跟自己说:‘结束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了,我曾经可以为了家人而死。’”
回应 2019-09-29 12:16
-
鞭子、铁链和单独监禁支撑着西伯利亚刑罚殖民地和监狱的权威和权力,它们是一个虚弱的国家的拙钝工具。野蛮和恐怖不是惩戒和正义的代用品。由于无法改造流放者,国家依靠野蛮的惩罚来约束他们。在一个腐败且报复心重的官员和行刑者享有极大酌处权的世界里,法律与专制之间的界限虽说不上看不见,但一直模糊不清。对囚犯他们自己来说,有选择性的执法显得很随意、无法预测。在旁观者看来,这些惩罚激起了反感。
2021-03-01 20:27
-
我的身体和思想都是自由的;我照自己高兴的方式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你是一个受雇为人干活的人,你不能照自己高兴的方式做事,而是照别人给你的命令做事……我知道当他们在鞭打别人时,你几乎要哭出来,但你仍然参与其中!我不会跟这种事有分毫关系!”在科科索夫提出抗议后,监狱当局不愿意将罗日科夫送回惩罚牢房,并且不再费心去对付他。在一次隆重的访问期间,监狱当局把他藏了起来,以防他表现出某种不服从的态度。187...
2021-03-01 20:12
-
纸牌游戏的兴衰变迁与囚犯当中流行的宿命论相一致。在一个暴力和危险事件不可避免的世界里,这些纸牌为罪犯们提供了逃离总是纠缠着他们的赤贫的途径和可能性(至少是这种幻觉)。打牌就是挑战命运,甚至是迎难而上地去努力——就像罪犯会大喊的那样——“打败魔鬼”!对于雅库博维奇来说,赌博和酒精为他那极度粗糙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没有纸牌和伏特加,甚至可能是没有桦树条,没有刺激性的东西,生活对这些人而言就不是...
2021-02-25 14:44
论坛 · · · · · ·
《作者说明》部分的错误。 | 来自阿凛子君 | 2020-05-02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Knopf (2017)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Allen Lane (201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PENGUIN GROUP (2017)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死屋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维舟 2019-09-02
本书主旨一言以蔽之,即流放者们受惩罚后,将西伯利亚政治化了,“他们把西伯利亚不仅塑造成了一个流放和惩罚之地,还塑造成了一个反抗和斗争的舞台”——作者的历史叙述,则将当时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本身政治化了。虽然他写的是流放制度,但其实大体上只关注一类特殊的流放者,那就是沙皇统治下的政治犯。书中突出了刑罚政策与殖民计划之间的矛盾,点明流放不仅无法实现统治者的目的,最终还适得其反。这当然是有力的控诉,但也不... 本书主旨一言以蔽之,即流放者们受惩罚后,将西伯利亚政治化了,“他们把西伯利亚不仅塑造成了一个流放和惩罚之地,还塑造成了一个反抗和斗争的舞台”——作者的历史叙述,则将当时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本身政治化了。虽然他写的是流放制度,但其实大体上只关注一类特殊的流放者,那就是沙皇统治下的政治犯。书中突出了刑罚政策与殖民计划之间的矛盾,点明流放不仅无法实现统治者的目的,最终还适得其反。这当然是有力的控诉,但也不算新见,倒是漏掉了一点:作为刑罚的流放制度,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先更严酷的肉刑、酷刑的替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俄国国家构建中的问题。这一点对比《规训与惩罚》、《致命的海滩》这些对英法刑罚制度的刻写,可以更明显地看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本书能在国内顺利出版就已值得庆幸了。 (展开)
47 有用 汗青堂 2019-05-31
汗青堂028《死屋》,俄国流放制度的溯源之作!西伯利亚被称作“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专制者、杀人者、卖淫者在专制“屋檐”下上演着各自的人生,而制度所“扭曲的人性之材”又进一步塑造了俄国民族的心灵与未来。不为人知的一手文献,扣人心弦的故事讲述,将人带入到那个政治力量无孔不入的可怖世界。
122 有用 陆钓雪等待瑶宝 2019-06-03
作为布尔什维克党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和使十月革命获得认可的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纪念革命前的美化政治犯和牺牲精神的书籍。回忆录、历史研究和档案文件建立了一套沙皇压迫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振奋家谱,这套家谱将苏维埃势力的胜利表现为与暴政进行斗争的高潮。西伯利亚流放的历史成为一个联系俄国的新统治者与19世纪60年代众多的杰出激进分子(如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19世纪20... 作为布尔什维克党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和使十月革命获得认可的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纪念革命前的美化政治犯和牺牲精神的书籍。回忆录、历史研究和档案文件建立了一套沙皇压迫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振奋家谱,这套家谱将苏维埃势力的胜利表现为与暴政进行斗争的高潮。西伯利亚流放的历史成为一个联系俄国的新统治者与19世纪60年代众多的杰出激进分子(如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19世纪20年代的十二月党人的重要纽带。前政治苦役犯协会在1921年成立,并开始出版《苦役与流放》杂志,该杂志致力于记录政治流放者和苦役犯的经历。然而,就在布尔什维克党人强调西伯利亚流放者的牺牲和沙皇俄国的暴政时,他们将自己的对手、持异见者和旧制度的残余势力投入了劳改营,其规模可能会超出沙皇刑罚管理人员的想象。 (展开)
5 有用 今天也在不务正 2019-06-16
确实好看,非常流畅而清楚(内封也很好看)。十二月党人、陀氏、契诃夫均有涉及,当然啦,还有发出来会被和谐的内容。居然能同时大致按照事件和时间顺序写下来,可以基本不被俄国人名搞混……以及最后一章一笔带过了苏联时期的流放制度,令人想到了超级多东西,比如有点想看这两者的对比(理想国M译丛已经对苏联古拉格本身涉及甚多)到两国相似的情况(呃(之类的。
209 有用 SWX 2019-05-28
19世纪的传统国家在面临新式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者时,往往都不是对手。国家的行动显得笨拙、迟缓、低效率,为各种层层叠叠的机构所拖累,为某些旧式的honor code所束缚。国家允许对方(相对)自由地发表意见,不会在对方人群中培养叛徒(哪怕对方本来并非意志坚定的革命者)。最关键的是,国家允许对方轻松地占据道德制高点。而20世纪的国家在这方面要得心应手地多。国家在垄断暴力的同时,还垄断了道德。
0 有用 胖子 2021-03-08
好书,最后一章意犹未尽,接着看古拉格正好。
0 有用 bottom whisper 2021-03-07
专制政权下父权制,只是把人当做工具。把人流放到西伯利亚,流放犯在工业企业矿场,效率低下,完全没发挥想象中的作用。不由得联想到古拉格。
0 有用 のんべえ 2021-03-06
每个人类悲惨的事件都值得被记录,死去的人也值得被缅怀。如果有意清洗抹杀历史,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西伯利亚的流放制度活生生就一压迫虐待制度,但反抗一直没有停止,民族的魄力也是值得敬佩。读的时候猜想曾经的劳改下放,是不是也参考了这个残暴的制度。易读性不强,前半还好,后面越来越觉得乏味,读读停停大半年。😰
0 有用 Monica Evana 2021-03-06
没想到这么有意思,就像看小说一样看完了(没有把快乐建立在流放犯的痛苦上的意思😂)这么严肃的主题能写出这种流畅度和文采着实不易,以及进一步觉得在压迫深重的地方,妇女受到的压迫是成倍增长的……
0 有用 x10 2021-03-05
ku系列 贵族的故事还能品出不屈和浪漫,平民的经历就只能用残忍和绝望来形容了。四星半,书是好书但不会看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