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短评

热门 最新
  • 43 Bill 2020-02-22 18:00:15

    我在家里,无聊的要命,每天可以看几十本武侠小说。后来,我叫他们去帮我租最厚的小说来看。其实以前的人,跟我们现在出来混的人,真的很像。《战争与和平》,其他的武侠书名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这一本。妈的,我还真想写本小说咧,干,给以后像我这种人看。太晚了,书又读的不够多。

  • 17 Mr.o_o 2019-09-19 21:47:53

    读草婴版的,流畅很多

  • 12 奔流123 2019-11-01 00:28:12

    读书真的是讲求缘分的。犹记十月初,看书状态不佳,连杀多日书头,全无进展,直至拿起托翁此书,瞬间入巷,颓势尽扫。开篇宴会场面即感惊艳无比,衣香鬓影,唇舌斗巧,细微的闪转腾挪之间,人物立活,让人不由想起李安《色戒》中开局的麻将戏。世人多爱托翁的大手笔,大场面,我却独钟情于这等细微处,最见人心,最具活力。洋洋洒洒的战争场面中,就数吐槽历史学家的段落最好玩。

  • 26 仮面愛豆露🌈 2020-03-16 12:44:45

    实在惭愧,即使这么优秀的巨著我也是靠钟爱的言情戏码撑过来的。托尔斯泰真是太厉害,洞察世事到如此地步,还能写得让大家都读懂。“在那个时代,人们也是那样恋爱,那样嫉妒,那样探索真理,那样行善,那样耽于情欲。”

  • 12 雨乆 2020-03-31 07:42:32

    第四卷第一部,安德烈公爵战亡后,小说从此失去了灵魂一样,剩下的只是交代和琐碎。一个人物的精彩,就像太阳,只要太阳一出现,所有星星都看不见了。

  • 1 不知 2023-01-19 11:14:06 日本

    角色塑造和故事叙述的能力都显得稚嫩,比如详略问题,比如多线推进的节奏,比如单调的形容词汇,比如没有一个角色有稳定的人格魅力,比如讨论问题的深度之浅。作者的世界观感觉也没理清。叙述比不上安娜,社会关怀比不上复活,不建议从这本看起。当然我本身对战争也缺少兴趣,同人文性质更是摸不着头脑,文中的虚无人士把投身战场当作一种救赎方式,我不置可否。皮埃尔上战场旁观的那个场景隔膜感很重,强调士气是决定战场的唯一因素这条听烦了,推论逻辑性根本不够啊。他自己也只是马后炮,他描写的军中人物不也经常有会胜利的错觉吗,身处其中也并不能看清趋势的全貌。说历史是由庞大复杂的因素共同决定的,非常认同,但是反复强调士气不是和理论背道而驰了吗。

  • 1 🐟🐟🐟 2020-07-02 07:59:21

    “因为没有自由这个概念,他不仅不能理解生活,而且连一刻也活不下去。 他之所以活不下去,因为人的一切努力,一切生活的冲动,都在于力求增加自由。富裕和贫穷、声名显赫和默默无闻、权力和屈服、强和弱、健康和疾病、教养和无知、劳动和闲散、饱和饥、美德和罪恶,这一切都是程度不同的自由罢了。”

  • 1 Fesselbrechen 2020-03-21 15:01:11

    安德烈那么可爱,居然没有活到最后。尾声部分还有一段纯粹的对于历史、必然和人的自由意志的探讨,让我挺意外的。看完之后只想说,不愧是托尔斯泰,他值得所有的赞誉。

  • 1 WW的自留地 2019-11-04 11:25:13

    经典名著! 不仅仅是小说,不仅仅是历史,对历史、战争、哲学、政治等都有独特的见解,同时又是一部吸引人的小说。

  • 2 悲剧序曲 2020-01-12 16:36:18

    花九个小时观毕苏联版战争与和平电影后决定看看这部皇皇巨著,花了不到36小时。主要围绕拿破仑东征俄国写就俄罗斯那个时代的群像,由1805年左右开篇至1812卫国战争到高潮,最后以几位主要角色战后年代的故事到小尼古拉的萌动做结,之后又附上了托尔斯泰的总结。托翁于其中对战争实境的描写与看法着实颇具意味:远非纸上谈兵的排兵布阵,似三国般的锦囊妙计、一骑无双,而是全军意志与士气的拼搏,统帅不再是运筹帷幄而是提线木偶,能做的应是顺势而为。托翁在最后狂塞私货,不拘现在所强加上的小说形式,说理总结自己对1812那个时代,那场战争的思考。他否定古旧的英雄史观(对拿破仑多面批判),表达对当时历史家的不满,认为历史学的方向在于弄清规律而非原因,因为根源是无法被认清的,只会追溯到人的自由意志与必然规律的矛盾。

  • 1 makzhou 2020-03-12 16:48:06

    「库图佐夫的功绩不在于所谓天才的战略行动,而在于只有他一人明白那次事件的意义」「拿破仑使人觉得他仿佛是这次军事行动的领导者,其实他这个时期的的行动就像一个孩子,他拉住马车上的带子,自以为在驾车。」

  • 1 墙上的斑点 2020-03-25 09:18:32

    皮埃尔是我在小说中觉得最迷惑的一位:不懂得拒绝身边人对他的各种需求(他并没有判断事情对错的能力)到似乎遇到了心灵的跟随者,企图通过这位人生导师来拨开人生的迷雾。他始终迷迷糊糊的。到最后亲临战场,卸下了社会赋予他的地位,金钱所有这些外在的(他本身也没有把这当做必需品)一脚踏入战俘营里,真实的去感受生活这本身,而这种体验伴随着随时可能毙命的危险,却给皮埃尔带来了永生的财富。他的目光不再看向远处迷茫的问着为什么,他开始明白生活在眼前。而这种理解他人,让他真实的融入生活,能够判明是非的同时拥有对未来的期盼。 托氏的论证:历史难道只是那些头面人物或者领导者的决策吗。人民在潜移默化中带着自己的那股力量在影响整个历史进程。 托氏觉得,史学家吹捧拿破仑吹的过分了。 个人觉得,在尾声的后两部,值得一看再看。

  • 1 公民白丁 2019-12-24 08:25:18

    草草的翻了一遍,最深刻的印象是托尔斯泰的战争史观,战争不是领袖的战争,不是将军的战争,战争是有野心家发动,千千万万个有血有肉的人被迫卷入战争后顺从民众意愿的战争。

  • 1 联盟塔 2020-03-20 08:14:26

    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读完了。皮埃尔、娜塔莎、安德烈、尼古拉,成长、迷茫、爱情。相比战争与和平更像战争与爱情。托翁笔下的俄国贵族充满了各种不经意的讥讽。说着法语,谈着爱国,前线溃败,后方夜夜笙歌。

  • 1 周末 2021-07-12 00:57:09

    我有三千字非常不敬的议论要讲 但这个评论框太小了写不下(

  • 1 大盗妙泉荪 2020-06-13 18:25:27

    托尔斯泰用一条条令人惊喜的细流最终汇聚成宏大的江河。他对场景与人物心理的把控都是一流的——不得不说,这样一位艺术理论观点让人大跌眼镜的作家,在艺术实践上却有出奇地好,再次证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大。虽然穿插的历史议论异常恼人……

  • 0 悄声月牙 2020-10-12 21:26:59

    他已超出了小说家的范畴,思想的深度已经不是普通人能跟得上的了,牛!

  • 0 Pluto 2020-10-08 14:50:34

    真的很好读,连咪咕打卡都变得没有那么面目可憎了。

  • 0 sunfort 2021-03-25 21:00:46

    聚焦的是19世纪初俄罗斯与法国,亚历山大与拿破仑之间的战争,以及在这个背景下俄罗斯贵族们的起起伏伏。宏大与渺小,究竟是谁在创造历史?作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恢弘巨制,展阅难忘。

  • 1 影识集 2020-04-23 13:47:07

    是翻译的缘故吗?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部用机器写出来的长篇巨著。从中读不到情感,只有远离场景和人物之外的机器在客观的记录、输出。如果说唯一能够让《战争与和平》跻身世界名著之首的因素,我想大概是对于战争本质的刻画吧,一个个各人意志汇聚成民族意志,向侵入者毫不妥协地开战,这就是俄罗斯民族伟大的战斗意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