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华南学派第一代 (黄海禺君)
- 财政社会学 (愚人剪网)
- 哲学的黄金十年:哲学大家背后的故事 (新京报书评周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贡赋体制与市场的评论:
feed: rss 2.0
21 有用 优雅骑士 2019-09-06 21:38:08
明初的赋役征派本质上并非征收土地税与人头税,而是在配户当差原理下以丁粮多寡为依据的等级户役。周忱改革后,一方面田赋中的徭役成分开始通过附加税、照丁粮摊派等形式逐渐赋税化。另一方面平米法使得粮额成为了平米的摊派对象,部分徭役和地方公费也开始摊入粮额之中,并随着正统年以后均徭法改革的推行而进一步加强。这标志着具有等级户役性质的赋役开始向以土地为课税客体的财产税的转变。这一系列的变革最后汇成了一条鞭法,... 明初的赋役征派本质上并非征收土地税与人头税,而是在配户当差原理下以丁粮多寡为依据的等级户役。周忱改革后,一方面田赋中的徭役成分开始通过附加税、照丁粮摊派等形式逐渐赋税化。另一方面平米法使得粮额成为了平米的摊派对象,部分徭役和地方公费也开始摊入粮额之中,并随着正统年以后均徭法改革的推行而进一步加强。这标志着具有等级户役性质的赋役开始向以土地为课税客体的财产税的转变。这一系列的变革最后汇成了一条鞭法,根据科则确定的田赋正额成为实际摊派对象,“粮”由税额转变为计税单位;原先以人丁事产确定户等派充的差役,折银计算后分拆为向土地征派的部分和向人丁征派的部分。田赋和户役整合,分化为定额化的地税和丁税,并最终合并为地丁银。再加上这一时期白银的大量流入与广泛使用,终于实现了从“纳粮当差”到“完纳钱粮”的转变 (展开)
0 有用 逆风飞扬 2023-05-21 09:47:37 广东
货币化是为了国家资源管理方便,贸易是为了国家需求,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开后,货币比实物更能存储,完全与民无关嘛,商人只能是“一曲广陵散”了,集权下的市场原来一直就是这么个定位了。言简意赅,感觉好多篇都可以作为大论文专著的引子
2 有用 蠹甫 2020-03-22 17:37:17
《中國王朝的貢賦體制與經濟史》
1 有用 我又改昵称了 2020-08-03 01:09:41
我的第一本关于经济史的书,从此理解经济史,也是从此喜欢上经济史。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从此书所收录的文章来看,作者的核心问题意识,是延续梁方仲先生关于“一条鞭法”的转折意义的论述而来的。
0 有用 水獭 2022-05-01 00:03:50
我想读这本书 2021-11-15 ;我读过这本书 2022-05-01。