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尽管本书的重点是建筑,但作者引用了不少戏剧学理论讨论了“天文馆”如何作为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的载体,这个角度如果展开来讲应该会相当有意思,但限于篇幅原因只提供了大致的框架。(这么说来天文馆的节目大概是最早的沉浸式戏剧了hhh
3.5星。这本书是这一系列简史里比较出彩的一本,因为恰恰没有描写“简史”,而是一篇“论天文馆”的文章。书并非勾勒天文馆作为一个功能建筑的发展史,而是旨在描述人类利用天文馆来获取何种体验,从早期的类似“西洋景”的电影杂耍,也就是把天空作为猎奇的对象招徕客户;到中期把天文馆作为青少年科普、成年人的太空歌剧的场所(恰逢冷战和东西方的竞争,天文馆也成了竞争的场域);到现在天文馆的衰落,科学不再像从前那样依仗天文馆,而老百姓也恢复了猎奇的本心,天文馆本身的教化功能减弱。所以,这本书还挺好玩的,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
天文馆同时具有电影和戏剧的特征。建筑本身同时体现了文化、政治、宗教的影响。天文馆与小说、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筑师写的天文馆史很有意思。
这本书不但是从天文馆的技术发展史,也是人们面对困境努力革新的思想史。想在有限的空间内瞭望星辰,从最初的类地球仪设想,做一个巨大的天体仪,到突破困局,想出投影式天文馆,现在天文馆处处开花,成了很多都市的城市名片。理工nerd不由感叹:技术革新让生活更美好!
详见书评《天文馆不只是星空的学堂,更是进取心的神殿》。
本书从世界各地的天文馆讲起,为我们讲述了天文馆发展和兴衰的历程,同时书中的多幅插图和结尾的附录都很有用。 不同于天文台对真实宇宙的探索,天文馆则一直代表着我们对宇宙之美的想象与呈现。从早期星空剧院上空挂满的金属小球到后来逐渐先进的星空投影仪,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天文馆,这个如今早已远超肉眼范围的宏大宇宙也渐渐展现于每个人眼前。 然而虽然现代天文馆的高科技视觉呈现效果和刺激的球幕电影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新奇的体验,但对我来说这永远比不上亲自拿起双筒望远镜望向仙后座星空的那一刻。
这书容量其实很大哎!名字叫天文馆简史,实际是天文馆建造史,从最初星空剧院的设计到天文馆兴盛时代各种建筑风格,再到21世纪后天文馆建造思路。美中不足是的确缺少中国的天文馆相关内容
好花哨的文本
感觉书本身还可以,可能并不是太在我个人的兴趣点上吧。相较天文馆的建筑本身,可能涉猎了也有较大篇幅的关于演示星空的技术变革。再就是个人觉得叙述和解释不是太够详尽,尤其是涉及到的具体的天文馆实例,有些又没有相关配图或者照片(照片也都是黑白的效果很一般),更难理解到底是个什么构造了……但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伽利略天文馆,真的太好看了吧!!特别科幻感?有种分分钟它就要脱离你们这帮愚蠢的人类自己走远了的感觉……
作为「简史」,资料必然无法全面覆盖,挑选重点有趣案例的来讲。天文馆作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展示载体,也许随着展示技术的进步,未来会出现更多有趣的展示内容。
不同时代的天文馆有着同样不可抗拒的魅力,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文馆就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吧,用当时最新的科学技术体现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和诗意想象。PS:星空剧院这个名字太美了!
如同鸟住在鸟笛中,时间居于钟表里,咒语和谣曲困在织机的经纬间。宇宙在天文球中成为受控而稳定的私有品,是如同黑洞般对观看者无尽放逐的玩具。它可以是直径30米的巨大玻璃圆球建筑进而藉由投影和结构设计开拓从内部到外部的奇异视野;也可以是一个梳毛工蓝色卧室上方阁楼中的机关,用一台织机的原理构拟星辰运转,用齿轮和皮带表达惊异和咏叹。
很romantic,比我料想的有趣
好书可以带来好书,此书作者绝对是阅览群书之人,从科幻小说再到星空历史,最后到宇宙哲学都有涉及,若把他提过的作品都看一遍需要不少时间。作者从建筑学、天文学与世界史等多方面阐述了天文馆的发展历程与未来的方向。若看过《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话会更好地理解其中一章“玻璃”的历史,早期埃及女神努特时代,因无知人只能为自然规律披上宗教的外衣,之后玻璃被发现;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第谷宇宙模型(但他支持地心说);伽利略出现望远镜被发明(确定日心说);鲍尔斯菲尔德设计蔡司马克一号投影仪与建立耶拿天文台(第一个现实意义的天文台)。之后才是真正的故事,光学启发着世人仰望天空,天文馆引导着人民面对科学。
这个主题的书并不多见,它给予的思考是不仅把天文馆当作科学的建筑空间,同样也赋予其“星空剧院”的艺术场所功能。提到天文馆我首先想到的也总是星野梦美和银河铁道。与喧闹、原始和狭隘的动物园相比,天文馆给我的印象总是干净、深邃和空旷。大致是从16岁起我才逐渐有了这个意识,从此拒绝再去动物园,同时愈发留意每个地方的天文馆,尤其是星象放映,当然还有望远镜,在我看来这就是时间机器。宇宙学中也有着地球是高等生命的天文馆(虚拟设计)和动物园(文明留置)的相关假说。当然以上这些都是题外话了。作为一本天文建筑学简史,本书美中不足的是采用了黑白照片,印得不是很清晰。
用剧场的思路来描写天文馆的发展历史,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还没有参观天文馆的经历
跟曼仔去库布里克时看到的书,从此要对实体书店真香了。在搜索引擎的算法里只会找到必须要看的书,实体书店才会有这种不期而遇。对天文馆建筑形态的论述偏向社会史和fun fact,比如lloyd wright古根海姆美术馆“光之教堂”的设计其实是他早期一个没有实现的天文馆设计的inversion,朝圣者的坡道其实本来是给摩登参观者们开着汽车悠哉上行用的。对投影技术(包括投影仪和屏幕)的考古则更有意思。Jena的蔡司公司在二战前承包了西欧北美的天文馆,二战后由于处于民主德国开始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自己的仪器和里面以太阳系为首的宇宙观,并且时不时把投影仪当成货币换西德的大众汽车。在西方的蔡司投影仪纷纷被数字投影取代、被cg大片比下去,淘汰了的仪器被卖到印度,继续投影跟当地的宇宙观不一定相容的天空。
天文爱好者科普简明小册子。较意外的是,在建筑上有论述,对这类场馆建设从业者或有实用。
万物皆有历史,天文馆也不例外!天文馆最初是一种私文化,而后又是一种特别的剧场,被电影院抢走了生意,而今的天文馆你可能看出来它经历了这么多?
> 天文馆简史
7 有用 朝凪 2019-12-05 10:55:12
尽管本书的重点是建筑,但作者引用了不少戏剧学理论讨论了“天文馆”如何作为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的载体,这个角度如果展开来讲应该会相当有意思,但限于篇幅原因只提供了大致的框架。(这么说来天文馆的节目大概是最早的沉浸式戏剧了hhh
1 有用 danyboy 2020-10-10 10:56:12
3.5星。这本书是这一系列简史里比较出彩的一本,因为恰恰没有描写“简史”,而是一篇“论天文馆”的文章。书并非勾勒天文馆作为一个功能建筑的发展史,而是旨在描述人类利用天文馆来获取何种体验,从早期的类似“西洋景”的电影杂耍,也就是把天空作为猎奇的对象招徕客户;到中期把天文馆作为青少年科普、成年人的太空歌剧的场所(恰逢冷战和东西方的竞争,天文馆也成了竞争的场域);到现在天文馆的衰落,科学不再像从前那样依仗天文馆,而老百姓也恢复了猎奇的本心,天文馆本身的教化功能减弱。所以,这本书还挺好玩的,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
0 有用 留影者 2020-04-24 19:06:15
天文馆同时具有电影和戏剧的特征。建筑本身同时体现了文化、政治、宗教的影响。天文馆与小说、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筑师写的天文馆史很有意思。
0 有用 Yujie 2019-11-30 21:42:40
这本书不但是从天文馆的技术发展史,也是人们面对困境努力革新的思想史。想在有限的空间内瞭望星辰,从最初的类地球仪设想,做一个巨大的天体仪,到突破困局,想出投影式天文馆,现在天文馆处处开花,成了很多都市的城市名片。理工nerd不由感叹:技术革新让生活更美好!
0 有用 巴士底的猫 2020-03-31 11:17:05
详见书评《天文馆不只是星空的学堂,更是进取心的神殿》。
0 有用 重湖 2022-02-28 02:54:32
本书从世界各地的天文馆讲起,为我们讲述了天文馆发展和兴衰的历程,同时书中的多幅插图和结尾的附录都很有用。 不同于天文台对真实宇宙的探索,天文馆则一直代表着我们对宇宙之美的想象与呈现。从早期星空剧院上空挂满的金属小球到后来逐渐先进的星空投影仪,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天文馆,这个如今早已远超肉眼范围的宏大宇宙也渐渐展现于每个人眼前。 然而虽然现代天文馆的高科技视觉呈现效果和刺激的球幕电影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新奇的体验,但对我来说这永远比不上亲自拿起双筒望远镜望向仙后座星空的那一刻。
0 有用 希米格 2023-12-25 17:01:01 河北
这书容量其实很大哎!名字叫天文馆简史,实际是天文馆建造史,从最初星空剧院的设计到天文馆兴盛时代各种建筑风格,再到21世纪后天文馆建造思路。美中不足是的确缺少中国的天文馆相关内容
0 有用 空格君 2024-08-23 22:59:48 湖南
好花哨的文本
0 有用 天才大猛 2023-05-15 21:02:25 北京
感觉书本身还可以,可能并不是太在我个人的兴趣点上吧。相较天文馆的建筑本身,可能涉猎了也有较大篇幅的关于演示星空的技术变革。再就是个人觉得叙述和解释不是太够详尽,尤其是涉及到的具体的天文馆实例,有些又没有相关配图或者照片(照片也都是黑白的效果很一般),更难理解到底是个什么构造了……但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伽利略天文馆,真的太好看了吧!!特别科幻感?有种分分钟它就要脱离你们这帮愚蠢的人类自己走远了的感觉……
0 有用 草原张 2023-01-17 15:05:42 广东
作为「简史」,资料必然无法全面覆盖,挑选重点有趣案例的来讲。天文馆作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展示载体,也许随着展示技术的进步,未来会出现更多有趣的展示内容。
0 有用 微尘 2019-11-30 21:49:43
不同时代的天文馆有着同样不可抗拒的魅力,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文馆就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吧,用当时最新的科学技术体现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和诗意想象。PS:星空剧院这个名字太美了!
0 有用 九个妖 2020-08-13 20:22:15
如同鸟住在鸟笛中,时间居于钟表里,咒语和谣曲困在织机的经纬间。宇宙在天文球中成为受控而稳定的私有品,是如同黑洞般对观看者无尽放逐的玩具。它可以是直径30米的巨大玻璃圆球建筑进而藉由投影和结构设计开拓从内部到外部的奇异视野;也可以是一个梳毛工蓝色卧室上方阁楼中的机关,用一台织机的原理构拟星辰运转,用齿轮和皮带表达惊异和咏叹。
0 有用 o-no 2021-03-23 09:16:13
很romantic,比我料想的有趣
0 有用 陈虎栏 2020-03-27 22:36:00
好书可以带来好书,此书作者绝对是阅览群书之人,从科幻小说再到星空历史,最后到宇宙哲学都有涉及,若把他提过的作品都看一遍需要不少时间。作者从建筑学、天文学与世界史等多方面阐述了天文馆的发展历程与未来的方向。若看过《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话会更好地理解其中一章“玻璃”的历史,早期埃及女神努特时代,因无知人只能为自然规律披上宗教的外衣,之后玻璃被发现;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第谷宇宙模型(但他支持地心说);伽利略出现望远镜被发明(确定日心说);鲍尔斯菲尔德设计蔡司马克一号投影仪与建立耶拿天文台(第一个现实意义的天文台)。之后才是真正的故事,光学启发着世人仰望天空,天文馆引导着人民面对科学。
0 有用 🌸五月雨永远🌸 2020-07-24 23:02:20
这个主题的书并不多见,它给予的思考是不仅把天文馆当作科学的建筑空间,同样也赋予其“星空剧院”的艺术场所功能。提到天文馆我首先想到的也总是星野梦美和银河铁道。与喧闹、原始和狭隘的动物园相比,天文馆给我的印象总是干净、深邃和空旷。大致是从16岁起我才逐渐有了这个意识,从此拒绝再去动物园,同时愈发留意每个地方的天文馆,尤其是星象放映,当然还有望远镜,在我看来这就是时间机器。宇宙学中也有着地球是高等生命的天文馆(虚拟设计)和动物园(文明留置)的相关假说。当然以上这些都是题外话了。作为一本天文建筑学简史,本书美中不足的是采用了黑白照片,印得不是很清晰。
0 有用 宇宙小毛球 2021-07-01 22:45:01
用剧场的思路来描写天文馆的发展历史,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0 有用 荒腔走板 2021-07-11 12:34:20
还没有参观天文馆的经历
0 有用 L 2020-08-11 21:34:42
跟曼仔去库布里克时看到的书,从此要对实体书店真香了。在搜索引擎的算法里只会找到必须要看的书,实体书店才会有这种不期而遇。对天文馆建筑形态的论述偏向社会史和fun fact,比如lloyd wright古根海姆美术馆“光之教堂”的设计其实是他早期一个没有实现的天文馆设计的inversion,朝圣者的坡道其实本来是给摩登参观者们开着汽车悠哉上行用的。对投影技术(包括投影仪和屏幕)的考古则更有意思。Jena的蔡司公司在二战前承包了西欧北美的天文馆,二战后由于处于民主德国开始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自己的仪器和里面以太阳系为首的宇宙观,并且时不时把投影仪当成货币换西德的大众汽车。在西方的蔡司投影仪纷纷被数字投影取代、被cg大片比下去,淘汰了的仪器被卖到印度,继续投影跟当地的宇宙观不一定相容的天空。
0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20-01-12 07:48:50
天文爱好者科普简明小册子。较意外的是,在建筑上有论述,对这类场馆建设从业者或有实用。
0 有用 绝迹江湖张书评 2020-01-13 21:34:00
万物皆有历史,天文馆也不例外!天文馆最初是一种私文化,而后又是一种特别的剧场,被电影院抢走了生意,而今的天文馆你可能看出来它经历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