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于北京与江南。满洲皇帝及扈从,深入帝国最富庶、最重要的地区,上演了一场场长达数月之久的政治剧。
本书主要阐释帝国核心与江南之间既充满张力又持续博弈的关系。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江南都是汉人无可争议的中心,它还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清廷如何才能在这一地区建构权威,合法进行统治?盛清时期清廷统治内地的切实条件和历史机制又是什么?本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探讨了盛清统治得以建构以及各种人物竞争于其间的政治文化。作者认为,南巡在十八世纪清朝统治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评论----
本书探讨的是清朝统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敏锐地抓住了其最重要的特征。本书可以从不同层面去阅读。首先,本书思考了清朝统治的具体特征,特别是民族意识在清帝国意识形态中的位置,做出了新颖而富有价值的理论贡...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于北京与江南。满洲皇帝及扈从,深入帝国最富庶、最重要的地区,上演了一场场长达数月之久的政治剧。
本书主要阐释帝国核心与江南之间既充满张力又持续博弈的关系。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江南都是汉人无可争议的中心,它还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清廷如何才能在这一地区建构权威,合法进行统治?盛清时期清廷统治内地的切实条件和历史机制又是什么?本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探讨了盛清统治得以建构以及各种人物竞争于其间的政治文化。作者认为,南巡在十八世纪清朝统治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评论----
本书探讨的是清朝统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敏锐地抓住了其最重要的特征。本书可以从不同层面去阅读。首先,本书思考了清朝统治的具体特征,特别是民族意识在清帝国意识形态中的位置,做出了新颖而富有价值的理论贡献。其次,它细致再现了巡幸这一历史上的重要活动,及其作为展示、仪礼、思想、身体等活动的重要意义。第三,它揭示了乾隆皇帝的独特个性。总之,本书是清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狄宇宙(Nicola Di Cosmo)
历史细节的呈现以及分析视野的广阔,使得本书成为清史研究者以及帝国史研究者的必读书。那些在西方传统之外寻求理解帝国形成的可信范式的研究者,尤其应该参考这本书。
——美国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卫周安(Joanna Waley-Cohen)
张勉治对巡幸的描述很具体,这值得称道。他不是简单地概括清帝的巡幸,而是告诉我们,巡幸何以会在不同时期一再举行。本书并非一项狭隘的巡幸研究,在作者笔下,巡幸是透视清朝统治的棱镜,巡幸绝不是远离宫廷生活和国家治理,而是乾隆皇帝统治国家的有力且不可或缺的工具。
——美国雪城大学历史系教授 柯启玄(Norman Kutcher)
作者对巡幸的历史渊源与内涵,清朝皇帝巡幸的行为本身,乾隆帝南巡期间与扬州盐商、江南文人的交往,以及御制诗写作、南巡的社会反响方方面面进行分析,治河、武备、西师、江南士商的活动、文字狱等诸多影响帝国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各种矛盾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虽述南巡,却及其余,一个对帝国发展的全景式的描述跃然纸上。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刘文鹏
马背上的朝廷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张勉治(Michael G.Chang),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与艺术史系副教授。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历史学博士,师从周锡瑞、高彦颐等中国史研究名家。主要研究领域为16至19世纪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目前主要关注盛清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物质文化。
董建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清代政治史,译有《州县官的银两》《自贡商人》《君主与大臣》等。
目录 · · · · · ·
绪论
家产—官僚制帝国:前近代国家形成的一种模式
嵌入了民族意义(意识形态)的家产制
清民族—王朝国家的系谱
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形成
第一章 巡幸的历史与多重意义
上古的出巡、狩猎与战争
战国时期巡狩的“开化”
作为君主—官僚间紧张关系突出表现的巡狩
帝制官僚与对巡幸的贬斥
帝制联盟与执着于季节性迁移
明朝的巡幸
结论
第二章 “法祖”:巡幸乃民族—王朝原则(1680年代和1740年代)
进谏与因应之一:康熙皇帝最初的南巡(1668—1671)
康熙皇帝恢复巡幸(1680年代):经典模式?
乾隆皇帝恢复巡幸(1740年代):家族的传奇故事
进谏与因应之二:汉御史的抗议(1758年12月)
乾隆皇帝评论妥帖睦尔(1767年):历史的回响
结论
第三章 将朝廷置于马上:移动朝廷的后勤与政治
皇帝的扈从与巡幸路线
安排驻跸事宜:一种旗务
作为武力象征的营帐
以战争规模动员各省
应对大众的南巡认识
结论
第四章 安不忘危与帝国政治:战争、巡幸、武备
乾隆皇帝推崇军事价值(1785年)
忧惧八旗衰落(1670年代—1730年代)
乾隆初年的军事危机(1730年代—1740年代)
作为满洲人尚武习惯的巡幸
领导层危机与八旗持续衰败(1750年代)
南巡与准噶尔问题(1750年代)
帝国与南巡中的耀武扬威(1762年)
结论
第五章 “还淳返朴”:南巡与商业化时代精英内部竞争
培植商业财富
乾隆皇帝抑制奢靡的话语
士人的焦虑与皇帝话语的“为我所用”
结论
第六章 南巡的文化包容:推崇诗歌与迎合汉学
召试
推崇诗画以笼络精英
苏州的文化经纪人沈德潜
苏州紫阳书院与迎合汉学
模棱两可的迎合
结论
第七章 乾隆皇帝巡幸江南的诗歌写作与政治
愉悦在前:皇帝的矛盾态度
精英文化内部的紧张:十八世纪对“抒情论”的贬斥
解读乾隆皇帝南巡诗作
初相遇:在江北厘定“江南意”
与金山相遇(一):引出景致与否认欲望
与金山相遇(二):调和并抒怀月下长江
日益深入:宣称勤政,拒斥愉悦
正统话语:马上“观民”
结论
第八章 大众认识与民族—王朝政治至上(1765—1785)
乾隆皇帝水利认识的再考察
政治至上(1770年代)
对民族—王朝合法性的侵蚀(1765—1778)
民族—王朝回应之举:恢复巡幸(1780—1785)
结论
尾 声 最后的巡幸(1800—1820)
民族与清统治的历史机制
附录 A 乾隆南巡的地方备办情况
附录 B 乾隆南巡全部支出的估算
附录 C 南巡召试的量化分析
征引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马背上的朝廷"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背上的朝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 条 )
乾隆南巡的历史人类学深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位朋友,不清楚是否读过全书,嗤之以鼻地说汉学家又要把巡幸「内亚化」了吗,那岂不是秦始皇也「内亚」?我与他相反,为本书作者并未简单地将清帝巡幸「内亚化」而「失望」,这令我预先准备好的批判有无的放矢之叹。张勉治承认清帝(主要是乾隆)创造性地利用中原王朝原有的... (展开)马上“观民”,可不是游玩那么简单
乾隆六次下江南为钱、为色、还是为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还有人不知道乾隆吗?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我们那25岁继位,康熙钦点接班人,频繁活跃在各大电视剧中谈恋爱的钉子般的主角。更耳熟能详的是《还珠格格》里面那位喜欢闻香,下江南碰到夏雨荷还冒出来一个有一些任性、嚣张、叛逆、疯狂的小燕子的皇帝也是我们很忙的乾隆。 当然,以... (展开)> 更多书评 3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7)8.0分 44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3)7.8分 14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这几本有点意思 (Endl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马背上的朝廷的评论:
feed: rss 2.0
31 有用 纪恩同学 2019-10-05 13:51:50
能把巡幸背后的逻辑和符号意思讲出来还蛮有意思的。
444 有用 静水深流 2019-10-27 23:19:18
白了,一句话总结,南巡就是由乾隆皇帝发起的针对满洲旗人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识形态主题教育活动
19 有用 DRYJIAYOU 2019-10-06 22:53:15
巡幸,尤其是南巡是维护清王朝家产制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强化民族-王朝统治的举措。
2 有用 缓之 2020-04-05 00:12:17
译者在译后记里写道:“我还记得他说,希望能写本像史景迁《叫魂》那样的书。”读到的一瞬间感到脑袋晕了。
4 有用 赛雅颂 2019-10-16 15:59:22
就后记的错误补记一下:当时看到之后就跟董老师指出来了,董老师也大方承认,并且在清华书店的分享会上公开表示是一个“无法原谅的错误”。书中一些错误,董老师说,以后有机会出修订版的时候会予以更正。
0 有用 andgoal 2024-11-27 11:14:18 河北
现代学者批判清代朴学的繁琐考证,殊不知自己也陷入了相同的境地,使用大量的细碎史料,经过啰嗦的繁复论证,得出的结论无关痛痒,西方汉学于此尤为突出。
0 有用 左大将实朝大监 2024-11-03 20:49:39 云南
虽然很多地方仍显牵强(比如作者就认为纯帝对继后的批判是后面重启巡幸的重要原因),但确实是康乾南巡领域的较好著作了。过度推理产物与精确结论并存,需要读者自己去辨析哪一种究竟更合适。譬如个人就很怀疑从御制诗里分析出的结论合理性多寡。御制文和上谕尚可一观,弘四那些极其程式化的又臭又长的流水线掉书袋产物真就能反应他那政治动物般的心理过程吗? 本书的优势在于引入基于族群视角的「家产制」概念,认为圣祖高宗巡幸... 虽然很多地方仍显牵强(比如作者就认为纯帝对继后的批判是后面重启巡幸的重要原因),但确实是康乾南巡领域的较好著作了。过度推理产物与精确结论并存,需要读者自己去辨析哪一种究竟更合适。譬如个人就很怀疑从御制诗里分析出的结论合理性多寡。御制文和上谕尚可一观,弘四那些极其程式化的又臭又长的流水线掉书袋产物真就能反应他那政治动物般的心理过程吗? 本书的优势在于引入基于族群视角的「家产制」概念,认为圣祖高宗巡幸都是为了维护岱青特色意识形态(满蒙旗人先锋队意识),以此实现「江山永固」的终极目标,张勉治对于弘历个人形象的把控就很到位。新清史其实这些年发展挺快,虽然本书是代表作之一,但毕竟也是二十多年前的博论了,有上述不足挺正常的。(除了译者提到对河工的草草带过,关于康熙南巡和乾隆晚年的讨论也尚待展开) (展开)
0 有用 青溪坳 2024-10-29 13:34:06 上海
读起来比较轻松容易,绪论好看,将众所周知的南巡,揭出新内涵。后面几章,用一种已有的思路去解释诸多我们习惯了的事件,读读就好。
0 有用 气态酸奶 2024-09-19 18:01:43 湖北
古代帝王“巡幸”以及地方对此的“接受”作为一种政治空间和表演艺术,其基本框架、内部机理是怎样的?由这一问题引导,寻找类似的书,最后找到这本书看。基本切合我想了解的内容 就是译文读起来有点滞涩 @2022-09-25 02:08:37
0 有用 一点点 2024-09-11 16:50:48 山东
大清一朝从未有 满汉同一 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