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与竹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Mimì 2020-06-17 13:36:04

    雖然應用了一些表演理論 也有大量田野材料 但其實是比較純粹的表演研究 框架還是蠻傳統的。原書最大的貢獻可能在於翻譯 譯本的貢獻可能是提供了詳實的書場一手資料吧。有很多可以往文化研究擴展的點,比如 民國前演出的場所為廟會和集市,孟麗君腳本的創作和女性意識,農村和城市聽眾的不同習慣等等。對兩個點印象比較深 一事故事概念化的可能性 (這應該不是說故事可以被壓成概念 而是概念被擴充成故事之後可以深入人心),二是故事題材與表演形式的關聯 彈詞--才子佳人/評話--歷史演義。豐富的演出細節描述提醒我們performance的即興性和印刷的演出文本屬於不同的場域。

  • 1 momo 2020-07-29 15:03:00

    (让我想起了垂虹问俗的宣卷艺术)

  • 3 绫懒遥 2019-12-16 18:30:21

    啊,马克本德尔的书终于有中文版了?用民俗学方法入坑,不对研究评弹。马《再生缘》文本分析。昂老说戏曲曲艺都一通百通,可真是太喜欢了。

  • 0 没有彩蛋 2020-12-06 22:44:40

    非常有趣的学术研究

  • 0 葛人的杠铃 2021-08-21 14:41:49

    非常适合评弹门外汉来读,有论文的严谨和对评弹的大局观小细节,几处写到老艺人如何说如何做颇为动人。 非常想看袁小良版的《孟丽君》。

  • 1 北山有李博士 2021-04-21 16:47:57

    翻译很难,英文原著大量自创词汇,体现了翻译者的扎实功底。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