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心理学博士采铜归来,再掀心理学风暴
★继《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后,采铜蛰伏三年,提出“心智进化论”
★三年时间,采铜都做了什么?
——从小小的铅笔里发现“观察”的玄机,将其作为特别的思维练习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己很多想当然的想法已被颠覆。
——从畅销数十年的可口可乐到美食界的亚德里亚,从碎片化知识到“唐金型”建筑,从风行大江南北的黄焖鸡米饭到老干妈,发现惯被人们忽略的中间层次,也是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构建属于自己的“超系统”。
——探访篾匠姑娘,观看大芬村流水线山寨作画,惊叹乐高积木精度,研习星巴克设计方案,理解万物构造之法,建立模块化的工作系统。
——研究丰田汽车公司基于小批量循环的“精益生产”模式,独创“归一化”方法。
★继《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之后,《精进2》是一部什么作品?
·如果《精进1》是学习维度,那...
编辑推荐
★心理学博士采铜归来,再掀心理学风暴
★继《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后,采铜蛰伏三年,提出“心智进化论”
★三年时间,采铜都做了什么?
——从小小的铅笔里发现“观察”的玄机,将其作为特别的思维练习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己很多想当然的想法已被颠覆。
——从畅销数十年的可口可乐到美食界的亚德里亚,从碎片化知识到“唐金型”建筑,从风行大江南北的黄焖鸡米饭到老干妈,发现惯被人们忽略的中间层次,也是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构建属于自己的“超系统”。
——探访篾匠姑娘,观看大芬村流水线山寨作画,惊叹乐高积木精度,研习星巴克设计方案,理解万物构造之法,建立模块化的工作系统。
——研究丰田汽车公司基于小批量循环的“精益生产”模式,独创“归一化”方法。
★继《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之后,《精进2》是一部什么作品?
·如果《精进1》是学习维度,那《精进2》就是将思维进行重新组合。
·超前的理论,重塑思考的路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在任何时间、年龄段遇到这本书,它都可以帮到你。
·颠覆惯性认知,借鉴性极强,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让读者不知不觉将自己的思维和习惯重新整合。
·跨学科解读,自由切换、无缝对接,不管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方法和答案。
·独创学习思维逻辑图,方便读者理解内容,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
★大咖们怎么评价这本书?
采铜亲自看这个世界,从中摸索规律,还带着你看,告诉你怎样去看。
——心理学博士、得到《自我发展心理学》专栏作者 陈海贤(动机在杭州)
《精进2》不仅是《精进1》的延伸,更是另一个庞大的全新的系统。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商学院助理教授 曹纪胤
从《精进1》到《精进2》,采铜一步步搭建起一座惊人的水晶殿堂。
——科幻作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得主 吴霜
按照这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学习和思考,你会在不知不觉间学会“配钥匙”。
——东京大学博士后、《宇宙从何而来》作者 傅渥成
看这本书有个“副作用”——返老还童。
——作家 梁边妖
读透这本书,并且完成思考题,我敢放胆预测,改变一定会发生,就像发生在我身上一样。
——北京人艺签约编剧 王佩
面对新机遇时,怎样更好地组合和迭代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从认知层面对你的思维进行升级与精进。
——100天行动发起人、知名自媒体(warfalcon)始创人、时间管理专家 战隼
★如何从“厉害的人”成为真正的“大牛”?
·仅仅了解“底层原理”是不够的。
·与其因自己的无知而惶恐,不如因自己的无知而镇定。
·把一件事情做好,最基本的要求是稳定。
·易被忽视的平常事物也有观察和解读的价值,也是一种信息丰足的学习对象。
·高手的明显特征是观察和思考的有序性,普通人会一股脑儿地把不同的东西搅在一起。
·层次思维的关键,不在于界定不同层次的名称,而在于能不能从你熟悉的层次上跳脱出来,进入更小或者更大的层次。
·把硬件模块升级改造,以提升系统的整体品质;增加软件模块的种类,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多元。
·接受限制,利用限制,甚至喜欢限制,去跟限制做朋友。
内容简介
本书延续第一本拓展学习力的主旨,是一本从微观到宏观启发解决问题方式思维的心理学书籍。作者从视角、层次、组合、限制的角度,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小事物,帮助读者建立看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又从进化、迁移、循环的宏观视角,给读者各个素质的层级提升,给予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指导。
这本书将帮助你——
◎ 激发多元【视角】,飞跃思维壁垒
◎ 进入更大或更小的【层次】,发现成功的关键——暗知识
◎ 内外兼修,实现基本技能的叠加和【组合】
◎ 思考【限制】的价值,逆向创造新的可能性
◎ 以时间之轴预见未来,寻找自己【进化】的“生态位”
◎ 触类旁通,用【迁移】打破学科间的“任督二脉”
◎ 高效运转,进入【循环】,实现从限制到自由的跃升
◎ 精细化改造,力求稳定,渐入【完美】化境
作者简介 · · · · · ·
采铜
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习、思维方法研究者,《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个人公众号“采铜的创想世界”。
畅销书《精进》多次霸占排行榜榜首,曾获“亚马逊新锐作家”,以较真的精神、理想主义的情怀赢得无数人点赞。
目录 · · · · · ·
01视 角
——掌握观察之道
观看寻常之物
四种观法,可“盘”万物
以完整眼光,致知阅世
02层 次
——潜入知识的深海
商业世界中的隐藏知识
用层次思维理解系统
学会在系统中拣选模块
03组 合
——理解万物构造之法
探访“篾匠姑娘”
优化模块化系统的方法
用模块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04限 制
——唤醒沉睡的创造力
在限制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把限制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
理解限制,打破惯性
05进 化
——洞悉变与不变的法则
并不新奇的“新物种”
文明演进,知来藏往
进化给我们的启示
06迁 移
——跃入求知的通途
与原生场景脱钩,发现通用结构
让从“知”到“行”变得可行
知识迁移的目标是解答你的核心问题
07循 环
——让才能盘旋而上
循环的价值
用精巧的循环设计改造学习
走稳能力的台阶,需循序渐进
08完 美
——精进者臻于至善
稳定性: 完美的基石
做自己严苛的观察者和批评家
精细化改造:在更小的尺度下功夫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也许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会开始注意生活中种种寻常的小事物,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它 们,发现它们新的面貌,赏玩其中含蓄的趣味。就像法国大作家普鲁斯特说的:“真正的发 现之旅并不是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capes, but in having new eyes)。”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观察”与简单的“看”不同的是,“观察”意味着切换不同的视角去看同一件东西。不同 的视角能看到不同的信息,多元的视角就意味着多元的启发。多视角切换的能力是大多数人 所缺乏的,甚至大家还没有培养起这样的意识。孩子把一个新鲜东西拿在手里,会反复把玩, 他会用尽各种方式去观察,但是成年人不会。对于成年人来说,目光所及所有的东西都已经 太熟悉了,而失去了把玩的必要。因而在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中,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是固 定的,这样做最简单、最省力,符合头脑中预设的“省力原则”。除非,有陌生的东西出现, 我们的好奇心才可能重新被激发起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精进2"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精进2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2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kindle 2 (甜賽)
- 思维学 (檀郎)
- #听风书单#学习方法 独立思考 (苏听风)
- 藏书-J (Out Man)
- Fashion (greatabe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精进2的评论:
feed: rss 2.0
12 有用 Saber 2019-05-28 13:26:11
更像是一本不需要读的书。能悟的早就悟出来了。不能悟的练习了那些很无聊的练习也是白练。
10 有用 吴厝坑 2019-06-02 16:08:15
2019BOOK034:跟《变量》接近,就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制造几个名词。首先,要用更大或者更小的目光去看待。其次,限制未必是坏事,第三,进化其实是演化,未必会更好也没有方向,发明不是。第四,稳定的表现上再突破(如射击),追求精细化,也就是MOBA游戏中常见的微操
34 有用 余音 2019-06-01 17:30:13
让我联想到“知识的诅咒”,采铜作为一个我一直都很尊崇的作者,从第一部《精进》就开始关注,甚至还专门去活动现场听过讲座。但这一部《精进2》抱歉我会给一个很低的打分,如果只是为了说清楚一个道理,完全没必要把原本可以更简单的说得反而复杂难懂了啊
27 有用 备胎 2019-06-01 01:42:09
第一部好歹有点成功学的影子这一部简直就是lj
4 有用 xi曦 2019-06-08 08:38:45
泛泛而谈,内容缺乏深度啊
0 有用 李玉琢琢琢琢 2023-01-28 08:31:15 湖南
从认识事物的视角、层次、组合,到发展的限制、进化、跃迁、循环,最后甄为完美。只是觉得例子们很不合时宜,把简单复杂化,太不精简了。
0 有用 蓝云 2023-01-15 11:45:00 浙江
相比抛出一个非常警醒人的“采铜法则”(收益值+半衰期)获赞无数的第一本,这第二本有点像罗胖的跨年演讲,事例+启发,可能会让人觉得信息量有点低,但我却能看到一个写作者对于颠覆自我的挑战。在我看来,本书的价值不全在于其内容(八个方法论)更在于其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班上的学霸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视角更平,甚至有本书的写作过程分享。此外增添的练习内容,很像一堂课,稍加修改本书就可以作为一学期8-10次2小... 相比抛出一个非常警醒人的“采铜法则”(收益值+半衰期)获赞无数的第一本,这第二本有点像罗胖的跨年演讲,事例+启发,可能会让人觉得信息量有点低,但我却能看到一个写作者对于颠覆自我的挑战。在我看来,本书的价值不全在于其内容(八个方法论)更在于其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班上的学霸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视角更平,甚至有本书的写作过程分享。此外增添的练习内容,很像一堂课,稍加修改本书就可以作为一学期8-10次2小时左右的公选课。只不过被第一本震撼后,很多人都期望再来一个大招,却等来从铅笔开始的观察研究,多少有些失望吧,本来想给个四星,作者完全可以在书的探索感上进行更多设计,比如画一个全书的历程图(类似跨年演讲后有人做的笔记整理那样),当然,这件事读者来做收获更大,就打个五星平一平分吧 (展开)
0 有用 谢小迪 2023-01-12 20:41:39 浙江
还不如第一本,引用书籍内容,还有点实在的东西,这本写的神神叨叨的。
0 有用 🌈SINE 2022-12-08 22:40:43 上海
层次思维的关键,不在于界定不同层次的名称,而在于能不能从你熟悉的层次上跳脱出来,进入更小或者更大的层次。
0 有用 Frank 2022-12-06 12:51:21 广东
阅读过作者的《精进3》。在本书的第230页作者说:我写本书本质上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样的?在阅读后我的感受是:也许作者知道得太多、想得太多、说得太多、内容不仅有点儿芜杂,甚至看不出什么是作者“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作者感兴趣的读者选择性阅读,不建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