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漫游 短评

热门 最新
  • 169 远子 2019-05-15 09:06:04

    这是我的第三本短篇小说集,但我更希望它是第一本。对我的作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从这一本开始看。

  • 127 疏狂老鬼 2019-05-19 22:29:04

    丧的不够可爱,痛苦的不够真诚,反抗的不够彻底,迷茫的没有出路,有些絮絮叨叨,却也是现代人精神面向挺真实的反应了。

  • 56 恶鸟 2019-05-20 09:50:42

    还有一些需要努力,比如我们要么在细节上走向新颖,或者在情绪上我们走得更深,再或者我们可以在叙事的方式上找到更好的视角

  • 77 多屯物资 2019-06-18 19:16:56

    这是吐槽,不是小说。 另,但愿作者不像里面的主人公一样傻逼。 最后,这本"书"在多抓鱼上只能卖3.8。

  • 63 air 2020-04-24 19:00:38

    “为什么一个男的,读点书,就阴阳怪气了?”大一进中文系时我很困惑。后来接触到更多这种人,又跟其一谈了个恋爱,现在这书让我彻底明白:当文学无法给你带来金钱,地位,权力,女人…… 你就觉得世风日下,生不逢时,靠否定他人和时代来掩盖自我否定。这种人真的不要说爱文学,爱艺术,作呕。《立春》里的王彩玲最后清醒了,“远子们”啥时候醒呀?

  • 20 NullPointer 2019-05-20 12:16:28

    是收到的赠书,但我认真读过了其中的几篇。。并不愉快(但文学为什么要为你的愉快负责呢),与其说是现实,不如说是执拗地盯住这个盛世里普通中国人的普通痛苦的目光,别人看着高楼大厦的时候,这部小说的目光无法高举,总是逡巡在街边路口的招牌和招牌上的污迹;必须说,痛苦在文学中从未缺席,痛苦会给故事带来必要的重量,某个鲜明的区别是,好莱坞和类型小说会在用各种痛苦折磨主人公之余,加上必要的高潮情节。但这些在这部小说显然不会存在。。这或许可以视为一种美德,和劣质啤酒的美德相同。文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在咖啡和葡萄酒之外,且让我们举起这杯劣质啤酒,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15 东来 2019-05-22 14:04:12

    小说本身所创造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缺乏时空节奏,无法令人驻足停留。还是那个远子,自戕式的独自痛苦,对于周围人残忍的漠视,以及近于控诉的语气。虽然并不认可这样的写作方式,但依然会被坦诚所打动,如此直白地披露内心世界,是人间罕有的品质。远子加油。

  • 16 熊阿姨 2019-05-28 18:40:23

    3.5分,上篇比下篇更好,很多对生活的刻薄让人会心一笑,在北京这个大怪物里,人得保持一点基本的愤怒,基本的自嘲,基本的冷眼旁观,才能不被越来越傻逼的社会生吞掉。

  • 16 0.0 2019-06-16 11:57:34

    就像文中所反映出的当下年轻人的迷茫和颓丧,我自己的现实已经够苦了,没有义务再去接受另一个人的颓态和丧气。详见长评。

  • 12 廿姨太 2019-05-27 22:16:27

    远子是那一类气味熟悉的,羞涩的,有时候看上去跟世界刻意不那么融洽又敏感于文字的文学青年,但有的时候这样的青年却比大多数我这一类老油条要勇敢的多——他敢为了写作放弃看似更明白的职业与生活。以至于我第一次见到远子,问他为什么离开豆瓣阅读,他用害羞的微笑回应了我的疑问。但站在他对立面的人比如我,对他永远有更多的好奇。这小说集我一边看,一边想要提出更多问题,比如——远子似乎是站在了自己的故事面前在当面跟我讲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比如,为什么远子让我丧到开始怀疑自己面对世界是不是过于心安理得?但这些问题没法问出来了,因为远子同学在后记里诚实面对自己,回答了包括我在内很多人跟他提过的问题。虽然听到这些答案并不能解决阅后焦灼,但我好像知道这个羞涩的男孩在干什么——他用有一点钝的刀,划开自己的生活,献给写作。

  • 13 室内滂沱 2019-05-26 21:02:01

    主角像是被拉斯柯尔尼科夫寄生,潜行在污浊的城市里,在极难改变的现实面前产生痛不欲生的焦虑,概念和欲望已分不清哪在身内哪在身外,当自己又一条人生道路行至尽头时,试图从陌生或重新陌生的异性身上找出不逃遁的理由。在极少借助景物描写的情况下,对所遇到的各色人等进行灵魂审丑,同时举镜照出“自己皮袍下的小”,并始终批判社会总体现状。远子笔下的理想、现实、自我、外界,就像几颗骰子在密闭纯黑的盅里面飞旋,碰撞,发出哐啷哐啷的响声,却看不到最终的得数,在其理想图纸背后藏着一个观世核心,便是“认清现实”。故事中一次次无果的巧遇,为那场失败画上恰如其分的句号,主角的偏执人格,让他们像代表恶意的巫师,为一场场“城市友谊”布下诅咒,而这恶意不是环伺而是自保。将同质异化引向极端,一则心灵哲学小史,真正的无政府主义者。

  • 17 辞束 2019-10-29 17:00:34

    如果想着这是小说简直很难读下去,读第一篇乍以为是序。我觉得不要忽视小说的技艺,也不要觉得读者被培养出来只懂得识别技艺,事实就是技艺的缺失让文本扭曲了,“改编的异端”,这是典型作品。

  • 12 爱与污秽 2019-06-01 14:03:26

    看顾师傅转的段落买了,整体失望,过多修辞性的无病呻吟

  • 17 魏小河 2019-11-10 16:30:56

    读第一篇还挺有意思,但一整本书,很快就读不动了,每一篇都太相似,辞职,苦闷,被生活挤压,人生不得舒展,这确实是我们切身的生活,但整本书所提供的空间和视角都太狭窄了(郁郁不得志的写作者,在工作、婚姻等外部环境的挤压下试图逃避,但终究逃不掉)。虽然常有共鸣,却没有兴奋感。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通病,经验匮乏,不够勇敢,想要突围,却终不免还是沉溺自我。

  • 13 这里 2019-06-12 19:10:38

    愤怒是最无力的反抗。愤怒之上还有讽刺,讽刺之上还有悲悯。

  • 13 爬行钢炮 2019-07-03 23:14:30

    像青春期延误到30岁,整本书两个情绪:性欲旺盛、贤者时间。

  • 7 丝绒陨 2019-06-06 14:23:25

    数度在真实感里捕捉到熟悉气息,是某种想要远离又常常不纠缠于是的气息,这让阅读本身成为了发现共谋者的感官游戏——我们同样对某些事物,某些气场感到类似的厌倦,但经历过那些,大多数人其实都挺颓丧的,觉得发生就发生了没什么好说的,远子却不——他把那些可以被忽略被压制被掩藏被矫饰的状态呈现出来了。

  • 7 欢乐分裂 2019-05-28 15:58:13

    于最绝望时分沉湎一场「白日漫游」,不啻于以某种旁观的“平静的麻木”让自己从无法摆脱的痛苦不甘中神游片刻,如果说写作是一种招魂术,那么阅读则是一首安魂曲。上下篇的叙事视角从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然而前后呼应的细节勾连和如出一辙的内外困境,使整体结构上呈现统一感。褪去传统小说的情节铺陈,沉沦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长篇激烈辩驳中,不难发现作者个体经验的投射,而其携带的现代都市人之心灵困局与生活迷障,却具有让读者共情共鸣的力道;所有的偏执,孤寂,犹疑,怯懦,都在渴望重建日常新秩序的执念里坦露——其自我否定与自陈心声无疑是勇敢而挚诚的。同意后记中关于文学语言的探讨,无法认同一部语言糟糕的作品,远子的感受与表达之精微精准让书中频现“金句”,亦可视之为对经典文学滋养的反刍与不着痕迹的运用。

  • 8 苏夫佳 2019-05-26 18:30:02

    这种青年人的愤怒和诘问是珍贵的,只是近乎赤裸的告白,有点沉溺于个人经验和情感的抒发,表达的冲动也许太强了一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