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立足历史学本义,运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结合田野调查,从多维视角对明清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加以综合考察,涉及慈善救济、地域人群、民间信仰、社会风俗、民间组织等多个方面,以此剖析区域社会内部的运行机制,探索区域人群的活动特点、诠释国家权力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本书反映作者最近十余年来,利用馆藏档案、近代报刊、民间文献、碑刻等珍贵史料从事明清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书相关成果受到本领域业内专业人士的好评。还先后在《北大史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世界宗教文化》等CSSCI刊物发表,并被《历史与社会》(文摘)转载。
徐文彬,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现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地理、区域社会史。已在《北大史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福建省社科基金各一项。
论文集,问题不少。缺乏对于福建的区域和区域构建历史的思考。各个篇章的结构基本太过于同质化,难掩流水线生产的味道:这种论文的操作方式在于确定某个问题—检索材料—框架编排。 此外,计量分析用在所谓“虎患”的问题上是否成立,值得讨论。我一直觉得长时段计量分析必须考虑到“被记录下来”不等于“发生过”这样一个事实,前者被社会所制约。从现实来讲,“虎患”在某些自然林—农边界地带发生的概率应当是不低的,但是作者... 论文集,问题不少。缺乏对于福建的区域和区域构建历史的思考。各个篇章的结构基本太过于同质化,难掩流水线生产的味道:这种论文的操作方式在于确定某个问题—检索材料—框架编排。 此外,计量分析用在所谓“虎患”的问题上是否成立,值得讨论。我一直觉得长时段计量分析必须考虑到“被记录下来”不等于“发生过”这样一个事实,前者被社会所制约。从现实来讲,“虎患”在某些自然林—农边界地带发生的概率应当是不低的,但是作者所依赖的各类县志本身的记载空间确实行政中心化的,基于这类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究竟有多少可靠之处? 当然,本书不乏精彩之处,火灾一篇我个人尤为喜欢。 (展开)
实际上是作者研究明清民国福建社会史的十余篇论文合集,写得十分扎实。谈明清虎患、屏南建县、福州救火会、近代福建社会救济的几篇,比较有意思。
论文集,稍微做了一些章节的衔接。问题主要出在主标题起的太大了,内容托不起标题的厚度。而且作者研究的几个话题其实还蛮窄的,按需索取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1篇
> 1人在读
> 5人读过
> 30人想读
订阅关于明清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云风万里 2022-05-26 11:09:07
论文集,问题不少。缺乏对于福建的区域和区域构建历史的思考。各个篇章的结构基本太过于同质化,难掩流水线生产的味道:这种论文的操作方式在于确定某个问题—检索材料—框架编排。 此外,计量分析用在所谓“虎患”的问题上是否成立,值得讨论。我一直觉得长时段计量分析必须考虑到“被记录下来”不等于“发生过”这样一个事实,前者被社会所制约。从现实来讲,“虎患”在某些自然林—农边界地带发生的概率应当是不低的,但是作者... 论文集,问题不少。缺乏对于福建的区域和区域构建历史的思考。各个篇章的结构基本太过于同质化,难掩流水线生产的味道:这种论文的操作方式在于确定某个问题—检索材料—框架编排。 此外,计量分析用在所谓“虎患”的问题上是否成立,值得讨论。我一直觉得长时段计量分析必须考虑到“被记录下来”不等于“发生过”这样一个事实,前者被社会所制约。从现实来讲,“虎患”在某些自然林—农边界地带发生的概率应当是不低的,但是作者所依赖的各类县志本身的记载空间确实行政中心化的,基于这类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究竟有多少可靠之处? 当然,本书不乏精彩之处,火灾一篇我个人尤为喜欢。 (展开)
0 有用 朱颐钊 2023-01-29 11:38:02 北京
实际上是作者研究明清民国福建社会史的十余篇论文合集,写得十分扎实。谈明清虎患、屏南建县、福州救火会、近代福建社会救济的几篇,比较有意思。
0 有用 Calvin_w 2024-11-02 11:28:01 四川
论文集,稍微做了一些章节的衔接。问题主要出在主标题起的太大了,内容托不起标题的厚度。而且作者研究的几个话题其实还蛮窄的,按需索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