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的笔记(25)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蓝翼

    海外传来了一则消息,孙文将改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表面上只是改名,背后却是革命党的一次分裂内江,缘由仍不脱权钱二字。事情要从光绪末年说起,彼时,孙文主张革命以华南为中心,以陶成章为首的光复会诸党人不以为然。华南屡次举事失败后,陶成章遂联江、浙、皖、赣、闽五省洪门会党,取明唐官制,另组革命协会,专事中部省份暗杀与暴动。甫一成立,便向孙文讨要革命款,以备回浙办事,孙文以南洋经济恐慌,自顾不暇为由拒绝...

    2024-11-06 11:16:54   4人喜欢

  • 夜奔

    美利坚独立檄文——美国独立宣言,哈哈   (2回应)

    2022-05-09 23:47:37   2人喜欢

  • 蓝翼

    紧接而来的第二场风波则是由一项针对清国留学生的管理规程引发的。十月初二,日本文部省徇清廷要求,颁布了《关于准许清国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一方面,《规程》中诸如入读、转校、退学均需通过清国公使馆同意等条款,这的确增强了清廷对留学生的管控,引起了部分留学生的不满。另一方面,日本报刊在刊载此《规程》时,将标题改作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取缔”二字在日文中是“监督、管理”的意思,而一些日文...

    2024-11-04 18:01:30   1人喜欢

  • 夜奔

    “不舍的只是那种日复一日的生活。”

    2022-04-26 22:07:55   1人喜欢

  • 水培 (五渔村里无鲤鱼)

    头一宿落过雨,屋檐还在滴水,这水浸到木头里,散出一股糟朽朽的气气。

    2019-06-30 23:30:28

  • 一一

    茶水已凉,李普福从头到尾一口没喝,这会儿觉得那口老痰 卡得难受,喊来跑堂加了一壶水,叹道:“当初在那穷乡僻壤的地 方,咋个想得到,天下说变就变。” 陈启兆说:“一晃,我们认识了有……” 李普福说:“快二十年咯。” 陈启兆说:“呀,还记得你临走前,我们同游岳麓书院,走了 没几步,你就没了踪影,还以为让王船山招去了。” 李普福呷口茶,说:“还想得起三闾大夫祠秦小岘题的联么?” 陈启兆伸出指头比画,张口就来...

    2019-05-27 11:56:34   1人喜欢

  • 一一

    李世景扯着幺姨太的袖口问:“娘,啥子叫西洋?” 又是众笑,李普福说:“远山远水的地方。”

    2019-05-27 11:52:42   1人喜欢

  • 稻草公园 (剑心犹在)

    会有很长一段日子,白庙场的石具找不到人打,崖山上的歌声也会消失很久,可总会有新匠人出现,或许是外乡人,或许是出师的学徒。而那八个消失的石匠和赵麻子,在白庙场的龙门阵中,成了绿林好汉式的人物。在他们看来,一命抵一命是天道,别的匠人,受益于石匠们的义举,不消再为会金发愁。兴许有人在五月初七当天,见到过逃回白庙的刘太清,兴许还有人晓得他们藏身何处,可官府问话时,他们只说,犯了王法,傻儿都不得再回来。

    2022-12-24 23:11:49

  • 稻草公园 (剑心犹在)

    到了五月,传教和传医的洋人陆续撤回成都。教堂门口贴上了不知真假的教民名册,有几个名字被涂了红,或许是被戕害,或许是被逼改了信。官吏对这类暴行都睁只眼闭只眼,而施暴者也在一点点试探底线。整座嘉定城都像是漂浮在半空,哪个都不晓得这场风暴会把它吹向何处。自朝廷至官府,自官府至平民,都在试图摧毁一切,摧毁他人和自我,乙未年注定成为一条分水岭,根基和传统被动摇。税相臣在日记中写道:天可变,道亦可变。

    2022-12-24 23:09:53

  • 小酹 (如非必要,勿增实体)

    p100 夜晚是从山脚渐渐漫上来的,漫过刘太清的眼睛,他就只听得见歌声了,又远又嘶哑:“风不吹槐槐不懂,妹不招郎郎不来。” 这些汉子永远都唱不够,面对荒山磐石,唱的是男女,面对贫寒疾苦,唱的是更可怜的人。后来,清军把刘太清和石匠们围困在山坳里,他们唱的仍是这些调子。 p109 《海底》——袍哥黑话 p166 自朝廷至官府,自官府至平民,都在试图摧毁一切,摧毁他人和自我。 p204 闲下来,刘谭氏就去同它说话,讲她的苦...

    2022-06-25 21:19:34

<前页 1 2 3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