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格律:跟大师学古典诗词 短评

热门
  • 0 琴斋书话 2020-03-20 14:40:07

    ●我们写歌的时候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由于汉语的发音、词组的思维惯性,我们如果先出词再出曲是会很容易得出过于接近的旋律的。先有曲再填词慢慢就成为了歌曲创作的一种习惯。●而写曲的音乐人都有自己的精打细算,你要是动他一个音,他翻脸一定比翻书还快。所以要逐字逐句地对准旋律,并且气韵合适、情绪贴切、前后流畅,这便是一个填词人应有的专业水准。●中国的古词也正是成长于这样的土壤里。虽然我们丢失了古代的音乐,可是这些诗词格律却保留了下来,我们在创作时依然要严格遵循。每一个曲牌都有它逐渐发展的故事,详细地从具体的词牌中分析典范作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以上这些内容便集结在这本《怎样学习格律》当中。

  • 0 水音 2024-05-10 11:58:50 山东

    可能这本书是因为根据讲义编纂的,上来写完凡例,正文就直接进入平仄格律分析,对之前完全没有接触格律的初学者还挺不友好的,不过搞懂概念之后觉得真的很好懂,听歌时有种给歌词标平仄的冲动。感觉诗词(这本主要是唐宋词)还是学少了,学无止境。凡例最直观的一项是符号解释:—表平,丨表仄,+表可平可仄,进入正文之后“(句)”这个标注查了半天,现在搜索引擎的无效信息真的太多了,最后才搞清楚“(句)”就是可以不押韵的一句。双调是用同一格式多填一片(也就是变成了上阙下阕的形式)。“(叠)”是指把前一句或者韵重复一遍。“(豆)”是凡词谱中注有豆字者,即一句中顿逗处,现在大部分写出来就是顿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