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从观念和实证两方面论述华夏天下世界的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阴、阳永远不可能消灭其中一方,中国也是这种夷夏之间对立、互动、互融的势的产物。夷、夏二维,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中国。理解中国的关键就是要从这种双向、动态的“势”去把握,这才是完整的天下经验。从实证的角度,将这种夷夏如阴阳观念的考察落实到具体的诸层面,如宋、辽、夏、金、元对文化象征资源的竞争,地域层面不同族群迭兴对当地历史人文的塑造、以及个人层面这种跌宕互动的历史如何影响个人的命运与选择。
作者简介 · · · · · ·
韦兵,男,1969年生,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民族史,对宋代政治文化、10-13世纪的文化、政治与族群互动融合有较为集中的研究,通过理论论述和实证研究,阐述游牧\农耕二元文化,如阴\阳共生共融,共同构建华夏天下世界的观点。
目录 · · · · · ·
时间 • 空间 • 历法
边疆形态、天下的时空传统及其现代转换
一、农耕世界的循环时间与游牧世界的弥散时间
二、现代时空观念与民族国家边疆、主权观念
三、结语
· · · · · · (更多)
时间 • 空间 • 历法
边疆形态、天下的时空传统及其现代转换
一、农耕世界的循环时间与游牧世界的弥散时间
二、现代时空观念与民族国家边疆、主权观念
三、结语
竞争与认同:从历日颁赐、历法之争看北宋与 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
一、历法颁赐:再认统治秩序的仪式
二、历法之争:时间厘定中的天命竞争
小 结
多极朝贡体制时空秩序厘定的争夺: 以南宋、金历法正朔竞争为中心
一、南宋初年天文历法知识的散失与重造建
二、南宋颁历与宋金交聘中历法竞争
小 结
从圣节看十二世纪东亚的民族竞争与多元体制: 以天申节等为中心
一、圣节中的宋、金民族竞争
二、从两宋之际宋、金、夏、高丽贺圣节交聘看东亚国际关系变化
地域 • 个人 • 战争
宋夏战争中的个人选择与命运:《李宗师墓志铭》与宋夏啰兀城之战
一、以文换武
二、啰兀之战
三、小结
陇南过渡地带夷夏互动个案之一:从《鼎勋堂记》看南宋嘉定年间陇蜀军政与人物
一、安蕃 :陇蜀军政中的财计官员
二、张威:一名蜀口中级将领的沉浮
三、程信:宋夏联合对金的巩州之役
余 论
陇南过渡地带夷夏互动个案之二: 元代汪古部礼店赵世延家族与文化考述
一、“惟雍古氏,方叔召虎”:赵氏家族世系与人物
二、“能令将种为书种”: 赵氏家族的文武转型与赵世延的儒学、艺术成就
三、“赤松曾许同千载”:赵氏家族的道教信仰
结 语
《贺仁杰墓志铭》与钓鱼城约降、王立系狱事
一、户县出土的《贺仁杰墓志铭》
二、约降
三、受降
四、系狱与平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完整的天下经验"试读 · · · · · ·
断裂与分化大概是文明发展的常态,连续的“广土众民”的中国,不符合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何以会背离常态,能够成为连续的“广土众民”的中国呢?这一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中国之谜”。我们从西方引入的一些现成概念和理论,在回答这个问题上显得缺乏说服力。我们希望从本土经验中来寻求答案,寻求更有解释力的说法。我们认为中国连续性的“广土众民”,在很大程度上与天下观念的兼容性,以..
丛书信息
喜欢读"完整的天下经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完整的天下经验"的人也喜欢 · · · · · ·
完整的天下经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完整的天下经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元代的四等民,换一个角度看,其实是以蒙古民族为中心的另一个版本的五服。而万国来朝也远比我们以为的复杂,其往往不是朝一个中心。而且朝两个或以上的中心....中原王朝的记录为了突出自己的正统性,似乎有意无意回避多中心。多中心并不代表天下体系的崩溃,天下是分而不崩。
2020-10-13 01:43
-
越石—赋扶风 (目吴会于云间)
和北朝的区别在哪里?北朝也是得中国土地,役中国士人。 「宋人在官方交往中称契丹为“大辽”,而内部行文则称之为“敌国”,“敌”除了敌人、敌对的意思外,还有相敌、对等的意思。对契丹有相当了解的韩琦、富弼等有外交实践的官员都认为,古今夷狄不同,契丹、党项“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国,中国所...2019-10-06 09:11
和北朝的区别在哪里?北朝也是得中国土地,役中国士人。
「宋人在官方交往中称契丹为“大辽”,而内部行文则称之为“敌国”,“敌”除了敌人、敌对的意思外,还有相敌、对等的意思。对契丹有相当了解的韩琦、富弼等有外交实践的官员都认为,古今夷狄不同,契丹、党项“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国,中国所有,彼尽得之,彼之所长,中国不及。当以中国劲敌待之,庶几可御,岂可以上古之夷狄待二敌也?」
摘錄自
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韦兵
此內容可能受到著作權的保護。
回应 2019-10-06 09:11
-
越石—赋扶风 (目吴会于云间)
和北朝的区别在哪里?北朝也是得中国土地,役中国士人。 「宋人在官方交往中称契丹为“大辽”,而内部行文则称之为“敌国”,“敌”除了敌人、敌对的意思外,还有相敌、对等的意思。对契丹有相当了解的韩琦、富弼等有外交实践的官员都认为,古今夷狄不同,契丹、党项“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国,中国所...2019-10-06 09:11
和北朝的区别在哪里?北朝也是得中国土地,役中国士人。
「宋人在官方交往中称契丹为“大辽”,而内部行文则称之为“敌国”,“敌”除了敌人、敌对的意思外,还有相敌、对等的意思。对契丹有相当了解的韩琦、富弼等有外交实践的官员都认为,古今夷狄不同,契丹、党项“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国,中国所有,彼尽得之,彼之所长,中国不及。当以中国劲敌待之,庶几可御,岂可以上古之夷狄待二敌也?」
摘錄自
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韦兵
此內容可能受到著作權的保護。
回应 2019-10-06 09:11 -
元代的四等民,换一个角度看,其实是以蒙古民族为中心的另一个版本的五服。而万国来朝也远比我们以为的复杂,其往往不是朝一个中心。而且朝两个或以上的中心....中原王朝的记录为了突出自己的正统性,似乎有意无意回避多中心。多中心并不代表天下体系的崩溃,天下是分而不崩。
2020-10-13 01:43
-
元代的四等民,换一个角度看,其实是以蒙古民族为中心的另一个版本的五服。而万国来朝也远比我们以为的复杂,其往往不是朝一个中心。而且朝两个或以上的中心....中原王朝的记录为了突出自己的正统性,似乎有意无意回避多中心。多中心并不代表天下体系的崩溃,天下是分而不崩。
2020-10-13 01:43
-
越石—赋扶风 (目吴会于云间)
和北朝的区别在哪里?北朝也是得中国土地,役中国士人。 「宋人在官方交往中称契丹为“大辽”,而内部行文则称之为“敌国”,“敌”除了敌人、敌对的意思外,还有相敌、对等的意思。对契丹有相当了解的韩琦、富弼等有外交实践的官员都认为,古今夷狄不同,契丹、党项“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国,中国所...2019-10-06 09:11
和北朝的区别在哪里?北朝也是得中国土地,役中国士人。
「宋人在官方交往中称契丹为“大辽”,而内部行文则称之为“敌国”,“敌”除了敌人、敌对的意思外,还有相敌、对等的意思。对契丹有相当了解的韩琦、富弼等有外交实践的官员都认为,古今夷狄不同,契丹、党项“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国,中国所有,彼尽得之,彼之所长,中国不及。当以中国劲敌待之,庶几可御,岂可以上古之夷狄待二敌也?」
摘錄自
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韦兵
此內容可能受到著作權的保護。
回应 2019-10-06 09:11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老谭策划 (时间与玫瑰)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诸师著述 (风君侯)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新史学文库 (新史学)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9 (普照)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完整的天下经验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Perserkatze 2019-07-01
宋辽金元时代的天下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外交互动斗争。
0 有用 約德 2020-07-31
談曆法特有意思。
1 有用 螺丝இ 2020-07-02
第一部分可读性最好,包括对处于时间空间动态关系中的夷夏”天下观“的阐述,拳拳到肉,有颇多可借鉴之处。
1 有用 空山 2020-03-08
着重读了绪论和第一部分四篇文章,视野非常开阔,文笔也很流畅,读起来感觉非常有趣,也颇受启发。不过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觉得这不太像我印象里典型的历史著作,注释也少。我看别人评论说是韦兵老师博士论文的精要,可能因为是原创,所以引用参考的密度不大? 第二部分的四篇个案研究,文风突变,或许可能是近年做的更具体精严的研究,但与前半部分衔接不够,转换有点仓促,读起来也比较艰涩,匆匆翻了一下,可能需要以后心境合... 着重读了绪论和第一部分四篇文章,视野非常开阔,文笔也很流畅,读起来感觉非常有趣,也颇受启发。不过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觉得这不太像我印象里典型的历史著作,注释也少。我看别人评论说是韦兵老师博士论文的精要,可能因为是原创,所以引用参考的密度不大? 第二部分的四篇个案研究,文风突变,或许可能是近年做的更具体精严的研究,但与前半部分衔接不够,转换有点仓促,读起来也比较艰涩,匆匆翻了一下,可能需要以后心境合适的时候再细读。 (展开)
11 有用 DRYJIAYOU 2019-05-24
首先界定了古代中国的范畴,狭义上指华夏世界,广义上指包含夷夏二维的天下,唐朝之后整个“天下”陷入战国时代,元朝完成了短暂的统一,到清朝真正完成了这一过程。华夏世界有一套关注夷狄的“弱表达”,与王朝盛世必须声教远被,四夷宾服的“强表达”相对。天下的概念是一个具有相当弹性的概念,能够通过朝贡体系将不同的族群、国家整合到一起,朝贡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包括通过历法(政治时间的争夺)来确定各自的权力关系,进而... 首先界定了古代中国的范畴,狭义上指华夏世界,广义上指包含夷夏二维的天下,唐朝之后整个“天下”陷入战国时代,元朝完成了短暂的统一,到清朝真正完成了这一过程。华夏世界有一套关注夷狄的“弱表达”,与王朝盛世必须声教远被,四夷宾服的“强表达”相对。天下的概念是一个具有相当弹性的概念,能够通过朝贡体系将不同的族群、国家整合到一起,朝贡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包括通过历法(政治时间的争夺)来确定各自的权力关系,进而将这个夷狄二维的天下统合到时空坐标的预设之中,成为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根本来源。东亚是通过一系列交聘、颁历等的“软”维度保持文化认同上的同一性,而现代国家如何继承、利用这些资源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至于三篇关于人物的文章,则是利用碑刻材料挖掘个人的生平,与宏大历史结合,与前一部分关系有限。 (展开)
0 有用 張從聿 2020-12-15
开头的理论设定是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但可惜到了后半部分流于考据细末,不能持久深入,太过可惜。
0 有用 王食欲 2020-12-06
建议配合《肇造区夏》共同食用。
0 有用 Sumwood 2020-12-03
中原 农耕文明 循环时间,元正,一岁之始,冬至,一阳之始,圣节,人君之始;草原 游牧文明 弥散时间;西方,线性矢量时间
0 有用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20-11-10
本书所谓的“完整的天下经验”指包含夷夏,认为两者有如阴阳,是互依互动的关系。中国连续的“广土众民”与这种兼容性有关。作者指出中国的天下一统更注重华夏世界在象征意义上的正朔、朝贡的实现。本书聚焦点在正朔方面,大概前人研究多着重朝贡体系,因而作者欲突破比单一视角,因而本书第一部分才是全书的核心,作者以时空观念作为理解传统中国天下权力结构和秩序合理性安排的切入点,通过历日颁赐、历法竞争、圣节交聘来展现宋... 本书所谓的“完整的天下经验”指包含夷夏,认为两者有如阴阳,是互依互动的关系。中国连续的“广土众民”与这种兼容性有关。作者指出中国的天下一统更注重华夏世界在象征意义上的正朔、朝贡的实现。本书聚焦点在正朔方面,大概前人研究多着重朝贡体系,因而作者欲突破比单一视角,因而本书第一部分才是全书的核心,作者以时空观念作为理解传统中国天下权力结构和秩序合理性安排的切入点,通过历日颁赐、历法竞争、圣节交聘来展现宋辽夏金元交往过程中对于正朔的明争暗斗过程,籍以说明东亚文化认同的统一性。后半部分的论文颇为散乱,与主题关联度不高,所谓夷夏互动又扯到汉化论上去了,另外作者立论逻辑是典型的“倒放电影”,只关注互动的另一面是无视互斥与差别,而且也没有关注到汉籍史料的书写问题。 (展开)
0 有用 𗐾 2020-11-09
材料没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