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橡树文字工作室
副标题: 十架与自由
译者: 王一
出版年: 2019-6
定价: 58.00
丛书: 神学家论基督徒的生活
ISBN: 978754266113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介绍了路德的生平、时代背景与核心思想,重点阐发了路德的思想对于基督徒人生的意义。他的人生智慧不仅充满洞见,而且不乏幽默的指导。尽管时隔五百年,这位德国改教家的智慧依然能启发和激励今天的人们。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楚门 (Carl R. Trueman)
美国历史学家,前费城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历史神学与教会历史教授,现于宾州格罗夫城市学院任教,教授圣经与宗教研究,另著有《宗教改革:过去、现在与未来》《路德的遗产》《真理的宣告:约翰·欧文的三一神论》《唯独恩典》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于现代福音派来说,路德的高派圣礼主义很可能是路德神学思想中最令人感到陌生,甚至最令人困扰的地方。他们所熟悉的教会环境不是圣礼性的。正如我已经多次提到的,这的确也是最大的刺之一:路德,宗教改革的伟大英雄,很可能不会承认今天大部分的新教信徒是基督徒。而这显然不符合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我们对福音派合一的渴望常常专注于福音派特色,例如圣经的权成、福音的唯一性和因信称义等,而边缘化或忽略其他不同之处,例如洗礼。路德因基督在圣餐中临在的性质问题使得整个新教破裂,这在今天看来似乎过于迁腐 然而,事实上,如果我们从路德的神学整体来看,他的立场还是很容易理解的。要回答那个基本的神学性、生在性的回题,“我在哪里オ能找到一位思意的上帝”路把我们指血工道成内身的基如今上帝在道和圣礼中把这位基督提供给我们。救思是从我们外面而来的。救恩是客观的。当然,路德也和其他人一样关注自己的宗教经历和体验;但是他的神学是非常客观性的。回应他人生经历中呼求的始终是一个外在的答——基督一一并需由信心领受。 那么,非路德宗的信徒能否从路德的高派圣礼主义中得到仕么呢?我的回答是强烈的肯定。首先,路 德的圣礼主义实际上表明对福音大能的信心,对他而言,信心并不出自人的数体验:信心出自事实,这事实就是上帝在基督的肉身中对有罪的人类施予恩越。基督是上帝伟大的拯救行动,路德把他的信心根在这个上帝的行动上,而不是别的地方。像圣道一样,圣礼是基的故事空透进入每个基督徒个人故事的方式。因此,遭過试採时,路信思想的是他的洗礼;恐惧死亡时,路德拿起弥撒的饼和杯。这些时候,基督徒的故事被接升到基督的——因此也是上帝的一一故事里。所有基督徒都必须明白,得救确据根基是上帝在基督里的拯放行动 (查看原文) -
只要在信心里,以爱心为动力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做的事即便是运生奶桶也是优美而属灵的。 此外,我们可以说,这对基督徒世界观的建构也提供了很有意思的视角。这是不是一种认识论?一种讨论艺术或政治的独特方法?它是否可以用一系列政策建议或在某些事情上的具体信念来表述?路德认为,基督教世界观不是指“改变文化”或专门发展基督教哲学或科技。基督教世界观指的是在信心里,以爱上帝和爱邻舍的心,为上帝的荣耀而投身于合法的属世呼召。 ①我很难想象,路德会把任何否定基督整体临在圣餐饼和杯的世界观视为“基督教”的世界观。反过来,这指出当代对基督教世界观的讨论里存在的另一个问:他们应于假设基督教是一种单一而非多元的现象,继而在这个最小化的基督教定义上来进行过论。这不是我们在此要讨论的主题。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路德无法容忍这种观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路德的人生智慧"的人也喜欢 · · · · · ·
路德的人生智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
Bucolics (Abide in Him)
对于现代福音派来说,路德的高派圣礼主义很可能是路德神学思想中最令人感到陌生,甚至最令人困扰的地方。他们所熟悉的教会环境不是圣礼性的。正如我已经多次提到的,这的确也是最大的刺之一:路德,宗教改革的伟大英雄,很可能不会承认今天大部分的新教信徒是基督徒。而这显然不符合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我们对福音派合一的渴望常常专注于福音派特色,例如圣经的权成、福音的唯一性和因信称义等,而边缘化或忽略其他不同之处,...2020-02-18 13:09:57 2人喜欢
对于现代福音派来说,路德的高派圣礼主义很可能是路德神学思想中最令人感到陌生,甚至最令人困扰的地方。他们所熟悉的教会环境不是圣礼性的。正如我已经多次提到的,这的确也是最大的刺之一:路德,宗教改革的伟大英雄,很可能不会承认今天大部分的新教信徒是基督徒。而这显然不符合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我们对福音派合一的渴望常常专注于福音派特色,例如圣经的权成、福音的唯一性和因信称义等,而边缘化或忽略其他不同之处,例如洗礼。路德因基督在圣餐中临在的性质问题使得整个新教破裂,这在今天看来似乎过于迁腐 然而,事实上,如果我们从路德的神学整体来看,他的立场还是很容易理解的。要回答那个基本的神学性、生在性的回题,“我在哪里オ能找到一位思意的上帝”路把我们指血工道成内身的基如今上帝在道和圣礼中把这位基督提供给我们。救思是从我们外面而来的。救恩是客观的。当然,路德也和其他人一样关注自己的宗教经历和体验;但是他的神学是非常客观性的。回应他人生经历中呼求的始终是一个外在的答——基督一一并需由信心领受。 那么,非路德宗的信徒能否从路德的高派圣礼主义中得到仕么呢?我的回答是强烈的肯定。首先,路 德的圣礼主义实际上表明对福音大能的信心,对他而言,信心并不出自人的数体验:信心出自事实,这事实就是上帝在基督的肉身中对有罪的人类施予恩越。基督是上帝伟大的拯救行动,路德把他的信心根在这个上帝的行动上,而不是别的地方。像圣道一样,圣礼是基的故事空透进入每个基督徒个人故事的方式。因此,遭過试採时,路信思想的是他的洗礼;恐惧死亡时,路德拿起弥撒的饼和杯。这些时候,基督徒的故事被接升到基督的——因此也是上帝的一一故事里。所有基督徒都必须明白,得救确据根基是上帝在基督里的拯放行动 回应 2020-02-18 13:09:57 -
因此,与此相反,上帝之爱不是反应性的,而是创造性的:上帝不需要寻找值得爱的事物再去爱它;事物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上帝先用他的爱来爱它。上帝不是观察有罪的人类,在人群中寻找那些比其他人更公义或更圣洁的人,然后再被他们吸引。相反,十字架教导我们,上帝拣选那不可爱的、丑恶的、不义的、没有救赎价值的,把他在基督里丰盛的救之爱加在其上。
2021-12-21 20:03:38 1人喜欢
-
不论是荣耀神学家还是十架神学家,他们都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信仰。路德认为这些语言背后的概念需要从上帝在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启示中来定义。例如,当讨论“权力”一词时,荣耀神学家会把上帝的权力当作是与君王的权力类似的事物:强大而具有压迫性。而十架神学家则给这个词不同的定义:权力在软弱中显明。再或以“智慧”为例,荣耀神学家从世界设定的标准来理解智慧,比如视其为玩转某系统所需的才智或知识。而十架神学家则...
2021-12-21 15:48:39 1人喜欢
不论是荣耀神学家还是十架神学家,他们都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信仰。路德认为这些语言背后的概念需要从上帝在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启示中来定义。例如,当讨论“权力”一词时,荣耀神学家会把上帝的权力当作是与君王的权力类似的事物:强大而具有压迫性。而十架神学家则给这个词不同的定义:权力在软弱中显明。再或以“智慧”为例,荣耀神学家从世界设定的标准来理解智慧,比如视其为玩转某系统所需的才智或知识。而十架神学家则以道成肉身的上帝挂在十字架上的软弱和破碎来理解智慧:这相悖于全世界所有智慧人所预期的至高权能创造主的形象。提到“义”的时候,荣耀神学家会把它解释为一种由善行构成的外在可见的品质,而十架神学家则在本是无罪却为他人成为罪的那一位身上看到义。荣耀神学家视生与死彼此对立,人们需要尽量避免死亡,而十架神学家则认为死亡实际上是通往复活的大门。 引自第71页 回应 2021-12-21 15:48:39 -
第一章: 成长经历: 1483年出生农民家庭。父亲是长子是矿工,从一名矿工成为矿产主管。重视对马丁的教育,送儿子去大学学习法律。 1501年离开家,到爱尔福特大学求学。 1505年在探望父母回大学路上遭遇闪电,下意识呼求要做一名修士。最后选择奥古斯丁修会。 1507年被按立为神父并支持了他的首次弥撒。 1508年从爱尔福特大学转到维滕堡大学。 1510-1511年参观罗马。亲眼见证了腐败,成为他批判教廷的原材料。 1512-1517年思想...
2021-12-15 19:14:44 1人喜欢
第一章:
成长经历:
1483年出生农民家庭。父亲是长子是矿工,从一名矿工成为矿产主管。重视对马丁的教育,送儿子去大学学习法律。
1501年离开家,到爱尔福特大学求学。
1505年在探望父母回大学路上遭遇闪电,下意识呼求要做一名修士。最后选择奥古斯丁修会。
1507年被按立为神父并支持了他的首次弥撒。
1508年从爱尔福特大学转到维滕堡大学。
1510-1511年参观罗马。亲眼见证了腐败,成为他批判教廷的原材料。
1512-1517年思想的两大改变。1)改变对罪和洗礼的看法。2)开始以批判的视角重新评估中世纪神学中对救恩的教导。即1)罪人不只是有缺点而已,罪人是死的。罪是根本性问题。2)我该如何在公义的上帝面前被接纳。答案是: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1517年在教堂大门钉上了反对贩卖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
1518年4月,海德堡辩论,到海德堡市参加奥古斯丁修会,主持了海德堡辩论,由拜尔介绍一系列路德在哲学和神学上的观点。
1518年被多米尼克修士捉弄,路德被红衣大主教审问,幸得选帝侯腓特烈庇护平安回到维滕堡。
1518年维滕堡改革:取消阿奎纳教导的物理学和逻辑学,招募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教授。
1519年莱比锡论战:路德vs艾克。路德成为新的改革运动的英雄。
1520年,路德神学发展最辉煌的一年。三部作品:《教会被掳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
1521年,沃尔姆斯会议,路德在帝国会议上被传唤审讯,拒绝撤回书中内容,发表最为著名的演讲:“除非用圣经和清楚的理由证明我有罪(我不接受教会和议会的权威,因为他们常常彼此矛盾),我接受所引述的圣经约束,并且我的良心被上帝的道俘获。违背良心是不对的,也是不安全的。我不能且不愿撤销任何内容。”
1521年隐居于瓦特堡,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新约圣经翻译成德文。同时,茨威考三先知来到维滕堡,腓特烈把路德召回,重新掌握领导权,赶走三先知。
1525年: 三个标志性事件:1)与伊拉斯谟爆发冲突,伊拉斯谟《论意志的自由》vs 路德《论意志的捆绑》;2)与凯蒂结婚;3)不幸干预了农民战争,发表《劝告和平—反对暴动的农民》,呼吁贵族镇压农民暴乱,并且在农民战争最血腥阶段庆祝婚礼。
1527年后,路德vs茨温利激烈论战,马尔堡对谈,有半条未达成共识,即圣餐里中基督临在的性质。这一破裂标志着新教从此分为路德宗和改革宗,此破裂一直延续至今。
晚年污点:1)支持菲利普亲王重婚;2)反犹。
1546年2月在出生地离世。遗言:《诗篇》31:5: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和华诚实的上帝啊!你救赎了我。
:::::::::::::::::::::
第二章:
海德堡辩论:(40条论纲)
第1条: 上帝的律法是好的、有益的,但是它不能带领人类走上拯救之路。
第2条: 善行更不能达到这个目标。
第3条: 人的善行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却“可能是致死的罪”。
第4条: 上帝的善工在人类看来是罪恶的,但实际上在上帝看来却是大有功德。
第5条: 人的行为(我们指那些明显的善举)并不是致死的罪——仿佛它们是罪行。致死的罪并不是我们所想的诸如奸淫或谋杀等令人发指的行为,而是从有罪的内心流露出来的任何行为,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是善的行为。
第6条: 上帝借着人所成就的工作并不算是人的功德。
第7-12条: 进一步详细讨论致死之罪。他指出:我们认为不是致死之罪的行为恰恰是致死的。开始看出路德神学不变的主题:对自义的恐惧。还有他的谦卑神学。
第13条至15条: 路德相信堕落后存在自由意志,但只是在行恶的范围内。人类的意志没有主动行善的意向,只能是被动的。
第16条:凡相信尽已所能就可以获得恩典的,只是罪上加罪,犯下双重罪愆。
第17条: 上述说法不会让人绝望。
第18条: 而是叫人达到对自己的能力绝望的谦卑,而这种谦卑正是领受基督恩典的前提条件。
第19-21条:两种神学家
19,那把上帝不可见之事物当作可参透的、如同日常发生之事的人,不配称为神学家。[罗1:20]
20,然而,那透过苦难和十字架来理解上帝可见且显明之事物的人,才配称为神学家。
21,荣耀神学家称恶为善,称善为恶;十架神学家正确道出事物的真相。
荣耀神学家:如果我想让上帝以仁慈待我,那我就必须做点好事来赚取他的青睐。
十架神学家:对上帝的认知源自于定睛上帝在他所选择的地方如何启示他自己。
路德以上观点在两方面超越了中世纪的神学教师们:1)把认识论变成道德议题。中世纪认识论:由于上帝的全能,从人的角度看他实似乎不可预测;因此上帝的自我启示约束他必须以某种特定状态向我们显现。路德:我们必须定睛在上帝自我启示的原因并非单单在于其明显的不可预测性,还因为事实上人类死在罪中,甚至倾向于创造一个符合自己预期的假神。2)把上帝的启示聚焦在基督的十字架上。对十字架的不同回应把全人类分成两个阵营。犹太人看十字架是罪行,希腊人看十字架是愚拙。他们对十字架的诠释都是基于自己的文化背景。
荣耀神学家vs十架神学家对概念的分歧:
权力:荣耀:把上帝的权力当作与君王的权力类似的事物,强大且具有压迫性;十字架:权力在软弱中显明。
智慧:荣耀:视其为玩转某系统所需的才智和知识;十字架:以道成肉身的上帝挂在十字架上的软弱和破碎来理解智慧。
义:荣耀:由善行构成的外在可见的品质;十字架:在本是无罪却为他人成为有罪的那一位身上看到义。
生死:荣耀:视生与死彼此对立,人们需要尽量避免死亡。十字架:死亡是通往复活的大门。
十字架的逻辑:软弱和死亡尽管是痛苦的,但已经在基督里被上帝彻底翻转了,因此痛苦和必死的命运反而成为我们刚强得力的途径,死亡本身成为通往乐园的大门。
第28条:(最伟大的一条论纲,整个海德堡辩论的顶峰):“上帝之爱并不是寻找自己喜悦的事物,而是创造所喜悦的。人之爱是因遇见令自己喜悦之事物而引发的。” 人之爱是反应性的,上帝之爱是创造性的。上帝拣选那不可爱的、丑恶的、不义的、没有救赎价值的,把他在基督里丰盛的救赎之爱加在其上。
:::::::::::::::::::::
路德对洗礼的看法:如果洗礼是洁净,那么受洗者就存在某种主动转向善的本质。如果洗礼是关乎死和复生,那么受洗者就像拉撒路一样完全被动依赖上帝单方面的主动行为。
路德对救恩的理解:第一,他加深了对罪的理解,认为罪等于在上帝面前的道德死亡。第二,意志对救恩而言是完全无能的。第三,拒绝这些基本真理是道德问题,更加重在上帝面前的罪愆。
路德的称义观:因着恩典借着信心称义。中世纪称义观: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结构里的一小部分。路德:一个被称义的人和一个被留着罪中的人之间的区别并非在于恩典的灌注或借着教会圣礼慢慢产生的道德改变,而是在于用信心抓住上帝的道。喜乐的交换:信徒的罪归给基督,基督的义归给信徒。所有基督徒都是分裂的,他们披戴基督的义,却又总是试图用自己的义来为自己辩解。这种内心的矛盾恰恰是在将来荣耀未来到以先、在堕落世界里做基督徒的本质部分。
路德对基督中保职分的划分:加尔文及后来的改革宗划分三种:先知、祭司和君王;路德的划分:祭司和君王。祭司的工作:献祭和献上祷告;君王的工作:治理。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辖管;基督徒是全然忠顺的众人之仆,受所有人辖管。所有信徒都与基督联合,所有信徒都是祭司,即“信徒皆祭司”。这个概念是极具爆炸性的,因为它打击的正是中世纪的信仰结构。路德推翻了特殊的、圣礼性的祭司的概念,实际上就推翻了当时的整个教会论。
:::::::::::::::::::::
路德的神学建立在三大预设之上:十字架是一切神学的标志;基督是主、君王和统治者;基督徒借着信心与基督联合。
路德的真教会七大外在标记:1)十字架即受苦;2)按立;
:::::::::::::::::::::
第三章:宣讲的道
推动路德基本神学的主要动力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何处才能找到那位满有恩典的上帝。路德的回答:在那位道成肉身、钉十字架上的基督身上。问题2: 既然基督已经升天了,那我们如今该在何处寻找这位道成肉身、钉十字架的基督?回答2: 在宣讲的道和圣礼中可以找到基督,但我们不是靠眼见,而是靠信心才能找到他。这是路德神学中创造生命的道与被钉十字架的基督汇合之处,也指明教会群体对基督徒生活的重要性。
路德神学思想的两大重要元素:1、他对上帝强大而有创造性的圣道的理解。2、与此相关的荣耀神学家与十字架神学家之间的区别。
路德对上帝之道的能力的理解源自14、15世纪发展起来的批判式的语言哲学,并激进地应用了上帝的两种能力的辩证法。上帝拥有的两种能力:一是绝对能力,即他可以做任何事,只要服从非矛盾定律即可。二是定旨能力,即上帝实现了一个具体的世界,其中存在有限的可能性。这种区分其实只是从人类的角度在认识论上进行区分,目的是允许我们相信宇宙真实的基本稳定性的同时,维护上帝的全能与全知。12世纪后,神学家认为理性是无能的,于是他们更加专注于启示(启示显明上帝的定旨意志,即那些上帝选择要做的事)。中世纪末期神学另一个探讨点:对话语的本质与作用持续不断的探讨,探讨核心:名词具有的指涉性质。现实不是由任何人类个体或群体的语言取向决定的,而是由上帝的话语决定的。
讲道的内容:律法与福音,讲道人的任务:他要揭露当前的现实(即人类试图通过自己的义来寻求在上帝面前被接纳),继而他要创造一个新的现实(即我们披上被钉十字架的基督的义袍)。路德把道的能力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律法,一类是福音。
:::::::::::::::::::::
第四章:基督徒生活的礼拜仪式
在《论公共敬拜秩序》中阐述中世纪礼拜仪式传统的三大错误:第一,也是最严重的错误,道被压制无声了,讲道几乎完全消失了,只有读经和唱涌;第二,道的消失意味着各种荒诞的寓言故事和诗歌渗入了公共敬拜;第三,敬拜仪式本身被当作是做给上帝看的善行。最后一点是他经典的辩论议题:人类可以给上帝什么以赚取他的恩典,这也构成了他反对罗马天主教祭司制度和圣礼观的基础。
对于悔改算不算圣礼的不确定性。中世纪神学认为悔改与神父的宣告赦罪绑定在一起,是七大圣礼之一。路德对此无法确定。1519宣称圣礼三大元素:神父的话语,上帝的恩典,基督徒的信心。到了1520年,把圣礼的总数缩减到三个:洗礼、弥撒、忏悔。路德认为忏悔——即向另一个人承认自己的罪,并从那人得到福音赦罪的宣告——是健康的基督徒生活所必备的基本元素。
:::::::::::::::::::::
第五章:依道而活
路德认为,在大卫身上体现出基督徒生活的三大要素;第一个词“发言”,指的是不断呼求上帝,专注在上帝话语上的呼求。第二个词“默想”,祷告应该是信徒每天的开始和结束时优先要做的事。第三个词“anfechtungen”害怕、恐惧、绝望的瞬间,恐惧战兢是律法的产物,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成为荣耀神学家的倾向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基督徒是分裂的,自己对抗自己;而律法与福音的宣讲同时加重和解决这种分裂。这带领我们往两个方向走,一边是朝向我们自己,这个方向是徒劳奔走,终点是失败;另一边是朝向基督。
:::::::::::::::::::::
第六章:从巴比伦得释放——洗礼与弥撒
路德杯现代福音派视为英雄的两大根据:1、他对称义的公式化表达,因着恩典借着信心称义。2、他对罗马教廷的对抗。
路德与洗礼:路德提到洗礼的三大基本要素:记号、被记号所指的事物,以及能抓住被记号所指事物的信心。“整个生命就是一场持续到死的属灵洗礼,人受洗就是被定罪而死。”“基督徒的一生应当是悔改的一生。”
路德与弥撒:圣礼有三个方面:记号、含义和信心。记号是饼和杯,他强调教会应当把这两样都给平信徒。
路德与临在观:基督在圣礼中的真实临在。基督真的临在于饼和杯之下。
:::::::::::::::::::::
第七章:路德与基督徒的义
两种公义论:外来的义:当基督徒以信心领受基督时所获得的义;自身的义:消灭肉体,把邪情私欲钉在十字架上,向我们的邻舍行善。
解释律法的目的并不只是使良心恐惧不安;同时也是为了塑造基督徒的社会道德观念。路德神学的基本原则是所有基督徒都同时是义人和罪人。基督徒要不断地战斗,不断在善功的魅惑与基督的恩赐之间摇摆。
:::::::::::::::::::::
第八章:属世国度中的生与死
基督徒与呼召的基本原则:所有属世的呼召,只要是为社会福祉作出贡献的都是合法的。
服兵役对基督徒来说确实是合法的呼召,因为这属于俗世掌权者所佩的剑,目的是保护无辜者,惩罚恶人。
路德认为婚姻的存在先于人类的堕落,因此婚姻是创造本书美好结构的一部分。家庭是上帝对全人类本来的心意,在罪进入世界之先就如此。 我们都是乞丐,诚然如此。
回应 2021-12-15 19:14:44
-
一个坚信上帝马上要来结束历史的人的讲道,与一个准备坚持长期作战的人的讲道之间有着天壤之别。1522年,路还能在讲台上夸口说,宗教改革运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他与梅兰希顿以及阿姆斯多夫坐在酒吧里喝酒时,上帝的道做成了一切的工作。只有当一个人极度自信,认为历史进程一定会按照他的方式进行时会说出如此张扬的话。
2022-02-15 00:21:47
-
路徳认为,预备迎接死亡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师有多么注重实践。首先,他建议要把世上的事务安排妥当,去放免一切令我们长久心怀不满的人。然后,我们应该仰望上帝令人惊讶的是,路徳在这里使用异象或画面的语汇来描绘如何仰望上帝。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目光投向上帝”。路德告诚我们,死亡之所以在我们眼前日益凸显,是因为它把它的形象刻在我们的本性中,而我们又被魔鬼怂恿不断凝视它。路德相信,我们应当不断...
2022-02-14 15:08:19
-
赦罪与天国钥匙的教义紧密相连,即上帝的道透过教会捆绑或释放良心;因此天国钥匙的教义要求牧师必须在场。路德的改革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尝试修订教会权柄概念的运动。这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在《马太福音》16:18-19中,给彼得的钥匙到底是什么。路德认为,天国的钥匙是牧师在教会中宣讲的律法与福音。事实上,在《论教会会议与教会》里,路德把拥有天国钥匙作为教会的第四大标记,前三个分别是讲道、洗礼和弥撒。在讲道之...
2022-02-05 12:37:29
-
一个坚信上帝马上要来结束历史的人的讲道,与一个准备坚持长期作战的人的讲道之间有着天壤之别。1522年,路还能在讲台上夸口说,宗教改革运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他与梅兰希顿以及阿姆斯多夫坐在酒吧里喝酒时,上帝的道做成了一切的工作。只有当一个人极度自信,认为历史进程一定会按照他的方式进行时会说出如此张扬的话。
2022-02-15 00:21:47
-
路徳认为,预备迎接死亡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师有多么注重实践。首先,他建议要把世上的事务安排妥当,去放免一切令我们长久心怀不满的人。然后,我们应该仰望上帝令人惊讶的是,路徳在这里使用异象或画面的语汇来描绘如何仰望上帝。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目光投向上帝”。路德告诚我们,死亡之所以在我们眼前日益凸显,是因为它把它的形象刻在我们的本性中,而我们又被魔鬼怂恿不断凝视它。路德相信,我们应当不断...
2022-02-14 15:08:19
-
赦罪与天国钥匙的教义紧密相连,即上帝的道透过教会捆绑或释放良心;因此天国钥匙的教义要求牧师必须在场。路德的改革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尝试修订教会权柄概念的运动。这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在《马太福音》16:18-19中,给彼得的钥匙到底是什么。路德认为,天国的钥匙是牧师在教会中宣讲的律法与福音。事实上,在《论教会会议与教会》里,路德把拥有天国钥匙作为教会的第四大标记,前三个分别是讲道、洗礼和弥撒。在讲道之...
2022-02-05 12:37:29
论坛 · · · · · ·
全书最后,多么精彩。 | 来自文峰 | 2019-06-30 15:28:3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Crossway (2015)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 (无心恋战)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人物传记 (炎夏)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路德的人生智慧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Hoshua 2020-01-16 13:47:03
我们都是乞丐,诚然如此
0 有用 保罗 2020-11-14 17:31:53
路德的一些观点还是没有办法让人赞同呢,看到魔鬼后面几章看不下去了
0 有用 雪莉兮 2022-01-07 20:42:50
2021-15。我们都是乞丐,诚然如此。
1 有用 一棵溪水旁的树 2020-02-11 23:59:41
改革宗视角写路德1.十架神学家对上帝的认知源自定睛上帝如何启示祂自己,真正的义,智慧,权力是什么,人为自己所造的各类神学都是虚假的;相反荣耀神学家把世界表面的显现当作认知上帝的来源:基于世俗观念和文化背景,不怀好意寻求信仰,过度关注自我感受来确立信心,稍有不慎就跌入恩典与爱的自我催眠中,或者轻视恩典极度傲慢,路德很可能不承认今天大部分新教信徒算是基督徒。基督徒应该透过凝望十架上的耶稣,理解死亡,看... 改革宗视角写路德1.十架神学家对上帝的认知源自定睛上帝如何启示祂自己,真正的义,智慧,权力是什么,人为自己所造的各类神学都是虚假的;相反荣耀神学家把世界表面的显现当作认知上帝的来源:基于世俗观念和文化背景,不怀好意寻求信仰,过度关注自我感受来确立信心,稍有不慎就跌入恩典与爱的自我催眠中,或者轻视恩典极度傲慢,路德很可能不承认今天大部分新教信徒算是基督徒。基督徒应该透过凝望十架上的耶稣,理解死亡,看到自己的罪被挪去,意识到死亡本身是如何在道成肉身的上帝之子身上被彻底战胜。2.路德对上帝圣道的理解,为后期称义观,圣礼,基督徒生活规范,礼拜仪式等奠定基础,而理解路德对基督徒生活的处理方法,是理解西方基督教近500年来各种属灵实践的基础。没有看过好书好电影的人,就像猪在泥坑打滚,我说我自己,我是猪 (展开)
0 有用 xiao昭 2022-01-03 17:54:40
作者的写作很棒,路德也很鲜活的让我们所知道,更还有对路德思想的深入了解,让人对路德的全貌有了很好的认识,读起来酣畅淋漓。
0 有用 3∧3 | 短髮 2022-07-16 21:02:56
很精彩也很中肯!!王一翻译的文字功底也很不错,比王yi 好太多惹。(另,路德虽然和凯蒂的婚姻生活很幸福美满;但是他的婚姻观既不系统也非R的正统,而且还有过为重婚之人证婚这么大的黑历史……然而,自我标榜为R的TSK竟然还用路德的婚姻观来给自己背书🙄️🙄️🙄️,真是荒谬至极🙄️🙄️🙄️。)
0 有用 HendersonYy 2022-03-08 12:51:06
路德虽然主张因信称义,不过还是要用律法让人恐惧,恩典给人希望这样的套路来宣传。仍然保留了几项圣礼。不过在今天世俗国家兴盛的时代,律法的功能更多的由实定法和道德来完成了。 对世俗和教会的二分让国家有了去宗教的可能。并且和早期基督教一样,在路德看来,基督徒对世俗统治者仅有消极抵抗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兴诸侯愿意接纳路德宗的原因。 因为个人经历,路德并没有把男女的婚姻和性视为像奥古斯丁所说的罪的传播... 路德虽然主张因信称义,不过还是要用律法让人恐惧,恩典给人希望这样的套路来宣传。仍然保留了几项圣礼。不过在今天世俗国家兴盛的时代,律法的功能更多的由实定法和道德来完成了。 对世俗和教会的二分让国家有了去宗教的可能。并且和早期基督教一样,在路德看来,基督徒对世俗统治者仅有消极抵抗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兴诸侯愿意接纳路德宗的原因。 因为个人经历,路德并没有把男女的婚姻和性视为像奥古斯丁所说的罪的传播途径。 (展开)
0 有用 夏夕 2022-02-05 10:10:02
路德的人生智慧今天依然对信徒说话:让上帝的客观作为以及应许成为确实的安慰与盼望,而不是主观感觉或可见的属灵经验。定睛前者,必然走向宣讲的道与圣礼,并找到基督;定睛后者,呈现出属灵疲倦与恐惧。这也是为什么路德强调背诵经文,就是为了不断让客观代替心中的主观。另外,圣道与圣礼需要一个群体环境,因此公共的敬拜必然优先于个人。#1.30读完
0 有用 王XX 2022-01-30 12:17:07
怎么信上帝?只有把自己贬低到泥土,把神视为至高,这才是信仰的正确姿势!
0 有用 灵活就业马雪娥 2022-01-11 20:38:42
2021-10-31 读过 作为改革宗长老会Christian的作者,基于几十年来教授路德神学思想的经验写了这本书,可以说是举重若轻的作品;因此虽然是本挺薄的册子,但着实不好读。因为之前读过鹏霍费尔神学,所以在路德神学里我看到了鹏霍费尔所受到的影响,比如鹏霍费尔的“廉价的恩典”和“昂贵的恩典”之辩就有路德“律法-福音辩证法”的影子。另,本书原名是“Luther on the Christian L... 2021-10-31 读过 作为改革宗长老会Christian的作者,基于几十年来教授路德神学思想的经验写了这本书,可以说是举重若轻的作品;因此虽然是本挺薄的册子,但着实不好读。因为之前读过鹏霍费尔神学,所以在路德神学里我看到了鹏霍费尔所受到的影响,比如鹏霍费尔的“廉价的恩典”和“昂贵的恩典”之辩就有路德“律法-福音辩证法”的影子。另,本书原名是“Luther on the Christian Life”,到中译就成了这么个“成功学”意味的书名,足见审查制度的严苛。p.s.冥冥之中,原来今天正好是是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后的504年,后知后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