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虑了》的原文摘录
-
这个小窍门就是,不论多小的事情,都要每天坚持做下去。每天坚持下去,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来,某天不做的话反而会让人心里不舒服。 (查看原文)
-
愤怒情绪管理的目的,并不是说再也不生气、不焦虑,而是在该生气的时候能够好好地发泄情绪,而对那些不必生气的事情能够一笑了之。 (查看原文)
-
所谓投资,就是我们所购买的东西能够在未来产生价值,我们是为其未来的价值而花钱。相对地,消费就是花钱换取当下的价值,之后并不会再次产生价值的行为。 (查看原文)
-
我认为,人们过于考虑物品的性价比,是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与其考虑价钱与效果的比率,不如换个角度,用时间和效果进行考量,这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享受当下。 (查看原文)
-
反之,认知协调的人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进行独立判断,就算是按原价买了也不会产生后悔的情绪。而且,不论别人如何评头论足,也不会否定自己的判断。 (查看原文)
-
所谓的人际关系,不是靠别人的想法、喜好来维持的,而是凭着自己的喜好一一我喜欢这个人,我不喜欢这个人一一这个标准来确定的
就算是放弃那些不成不淡的关系,人生也不会因此变得糟糕,反而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真正的朋友在一起。 (查看原文)
-
其实,我们不想交往的那些人根本不值得让他们存在于自己的脑海中,花费时间吐槽、鄙视都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而已。所以我们不要在意那些人都说了什么、干了什么,毕竟他们根本不值得我们浪费宝贵的时间 (查看原文)
-
实际上,发现别人身上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会让你变得更倾向于讨厌这个人。 (查看原文)
-
要成为这种能够专注自身的人,我认为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want)
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must)
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can) (查看原文)
-
无论什么事,都是由事实、主观意识、客观意识三部分组成的。 (查看原文)
-
那些不会无端焦虑的人,不会管对方的声音多大、态度多强硬,只会根据自己的思考来判断是否有听取的必要。如果他们认为这种意见不合理,那么就会态度坚决地直接拒绝。
我们只要果断地拒绝那些无理的要求,心中的焦虑就会大大减少。 (查看原文)
-
这个“2分钟定律”是提高生产力大师大卫・艾伦提出的一个工作方法,说的是可以花2分钟做完的事情当下就直接做,绝对不要放在之后做。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用1分钟不够但不足3分钟就能做好的事情。 (查看原文)
-
因此,我希望,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在进退两难的时候,痛苦到不能自己的时候,记得我们还可以选择逃避。 (查看原文)
-
有的人想要通过跟他人抱怨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我只想对这些朋友说,这其实只是你自己的妄想而已。如果想要转换心情,其实有许多更好的办法,例如,去跑步健身,抑或是泡一个舒服的热水澡,等等,都比跟其他人抱怨有效得多。
而且,不停地抱怨会再次勾起自己心中愤懑的情感,让自己又感受了一遍。
抱怨的过程,不仅会将心中的愤滅之情一遍遍地加深、巩固,更会降低自己在身边人心中的地位,而且从愤怒情绪管理的角度来讲,抱怨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查看原文)
-
平时状态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动用全身的感官来感受生活,在感到焦虑的时候,就可以静下心来,将意识集中在脚下,尝试去感受自己的存在。 (查看原文)
-
夫妻间最重要的不是价值观的一致,而是能够接受并包容彼此价值观的差异。 (查看原文)
-
只有避免不明确的沟通,将双方的意见和想法明示化,具体地表明希望对方能够做些什么,才能维持良好而长久的夫妻关系。 (查看原文)
-
自己选择的人生要自己负责。就算是碰到困难、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不能逃避,得自己去面对,不能抱怨为什么当初身边的人没有阻拦自己,为什么他人没有帮助自己。这样才算是真正自由的人生。 (查看原文)
-
为了身边重要的人、为了我们真正要守护的人和事,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该逃跑就逃跑吧。如果逃跑能够保护自己、让那些在乎你和你在乎的人不受伤的话,不要犹豫,逃跑吧。 (查看原文)
-
对自己有高要求固然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但如果过于执着于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那么律己反而本末倒置,成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就会活得很辛苦。适当的时候要学会“宽以待己”,跟自己和解。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