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你的世界》的原文摘录

  • 我走出了酒店,走到哪儿算哪儿。在高中的人文课上,老师曾经讲过佛罗伦萨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伟大作用,可我那时却一点儿都想不起来。我所在的城市,似乎只是意大利的一座平凡小城,不比我们到过的其他许多城市更迷人或更逊色。我走的路好像很乱,可能仅仅是因为我的思绪也很乱吧。 我走过拥挤的街道,走向一个广场。广场上到处都是鸣着笛的汽车,在建筑和游人之间穿行。这时,一栋特别的八边形建筑物出现在我面前,它有个很深的地基,低于街面,就像正在缓缓钻回地下,建筑主体又高高耸立起来。白色大理石、灰绿色塞茵那石交错镶嵌而成的外墙,清晰地标刻出它的高度。这栋八边形建筑物(我后来才了解到是洗礼堂)的后面,是座宏伟的教堂,赞美着上帝的光辉荣耀,也歌颂着凡人的心灵手巧。更让人惊喜的是教堂右侧的建筑!那是一栋嫩粉色、白色、绿色相间的多层花边蛋糕状建筑:乔托钟楼(Giotto's bell tower)。 我虽怦然心动,但又全身心感受到了宁静。短短几分钟,下午那种心烦意乱的状态就离我远去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美?是谁创造的?为什么会使用绿色和粉红色?在一个陌生城市的广场,偶遇的三栋楼是怎么彻底改变了我的心情、我的一天,甚至我以后的人生(虽然我当时还没预见到这一点)? 在巴黎,城市的柔和声音与市容的清晰布局有很好的结合,也就是说,路径、边缘、节点、地标都很明显,使我们不去分神注意周围的喧嚣。 作为活动背景,家能提供休憩、社交机会,保证整洁、自由和隐私。相比于其他任何地方,我们在家里享有更多自主权,对环境更有控制力。我们可以自由地塑造和装饰环境,制定规矩,也能打破规矩,只做我们自己,或独自一人或与人共处。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种自主感对健康和幸福来说至关重要。 人类大脑超级复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人类体验超级丰富,具有很大的文化地理差异性,因此设计如果遵循体验导向的审美原则,就永远不会过度公式化。体验导向的审美原则将解放... (查看原文)
    Kaka Yuan 1赞 2019-07-29 16:00:41
    —— 引自章节:摘选
  • 认知是心理、身体、环境三方协作的结果。人类依托身体而存在的事实本身就说明,身体柄息的物理环境极大影响着认知。身体也不仅仅是被动接收环境信息的容器,心理并非按部就班地加工身体接收的信息。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0-04-01 14:08:49
    —— 引自章节:第4章 身体偏爱自然环境
  • 意大利先锋派工作室Superstudio发表了一系列假想的土地和市容图,用来说明网格会造成让人性化缺失的效果。 有关空间导航所用认知技巧的研究已经阐明,为什么网格的普遍使用会让一些设计师总是觉得不自在。空间导航是个复杂过程,为了从一个位置安全到达另一个位置,我们必须依赖大脑中海马体和海马旁回的位置识别细胞与网格细胞之间的协作;这些细胞帮助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相对周围物体的位置,专业说法是“航迹推算”。但是进行航迹推算时,大脑建构的网格并不是正交网格,而是六角形网格。也就是说,为了引导身体穿过空间,我们的大脑会无意识地想象出一个六角点阵,以对照空间中的两个物体来确定我们的身体位置,在六角网格内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时候给出任何给定点,临近的空间都会在六角网格坐标上定位。 自然界中的蜂窝和肥皂泡等自然形状就是这个形态。赖特认为,正因如此,人们会本能地或者说无意识地被这样的形状吸引。这个理论也许是对的。不仅如此,赖特还凭直觉知道,沿着六角网格排布的空间之所以颇具吸引力,是因为它们符合人类视觉知觉的要求,因此会让空间体验变得更轻松。 认知神经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梅-布雷特·莫索尔、约翰·奥基夫已经证实了赖特凭直觉知道的东西:人类空间导航的确就是无意识地在旁边两个物体与自己身体之间想象出一个三角形,以此确定自己身体在空间里的位置,进而引导自己的身体在空间里移动。 我们的大脑进行空间导航,用的不是正方形或矩形网格,而是三角形或六边形网格,即在旁边两个物体与自己身体之间画一个三角形,以确定自己身体在空间里的位置:汉纳之家平面图 (查看原文)
    🐳🌈 2020-12-09 22:45:40
    —— 引自章节:启动物和空间导航:创造轻松的空间体验
  • 在许多学科(包括一些自然科学学科)研究工作的交叉处,出现了一个新兴的范式。它的叫法多种多样,例如“具身”认知,“扎根”认知,“情境”认知。这个范式认为,人们的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式与生理体验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 这个范式指出,人类的大多数思维,甚至远远多于我们目前所知道的那些,既不是逻辑的,也不是线性的,而是联想出来且无意识的。这个新兴的范式为以下课题提供了建模和分析的基础:我们如何在物理世界里活着,即我们的身体如何立于天地间;我们又如何活在社会中,即我们与他人互动形成的世界;我们又有怎么样的内部世界,即我们不断靠自己想象、重塑出来的世界。在这些不同世界的中的生活体验,共同形成了我们的认知、决定和行动 (查看原文)
    马多灵 2021-06-24 01:12:56
    —— 引自章节:前言
  • 但值得重视的是,我们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不同于我们与其他任何艺术之间的关系。建成环境会一直影响我们,而不是仅仅在我们选择主动去关注它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影响。并且,建成环境塑造着我们的生活和选择,塑造方式结合了所述的其他艺术方式。建成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和情绪,以及我们身体在空间里和在活动中的感受。除此之外,建成环境深刻塑造了我们基于日常生活构建出来的故事。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5-25 14:52:22
    —— 引自章节:前言
  • 正如规划师杰夫·斯派克(Jeff Speck)解释的那样:“建筑学院教导学生,遇到整个街区尺度(block-scale)那样大规模的项目,你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使它看起来是统一的。但是,相比一段600英尺的路上全是一样的东西,一段25英尺的路上是各不相同的东西,一般会更迷人。”1这个因为把建筑视作孤立离散物体来设计而导致不会设计大规模项目的问题,可能因为学生们普遍依赖计算机辅助设计而进一步加剧。能让学生学会把人类身体尺寸和知觉能力考虑到设计当中的手工绘图,现在已经基本上被淘汰了。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5-30 18:12:43
    —— 引自章节:决策者:房地产开发商与建筑师
  • 在词源上,隐喻的英文“metaphor'”源自两个古希腊词,meta意思是掠过、越过、超过,phoreo意思是搬动。这些词根说明,隐喻是个可在多种媒介,以多种形式加以运用的认知手段。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6-05 21:44:48
    —— 引自章节:理解环境的两种方式:直接反应与隐喻图式
  • 正因如此,建成环境不能只满足遮风挡雨这一基本生理需要。建成环境是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孩子现在是以及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认为他人现在是以及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键因素。建成环境渗透进了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当中。无论在我们建构自我和过去的过程当中,还是我们单独或共同地在世界前行的过程当中,建成环境都起着积极又核心的作用。无论是对我们现在的还是将来的为人处世而言,建成环境的设计都很重要。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把建成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的。但是,建成环境实际上有很多组成部分。要想了解这些东西如何为我们的体验、认知、身份提供构架,我们必须还要在微观层面考察它们,毕竟人类已经建成和将要建造的一切东西,最终都是为人类服务。而在建成环境里栖息的人,首先活在自己的身体里——那个立在地上的身体里。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6-05 21:44:48
    —— 引自章节:环境与记忆:建成环境塑造了我们
  • 因为认知的具身性质,也因为人类几乎总在不断设定新的目标,所以建成环境绝不是静止的、惰性的。16我们永远地、动态地主动地与周围的地方、空间、物体感应:我们一直在用我们的整个身体,用我们的自我中心和异我中心心理定势,用我们的所有感官与建筑、公园、有或没有雕塑的广场、街道建立关系。在那场感应之舞中,我们最关注落在我们近体空间(peripersonalspace)内的元素。不同于客观的度量空间,近体空间是我们建构出的一个以我们的身体为中心、以我们实际或想象够得着的最远处为边界的空间。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就是远体空间(extrapersonal space)。我们的生活事件主要在近体空间而非度量空间展开。我们是相对于对自己身体的理解,来判断落在我们近体空间内的建成环境元素的。所以,当窗户的宽度超过了我们的双臂伸展长度,就会给人宽广的感觉;门的高度远远超出我们站立着伸手够得着的高度,就会给人宏伟的感觉。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6-08 18:15:44
    —— 引自章节:身体被激活:芝加哥的云门
  • 基因学表明,我们天生渴望明显存在自然元素的环境,并能在这种环境获得特殊的乐趣。即使我们对自然的喜好因人格、性别、年龄教养等而存在系统差异和个体差异(这些差异确实存在),但我们体现出人类也是作为亲生物的(biophilic)物种进化的;这意味着,自然对我们有吸引力:我们喜欢家里、办公室里、社区里有与自然相联系的感觉。3从基因编码角度来讲,与自然的持续密切联系可以促进我们的身心安康。这适用于城市居民,也适用于乡村居民,适用于各种环境中的人,也适用于每个民族的人无数研究揭示了我们基于生物学的自然依赖性。例如,芝加哥同一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6-09 19:54:05
    —— 引自章节:人需要自然
  • 家的功能远远不止遮风挡雨。家把我们和家人聚在一起,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是:经过漫长的一天或漫长的旅程,我们最终回到家里。丽贝卡·索尔尼(Rebecca Solnit)写道,家是一个这样的地方:你是“穿过所有星星画出的所有线条的交汇点”。6如果说因为我们的祖先长期在野外生活的经历,我们天生就有“瞭望”倾向,那么同样因为这一点,我们天生就爱寻求“庇护”(如果不是在现实中,那么肯定在想象中)一而家是最好的避风港。作为活动背景,家能提供休憩、社交机会,保证整洁、自由和隐私。相比于其他任何地方,我们在家里享有更多自主权,对环境更有控制力。我们可以自由地塑造和装饰环境,制定规矩,也能打破规矩,只做我们自己,或独自一人或与人共处。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种自主感对健康和幸福来说至关重要。?家如果不能提供或保证所述一切,那么住在家里的人,特别是孩子,就会感到痛苦。无论发育、认知还是心理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是暂时的,有些影响是持久的。 (查看原文)
    莱菛 2023-06-10 18:34:03
    —— 引自章节:为什么家是最好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