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08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两天,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旗下历史最悠久的位于简斯维尔地区的简斯维尔配装厂走到了最后一刻。9000多名员工走出装配厂,大门挂上了锁链,工厂里一片漆黑。
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当地处美国中心地带的一个工业城镇的主要工厂关闭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当一个具有“敢干”精神的城市试图重新振作起来时,又发生了什么。
《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作品”、2018安东尼•卢卡斯图书奖、800 - CEO – READ“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华尔街日报》“2017年度最佳图书”、Business Insider“2017年度最佳图书”、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7年度最佳图书”。
作者简介 · · · · · ·
艾米•戈德斯坦(Amy Goldstein)
担任《华盛顿邮报》特约撰稿人超过30年,获得过众多奖项,包括2002年的普利策新闻奖。她是首位独立赢得《金融时报》-麦肯锡最佳商业图书奖的女作家,也曾是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和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所的研究员。
目录 · · · · · ·
登场人物 /V
序 /IX
第1章 电话响了 /003
第2章 鲤鱼正在主街游泳 /010
第3章 克雷格 /015
第4章 退休派对 /021
第5章 8月的转变 /026
第6章 文艺复兴中心 /035
第7章 妈妈,你会怎么办呢 /040
第8章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一定会开启另一扇” /044
第9章 派克密室 /048
第10章 罗克县5.0战略 /055
第11章 第四次告别 /061
第12章 竞标战 /065
第13章 索尼克的加速度 /068
第14章 一个工会人该做什么 /075
第15章 黑鹰技术学院 /080
第16章 优等生 /088
第17章 一项计划和令人沮丧的信号 /091
第18章 节日食物募捐活动 /095
第19章 派克笔公司的最后一天 /103
第20章 成为吉卜赛人 /112
第21章 家人比通用汽车更重要 /119
第22章 荣誉生 /126
第23章 白宫的人来镇上的这天 /132
第24章 2010年劳动节集会 /139
第25章 16:49计划 /144
第26章 我们再想办法 /148
第27章 希望礼袋 /151
第28章 乐观大使 /157
第29章 和惩教官的工作截然不同 /163
第30章 这就是民主 /166
第31章 简斯维尔时间 /177
第32章 骄傲和恐惧 /182
第33章 2011年劳动节集会 /189
第34章 发现密室 /196
第35章 晚班之后 /203
第36章 伍德曼的深夜 /205
第37章 阳光计划 /213
第38章 简斯维尔的吉卜赛人 /223
第39章 慈善的鸿沟 /224
第40章 吉卜赛的孩子 /230
第41章 罢免选举 /233
第42章 一个艰难的夏天 /241
第43章 候选人 /243
第44章 2012年劳动节集会 /249
第45章 空药瓶 /252
第46章 女人圈 /259
第47章 第一次投票 /262
第48章 健康网 /268
第49章 再次失业 /276
第50章 两个简斯维尔 /287
第51章 夜间驾驶 /293
第52章 工作机会起起落落 /300
第53章 16:49计划 /303
第54章 杯子满了一半以上 /306
第55章 周末的毕业典礼 /313
尾声 /321
致谢 /329
附录I 罗克县调查的结果与解读 /335
附录II 职业培训分析的结果和解读 /343
· · · · · · (收起)
序 /IX
第1章 电话响了 /003
第2章 鲤鱼正在主街游泳 /010
第3章 克雷格 /015
第4章 退休派对 /021
第5章 8月的转变 /026
第6章 文艺复兴中心 /035
第7章 妈妈,你会怎么办呢 /040
第8章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一定会开启另一扇” /044
第9章 派克密室 /048
第10章 罗克县5.0战略 /055
第11章 第四次告别 /061
第12章 竞标战 /065
第13章 索尼克的加速度 /068
第14章 一个工会人该做什么 /075
第15章 黑鹰技术学院 /080
第16章 优等生 /088
第17章 一项计划和令人沮丧的信号 /091
第18章 节日食物募捐活动 /095
第19章 派克笔公司的最后一天 /103
第20章 成为吉卜赛人 /112
第21章 家人比通用汽车更重要 /119
第22章 荣誉生 /126
第23章 白宫的人来镇上的这天 /132
第24章 2010年劳动节集会 /139
第25章 16:49计划 /144
第26章 我们再想办法 /148
第27章 希望礼袋 /151
第28章 乐观大使 /157
第29章 和惩教官的工作截然不同 /163
第30章 这就是民主 /166
第31章 简斯维尔时间 /177
第32章 骄傲和恐惧 /182
第33章 2011年劳动节集会 /189
第34章 发现密室 /196
第35章 晚班之后 /203
第36章 伍德曼的深夜 /205
第37章 阳光计划 /213
第38章 简斯维尔的吉卜赛人 /223
第39章 慈善的鸿沟 /224
第40章 吉卜赛的孩子 /230
第41章 罢免选举 /233
第42章 一个艰难的夏天 /241
第43章 候选人 /243
第44章 2012年劳动节集会 /249
第45章 空药瓶 /252
第46章 女人圈 /259
第47章 第一次投票 /262
第48章 健康网 /268
第49章 再次失业 /276
第50章 两个简斯维尔 /287
第51章 夜间驾驶 /293
第52章 工作机会起起落落 /300
第53章 16:49计划 /303
第54章 杯子满了一半以上 /306
第55章 周末的毕业典礼 /313
尾声 /321
致谢 /329
附录I 罗克县调查的结果与解读 /335
附录II 职业培训分析的结果和解读 /34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金融危机后,当地出现了数家贷款营业网点,它们其实是变相的高利贷机构,接受工人们抵押的半个月后的工资单,提前支付现金,但是利息常常高达60%左右。从那里借钱无异于饮鸩止渴,老百姓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和这样的机构打交道的。但是一夜之间,这个生意开始繁荣,这肯定不是好现象。不仅借贷机构如此,一些新的工作也有同样的特点----牺牲当地人长期的利益,换取短期的工作。当地一些人有着长期培养产业工人的经验,这些经验今天很有用途。于是就有雇主找到他们,提供颇为丰厚的待遇,让他们培训墨西哥的工作,而目的自然是永久地拿走美国的工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简斯维尔消失的工作岗位---2008-2009年超过9000人失业----只是大衰退时期,美国消失的880万个工作岗位之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不是美国一些城市首次尝到失业大出血的滋味;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的一些纺织厂就面临倒闭或迁往南部;1977年的“黑色星期一”,俄亥俄州扬斯敦的钢铁及相关产业最终失去了5万个工作岗位。但是,这次规模罕见的经济大衰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经济时期---不仅波及单一产业,不仅冲击一部分不幸地区,而是重创了所有经济阶层,从东海岸至西部无一幸免。这些地方既不属于锈带,也不属于其他经济不健康的地区,那里的人从未想过自己会受影响。比如,简斯维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简斯维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简斯维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16 Hours and 49 Minutes
经济衰败,或许可以感叹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互助和努力也不是新鲜事。但,阻挠呢?这是当我读Janesville: An American Story这本书时,想到今年的冬天,尤其感到难受的地方。 1 Project 16:49,这个奇怪的数字是什么?是儿童在当天放学后到第二天上学之前的时间间隔。美国城市...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Simon & Schuster (2017)8.7分 87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2018)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201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Dao里个Dao)
- 经济人书单 (经济人读书会)
- 《金融时报》年度商业图书大奖 (新同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简斯维尔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经济人读书会 2019-06-09 21:44:17
一个严重依赖通用汽车装配厂的小镇,在通用永久关闭其工厂并导致超过九千人直接失业之后,小镇及镇上的人们如何应对和努力复兴的故事。作者花了两年时间,调研了这些工人、工会成员、学校、政客、企业家、慈善组织,在面临这么沉重的打击之后五年的生活和变化。有人背井离乡,有人参加再就业培训,有人寻求政府补贴,试图引进其他企业……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之改变。这不是一个happy ending 的小说,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 一个严重依赖通用汽车装配厂的小镇,在通用永久关闭其工厂并导致超过九千人直接失业之后,小镇及镇上的人们如何应对和努力复兴的故事。作者花了两年时间,调研了这些工人、工会成员、学校、政客、企业家、慈善组织,在面临这么沉重的打击之后五年的生活和变化。有人背井离乡,有人参加再就业培训,有人寻求政府补贴,试图引进其他企业……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之改变。这不是一个happy ending 的小说,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本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特朗普能够上台。出版之后,这本书囊括了《经济学人》年度最佳作品、《金融时报》-麦肯锡最佳商业图书等众多奖项。作者曾经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的功底在这本书中展现无遗,阅读的过程就像在看一部纪录片。 (展开)
57 有用 郭留白 2019-08-21 23:15:05
六七十年代,五大湖地区的一个汽车装配厂的普通工人,靠着每天在流水线干八小时的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就可以住大别墅、买两辆车、养活一家人、送两个孩子念大学。而同期的中国,机械厂工人一天开9小时铣床,妻子再纺9小时纱锭,才可以住上40平的筒子楼,买辆凤凰牌自行车,农村就更别说了,温饱都难以解决。是美国的产业工人素质更高技能更强吗?不是,只是因为美国完成了工业化,普通工人跟在美国工业化浪潮下喝肉汤。随着... 六七十年代,五大湖地区的一个汽车装配厂的普通工人,靠着每天在流水线干八小时的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就可以住大别墅、买两辆车、养活一家人、送两个孩子念大学。而同期的中国,机械厂工人一天开9小时铣床,妻子再纺9小时纱锭,才可以住上40平的筒子楼,买辆凤凰牌自行车,农村就更别说了,温饱都难以解决。是美国的产业工人素质更高技能更强吗?不是,只是因为美国完成了工业化,普通工人跟在美国工业化浪潮下喝肉汤。随着八九十年代后东亚各国逐步完成工业化,再加之全球化又逐渐拉平各国相似职业的工资,锈带的产业工人要么接受下岗的命运,要么自愿调低工资,日益拮据的生活让他们跟着川普齐声大喊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殊不知,之前几十年他们得到的,是太多远超他们能力所应得的报酬,不会再有了。 (展开)
4 有用 发条橙 2019-05-06 13:38:03
正如吴军老师在为本书所作序言中写道:在智能时代到来之后,产业和社会结构都会重新洗牌,最初的核心受益者非常有限,整个社会经历一场动荡。如果你想了解社会动荡的结果是什么,这本书会给你一个版本的答案。每个人,每个机构和地区,如何避免陷入简斯维尔的困境,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0 有用 大可奇 2019-12-16 18:47:43
普通人对迫切掌握自己命运的徒然挣扎,全世界放在哪里都一样,一样令人悲伤又动容。难道非虚构的魅力真的仰赖于写作对象的丰富性么?毕竟本书写得相当一般,中间一度非常混乱。
2 有用 Gannon 2020-02-02 18:01:51
先简单记录通用汽车简斯维尔工厂失业工人的不幸带给我的启示:1,保持对世界变化的关注,警惕单凭经验作判断;2,准备plan B,智识和财务上的,谁也无法准确世事变幻;3,积极因应,不放弃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