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每天下班,我走进地铁过安检,稍微抬头就可以看到海康威视牌的监视器,绿色黄色的信号灯闪烁,我盯着他,他也盯着我。我感觉到他是比他身边那台能放射红外线的机器还要恐怖得多的东西。 “技术作为一种形塑社会的力量,而放在今天,这种形塑的力量让真正的人(real people)越来越少。” 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技术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它在媒介领域有何影响、政治需求如何一步步控制它、在商业领域技术又以怎样的形式在被使用?
技术在解决人在时间和空间桎梏下的问题是可以的,在这之外的技术发明都是在给人类增加冗余,或者泯灭人的特性,往标准化趋同走。
当人工算法和大数据开始影响甚至决定我们的消费行为与信息获取时,当无处不在的监控已经全面入侵我们的日常生活时,人们准备好去应对技术带来的社会和道德重击了吗? 1989年,加拿大著名物理学家、作家厄休拉·M. 富兰克林(Ursula M.Franklin)受邀在梅西公民讲座进行了以“技术的真相”为题的六场公共报告。40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回头去重温富兰克林的演讲时,技术的革新和广泛应用早虽已大大超出了当时的文本,但她针对技术的真实面貌,及其对人本身产生的奴役和控制的言说在今天看来仍然生动且令人警醒。
翻译可以再打磨一下,这套丛书里好几本都是,幸好书本身内容足够睿智。
作者提出了很多看待技术及其后果的新视角,对技术的划分:整体性技术与规范性技术,对真实的区别:在地真实、延展真实、重构真实、计划真实,对技术收益的看待:可分割收益与不可分割收益,对共同体的观察:比特共同体、生物共同体...技术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精神状态。
散而不乱,技术带来的“同步性与异步性的不平衡”值得深思。如果斯蒂格勒的东西也这么通俗易懂我可能要喜极而泣了…
已购。第五章讲到电话接线员的部分很有意思。真实世界中的技术发展是多么频繁地贬损了人的维度。强调整体性技术与规范性技术的区别,理解规范性技术这一部分如何运转极其重要。当以前只需一人完成的工作,如今被分割为不同的次级任务,并被分派给一众人等,一些基本的社会参数就发生了变化。把人置于规范性的工作模式之中,不留给他们判断与决策的活动空间,只会让他们适应控制、威权和整齐划一。规范性技术是服从文化的温床。在传播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对于真实的感知被改变,这些技术的形成基于远距离信息传输,虚假的在场性掩盖了真实的在场。介绍“互惠性”概念,用以区分如今社会十分普遍的单向度传播以及基于“给予-索求”模式的人类交互式传播。对技术的方式写得比韩炳哲深入,但文笔不如他。
本书名字叫 The Read World of Technology,译为“技术的真相”未免有点失真,仿佛在暗示人们正在被技术的谎言所欺骗。实际上,本书作者旨在提示人们注意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特别是人们极少注意到的影响。本书探讨得还比较全面,前半部分因为是演讲稿,还比较系统,后半部分拔高了,我水平也有限,没怎么看懂。译文稀烂,诘屈聱牙,从句乱飞,病句连连。原书可是演讲稿,不知道是怎么翻译这样的。总体而言,不推荐给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们阅读。(剩余见长评)
作者将技术分为整体性技术和规范化技术,规范化技术在塑造人的服从性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技术的发展并非一直像其所承诺的带来更好的未来,人们在思考技术发展和公共问题时应该多用损失最小化思维,而不是单纯考虑利润最大化,如今生物空间与赛博空间的交互是重要的现实,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种现实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很久没读过一本让我思考这么多的书了(也许是我太久没怎么读书),记几个读它闪出的想法:1.我们生活在四维世界,除了三维立体,还有一维时间;2.时间既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可怕的魔鬼,它让我们成长,也让我们灭亡;3.社会规范只是一种“礼”,我们可以不服从,因为不犯法不犯错;4.要懂得区分生长模式与生产模式。生长是不确定的,永远无法确保成果,所以不应该对所爱之人有确定性的期待,尊重个体生长的不确定性和独特性,因为ta不是生产出来的;5.权威与服从带来稳定,而挑战与自由带来创造。倘若稳定体习得自由体的技术,则稳定体更有优势;6.资本主义下盛行的消费主义,很可能是一个陷阱。如今是生产过剩的时代,而消费需求和能力却陷入停滞甚至消退;7.技术被资本利用,变成资本进行逐利的工具,因为具有合法性并且受鼓励。
读的时候要区分作者的价值概念和分析概念。价值概念服务价值判断,能看到作者对技术的发展抱持着较为审慎和批判的态度,并且警示我们技术的设计过程中,非专业人士参与不够,但技术产品的后果则直接作用于这部分人。分析型概念则非常有助于我们区分技术造成的各类影响,是有用的概念工具。
技术的背后是权力的结构,谁在推广它,谁在使用它?
小开本但内容挺丰富的。观点有启发,为了群体的生存技术发展应当转变导向:促进正义、修复互惠性、协商可划分与不可划分的收益、考虑人民的利益多过机器的利益;祸患最小化优先而非利益最大化、节约、可逆。
好像我一直在获得对于这个世界是如何建构的知识,可是我又找不到可以妥善安置自我的方法。
本来应该是四星评价,可相比不久前我读的那本《新黑暗时代》,同行衬托下,这本可以说越发优秀,直接拉到五星,也就是一定会让我的孩子去读的书。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讨论技术影响社会的书,大部分是批评技术造成的社会问题,这值得肯定与支持,但此类读物最大毛病是只有现象描述加上粗劣不堪的解释和感慨,人们需要的不是告之这有问题那有问题就完事了(如《新黑暗时代》),是更高层次的概念萃取(反映理论功底)以及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反映实践功底),后者更不易,因为个体对抗甚至战胜垄断当局或巨头(往往是技术拥有者)是极难的,本书在后者这个方面的提议就很乏力(对普通人而言太过螳臂当车,核能那一块个人又与作者见解不同),但在理论方面,物理学家不是白当的,例如不能光看技术带来便利,也要知道它阻碍遏制了更多的可能性,等等等等。
小小一本册子,作者虽然这个物理学家,但是对技术的社会性、哲学性思考却是异常广阔而精妙,每一章都可以延伸出一本书了。更有趣的是,这些都是面向公众的讲座【
说到底,技术的可行性如同民主的可行性一样,依赖于正义的实践和对权力的强力限制。作者是一位很厉害的女性,曾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不光是作家,还是物理学家、冶金学家
作者对技术有深刻的洞见。通过七篇简短的演讲,展示了技术如何塑造了社会、社会关系、时间、空间以及其创造出来的真实性和各种解构性力量。非常不错,值得一读。
其观点对于现在来说并不新鲜了,不过也可以读一下。
太好读了!建议每一个人都读一读。
> 技术的真相
23 有用 lego 2019-08-04 22:16:48
每天下班,我走进地铁过安检,稍微抬头就可以看到海康威视牌的监视器,绿色黄色的信号灯闪烁,我盯着他,他也盯着我。我感觉到他是比他身边那台能放射红外线的机器还要恐怖得多的东西。 “技术作为一种形塑社会的力量,而放在今天,这种形塑的力量让真正的人(real people)越来越少。” 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技术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它在媒介领域有何影响、政治需求如何一步步控制它、在商业领域技术又以怎样的形式在被使用?
6 有用 恶鸟 2019-08-22 15:40:32
技术在解决人在时间和空间桎梏下的问题是可以的,在这之外的技术发明都是在给人类增加冗余,或者泯灭人的特性,往标准化趋同走。
6 有用 三辉君 2019-10-11 13:50:31
当人工算法和大数据开始影响甚至决定我们的消费行为与信息获取时,当无处不在的监控已经全面入侵我们的日常生活时,人们准备好去应对技术带来的社会和道德重击了吗? 1989年,加拿大著名物理学家、作家厄休拉·M. 富兰克林(Ursula M.Franklin)受邀在梅西公民讲座进行了以“技术的真相”为题的六场公共报告。40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回头去重温富兰克林的演讲时,技术的革新和广泛应用早虽已大大超出了当时的文本,但她针对技术的真实面貌,及其对人本身产生的奴役和控制的言说在今天看来仍然生动且令人警醒。
8 有用 菊花夜行军 2020-03-16 22:14:09
翻译可以再打磨一下,这套丛书里好几本都是,幸好书本身内容足够睿智。
2 有用 josuya 2019-09-21 15:04:33
作者提出了很多看待技术及其后果的新视角,对技术的划分:整体性技术与规范性技术,对真实的区别:在地真实、延展真实、重构真实、计划真实,对技术收益的看待:可分割收益与不可分割收益,对共同体的观察:比特共同体、生物共同体...技术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精神状态。
1 有用 做个理杏仁 2021-09-03 15:41:39
散而不乱,技术带来的“同步性与异步性的不平衡”值得深思。如果斯蒂格勒的东西也这么通俗易懂我可能要喜极而泣了…
1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19-09-08 22:59:48
已购。第五章讲到电话接线员的部分很有意思。真实世界中的技术发展是多么频繁地贬损了人的维度。强调整体性技术与规范性技术的区别,理解规范性技术这一部分如何运转极其重要。当以前只需一人完成的工作,如今被分割为不同的次级任务,并被分派给一众人等,一些基本的社会参数就发生了变化。把人置于规范性的工作模式之中,不留给他们判断与决策的活动空间,只会让他们适应控制、威权和整齐划一。规范性技术是服从文化的温床。在传播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对于真实的感知被改变,这些技术的形成基于远距离信息传输,虚假的在场性掩盖了真实的在场。介绍“互惠性”概念,用以区分如今社会十分普遍的单向度传播以及基于“给予-索求”模式的人类交互式传播。对技术的方式写得比韩炳哲深入,但文笔不如他。
1 有用 宽宽宽叔 2020-05-03 00:36:25
本书名字叫 The Read World of Technology,译为“技术的真相”未免有点失真,仿佛在暗示人们正在被技术的谎言所欺骗。实际上,本书作者旨在提示人们注意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特别是人们极少注意到的影响。本书探讨得还比较全面,前半部分因为是演讲稿,还比较系统,后半部分拔高了,我水平也有限,没怎么看懂。译文稀烂,诘屈聱牙,从句乱飞,病句连连。原书可是演讲稿,不知道是怎么翻译这样的。总体而言,不推荐给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们阅读。(剩余见长评)
1 有用 疏狂老鬼 2019-09-10 08:42:11
作者将技术分为整体性技术和规范化技术,规范化技术在塑造人的服从性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技术的发展并非一直像其所承诺的带来更好的未来,人们在思考技术发展和公共问题时应该多用损失最小化思维,而不是单纯考虑利润最大化,如今生物空间与赛博空间的交互是重要的现实,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种现实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1 有用 Aric 2020-07-05 18:27:00
很久没读过一本让我思考这么多的书了(也许是我太久没怎么读书),记几个读它闪出的想法:1.我们生活在四维世界,除了三维立体,还有一维时间;2.时间既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可怕的魔鬼,它让我们成长,也让我们灭亡;3.社会规范只是一种“礼”,我们可以不服从,因为不犯法不犯错;4.要懂得区分生长模式与生产模式。生长是不确定的,永远无法确保成果,所以不应该对所爱之人有确定性的期待,尊重个体生长的不确定性和独特性,因为ta不是生产出来的;5.权威与服从带来稳定,而挑战与自由带来创造。倘若稳定体习得自由体的技术,则稳定体更有优势;6.资本主义下盛行的消费主义,很可能是一个陷阱。如今是生产过剩的时代,而消费需求和能力却陷入停滞甚至消退;7.技术被资本利用,变成资本进行逐利的工具,因为具有合法性并且受鼓励。
1 有用 SEEKER 2020-05-27 17:41:09
读的时候要区分作者的价值概念和分析概念。价值概念服务价值判断,能看到作者对技术的发展抱持着较为审慎和批判的态度,并且警示我们技术的设计过程中,非专业人士参与不够,但技术产品的后果则直接作用于这部分人。分析型概念则非常有助于我们区分技术造成的各类影响,是有用的概念工具。
1 有用 水泥猴子 2019-12-22 10:24:29
技术的背后是权力的结构,谁在推广它,谁在使用它?
0 有用 Klisis 2022-03-21 22:29:09
小开本但内容挺丰富的。观点有启发,为了群体的生存技术发展应当转变导向:促进正义、修复互惠性、协商可划分与不可划分的收益、考虑人民的利益多过机器的利益;祸患最小化优先而非利益最大化、节约、可逆。
1 有用 晰 2022-03-08 10:44:12
好像我一直在获得对于这个世界是如何建构的知识,可是我又找不到可以妥善安置自我的方法。
1 有用 泥豆尼痘昵 2022-02-19 07:56:01
本来应该是四星评价,可相比不久前我读的那本《新黑暗时代》,同行衬托下,这本可以说越发优秀,直接拉到五星,也就是一定会让我的孩子去读的书。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讨论技术影响社会的书,大部分是批评技术造成的社会问题,这值得肯定与支持,但此类读物最大毛病是只有现象描述加上粗劣不堪的解释和感慨,人们需要的不是告之这有问题那有问题就完事了(如《新黑暗时代》),是更高层次的概念萃取(反映理论功底)以及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反映实践功底),后者更不易,因为个体对抗甚至战胜垄断当局或巨头(往往是技术拥有者)是极难的,本书在后者这个方面的提议就很乏力(对普通人而言太过螳臂当车,核能那一块个人又与作者见解不同),但在理论方面,物理学家不是白当的,例如不能光看技术带来便利,也要知道它阻碍遏制了更多的可能性,等等等等。
0 有用 许愿田野实习 2022-02-10 00:39:47
小小一本册子,作者虽然这个物理学家,但是对技术的社会性、哲学性思考却是异常广阔而精妙,每一章都可以延伸出一本书了。更有趣的是,这些都是面向公众的讲座【
0 有用 FlowMyTears 2021-12-01 22:03:10
说到底,技术的可行性如同民主的可行性一样,依赖于正义的实践和对权力的强力限制。作者是一位很厉害的女性,曾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不光是作家,还是物理学家、冶金学家
1 有用 Lionad 2021-11-11 19:08:51
作者对技术有深刻的洞见。通过七篇简短的演讲,展示了技术如何塑造了社会、社会关系、时间、空间以及其创造出来的真实性和各种解构性力量。非常不错,值得一读。
0 有用 有只雀仔跌落水 2021-12-09 18:25:29
其观点对于现在来说并不新鲜了,不过也可以读一下。
0 有用 小艾 2021-10-30 12:45:15
太好读了!建议每一个人都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